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2006年第11期 >

第6章

2006年第11期-第6章

小说: 2006年第11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作一支神笔
  画一只耳朵,在黑土地上旋转起来
  变成向日葵、丝柏、麦田和咖啡厅
  梵高的灵魂闪着璀璨星光
  
  融化到茫茫的海洋
  化作库克船长泪滴和哥伦布梦沫
  有灵性的浪花
  瞬间微笑成为永恒美丽
  
  漫步在茂密的竹林
  伴着蝉声和鸟鸣
  宁静的自然增添了和谐意蕴
  嫩绿思索永远不会留下空白
  
  穿梭过历史的轨迹
  拨开尘封的竹简记忆
  像个自由正义的神灵
  给历史真实的灵魂史鉴与评析
  
  ——一块无限大的镜子
  一个有灵性的天使……
  
  心 灵
  
  是山涧奔流的小溪
  泉水承载着一朵粉红的蝴蝶花蕊
  哼着晨曲  带着叮当福音
  让春天又诞生了一季风流
  是静谧的湖泊
  白鹭舔着湖水像吻着情人眼泪
  天籁之音  从苦涩秋风中传来
  让秋天多了一个尴尬夜晚
  
  是银色的音乐殿堂
  维也纳童音唤起了灵动纯真
  华夏古筝  把梁祝演奏得缠绵委婉
  爱与恨在交响声中找到满意答案
  
  是广袤空旷的蓝天
  白云飘着清甜的影子印在泥土里
  太阳亮出  青春与爱情容颜
  让思想浮游在蓝天之外的天空
  
  心灵啊,是人类灵魂的停泊港
  在倾注虔诚与忠贞
  孤独与寂寞  痛苦与彷徨
  在这里高举起一片智慧火焰!
  
  透支
  苗得雨
  
  生于地球,
  用于地球,
  最后,交于地球。
  
  这三者,应当相等,
  不可寅吃卯粮,
  自己没了,去别家抠。
  
  吃一斗的肚量,
  吃了二斗,
  应当点一支蜡,熬了二斤油。
  三年前,
  人类已经在用第二个地球,
  三年后,还得再用一个地球。
  
  可是,多余的球,
  还没造出一星半点来,
  别只顾一味地张口伸手。
  
  人也是球,
  血球与肉球,
  结构成小球。
  
  当小球玩完了大球,
  可想过吗?
  就是不活了,
  也找不到可跳的井口!
  2003.5.21.
  
  一家书店的消失
  
  不够大规模,
  也够中规模,
  招牌红彤彤醒目,
  离我住处仅一站路。
  
  我一直想去好好看看,
  当一个久久的主顾,
  寻点书中自有颜如玉,
  拣点书中自有黄金屋。
  
  及至我来晚了三秋,
  阔大中已空无一物,
  那么多书都已卖尽?
  还是又回了无奈的仓库?
  
  书价大都已经不菲,
  有买不起也有卖不出,
  是否又回炉作了纸浆,
  再出那卖不出的书?
  2003.11。22.
  
  童话(外二首)
  黄东成
  
  镜子里,
  一朵灿烂的太阳花,
  装帧成封面,
  迷人的蓝眼睛童话。
  
  仙女和乔装成仙女的恶魔,
  演绎剧情,
  随着情节的起落涨潮,
  憔悴了太阳的面颊。
  
  意识流,流出干涸的河道,
  在滴滴答答的常青树下,
  风信子发布迟了信息,
  仲夏夜,烂漫了梦的仲夏。
  
  湿漉漉的凸透镜校正视角,
  蘸着风雨的调色盘,
  泼泼洒洒,
  一幅绝版水彩画。
  
  三  月
  
  柳絮缠着杏花雨,
  蜕变三月,
  成一尾尾尖瘦的小鱼,
  游进回忆的河流,
  潜水而去。
  唼喋一瓣瓣桃花,
  桃花汛一路投递相思,
  风撩起彩色的薄纱,
  竹篙刺痛
  三月的故事。
  
  拉网小调静静流淌,
  漂泊蹒跚着醉意,
  旧网以三月的高雅,
  挂在汛期,
  修补漏网的日子。
  
  杨柳风轻抚两岸,
  游鱼泼刺刺拍打记忆,
  苔藓在岸外苍白,
  三月在古典词阕里浪迹,
  呵,三月。
  
  天  真
  
  不要笑我天真,
  那是我未泯的童心,
  头上灰白的,不是衰老,
  是打雪仗后的屑粒,
  遗留在发鬓。
  
  我在绿草地上,
  和孩子一起追春,
  露珠含着朝阳,沾湿了风,
  风牵着我的目光,
  一只放飞在蓝天的风筝。
  我的心也在空中翱翔,
  幻想随着彩云驰骋,
  翩翩,一根无形的线,
  系着我无忌的童真。
  
  童真在天上奔跑,
  孩子们在田野上奔跑,
  小兔似的脚步,
  将我引向花丛,
  红的黄的紫的蓝的——
  撩人眼花的美的色彩,
  沁透肺腑的扑鼻香馨。
  我的心醉倒在花丛里,
  我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打滚,
  扑一只美丽的蝴蝶……
  抓一只绿色的蚱蜢……
  逮一只红色的蜻蜓……
  
  呵,烂漫多彩的大自然,
  使我孩子似地忘情,
  胸襟才如大自然一般开阔,
  ——永远不老的天真。
  
  卵石(外一首)
  黄 淮
  
  磨圆全部的棱角
  折弯所有的直线
  
  激流把石块搓成蛋蛋
  丢在河岸边任人挑选
  
  看看谁能发现
  两个相同的圆
  
  两只鹦鹉
  
  一只庆幸自己聪明
  巧舌如簧获得新生
  
  一只悔恨自作聪明
  学会人语囚进牢笼
  忽然看见主子来了
  两只鹦鹉争相问好
  
  悼念(外二首)
  桑恒昌
  
  我以三倍的泪水哭你
  以三倍的哀痛祭你
  以三倍的怀念想你
  天诛你一次
  地灭你一次
  此生你竟死过三次
  
  上帝是完成了的人
  人是未完成的上帝
  我不知道
  要死多少次
  才能成为至尊至爱
  但是我知道
  你是仅次于
  上帝的人
  
  草  民
  
  民之命草之身
  民之心草之根
  向上仰承
  高天的阴晴
  向下探取
  大地的体温
  几阵秋风
  
  就枯了黄了
  一场春雨
  又绿着回来
  
  老  屋
  
  所有的村庄
  都有自己的乳名
  它们共同的大号
  叫故乡
  
  常常想起
  故乡废弃的老屋
  像坠在地上
  风割雨剥的鸦巢
  又像依闾而望的
  老母
  站在
  瑟瑟的等待里
  
  只待见面时
  把心窝里的温度
  掏给我
  才肯
  坦然倒下
  
  花溪荟萃
  冉 庄
  
  花溪流彩,山岳叠翠,
  红的杜鹃,蓝的紫薇……
  一簇簇,一丛丛,
  香溢十里花溪水。
  
  担儿担,夹背背,
  竹篮提,车儿推,
  条条花的溪流,来到花溪荟萃。
  惹得天上彩霞,
  慢悠悠,直往溪中汇。
  
  把把尼龙伞,
  更比山花美,
  移出花丛,飘进山帏。
  看伞下,张张如花笑脸,
  正是布依姐妹。
  
  登采石矶
  高 平
  
  李白八次登临采石矶
  瞭望长江西岸的云天
  捏碎了二十四只酒杯
  写下了五十多首诗篇
  
  归不去明媚的四川
  不愿回阴暗的长安
  本来心仪谢跳
  正好结伴青山
  
  他也是一名采石者
  采出钻石般的语言
  经受了时光的打磨
  缀成了诗歌的王冠
  
  幸福歌
  齐燕滨
  
  幸福是什么  幸福在哪里
  不是锦衣貂裘
  不是娇妻美姬
  不是青史留名
  不是金榜及第
  
  家有良田万亩
  那不是生长幸福的土地
  住在深宅高院
  那是捆绑幸福的樊篱
  
  饱食终日  那是猪栏的哲学
  倚红偎翠  那是销魂的毒剂
  红袍加身
  可能是人性的枷锁
  腰缠万贯
  也许是真情的大敌
  
  幸福是温暖的阳光
  播撒无私的爱意
  普照富庶的庄园
  也拥抱贫瘠的土地
  
  幸福是清新的空气
  传递绿野的讯息
  滋润玉洁的肌肤
  也畅通粗壮的呼吸
  
  幸福是真实的感觉
  幸福是朴素的真理
  幸福是追求中的欲望
  幸福是比较中的满意
  
  远离思念的不是爱情
  拒绝付出的没有荣誉
  不承受阵痛的不是分娩
  不饱尝苦涩的不知道甜蜜
  
  幸福是一口深井
  只要你挖掘  就是清渠
  幸福是一块矿石
  只要你冶炼  就是钢坯
  
  幸福是一座山峰
  只要你攀登  就是上升
  幸福是一片海域
  只要你扬帆  就是距离
  
  幸福是一盏灯笼
  挑起希望的晨曦
  我明明握在手里
  却常常四处寻觅
  
  幸福是一个身影
  陪伴你漂泊四季
  逆境中唱出一曲高歌
  顺利时化作一声叹息
  
  幸福是一道公式
  蕴含丰富的哲理
  幸福与勤奋能相乘
  幸福与欲望成反比
  
  富有富的活法  穷有穷的乐趣
  甜有甜的局限  苦有苦的意义
  幸福不幸福
  全在你自己
  
  杂咏(二首)
  李发模
  
  说月似禅心,才一滴
  滴进仰视
  这时候,便多少有点
  羡慕鸟儿的飞起
  
  有关以往的事与情,若隐若现
  似那些星辰
  又开始闪烁……
  
  登 临
  
  登泰山而小天下,说
  是这么说
  泰山之上,那高远的天
  不知会怎么想
  
  高处的视野,开阔了
  一些善意,我想同时
  也高寒了某些追寻
  往登临处登,谁又真正
  因奋力而上了青云
  
  从孔子,到当今人子
  再之上是什么呢
  悠悠的云
  
  洗钵池的月色(外二首)
  ——写在水绘园
  沙 白
  
  掉进水底的那枚月亮
  湿漉漉,愈潜愈深
  快成小龙女
  挂在胸前的玉现
  
  水波不兴
  月色轻烟一样自水面升腾而起
  用一袭轻沙笼住
  古城千古的咏叹
  
  琴声把月夜
  又弹深了一寸
  此刻正有人
  凌波微步走向三百年前
  
  这一轮明月
  董小宛与冒辟疆
  曾携手同赏
  
  汤家镇
  ——悼卞之琳
  
  海门汤家镇,为诗人卞之琳的故乡。
  
  从一家染坊走出
  从一座小镇走出
  从一个小城走出
  
  涉过长江
  涉过黄河
  涉过大海
  
  以天宇作圆宝盒
  架设你的梦境
  璀璨而成星辰
  
  依旧记得那个
  怕寂寞的乡下孩子
  和他床头的蝈蝈
  
  写在去越王台的路上
  
  一条山路,很长
  一直通到二千五百年前
  勾践从小学课本中走出
  走在我的右边
  一路嘀咕:忘却会嵇之耻乎
  我第一次听到,正值“七·七”
  十二岁,小学六年级
  
  走了六十年,其间
  经历八年抗战
  (三年逃难,五年沦陷)
  皇军的反皮军靴踩过石板大街
  步步在心头溅起火星
  走了六十年,走到
  复仇雪耻之乡的越王台
  
  立在半山腰,越王台
  不高,几十级就能登顶
  让人学会知耻,越王台
  很高,站在云端四望芦沟桥
  
  三千万死者  那是一座大山
  鲜血的河流不是忘川
  1997.10.
  
  山野百合(二首)
  陈有才
  
  结小鸟的树
  
  深山的小树
  结果子
  也结小鸟
  
  果子成熟了
  落在地上
  小鸟长大了
  落在天上
  长大的小鸟
  吃下成熟的果子
  有一颗种子埋在地里
  一棵小树又诞生了
  
  诞生了的小树
  又结果子
  又结小鸟
  
  人气·地气
  
  说是清明却下雨了
  说是谷雨却晴正了
  
  叫芒种的小伙子
  娶了个叫小满的媳妇
  生个儿子叫立秋
  
  人气旺
  充满二十四节气
  地气旺庄稼才旺
  
  烟囱
  颜廷奎
  
  工人老大哥的拐杖
  跟着它的主人一块退休了
  
  如纺车断了摇柄
  再也听不见轰鸣
  
  曾是一片茂林修竹
  举着万杆新生活的旗帜
  
  如今匆匆地走了
  来不及收拾一地黄叶
  
  又一片森林悄然而至
  无边的电脑网住一切
  
  秋天就是这样
  一边收获  一边扬弃
  
  散步
  木 斧
  
  既然出了门
  就得往前走
  
  人在路边走
  车在道上穿梭
  距离愈拉愈远
  往事历历在目
  
  转不转弯
  随遇而置步
  也许转了又转
  也许一直向前
  
  既然出了门
  就得往前走
  到哪里去?没有目的
  没有目的的目的
  就是散步


写在
  1975年10月16日,我随李季同志和葛洛同志一起,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来,执行筹备《诗刊》复刊的任务。在国家出版局小院内的一间10平米的平房里,召开了复刊的第一次会议。至今已30多年。我在《诗刊》做编辑、编务和行政工作几十年,经历了很多事,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衷心感谢《诗刊》历届的领导和同志们几十年来对我工作的帮助、支持、理解和信任。我对《诗刊》在新诗成长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的认识也是逐渐加深的。在迎接《诗刊》创刊50周年之际,谈一点对它的肤浅认识,是我责无旁贷的义务。
  《诗刊》从1957年创刊以来,在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下,走过了50年的不平凡历程。《诗刊》是我国新诗第一本期刊《诗》1922年问世以来的84年中,出版期数最多、享受待遇最高、发行量最大的新诗期刊。半个世纪以来,它享受过创刊初期短暂的辉煌,走过了成长过程中受“左”倾错误思想干扰的艰难岁月,经受过1976年复刊时与“四人帮”委蛇周旋的斗争考验,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灿烂阳光,同时迎来了新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而面临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以历届主编为代表的1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诗评家和文学工作者在《诗刊》工作过或正在工作着。在十分拥挤、简陋和七易其办公地点的艰苦条件下,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不为名利、默默耕耘,贡献着各自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甚至毕生的心血,使《诗刊》成为新诗发展的中流砥柱。它的开本从25开变为大32开,后又变为16开;刊期由月刊变为半月刊;容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我为同事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感到自豪和敬佩。在此,我要向参加1957年到1964年的《诗刊》创办并使之成长的同事们致敬!要向1975年冬到1976年参加《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