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牛群-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焖布爬献芮⑻赣肱H禾亟萄P炱笠凳乱耍⒔邮芨眉盼亟萄>柙募壑刀蛟奶逵闷罚凰渭由臧翸TV《出发》的拍摄,这次应邀是早在一个月前就议定了的;他还要抽出时间同徐小容商定牛群特教学校校办企业及产品的标识,以及牛群特教学校成立首发纪念封设计问题;另外还要在中华世纪坛参加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开幕式,并接受吉林、辽宁、宁夏、黑龙江等集邮协会给特校捐赠的邮品;之后,要出席北京2000年最佳邮票颁奖仪式,接受《集邮》杂志社记者采访,以及到集邮总公司商谈有关奥运冠军邮票及蒙城支持申奥明信片事宜。
在这些密密麻麻的事务中,牛群还要抽出时间去拜访词作家乔羽、作曲家卞留念。请他们为自己编写的牛群特教学校校歌《世界真美丽》润色并谱曲。
要请北京的名人、明星为特教学校题字。
牛群来到家了,可他心里牵挂的却是蒙城那个“大家”,他的工作日程安排得紧而又紧,一桩桩,一件件,还是为了牛群特教学校。“牛棚”现在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客栈”而已。
但他必须这样做,作为名人,他最清楚名人效应。他希望通过各界名人、明星的影响(而不是他一个人的影响),提高牛群特教学校的影响。也希望通过名人成就,树立聋哑儿童学习和拼搏的信心,促使他们成才。他要创办一个在全世界都有影响的特教学校,不能不呕心沥血,不能不鞠躬尽瘁!他在艺术上的成功经验告诉他,一流是拼出来的!
那么多明星大腕,并不是好请的。这些“行星”没有固定的“轨道”,有时比“流星”跑得还快。牛群只能见缝插针,大量的工作只好拜托妻子。好在刘肃儿在星群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她的大作《中国明星足球队内部档案》展现了几十个明星的风采呢!刘肃儿理解牛群,也支持牛群,她丢下自己的诸多事务,丢下儿子,帮助丈夫远去上海、广州等地,追踪名人为牛群特校题字。牛群特教学校爱心室2001年6月1 日前展出的一百八十六幅题字的摄影照片中,大部分是肃儿辛劳的结果。夫唱妇随,这对夫妇“表演”的爱心二重唱不仅感动了特教学校的师生,也深深感动着“星们”……
今晚要把诸多事务的程序全部安排妥当,自然少不了朋友们的帮忙。说话间,肃儿已经做好了饭菜,牛童帮妈妈把酒菜摆了一桌。大家这时已是饥肠辘辘,径直就座。牛童为客人一 一斟上美酒,给爸爸倒了一杯浓浓的奶茶(牛群不喝酒)。
牛群放下手中的奶茶,看了看几位朋友:“你们喝好、吃好, 我要睡觉了。”说着站起身子,就往内室走去。朋友们理解,他的确是太疲倦了,牛也有熬不住的时候!
肃儿告诉大家:“他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前次回来也是这样。在外边他有使不完的牛劲,回到家却疲劳不堪,饭菜上桌都不吃,倒头就想睡。”
肃儿说,上次看到牛群这样她特别担心,怕他病倒了,便催着他去医院,去找他一向信任的刘大夫。
刘大夫的神奇,在牛县长日记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他为牛群把把脉,仔细检查后,说牛群咽部红肿,舌根发乌,主要是劳累太过,伤津耗神所致。建议牛县长到北戴河或青城山等风景宜人的地方疗养半个月。
牛群连忙摇头,“不用,不用!本人自我感觉良好。”
刘大夫劝道,“那就在家休息一周,调养调养身子。不然……”
没等刘大夫说完,牛群又摇摇头:“不行,不行!”
刘大夫也摇了摇头:“那就在家静躺三天吧!”
牛群还是摇头:“不行,我一天也不能躺。”
刘大夫无奈地说:“那就吃两副草药吧,只能去去火,其实你是应该静休几日的。”
牛群笑道:“有两副草药就行了。牛哪有累死的?牛是天生的苦命,越苦越累越精神!”
刘大夫听了直摇头。
牛嫂气得直摇头。
第三部分第八章·孩子脱险(1)
2001年4月14日上午9点。
庄梦阁。副县长牛群和县教委、县直部分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十多人,围坐在一张圆桌前,每人面前一杯白开水。
牛县长没有太多的开场白,只是谦虚地说:“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听大家谈一谈对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有何看法,如何解决?科技兴国,教育为本,在座的这方面‘本钱’都比我厚,对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有何新想法,新思路,希望你们能各抒己见。但大话、假话、空话、客套话一句也不要讲,来实的,我只听实的。”
会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牛群到蒙城任副县长,主抓经济,不仅使这个全国第一养牛大县名气和人气都陡涨三千,而且招来不少商贾,引来许多资金。今天,他突然组织召开教育发展讨论会,也一定会对蒙城教育事业有个大的推动。尽管大家对这个会议没有一点思想准备,都还是作了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看法。有的提出县财政应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有的提出加强师资力量的再教育再培养;有的提出改革教学方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也有的提出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完善教学设备,现代教育离不开现代化……
牛县长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抽烟。但没有评论,没有插话,没有总结。会议进行两个小时后告一段落,他只说了一句话:“非常感谢大家!”之后,便留下来三个人继续开会。
那三个同志不知牛县长葫芦里卖什么药,按照他的议题又讨论了一个小时。范围缩小了,讨论的中心也明确了,那就是如何重视特殊教育,把蒙城的普教工作推向新阶段。
牛群名誉上是座谈,实际上是“选秀”。
又一个小时过后,第二轮座谈会结束了。牛县长通过现场考察只留下一个人,他就是蒙城县第一中学高中英语教师,校团委书记高伟。牛群说:“我们开门见山,谈一谈蒙城县聋哑学校吧。那里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都是危房,一百多名学生和几十名教职员工的处境,令人揪心。我已经决定当这个学校的校长了,想听听你的高见呢。”
高伟显得有些激动:“实话实说,蒙城县聋哑学校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长期积淀的历史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政府一句话,一道指令就能够解决的。它的解决方法暂时还要依靠内在机制的动作。其模式应该是集教学、就业、生产于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磁性人物,凝聚社会上的力量,发起和领导运作,这个磁性人物就是你牛县长,也只有你牛县长。”
牛县长爽朗地笑了:“单有‘磁性’人物还不够,还需要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起重机’。高老师你就当这个‘起重机’吧。我想以每月六百元的低薪,请你当特校副校长,或我任第一校长,你任校长,愿意吗?我给你三分钟时间考虑。”
“真是牛群作风,”高伟说,“其实,你要我考虑的是‘无私’和‘奉献’问题。这问题不需要三分钟,现在就可以答复你!”
牛群笑着说:“你算真正理解那些聋哑孩子了,我代表他们谢谢你!”
高伟说:“牛县长,这个我可不敢当。应该是我们蒙城人民谢谢你啊!说实在的,与其说是我理解那些孩子,不如说是我更理解了牛县长,我被你一心为蒙城,为孩子的精神所感动……”
牛群立即打断他的话:“不管你用什么语言表白,你是同意到聋哑学校来工作了?”
高伟看了看牛县长,他的眼光真诚而又灼热。自己还能做什么考虑和选择呢?这位青年教师一向是很自负的,在蒙城一中,他现在是青年团书记,领导培养、提拔的对象,前途似乎是手里攥着。在一中的工资加上补贴,薪水是牛县长聘用工资的三倍。两方面的工作条件几乎没有可比性。但面对牛县长,他甚至没想到与学校和家庭商量一下,便微笑着点了点头。他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的感情冲动,之所以不用考虑,是因为对这件事正确与否的选择,就如对飘落的雪花是何种颜色那样无须辨识。
谈话就这样简洁,就像牛群待客的那杯白开水清澈透明。
两小时过去了,他俩忘记了吃午饭。不是忘记了,其间秘书王飞曾两次提醒牛县长,他实在是顾不上啊!
当天晚上,牛群又约高伟谈了一次。一见面,他就拍着小高的肩膀说:“我已经想好了,咱们学校分两步走,先设法找个地方,把这些聋哑孩子搬过去,而且不能影响教学。然后再选块地方,重新建校。我们的特教学校不仅在中国是一流的,在世界上也必须是一流的。”
高伟听了非常激动,他说:“牛县长站得高,起点也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做梦都不敢想的啊!”
那天晚上他们又从9点一直谈到凌晨3点20分,就特教学校的选址、建校方案、人才培养、用人机制,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都作了商讨,并制定了近期工作日程。
牛群最后对高伟说:“建校工作我考虑,搬迁工作你考虑。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六一儿童节了,5月30日搬迁完毕,这是死任务,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不能再让自己的孩子在危房里度过他们的节日,你要克服一切困难,救出孩子!”牛县长慷慨激昂,态度斩钉截铁。
高伟对牛县长的认识又深刻了许多,他不仅起点高,要求更高。他突然感到,从一中到特教,并非屈才,能否跟上“牛步”这还是个问题呢!
要在5月30日之前把孩子们搬出危房,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不可能的,现实中的“特教学校”不具备任何搬迁的条件,特别是所需要的大笔经费,而学校的账户上现在还是负数,但牛县长似乎无视困难的存在,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有人问牛县长这样做是否有些冒险?
牛群却说:“的确冒险,但为了一百一十六个聋哑儿童彻底脱离险境,这个险,必须冒!”
是的,这个险必须冒。牛群一人冒险,师生百人脱险,牛群的险仅仅是自己的名声,师生的险则是性命之忧呵!
高伟接受任务以后,也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次日一早,他驱车直奔宿州,那里的特教学校不仅在安徽首屈一指,在全国也是数得着的。他奉牛县长之命,前去考察取经。
从蒙城到宿州,全程二级公路,司机小王把车子开得飞快。早晨的阳光在挡风玻璃上跳动,像分分秒秒地计算着时间。他突然觉得有一种庄重的使命感,“牛群特教”虽然刚刚起步,但有“牛群精神”,这个艰难中奋起的事业,一定会像早晨的太阳一样,清新而又亮丽,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希望!
高伟去宿州特教学校参观以后,劲头更足了。那个学校师资雄厚,条件优良,校办企业搞得红红火火。他们的校办服装厂既是省公安厅保安服装指定生产厂家,也是宿州市教育系统校服定点厂。学校还办了职业高中班,培养残疾人,也培养健全人。
这个“模式”正是牛群所构想的,所不同的是,牛县长的气魄更大,想得更高、更远!
从宿州回来,高伟便奉牛县长之命到处打听可供聋哑学校搬迁的校址:车轮不停地转动,手机不断地呼叫,同学和同行都被他调动起来了,新校址还是没有着落。
高伟急得团团转,5月30日以前搬迁,这可是牛县长下的死命令!
功夫不负有心人。4月17日下午,高伟又捕捉到一条足以让他兴奋的信息,县城附近的二里吴技校,因近几年生源减少,准备另辟蹊径,寻找合作伙伴,扩展教学内容,让“二里无”变成“二里有”。
第三部分第八章·孩子脱险(2)
和孩子们在一起
得知这一消息,高伟一刻也不敢耽搁,当即约教委副主任魏煜、小教科科长邓朴超一同前去二里吴拜会技校李校长。
李校长听高伟介绍了来意和聋哑学校急待搬迁的情况,他深表关心,但又遗憾地说:“你们来迟了,二十天前我已同江贤中学签订了协办协议,在二里吴技校开办普通高中班。”
高伟急了:“普通高中班太普通了,我们这是特殊教育,普通难道不能为特殊让路吗!”
李校长说:“话不能这么说,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让路不让路的问题。何况,我们创办高中班也是形势的需要。”
魏煜主任说:“这是牛群副县长亲自抓的项目,和特教学校联办,可能比你办普通高中更有利可图。错过这个机会,你以后会后悔的。”
李校长笑了笑:“后悔什么?言而无信才后悔呢!一个学校没有诚信,怎么取信于学生和家长,又怎么取信于社会?”
尽管高伟和魏煜主任一再要求李校长重新考虑江贤中学的协议,但李校长始终把门关得很严,一条缝隙也不留。
当天,高伟把近几日联系校址的情况再次向牛群副县长作了汇报,并把二里吴技校的情况作了重点描绘。
牛群鼓励高伟不要气馁,他说:“这事来不得行政命令,不必较真。再说,捆绑不成夫妻,即便人家勉强同意了,将来日子也不好过。偌大的蒙城,我就不信找不到咱一百多个孩子的落脚地!”
话虽这么说,牛群还是把情况向孙克杰书记作了反映。
孙书记正在北京开会,他立即派县委办公室主任陈敬急返蒙城,帮助协商解决。
4月22日,由县委办公室主任陈敬、县教委主任荀凤鸣共同参与的“协商”也失败了。二里吴技校与江贤中学的协议牵扯到已经置办的教学设备等,情况较为复杂,这些问题李校长表示实在无法解决。
对于二里吴技校,我们无可厚非。倒是李校长的那句诘问:“你们早干什么呢?”反值得我们深思。是的,一个“早”字道出了问题的实质,如果县教育部门对下面情况了如指掌,对聋哑学校的情况又高度负责的话,问题早就应该解决了,不至于把“球”传给牛县长,让他来“射门”……
失望与希望往往是交替的。
4月23日早晨7点,高伟突然接到县教委办公室的电话,要他8点到东关开发区振华鞋厂洽谈特教学校用房事宜。
8点刚过,县委书记孙克杰、副县长杨玉萍、县委办公室主任陈敬、县教委主任荀凤鸣和振华鞋业公司经理胡英臣等均已聚集在振华鞋厂办公室。
孙克杰书记说:“昨天从北京刚回到家就接到胡经理反映的情况,说振华鞋厂无力组织生产,拖欠工人工资。今天我请分管教育的杨玉萍县长,教委荀凤鸣主任和牛群特教学校高伟校长一同来商量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胡经理听孙书记这样一番介绍,弄得一头雾水。他对今天来的几位“教育家”兴趣索然,他希望见到的是银行行长。他满腹心事地说:“孙书记,我找你是想求你银行办贷,解决周转资金,恢复生产。目前发放工人工资才是厂里火烧眉毛的事,我现在哪有心思受教育啊!”
孙书记笑着说:“今天就是来解决火烧眉毛的事,根据你厂的情况,目前不是恢复生产,而应该精兵简政,缩小生产范围,抓重点产品。你们是否可以考虑只留皮鞋厂,把生产奈克鞋的厂子租出去?甩一甩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