5167-谎言长着红耳朵-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要聪明些。至于你母亲说的话,这是她典型的做法:说的没错,只是说的时机不对。”
费迪觉得舅舅说得非常对。他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应该受到责备。这件事让妈妈觉得很难过。
“那么现在呢?”舅舅想知道,“自行车至少是上了保险的。你爸爸总是很谨慎的,而且他相信保险。”
“是的,上了。”
“但是?”
接着费迪讲了整个事情,关于保险公司的回答,关于爸爸和妈妈的谈话,关于保险公司的规定以及爸爸的主张。舅舅一直听着,没有说一句话。
“那么?”费迪问。
“什么那么?”
“可以这么做吗?”
“你认为呢?”
“我不确定。”费迪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你真的想知道?”舅舅看起来不是很高兴,“好吧,我认为这是不行的,无论如何不能这么做。”
“无论如何?”
《谎言长着红耳朵》 第三部分即使有一点点欺骗也是欺骗?(2)
“无论如何!”
“可为什么呢?”费迪问,“我考虑过你给我讲过的黄金法则。你觉得这个法则非常重要:‘你不想别人对你做的事情,也不要对别人这么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法则在这里并不适用。别说我不是保险公司,就算是,我也不会制定那么愚蠢的规定。”
“原来是这样,你先想到了黄金法则,人要换成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接着你让自己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或者至少站在保险公司负责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认为你一定会定出同样的条件来。”
“这怎么可能?”费迪问,“爸爸说保险公司只是制定那些不会让他们付钱的规定。这样的一个保险是没有意义的。”
“这样说不对。人买保险是为了对特定的灾祸进行防备。它当然是要进行赔偿的。”
“我没弄明白。”
“那好,你先想想,如果你的新自行车停在马路边,可没有保险,它会停在那里长时间吗?”
“我怎么知道?”
“如果你把它停在路边一年,它会丢吗?”
“百分之百会丢。”
“是的,现在想想:保险公司要赢利,至少是不能亏本。如果保险公司为你的自行车上了针对失窃的保险,然后车没有锁就停在大街上,百分之百的在一年之内会给偷走。那么这车的一年保险费最少要等于你这个车的价格,当然可能更多,而且每年都是这样。如果车每个月都丢,那每个月的保险费就是车的价格,依次类推。”
“这意味着什么呢?”费迪完全糊涂了。
“保险公司必须确定你的自行车处于什么样的状况:是非常安全的,还是很容易被偷走的。因为这牵涉的所交保险费用并不一样。那辆自行车太贵了,没有人愿意为那辆车白白掏钱。因此,不能夜间停在马路边上也是其中一条,因为那样做很容易被偷走,就像已经发生的一样。”舅舅解释说。
“你说的有道理,可如果所有被偷盗的可能都被排除了,那我们要保险干吗用?”
“如果条件中确实是这样写的:‘把车放在所有可能被偷盗的地方,保险公司将不负责赔偿。’那么,这样的保险就没有意义。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保险的条件是被检验过的,这些条件被证明不是不可能发生。我们再想想,你们家有四辆自行车。如果十年中有一辆车被从院子里偷走,那保险公司就要负责赔偿这辆车每年保险金的百分之十。那么保险公司就没有赢利,而你们没有损失什么。”
“嗯……,”费迪说,“如果人要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那么首先要知道全部的情况。我现在认为这样做不对。可我爸爸知道你说的这些吗?”
“这个我不清楚。”舅舅说,“通常人们是知道的,可并不仔细考虑这些。或者人们认为,只做一次等于没做。”
“是的,我爸爸就是这个意思。保险公司是不会在意一辆自行车的。说得没错。”费迪说。
“通常是这样的。如果保险公司每年要付出上亿元的保险金,它应该不会在乎这一千欧元。”
“是一千四百四十九欧元。”
“哦……一千四百四十九欧元并不是很多,对他们来说。可是没有理由这么做。”
“为什么没有?”
“康德,你还记得这个人,是吧?”
“当然,那个只说这个世界上最难让人理解的话的家伙。”
“是的。”舅舅笑着说,“康德说过,关键不是要看人们得到的是什么,关键是看人想要得到什么。”
“我不这么认为,”费迪反对说,“我认为恰恰相反。”
“你怎么会这么认为?”舅舅问。
“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本意是好的,可表达的时候有问题,弄错了,结果会得到什么呢?”
“你这个小滑头。”舅舅说,“你曲解了康德的意思。事情不是简单地看最后的结果是好还是不好。保险这件事情,正好符合康德最著名的理论‘绝对的要求’。”
“你曾经解说过这个,可我一点都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绝对?”
“康德认为有些要求或者说命令是绝对的,因为这些要求或命令是一直有效的。不因为人达到了某些条件才会提出来。”
“那是些什么样的要求呢?”
“康德写出了很多绝对的要求的形式。但是总的来说,他认为人们遵守的原则和规定的行为不应该只是适合于个人,而是应该适合于所有人,假如不是这样,那就说明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能说得清楚一点吗?”
“康德举了很多的例子。可我认为你的自行车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你在想,你是不是应该对保险公司报告一些错误的信息,以此来得到自行车的补偿,尽管它不是必须赔偿你。是吗?”
“是的。”
“现在你想想,是不是有这样一条规则隐藏在其中:如果我的保险公司不对没有保险的范围进行赔偿,那么就隐瞒真相,让它赔偿,对吧?”
“对。”
“那么你现在要想一想对所有人的法则会是什么呢?可能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保险的东西损失了,保险公司不进行赔偿,那所有人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迫使保险公司赔偿。对吗?”
“对。”
“这样做不对,你并不想这样。这样说清楚了吗?”
“清楚……嗯,这个……不是太清楚。”
“这么说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可能有什么保险公司了。”
“为什么呢?”
“你还记得保险的价格吧。”
“是的。”
《谎言长着红耳朵》 第三部分即使有一点点欺骗也是欺骗?(3)
“如果每个人都不锁车,那车很快就会都丢了。然后每个人为了得到赔偿都对保险公司说:‘我的车锁在院子里了。’那保险公司必须对所有车都进行赔偿。夸张一点说,如果有人每天都骑车去火车站,不锁车就走,那么保险公司就要每天陪他一辆新车。这样是不行的。现在明白了吗?”
“现在明白了,尽管你说的道理很复杂。”
“好吧,对于人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还有两个简单一些的原因。”舅舅说。
“是什么?”
“这是一个谎言,虽然是笔头的,可还是一个谎言。”
“可这是对公司,不是对个人啊。”费迪说。
“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区别,更何况要面对的是办事人员,同样是对个人撒谎。另外如果被人察觉到这是欺骗,那就会带来处罚,很快就会被送上法庭。”
“那么,如果人既不通过撒谎也不会受到处罚就得到了好处,这样没有错吧。”
“你说得具体一点。”
“是这样的,上个星期发生了一件事。我不知道我做的是不是对的。”
“啊哈。”舅舅说。
“什么叫啊哈?”费迪问。
“通常情况下,如果人们开始思考所做的事情到底对不对,那基本上就是做错了。但也不全是这样。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用五欧元结账,可找给我的却是二十欧元。”
如果收银台多找了钱,应该说出来吗?
“你看出来了?”舅舅问。
“一开始没有。”费迪回答说,“可后来看出来了。我买了一瓶可乐,可赚了十五欧元。”
“那你说了什么?”
“没有,所以我才不知道我是不是做错了。”
“你有怀疑?”
“是的。可迈克说不用说出来。他的父母说那是收银台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好。”舅舅说,“那你为什么还要想这事呢?”
“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毕竟我得到了本不属于我的钱。这怎么解释?我没有撒谎,我也不会因此受到惩罚。”
“嗯……”舅舅这回说,“这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看来你也不知道答案。”费迪说。
“不,我知道。”舅舅回答说,“我当然知道人应该怎么做,可我不能用康德说过的话去证明。”
“不一定要引用他的话。”费迪说,“他虽然非常智慧,可不是唯一的救世主,毕竟还是一个人,不能所有的事情都知道。他还有弄错的时候呢,比如关于必要的谎言。人为了永远说真话,甚至可以让别人去杀害自己的朋友,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你这话真让人吃惊,”舅舅摇摇头说,“可听起来你说的有道理。不管怎么说吧,只要人们遵守黄金法则,那么该怎么做就很清楚了。”
“你的意思是说,我应该考虑,如果我是那个收银员,那我该怎么办?”
“是的,就是这个意思。”舅舅说。
“当然,那个收银员当然是希望别人指出她的错误来。”
“我也这么认为。”舅舅夫里德说,“你应该再想想,如果事情反过来了呢?”
“什么叫反过来了?”费迪说,“这件事在我身上不会发生的。”
“怎么不会?”舅舅问,“假设你应该给五欧元,可你却看错了,给我二十欧元。”
“我可不会干那样的事。五块和二十块有很大的区别。”
“那,比如你在别的国家旅游。”
“现在整个欧洲都在用欧元,虽然图案不一样,可我分得出这些钱的区别。”
“有的时候你可真够顽固的。”舅舅有点生气了,“比如你去美国。美元看起来很相像。你别说你不可能去美国。如果去美国度假,然后你在结账的时候看错了钱,那么如果招待告诉你钱数错了,你会感到高兴吗?”
“是的,当然。”
“这同样是黄金法则的道理。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多找出来的钱还回去,那么人和人之间在这个方面就会相互信任,生活也就更简单和愉快。”
“不管那个钱是不是收银员的?”费迪说。
“应该说是她的。”舅舅更正说,“按通常的规定,她必须把缺的钱补上。”
“哦,这个我不知道。”费迪说。
“这有什么区别吗?”舅舅问。
“嗯,她一定会因此受到责备的。”
“你说得对。”舅舅说,“把钱留下来是件错误的事情。丢东西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对。”费迪说,“自行车丢了,意外得到的钱却要还回去。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应该这么讲道德。”
《谎言长着红耳朵》 第四部分有难同当—为什么要有惩罚?(1)
放学后费迪气哄哄地从学校回到家里,当被问起出了什么事的时候,他脱口而出的是:“这样简直太不公平了!”
“你说话别那么有艺术的跳跃性,没人听得懂你的意思。”姐姐皮雅讽刺说。
费迪马上反击道:“我倒要看看,如果你什么也没干,可取消了你去滑雪的资格,你会是什么反应。”
“为什么不能去滑雪了?”妈妈这个时候插话进来,她本不想参与姐弟俩的吵嘴,“你们今年是要去滑雪的啊。”
“是的。”
“是的,是的,是的。”费迪狠狠地瞪了姐姐一眼,他常做的就是瞥她一眼:“直到昨天还是的,可今天校长取消了我们班的资格,我们不能去滑雪了。”
“可是为什么呢?”妈妈问,“你现在慢慢把事情说清楚,别那么着急。”
“哈哈,费迪先生的语言功能有障碍。”皮雅很清楚怎么激怒费迪。
“你是个愚蠢的老丫头,闭上你的嘴吧。”
“马上停止,费迪,你再对你的姐姐说一句脏话,你就没有零花钱了。我想你们现在最好都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妈妈的声音变得很严厉。“天哪,又是我的错!”费迪简直不能相信,在自己家里又一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争端可都是皮雅挑起来的啊。都是因为她太狡猾了。但是刚才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减少学校的事情带来的不愉快。费迪他们班今天有一个自由活动的时间,其实不应该说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只是英语老师突然在上课的时候被叫到校长那里去了,而这个时候全班正在看英语教学片。老师让大家继续看,直到他回来。老师一出去,就有一些同学提议转台看MTV,另一些同学不同意,他们想继续看下去,还有一些人想看体育报道,最后还有人要看帆船比赛的现场直播。到了最后,录像机发出了很大的噪音,有人太用力了,摁坏了按钮。当英语老师回来以后,他马上就发现机器坏了。当他没有查出是谁把机器弄坏的时候,他叫来了校长。可是校长也没有问出是谁把机器弄坏了,他非常生气,结果取消了这个班假期去滑雪的资格。
“这太不公平了!不公平!”晚上,费迪把所有的事情讲了一遍之后说,“我什么都没做,我什么都没参与。可是我现在却要一同受罚,不能去滑雪。”
如果一个人什么也没做,也要受到惩罚吗?
家里人都坐在一起,来吃晚饭的舅舅夫里德也在。晚餐有舅舅最喜欢吃的蘑菇煎肉,只要妈妈做这个菜,就一定会邀请舅舅来吃饭。费迪一点都不喜欢这道奇怪的菜,尤其是里面的肉排,当然还有菜里的汁。可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喜欢吃,尤其是舅舅。费迪总是很快地把肉排边缘恶心的肥肉切掉,尽管这样还是觉得没什么胃口。每次爸爸都会把费迪切下的肥肉拿走,并且说:“这是最好吃的部分,所有味道都进去了。”费迪听着觉得反胃,唯一让他好受一点的是,他看见舅舅也把肥肉切了下来。
“哦,是这样。”爸爸听完费迪讲的事情后说,“这就是所谓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们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这件事,那么你们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我觉得这么说有点太简单了。”妈妈插嘴说,“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个人什么都没做却要受到惩罚。”
“啊哈,太简单了。”爸爸说,“或许夫里德有个复杂些的解释。”
“至少是会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