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571-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 >

第14章

5571-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第14章

小说: 5571-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是你?”几乎每一个人都同感好奇与疑惑,想知道我为什么有资格为文学大师余光中写传记。    
    这事有一点儿曲折。1997年7月,高雄市计划要为在地作家余光中、叶石涛出版文化资产丛书,并请他们自行推荐撰稿人。当时余先生即将赴英国开会,行前寄回推荐表,推荐了我和张锦忠教授,并附注:“可先邀傅女士,若不能接受,再邀张教授。傅女士对我在西洋文学及翻译方面之作恐不很清楚,张教授则恐较忙。”    
    依照当时的计划,丛书要在1997年底完成,我只有五个月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可是我被大师“点名”的荣誉感冲昏了头,竟然一口答应。随后我才发现,其实连五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因为整个暑假余先生几乎都在云游四海,英国之后,又赶赴大陆,等他回来已经是9月了。    
    原先我想以较密集的方式进行采访,但因余先生太忙,除了授课外,课外文学活动频繁,我们只能利用每个周末的两小时作录音访问。起初访问并不顺利,我们都很拘谨,我拘谨是因为敬畏他;他拘谨是因为不习惯与人贴近。    
    虽然我和余先生是旧识,不过交往却是云淡风轻,过去虽然也访问过他,可是并不深入。由于撰写传记的因缘,让我第一次有如此贴近而密切谈话的机会,不论在他寓所或是研究室,我们的访谈常被电话打断。很景仰与尊崇    
    在如今的海峡两岸,余光中是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不仅由于他学贯中西的文化成就,还在于他那血浓于水的诗作给每个中华儿女所带来的强烈共鸣。    
    余光中先生在我们心中是棵文化大树,我们对先生的景仰与尊崇由来已久。此次,《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中文简体版,经由我们之手,推介给众多的大陆读者,这委实是我们编辑生涯中一次重要的经历。    
    我们与先生素未谋面,为了这部传记,有幸与远在台湾高雄的先生有过几次通话,亲耳聆听先生温文的话语,如沐春风,深感先生之大家风范,和他为人做事所特有的亲和、认真与严谨。    
    因此书初版于1999年,当先生闻知我们的出版设想后,首先表示他将亲对“大事年表”予以全面补充;当他感觉封面照片的清晰度不够理想时,又表示将亲选数张近照供我们择用。先生近年来忙于海内外的文化传播,惜时如金——但当我们冒昧地请求他拨冗为该书的大陆读者撰写序言时,先生不假思索,慨然应允——特别令我们感动。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