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第43章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43章

小说: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我们由永登向古浪撤退时,只见马部官兵,不成队伍,数十成群,络绎不绝地沿公路朝东向河口走去。我们感到诧异,问彼何往?

他们回答说:“马家不要我们了,我们回家去。”

就这样,被国民党倚为金城汤池的兰州宣告解放。这是西北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也是西北战场上最后一次大战役。这次战役,共歼灭马步芳主力2。7 万余人。

在回忆兰州战役时,彭德怀多次谈到:打兰州是一场恶仗,是艰巨的攻坚战,有的团一千五六百人的建制,战斗结束时只剩下几百人。这些战斗英雄们为了人民事业,粉身碎骨,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兰州解放后,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及防守景泰、靖远之敌第九十一、第一二○军等部,沿河西走廊向张掖、玉门逃窜;宁夏援兰兵团由兰州以东迅速撤回宁夏。

8 月6 日,中央军委给彭德怀来电说:“在马步芳解决后,必须使用杨得志兵团深入宁夏,给马鸿逵部以歼灭性打击”。

第一野战军首长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以第一、第七、第六十二军及第四军一部分别留置西宁、天水、临夏、兰州等地,担负警备、剿匪及维护后方治安任务;以第二兵团及第一兵团部率第二军分别由兰州、西宁地区追歼河西走廊之敌;以第十九兵团部率所属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军进军宁夏,求歼马鸿逵部。

毛泽东对宁夏马匪深恶痛绝,专门致电彭德怀:马鸿逵残杀陕北人民甚多,从来没有做过好事。对宁马军“力争全部缴械,其次则争取大部缴械,一部改编。总之,改编的部队愈少愈好”。

1949年9 月2 日,杨得志率第十九兵团将士,浩浩荡荡杀向宁夏。

宁夏是马鸿逵经营多年的地盘。说到历史,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封建军阀势力,主要有马鸿逵、马步芳、马鸿宾三家。马鸿逵拥有宁夏,马步芳拥有青海,双方都不断地扩充势力,企图控制更大的地盘,以遂其霸占西北的野心。马鸿宾栖居宁夏一角,率领第八十一军万余人,分驻中卫、中宁、同心一带,势单力薄,政治上只求荫及其子。按照三马的情况,马步芳为最强,

马鸿逵次之,马鸿宾为最弱。西北各马,彼此勾心斗角,矛盾重重。但遇有共同利害,则通力合作,一致对付。

马鸿逵继其父马福祥、堂兄马鸿宾之后,统治宁夏17年,集党政军权于一身,在施政步骤上采取以军治政,以政治党,军是基本,政是工具,党是招牌。他的军队来源,一部分是过去从冀、鲁、豫各省招募来的,大部分是在宁夏就地征选的。解放前夕,马鸿逵共有步兵三个军,每军辖三个师,另有一个骑兵师,连同直属部队和地方团队,共计8 万余人。宁马军队的主要军官几乎全是甘肃临夏地区(河州)各县的人,下级军官中宁夏回族人约占一半。所谓“甘(甘肃)、马(他的家族亲属)、回(回族)、河(临夏)”,即指的是马鸿逵用人的标准和军队成份。他的行政官员一部分是从自己军队中培养出来的,另一部分是他父亲马福祥旧部。马鸿逵的兵是他亲眼挑选训练的,军官是他亲自教导提拔的,所以他在宁夏的统治根深蒂固,得心应手,随处逢源。

1948年,马鸿逵一方面见国民党大势已去,感到自己在西北的统治面临危机,另一方面为了称霸西北,扩充势力,因而多次向蒋介石写报告,要求扩军20万,以“保卫大西北”。

可蒋的答复只是“所见甚是,交国防部核办”,再无下文。

尽管马鸿逵血债累累,但我党从早日争取革命胜利的大局出发,考虑到宁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并未放弃和平解放宁夏的打算。我党通过各种渠道,向马鸿逵做了大量的说服诱导工作。 1949 年淮海战役时,我党通过一位名叫杨子垣的人从香港给马鸿逵写信,说明全国革命形势和解放军取得的决定性胜利,建议他和平起义,出兵陇东,攻向青海。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主席派邓宝珊由包头来宁,策动马鸿逵趁青海兵团东向扑陕之际,出兵陇东,截断青军归路,消灭马步芳,为人民立不世之功。但马鸿逵顾虑重重,没有答应。兰州临解放前,我党派人持函劝告马鸿逵父子接受和平,并指明出路:“交出军权,保持政权”,但马鸿逵认为军队是政治资本,没军权就没有政权,故而再次表示拒绝。

1949年8 月下旬,正当我军即将拿下兰州城的时候,马鸿逵接到蒋介石的电令,让他携带作战地图去重庆开会。这时,马鸿逵正在准备逃出银川,但他同时又担心落个弃城逃跑、怯敌怕战的罪名,既不好向部下交待,又可能被蒋介石开刀问斩。恰好,这个电令来得正是时候。他马上召集手下的三个军长吩咐道:“蒋先生来电,令我去重庆开会。我这一去,少则三五日,多则十来天,待会议一完,立即就回来!我走后,望各位多多操心,加强防守,死战到底!”

然后,他又把马敦静独自留下,暗暗叮嘱道:“蒋介石这老狐狸现在叫我去,一则想拉咱们的队伍,二则也是怕我投降共产党,把我骗到重庆去当人质,逼你们与共军作战。不过,你知道就行了,千万不要声张,弄不好就会军心大乱。刚才我把三个军长叫来,都跟他们交代过了,让他们听你的。

你要稳住,有事跟我通话。看来宁夏是保不住了。我也不一定回来了,要是解放军打过来,你就见机行事吧。“

马鸿逵把事情都一一交代完毕后,留恋地望了望自己公馆的36根红漆大柱子,尔后匆匆赶往机场。

马鸿逵走后,所有宁夏兵团司令官、省政府主席、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均由马敦静代理。他每日吞云吐雾,逍遥自在,好像一切部署就绪,成竹在

胸。

部下问他:“解放军快要到吴忠堡,怎么办?”

他说:“准备把船拉到河西,使敌军无法过河。”部下说:“那是古代防守办法,现在打仗,大江、大海阻挡不住,榴弹炮射程60里,一条隔岸相望的黄河,恐难阻挡!”

他无话可说,只好不耐烦地挥了下手。

马鸿逵交给马敦静的7 万人马,在这位公子哥的摆弄下,形成以银川为中心并依踞黄河天险的三道防线:以骑兵第二十团守同心,第八十一军一部守靖远,新编骑兵第一旅守景泰,构成第一道防线;以贺兰军守中宁,第八十一军主力守中卫,构成第二道防线;以第一二八军守金积,第十一军守灵武(后退守银川),构成第三道防线。

我第十九兵团针对宁夏敌军防御部署,决心首先突破敌第一道防线,截击中宁之贺兰军,争取中卫的第八十一军起义,得手后,再集中力量歼灭敌之主力于金积、灵武、银川地区。具体部署是:以第六十四军并指挥独立第一、第二师为右翼,待主力解放靖远后,截断中宁与金积联系,一部配合主力向中宁进攻;主力第六十三、第六十五军由定西、兰州北上,先取靖远,后在第六十四军配合下进攻中宁之敌;以第六十三军第一八八师为左翼,沿黄河而上,攻克景泰后向中卫进攻。

9 月2 日,第一野战军主力及左翼第六十三、第六十五军开始北进,7 日攻占靖远。

9 月10日,敌采取以攻为守的方针,出动第一二八军第三五七师、骑十旅、宁夏保安第七团,共7 个团兵力,袭击我驻下马关的独立第二师,使该师受到严重掼失。我第六十四军第一九一师一个团闻讯后,立刻前往增援,击败偷袭之敌。

当日,我军中路主力占领打拉池,右翼于12日攻克同心,左翼迫近景泰。

敌第一道防线被突破。

马敦静在其第一道防线被突破后,慌忙撤出中宁,并调整了作战部署,急调贺兰军北渡黄河加强其右翼,第十一军退守银川。于是,宁夏守敌第二、三线的兵力空虚:第二线仅有第八十一军,第三线仅留第一二八军。

15日,我第六十三军攻击中卫黄河南岸常乐堡,歼敌两个团,直接威胁第八十一军。在我争取下,该军19日接受我方改编条件,宣布起义,编为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二军。这样,敌第二防线也被我突破。

我十九兵团右翼部队14日攻占中宁后,迅速向纵深推进。我第六十四军于18日占领牛首山,19日占青铜峡。

马敦静召集第一二八军军长卢忠良、贺兰军军长马全良,商量对策,最后决定放弃银川,并同时命令决黄河堤水,阻止我军进攻。马敦静还安排高级军官飞往重庆,部队解散回家,企图将部队分散隐蔽,待机再起。

由于我进展迅速,马敦静19日飞逃,宁夏守军未敢也未来得及决堤放水。这时的宁夏守军已惶惶不可终日,只得选择通电投降这一唯一的生路。

经过一番咬文嚼字的推敲,宁夏守敌于9 月20日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等发出求和通电,原文如下:国民党秉国以来,领导无方,纪纲不振,民生凋敝,致战祸弥漫全国,强者死于炮灰,弱者流子沟壑,刻又战事迫近西北,面临宁夏。全良等不忍地方70万军民,遭受涂炭。爰于本月20日停战,服从毛泽东领导,实行民

主,停人民登于衽席,国其安于磐石。至于军事如何改编,政治如何革新,听候协商,一致服从。

通电署名的有:宁夏贺兰军军长马全良、第一二八军军长卢忠良、第十一军军长马光宗,副军长兼第三五六师师长马宝琳、副军长兼第二五七师师长马英才、第一八九师师长马世俊、第二五六师师长马福元、第一六八师师长马清、保安第一师师长王有禄、保安第二师师长马义忠、保安第三师师长周福财、保安第四师师长马全忠、贺兰军副军长王伯祥、第一二八军副军长何晓霆、骑兵第一旅旅长马得英、骑兵第二旅旅长马万荣,保安副司令马如龙、保安司令部参谋长马光天、处长马希贤、柴桂勋、马友梅等人。

发出通电的当天傍晚,马鸿逵从重庆打来电话。他先问了解放军进攻情况。接电话的宁夏守敌长官用阿拉伯语报告说:“‘满拉’(学生)不念经了。如再强迫,就要把‘囊噶’(念经的木板)放在阿訇的‘尕洛’(头)

上哩!“

马鸿逵不甘心地说:“就无别意?现在仍叫尕老二回来和你们一同干,好不好?”

宁夏这边答道:“我们已通电求和了,不要再来。”

只听得马鸿逵在电话里大哭起来,无可奈何地掐断了电话。

21日下午,一野彭德怀总司令向马全良等人发出复电,对宁夏守敌弃暗投明的行动,表示欢迎。电文如下:廿日电悉,诸将军既愿宁夏问题和平解决,殊堪欣慰,望督率贵部即速见诸实行,此间即告杨得志司令。告各方望即派代表至中宁与杨司令接洽。

22日上午,杨得志司令、耿飙副司令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潘自力、联络部部长甄华等十九兵团首长,在中宁接见了贺兰军参谋长郑毅民。杨得志奉命将我军和平解放宁夏问题之协议提交宁夏兵团,限于24日12时前,派正式代表来中宁签字,否则将宁夏敌人全部歼灭。

郑毅民表示完全接受协议,并携协议书速返银川面告马全良。

与此同时,马鸿宾遵照彭德怀司令员的“马西”复电指示,于22日上午在银川私宅号“五亩宅”内召集贺兰军、第十一军及逃至银川的一二八军指挥官紧急议事。

马鸿宾在会上说:“卢军长过去同共产党打过多年仗,卢军长去,一方面表示认错,一方面表示诚意,就让卢军长作全权代表。马光天是卢军长的助手,也是代表,马廷秀代表政界。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

9 月23日,宁夏守敌投降谈判代表团,到达第十九兵团司令部所在地——富宁公司驻中宁办事处,向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政治部主任潘自力递交了证明书,表示代表军政各方承认错误,接受和平。

我军在言谈中严厉谴责马鸿逵一贯反动,阻击红军,进取陕北,抗拒解放西北等罪恶。杨得志司令员指出:“所谓战犯是战了就犯,不战不犯。今天你们是为接受和平而来,我们欢迎。这是党的政策,党中央对解放宁夏,采取和平协议和方式,你们看如何?”杨得志说完,递给他们一份由我军提出的五项协议草案,原文如下:和平解决宁夏问题之协议为了宁夏人民的利益及新民主主义国家之建设,双方同意和平解放宁夏问题,协议如下:一、所有宁夏部队迅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指定地点集中听

候处理,在此期间内不得擅自移动,否则发生任何冲突事件,人民解放军概不负责。

二、宁夏一切党政军机构、市政机关、公营企业、牧场、公共财产和建筑及所有武器、弹药、仓库、物资、公文、档案等,立即造具清册,听候点交,不得破坏、隐藏、转移、盗卖。所有监狱犯人,听候接收处理。曾经俘去之我方人员不得杀害,应全部释放交出。蒋系特务机关人员,一律不得放走。

三、凡人民解放军尚未到之地区,原宁夏当地军政机关部队,应负责看管物资、维持治安之责,不得发生任何破坏损失事件。

四、在宁夏部队方面执行以上三项条款时,人民解放军方面保证宁夏参加和谈部队全体官兵生命财产之安全。

五、为了切实执行以上四项协议,决定双方在银川组织联合办事处,处理以上事项,该办事处由九人组成,解放军方面五人,并指定一人任主任,宁夏方面四人,并指定一人任副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签字盖章)

政治委员李志民(签字盖章)

宁夏方面军政代表卢忠良(签字盖章)

马光天(签字盖章)

马廷秀(签字盖章)

中华民国38年(1949年)9 月23日宁夏代表团无条件地接受了这一协议。

但是,在该协议签字后一时许,我第十九兵团首长即得知国民党宁夏兵团三个军均已溃散,尤其是第十一军溃散官兵还在银川公开鸣枪抢劫。

敌十一军突然溃散始于所属第一六八师。9 月22日上午“五亩宅”会议后,第十一军指挥官下午赶往新城处理军部剧团演员何万义等逃跑一事。他在一六八师官兵大会上,毫无根据地说:“大家要安心等待解放军改编,改编后可以随解放军打到四川去!”

这句话,使早就厌战恋乡的国民党宁夏士兵大失所望,因而一哄而散。

23日上午,在新城一六八师杂乱四逃的影响下,驻老城的一八九师亦弃甲出城,仅一个小时时间,近万人之军不击自溃。

马全良军长听到这一消息,并听到传闻有人暗杀他,故假冒收容散兵之名,与副军长王伯祥于22日夜到达吴忠堡,向曾思玉军长面告银川情况:“贺兰军已散了,第十一军正在散,局面已无法控制,请解放军迅速进驻银川。”

23日,马鸿宾也向解放军告急,称:“宁夏部队已形成崩溃之势,官不能管兵,到处发生抢劫现象,请即令杨司令员派兵进驻宁夏,以安定人心。”

考虑到贺兰军与第十一军在双方签订协议前,已先后自行溃散,第一二八军残部也四处逃散。因此,我第十九兵团首长认为:国民党宁夏方面已无力执行协议条款,我军也不能按协议条款处理国民党宁夏兵团,故立即撤消了原准备在24日由新华社发表协议全文的决定,同时命令第一九一师五七二团一部连夜进驻银川。

9 月23日夜,风雨交加。

第一野战军第一九一师五七二团在副团长苟耀德的率领下,由仁存渡口过黄河,然后乘马鸿宾等人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