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秦帝国(3) >

第65章

大秦帝国(3)-第65章

小说: 大秦帝国(3)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冄看罢不禁大皱眉头。他与白起的将相合壁几乎是有口皆碑,从与白起相识共事开始,他从来都毫无保留地支持白起。白起也对他极为敬重,虽说白起目下之爵位职权都与他这个丞相不相上下,但白起从来都视穰侯为军政第一重臣,凡遇大事必先与他会商,从不单独向太后或秦王进言。目下这封如此紧要的羽书,白起完全可以直呈宣太后,然而白起还是径直送入丞相府,从抬头语气看,显然只是给他一个人的。这是白起与他多年的惯例了,魏冄倒是丝毫没觉得有何不妥,时间一长也就习以为常,觉得该当如此。毕竟,当初是他一力将白起托出水面的,况且,他与白起从来都是坦荡谋国做事为先,只要做事快捷,些小方式谁却去细加揣摩了?目下魏冄的皱眉,却是觉得白起的想法有些不对味儿,对,是谨慎过分。以白起之沉毅冷静果敢与用兵之精到,面对十万兵马竟如此谨慎小心,魏冄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    
    细想起来,白起在第一次河外大破合纵联军后,似乎就渐渐深沉了。宣太后几次笑着说:“白起大有长进呢,多读兵书,说事有学问了。”魏冄当时倒是没在意,目下想起来,白起的变化似乎还就是从那时侯开始的。以魏冄的粗砺秉性,他倒是更喜欢原先的白起,只就战场说话,其余一概不想,打仗雷霆万钧,国事悉听上命决断。可如今,白起想得多了,已经想到了战场之外的天下大势,于是,便也变得谨慎了,这是好事么?目下这封羽书,分明便是秦国对赵国的长策大谋,面对十万兵马,竟说赵国“吞灭中山难以阻挡”,那种面对六十余万大军而勇往直前的气概哪里去了?白起啊白起,莫非你也想做乐毅那般儒将,为求一仁而六载不下一城,最终功亏一篑?    
    “禀报丞相:太后宣召。”书吏轻轻到了廊下。    
    魏冄顺手将羊皮纸揣进胸前衬里的衣袋,便匆匆向最后一进的竹园走来。    
    章台后园只是山麓下一片略加修葺的天然草场,一道清石条砌起的高墙,一方茂密的竹林,一池天然的山潭碧水。潭边草地上有一座茅屋庭院,那是当年秦孝公在章台的居所,号曰玄思苑,是孝公为怀念墨家女弟子玄奇而命名的。孝公四十五岁积劳死去,玄思苑便成了一个颇具神圣气息的旧居。秦惠王、秦武王每有大事入章台,必要到玄思苑对着孝公灵位禀报祈祷。秦昭王加冠之后,便在玄思苑立了一座孝公石像,又令宫中老内侍画了孝公像交蜀中丝工精心刺绣成一幅与真人等高的绣像,张挂在玄思苑正厅灵位后。从此,这章台玄思苑便成了追念孝公的肃穆所在,被一班大臣称为“小太庙”。魏冄每次进入章台,都要到玄思苑小祭孝公。此时虽有急务,他还是停下脚步对着玄思苑肃然地深深三躬,才匆匆向竹林中走去。    
    竹林深处便是云凤楼。这云凤楼是秦昭王专门为宣太后修建的,名号却是宣太后自己取的。究其实,云凤楼只是一座架在粗大木桩上的两层竹楼。这种竹楼是云梦泽楚人的山居习俗,楚人呼之为“干栏”。暮年的宣太后颇有乡情,常常对秦昭王念叨:“要说舒坦,还是云梦泽好啊。干栏多豁亮,四面来风,比这高房大屋自在多了!”秦昭王便说给了白起,其时正逢夺取南郡大军班师归来,白起感念宣太后对平日对自己的关切,便从南郡紧急征发了十多名建造“干栏”的能工巧匠,一个月便在章台竹林建成了这座“干栏”竹楼。一切就绪,秦昭王便在盛夏之时请母亲到章台消暑。宣太后一见茂密竹林中的干栏楼,便呵呵直笑:“好啊好啊,芈八子便老在这干栏里了!”     
    “母后,干栏该当有个名号。”秦昭王高兴地指点着。    
    “我想想了。”宣太后略一沉吟便道,“楚人云梦,秦人喜凤,就叫云凤干栏了!”    
    秦昭王笑了:“母后,还是‘云凤楼’雅些个。”    
    “如何?干栏土了么?”宣太后跺着竹杖笑了,“毕竟在章台,就依你,云凤楼!”    
    于是,云凤楼便成了宣太后的经常寝宫,一年倒有大半时间消磨在这里。


第八部分:胡服风暴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弃(3)

    魏冄对这云凤楼却颇不以为然,总觉得这位老姐大可不必如此张致,让老秦人觉得碍眼。粗豪的魏冄少年离楚便是入乡随俗,衣食住行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秦人,更兼身材高大黝黑威猛步态赳赳,若非偶然流露的楚音,直是一个地道的老秦人。然则,魏冄也是精细的,绝不会在这种无关大局的小事上对老太后聒噪,况且他也明白,即或说了也是无抵于事。这位老姐姐的无所顾忌与她不让须眉的英风一样,是天下闻名的。当年坚执要陪同儿子入燕做人质,便令秦惠王大是头疼,最终竟然不得不让她去了。便做了人质也照样我行我素,竟公然与亚卿乐毅生出了情爱,回到咸阳还是念念不忘。记得在乐毅行将入秦之前,魏冄很是认真地劝阻了一回姐姐,请她断了与乐毅的念头,万勿引来天下嘲笑。谁知老姐姐却撇着嘴轻蔑地一笑:“乐毅鳏夫,芈八子寡妇,男女人伦天经地义,怕谁个嘲笑了?”    
    更令天下乍舌的,还是这位老姐姐在外邦特使面前的惊人言论。    
    楚国猛攻韩国雍氏时 ,韩使尚靳入秦求救,魏冄与老姐姐并秦王共同接见韩使。说了半日,尚靳言不尽意,总是唇亡齿寒之类的道义之词而不涉实际。宣太后便突兀开口插断了尚靳:“我侍奉先王之时,先王将大腿搭在我身上,我便觉沉重难支。可先王完全压在身上,我反倒不觉其重了。因由呢?全身压我,给我欢喜,与我有利,自不沉重了。秦国救韩,原不在出兵多少,而在我能否得利?尚子明白了?”一席话毕,师从儒家的尚靳大为难堪,胀红着脸竟是瞠目结舌。宣太后却是一阵咯咯长笑:“言不及义,虚妄之士也!你等说吧,我去了。”竟甩着大袖径自去了。魏冄记得很清楚,那次只有秦昭王坦然自若,连他也觉得难堪了,只有约定尚靳夜来再议。自从那次之后,这位老姐姐的无所顾忌便令天下侧目,一时毁誉纷纷。各国特使入秦,但逢宣太后便如芒刺在背,连每次必在场的魏冄都总是提着心气,生怕她口无遮拦。    
    如此一个老姐姐,你能管得她住何等样的房子了?    
    上得四尺宽的结实木梯,沿着宽宽的外廊拐过两个转角,便到了云凤楼临水的一面,谷风习习扑面,魏冄顿觉清爽起来。听屋内声音,便知华阳君三人已经到了。    
    “都坐了。”已经是两鬓白发的宣太后午觉初起,显得分外精神,“秦王已经将事由说了,丞相也来了,都说,甚个计较?”寻常重臣议事,也就是这几个人再加白起。所不同的是,但凡没有白起在场,宣太后都分外庄重,几乎从来没有笑脸。    
    在座五人,秦王是儿子,丞相是同母异父弟,华阳君则是同父异母弟,高陵君与泾阳君是自己未嫁秦惠王时的两个儿子,全是至亲家族大臣。虽说秦人从老祖宗开始就已与西部各部族邦国杂处共生,只要是能才,历来不计较异族异邦之士执掌大权。然则,除了一个武安君白起,举朝重臣皆出外邦,毕竟是秦国第一遭。朝野之间已经将魏冄与三君呼为“四贵”了,显见老秦人是颇有微词。若不按规矩来,误得几件大事,便会生出诸多事端,甚或导致入秦之芈氏家族一举倾覆。宣太后明锐异常,自是掂得轻重,对每个人说话都是官称,竟是时时在提醒着这几个非同寻常的显贵——都得明白自己的权力身份,不要以私情误国!    
    “我看,不能让赵国灭了中山!”华阳君芈戎原本是蓝田将军,性情宽厚,先慷慨一句,接着却歉然低声道,“只是如何阻挡赵国,我尚无成算。”    
    “家事无定见,国事无成算,夫人当家便没了自个儿么?”宣太后冷冷一句,华阳君便是满脸通红。这华阳君虽是大将出身,偏偏却对那个不生儿子的夫人宠爱有加,寻常时节几乎事事都是华阳夫人做主,竟在秦国大臣中成为一奇。这是在座谁都晓得的事,宣太后已经直面斥责,他人便也不好再说。    
    “赵国若灭中山,我河东根基离石、晋阳便成孤岛。”高陵君嬴显打破了沉默。他目下执掌黑冰台,对各国情势了如指掌,显得极为自信,“当年赵雍非同寻常,其勃勃雄心堪与齐湣王比肩,其过人才干与英雄气度,却又远非齐湣王所能及。赵雍给赵国留下了一支精锐大军,并且平定了东胡、林胡、楼烦,三次蚕食中山。目下赵何分明是要从吞灭中山开始,踏出南下争霸之第一步。若不能在这第一步还以颜色,赵国便会立即夺取上党,直接压迫河内,成为心腹大患。”    
    “高陵君言之有理。”兼领咸阳城防的泾阳君立即跟上,“赵攻中山,我便攻他邯郸!此乃孙膑围魏救赵之计。若得定策,我率十万大军攻赵!”    
    “你?”宣太后嘴角淡淡一撇,看着魏冄,“白起呢?没个话来?”    
    “有。这是白起的快马羽书。”魏冄本不想将白起的羽书拿出来,然在闪念之间却又立即拿了出来。这位老姐姐知人之明杀伐决断之利落,魏冄从来都畏惧三分,她但发问,便是料定白起不会在如此兵家大事上听凭朝议,但有隐瞒,立时便会难堪。    
    “丞相之意如何?”宣太后眯着眼睛将羽书看了一遍,顺手递给秦昭王,便又看着魏冄。


第八部分:胡服风暴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弃(4)

    “启禀太后,臣以为武安君白起失之谨慎。”在宣太后面前,魏冄从来不会像在秦昭王面前那般无官称说话,言必合乎法度,“若是大势繁难纠结,敌国军力数倍与我,自当谨慎从事。然则,目下山东五国皆弱,无一国堪与大秦正面争雄。唯余赵国稍有起色,便视若空前强敌,似有不妥。据实而论,赵国三十余万大军,我则有四十万大军,赵之国力、军之战力,更是远弱于我。再说部署:赵军精锐十余万长驻阴山草原,十万大军攻中山,所余兵力充其量十二三万,除去要塞与邯郸城防,能出动者仅在八万上下而已。当此时势,若听任赵国吞灭中山,将大大助长山东六国气焰,合纵死灰复燃亦未可知。”魏冄本来没有想对如此一件显而易见的小战大费唇舌,若在寻常时日,以他之专断快捷,三言两语便告了断。可白起一有歧见,事情便大为复杂,至少白起在宣太后心目中的份量魏冄是清楚的,若不条分缕明,老姐姐一句话便将你撂在了一边。    
    “也是一理。”宣太后点了点头,对秦昭王道,“大主意秦王拿,你说。”这宣太后却是奇特,分明是自己决断国事,可每次都要在最要紧时刻将儿子推在正位,似乎总是反反复复地强调着一句潜台词:除了我,谁也不能无视秦王。    
    秦昭王却皱起了眉头:“看了白起羽书,我以为白起之谋划深远,可做长策。然则,方才丞相一番论说,我也认为有理。兵家谨慎,原本不错,然若谨慎过分,也会贻误战机。就实说,目下委实难以决断。”    
    “哟,没主意了。”宣太后破例地笑了,“你等三个呢?如何说?”    
    “打!”华阳君竟第一个开口,“丞相大是在理,区区八九万大军,不打颜面何存?”    
    “武安君思虑深远,然却失之不着边际。”高陵君显得成算在胸,“战场争雄,便是实力较量。我只出奇兵一支攻赵心腹,使他灭国不成,未必与他举国大战,实在无须多虑。”    
    泾阳君立即跟上:“我亦赞同丞相之见!大战要武安君亲自出马,如此小战,武安君不在,亦当定策,无须迟疑。”    
    “如此说来,都是这个主意了。”宣太后轻轻点着竹杖,“话说到头,要论打仗,还是白起实在。纵有一谋之失,兵事还得靠白起。”三言两语便将仍然倚重白起说得明明白白,说罢便扶着竹杖站了起来,“秦王难断,我便拿个主意:秦王丞相到蓝田大营聚集大将,他们都是战场泡大的,自有个掂量;若有良将请命出战,大体便是打得了。”    
    “臣等赞同!”魏冄四人异口同声。    
    “好主意!”秦昭王拍案起身,“丞相,何时去蓝田?”    
    “饭后便走,初更便到。”魏冄说罢便回身出厅,“一个时辰后,章台渡口。”话音落点时,楼梯已经传来了沉重急促的脚步声。    
    三日之后,中山国特使被紧急召往丞相府。一个时辰后,特使匆匆出得丞相府,连驿馆也没有回去,便直然出了咸阳星夜北上了。    
    


第八部分:胡服风暴赵奢豪言 险狭斗穴勇者胜(1)

    秦军快速东出的消息传到邯郸,赵国君臣虽然大出意料,却也没有慌乱。    
    在赵国君臣心目中,很是清楚吞灭中山国的利害关联,所以多年来只是不断蚕食中山而不做灭国大战。迄今为止,中山国已经只剩下不到十座城池不到五百里地面,赵国才决意一举灭之。发兵之前,惠文王赵何曾有秦国发兵之忧虑,谁知几位重臣竟是众口一词,秦国南郡未安,白起远在彝陵,决然不会发兵攻赵。赵何思忖一番也觉在理,赵国吞灭中山只在一个月间,纵然白起闻讯星夜北上,待得率领大军上路,只怕中山国也没有了,那时秦国奈何?可令赵国君臣惊讶的是:秦国根本就没有动用白起,也没有动用举国大军,竟然是一个叫做胡伤的大将率八万铁骑直逼阏与 。    
    阏与位于漳水上游山地,南压韩国上党,西对秦国离石,距东南之邯郸三百余里,是赵国西部的第一道险关。过了阏与沿漳水河谷而下百余里,便是邯郸西大门——武安要塞 。武安一过,距邯郸便只有不到百里,铁骑驰骋,一个时辰便到城下。惟其如此,这阏与虽则不大,却是绝不能放弃的咽喉要地,即或在兵力最吃紧的时刻,阏与也常驻着两万长于山地厮杀的精锐步军。而今秦军直逼阏与,显然便是要破除赵国屏障而威胁邯郸。    
    便在紧急军报传入邯郸后的半个时辰,惠文王特使便四路出宫了:第一路直赴中山军前,向统兵大将乐闲通报军情变故,嘱其相机处置;第二路飞赴武安,急召老将廉颇来邯郸;第三路出邯郸东北直奔观津 ,急召大将乐乘;第四路北上巨鹿府库 ,急召田部令赵奢回邯郸筹划粮草。赵何相信,这几路特使必有一路能解阏与之危。    
    赵何其所以信心十足,根本原由,便在于这时的赵国非但有胡服新军三十余万,且多有良将。对诸侯作战,非但有勇迈绝伦的老将廉颇,更有闲居观津号为望诸君的天下名将乐毅,及其同是兵家名士的两个儿子——乐闲、乐乘,老而弥辣的平原君赵胜,久在军旅而如今职掌国尉的肥义,若再加上赵成、赵文、赵造、赵俊、赵固、赵袑等一班王族新老猛将,赵国简直就是名将渊薮。其中堪称帅才而能独当一面者,至少有乐毅、廉颇、赵胜、肥义、乐闲、乐乘、赵成几人。然则除非有亡国之险,乐毅这般名动天下的大帅是不宜轻动的,而赵胜、赵成、肥义这三位也都是年过六旬的老将,也是不能随意上阵的。能立应突发危机者,自然便是常在军中的这班大将。几将之中,乐闲率军进攻中山,其余两人便成了迎击秦军的自然人选。    
    暮色降临时,最近的廉颇率先赶回邯郸。    
    这廉颇却是天下军旅之一奇,奇便奇在越老越见战阵之才。四十多岁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