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明官途 >

第196章

大明官途-第196章

小说: 大明官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朱允炆踌躇满志时,他却忽然得到一个不利的消息,李景隆在济南和盛庸发生了争执,盛庸拒绝将军队交给李景隆,两支朝廷大军僵持在山东。   
朱允炆大惊失色,他紧急派黄子澄作为宣抚使到山东排解李景隆和盛庸的矛盾。   
按理说,李景隆和盛庸的矛盾不应该出现,朝廷的旨意中已经写得很清楚,李景隆为北伐主将,盛庸为副将,各统其部,盛庸受李景隆节制,也就是说,盛庸的军队仍然归他统帅,只不过他将听从李景隆的指挥,但问题就在这里,李景隆根本就不睬圣旨,他一到山东就强令盛庸交出军队,否则按军法论处,盛庸不理,也不和他会面,两人便陷入了僵局之中。   
其实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朱允炆的身上,他下了圣旨已经说明两人各统其部,可在江边送行时,为表示他对李景隆的恩宠,他对李景隆表现出了一种逾分的隆遇:先是破例授予他“通天犀带”,这已经快接近御驾亲征的含义了,随即亲自为李景隆行推车礼,最关键是李景隆上船之前,朱允炆竟说出了“准许他一切便宜行事”的承诺,这就和圣旨中的各统其部矛盾了,李景隆当然就记住了便宜行事,而把圣旨置之脑后了。   
此时的济南城已经是李景隆的天下了,他的三十万大军进驻济南近郊。另外,他又接受了耿柄文的十万残军,实际上他的军队已经达到四十万,军营占地之大甚至勘和济南城一比,而盛庸和铁铉的二十万山东军却撤到数十里外的齐河县一带驻扎,等候黄子澄前来调解。   
进入济南后,李景隆便不再住在军营内了,他把大将军行辕安排在明泉别府内,这原本是一个大商人的宅子,占地数百亩,修得气派奢华。各种名贵花木、各种精雅的亭台楼阁遍布其中,尤其是后花园有一眼泉水,叫做明泉,李景隆最喜欢用这眼泉水泡茶,因此他携名妓韩千娇就住在这座富丽堂皇的明泉别府内。   
不过韩千娇却不喜欢用明泉的水酿她的桂花酒,在她的央求下,李景隆在济南城开了一个茗酒大会,悬赏千两白银征集美酒,由韩千娇亲自评判,最后,一家叫庐陵香的酒坊胜出,成为韩千娇的专供酒坊。   
这天下午,李景隆和自己的幕僚在书房里商议夺权一事,李景隆背着手忧心忡忡道:“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皇上不肯承认他在江边说的话。黄子澄这次前来没有新的圣旨,一切还是按照老旨意来办。这样的话,我根本就拿不到盛庸的二十万军队,这可如何是好?”   
李景隆的幕僚叫做毛华,长的獐头鼠脑,却一肚子的阴谋诡计,他轻轻捻了一下鼠须笑道:“属下倒以为黄子澄既然是来调停,他必然不会只偏向盛庸,他肯定会两方面兼顾,不过如何大将军想要盛庸的二十万大军,我倒有一个办法。”   
李景隆大喜,连忙问道:“什么办法?”   
“很简单,杀了他!”   
李景隆顿时如泄气的皮球,又无力地坐到椅子上,苦笑一声道:“这不用先生说,如果能杀,我早就杀了,可是他根本就不来见我,又一直住在军营,这让我如何动手?”   
毛华阴阴一笑道:“那是以前没有办法,而现在我想到了一个妙计。”   
李景隆精神一振,又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急追问道:“请先生明说。”   
“大将军,黄子澄不是要来调解吗?你知道,盛庸也知道,那么我们就可以命人假扮黄子澄来到济南府,施以伪书让盛庸来见,盛庸必然不会提防,等他进了济南府,大将军取他人头岂不是易如反掌?”   
李景隆鼓掌大笑:“妙!妙!真是绝妙好计。”   
他随即对毛华道:“这件事我就拜托先生来做,要钱要人尽管开口。只要先生能替我杀掉盛庸,我会以万两白银酬谢。”   
毛华点点笑道:“大将军就放心吧!我保证会让盛庸深信不疑地前来自投罗网,大将军只管调动大军,准备去收取盛庸的军队。”   
就在李景隆和幕僚商谈如何对付盛庸之际,就在他斜对面的一间房子里,名妓韩千娇正用她的芊芊玉手旋动一只晶莹剔透的玉壶,而贴身侍女则站在窗前观察斜对面的情况。   
“他谈完了吗?”韩千娇随口问道。   
“没有,他正在背手来回走动。”   
这时,韩千娇已经轻轻把她的玉壶底座旋下来了,这是她最心爱的玉壶,整个玉壶用两块极品绿玉雕成。一块雕成壶身,另一块便雕成底座,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这个玉壶是两块玉合成的,而且就算看出来,谁又敢检查她的玉壶?   
韩千娇从桌上将一幅写满了密密麻麻小字的白绫叠好了,小心翼翼地从底座的一个缝隙里塞进去,底座里面有个很隐蔽的夹层,正好可以容纳一幅白绫。   
韩千娇把白绫放好,又左右看了看,从外面看,根本就看不出来,她又将底座旋上了壶身,交给侍女道:“可以了,你现在就去庐陵香。”   
这时,窗外隐隐传来了李景隆的大笑声:“此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韩千娇轻轻冷笑了一声道:“还少算了一个。”   
第二百五十章 大军北上   
齐河县位于济南府东北方向四十里外,因大清河最早齐河而得名,这是一个不大的县城,一千余户人家,低矮的城墙,四扇破旧的城门,几十年来都平平静静,建文二年以来,齐河县突然热闹起来,盛庸率领的北伐东路大军二十万人便驻扎在这里,他把济南府让给了李景隆,这是他对主帅的尊重,但主帅却似乎不休恤下属的苦心,来济南的第一件事便是夺他军权,这种公然藐视圣旨的行为令盛庸十分气愤,遂不睬于他,李景隆数次召他不见,两人两军都陷入僵局之中。   
同时,盛庸又听到一个消息,李景隆已经有杀他之心,虽然消息不能确定,但让盛庸也起了警惕之心,秘密派人前往济南城打探消息。   
这天上午,盛庸正在大营里接见刚刚改任山东布政使的铁铉,铁铉是特地前来劝说盛庸以大局为重,莫要误了北伐大计。   
“盛将军,皇上下达北伐命令已经八天,可我们依然原地不动,眼看战机即将耽误,我实在是心急如焚,特来劝将军以大局为重,不要再以个人的恩怨误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否则贻误战机,将来皇上怪罪下来,盛将军吃罪不起啊!”   
盛庸冷笑一声道:“铁大人,不是我高看燕王,可真依了皇上的意见急速进取北平,我敢断言,这次朝廷军必将会惨败而归。”   
铁铉一愣,急忙问道:“这是为何?”   
“很简单,皇上所托非人,大人应该看得很清楚,李景隆北上后的所作所为是什么?骄奢淫欲、刚愎自用,不懂兵法、妄自尊大,这样的人能是燕王的对手?我真不知道皇上怎么会派这么一个纨绔子弟做北伐主将,只可怜我们数十万儿郎,竟要断送在这么一个人手中,我就是不想让我手下将兵死在他的手上,才不肯把兵给他,铁大人真以为我是为恩怨吗?”   
铁铉默然,他虽然是文官,但这几个月跟在盛庸军中,他亲眼目睹了什么叫军纪森严,什么叫身先士卒。而李景隆又做了什么?谁不知道他在军中私藏妓女,谁不知道他挥金如土,用军费来搞什么品酒大会。进城一月,竟无一夜在军营中度过,这样的人,莫说是懂兵之人,就是自己这个文官也知道他不可能是燕王的对手。   
他长叹一口气又道:“可他毕竟是皇上亲自任命的主帅,又是皇亲。再说这次机会难得,燕王率主力亲征山西,他能力虽不强,但兵力强盛,或许能抓住这次机会。”   
就在这对,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亲兵大声道:“将军,济南城送来消息。”   
“拿进来!”   
亲兵进帐呈上了一纸情报,盛庸展开,眉头皱了一下道:“铁大人,黄子澄进城了。”   
铁铉一怔,他刚刚从济南城过来,怎么一点消息都不知道,“盛将军,你的消息是否属实?黄子澄到了,应该事先通知我才对。”   
这时,营帐外又有人禀报:“将军,黄大人派人送来了信函,要求将军即刻去见他。”   
这下,盛庸也愣住了,他接过士兵送进的信函,看了一看,随手递给了铁铉,冷笑道:“铁大人,这个黄子澄未免也太性急了点,刚进城就找我了,难道他不应该先和李景隆谈一谈吗?”   
铁铉看了看信函,迟疑一下道:“字倒是很像黄子澄,但缺一点点黄子澄那种圆润之感,而且这个印章也有点模糊。”   
盛庸嗤笑一声道:“那是当然。这本来就不是黄子澄,李景隆想杀我夺兵,计策也未免太拙劣了一点。”   
“盛将军何以看出这是假黄子澄?”   
“大人想想看,皇上以八百里加急送来了出征的手谕,时间是八天前。然后得知我与李景隆不和,这才会派黄子澄来调停,就算皇上是得到了飞鸽传信,那最快最快黄子澄也只能在四天前出发,铁大人以为黄子澄只用四天时间就能赶到济南吗?”   
“这个混蛋!”铁铉狠狠一拳砸在小桌上,咬牙骂道:“亏我还想以大局为重,帮他来劝,他竟出此卑鄙之计,欲杀大将,哼!我当向皇上告他。”   
盛庸却叹了一口气道:“大人告了也没用,皇上亲行推车礼,又赐他‘通天犀带’,由此可见对他眷顾之隆,若他反告我们一状,大人说皇上会听谁的?”   
铁铉无言,半晌道:“那依盛将军的意思呢?”   
盛庸背着手走了两步,良久,他慨然叹道:“既然以国事为重,我盛庸又怎能真误了军国大事,我退让一步,分大半军给他,我自去驻防东昌府去。”   
当夜,盛庸命大将陈晖率十五万军归附李景隆指挥,他本人则率五万军撤到东昌府驻防,李景隆见盛庸大半军归己,还以为是自己计成,便重赏了幕僚毛华,任命他的为军师,同时兵分两路,命大将平安为先锋,率五万军直扑北平。又命副将江阴侯吴高率军十万进军真定,拦截燕王主力从山西归来,他本人则率四十万大军进驻河间府。   
建文二年二月,李景隆率五十余万大军进攻河北,声势浩大,举国皆惊。   
…… …… ……   
时间渐渐到了二月下旬,北方大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到处花红柳绿、群莺乱飞,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此时海面上也是吹起了东风,海水也渐渐温暖了起来。   
这天上午,天气晴朗,天边淡淡地飘着几朵白云,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就在河间府外如沉睡般的海面上,静静地停泊着十几艘战船,其中一艘是俨如巨无霸般的宝船。   
这就是李维正的坐船,自从摧毁了直沽的造船厂和几十艘军船后,整个渤海都实际上已经是辽东军的大院了,他们绝对的海上实力成为朱棣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忧虑。事实上,朱棣远征山西,并不害怕李景隆的五十几万大军,他其实是害怕李维正破坏了他的计划。   
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李维正并没有破坏他的计划,一兵一卒也没有出山海关,也似乎一点不过问这场关系到大明江山归属的决定性战役。   
此刻,李维正就站在宝船船头,用千里眼远眺河间府陆地上的情况。当然,这里离李景隆主力驻扎的河间府还有数百里远,他是不可能看到什么,他是在等待斥候的到来。   
这时,李维正笑了,在他的千里眼中,一艘小船从岸边的巨石后缓缓划出,船上的人奋力划船,迅速向他这边驶来,他放下千里眼便对左右命道:“斥候到来,立刻领来见我。”他随即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作战舱。   
此时他的船舱已经不是他一人了。从去年开始,他便正式成立了辽东军事参谋署,由数百名军队参事组成,这就仿佛是他的智囊团,负责各种方案的策划,一共分为十个组。这次他带来了其中一组,共有八名参事组成,通过斥候送来的各种情报,和他一起分析这次河北大战。   
这八名参事的工作地点就在他办公舱的旁边的一个大船舱里,巨大的沙盘也位于其中,此时八名参事正各自忙碌,见李维正进来,他们纷纷起身致意,李维正摆摆手笑道:“你们继续忙。”   
他慢慢走到沙盘前,观察了片刻,两名参事正在沙盘上标注燕军和朝廷军队的驻军情况,他便沉思一下。便笑着问其中一名年纪稍长的参事。他姓郑,是八名参事的头。   
“郑参事,现在可有什么收获?”   
郑参事躬身行了一礼,便道:“根据这些天各处斥候送来的情报,我们基本上可以断言,这次燕王西征是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诱敌策略,他的用意就是要诱朝廷大军深入河北。”   
“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李维正沉声问道。   
郑参事指着井陉道:“从燕王在井陉的驻军情况便可以看出一点端倪。据斥候得到了情报,燕王在井陉只驻防了五千军队,而去年他和秦晋大军作战时,最后却布防了四万军队,由此可以看出,燕王并非是冒险之人,他不可能不防备朝廷大军拦截他的退路,而朝廷大军从山东开到河北,用了十天时间,这十天时间里,燕王也足以派重兵驻防井陉。但是他始终只留五千人,所以他的目的只能有一个,就是要麻痹朝廷大军。”   
李维正笑着点点头,随即又问道:“那依你们的分析,燕王的军队会从哪里出来?”   
“大人请看!”郑参事又指着山西北部的几支红旗道:“这里是大同府广昌县,从这里向东有一条山谷,叫做浮图峪,可以穿过五回山抵达紫荆关,再向南就是保定府的易县了,去年晋王曾经打算从这里进军河北,如果江阴侯吴高也进入保定的话,燕军正好就可以从他身后杀出,或者,燕王铁骑可再向北走万全卫进入北平。”   
李维正仔细看了看沙盘地图。这个可能性确实很大,他很了解朱棣。去年打秦晋联军,他就是主力游离在外,诱秦晋军深入,然后断其后路,看来他又是要故技重施了。   
这时,门口亲兵道:“大人,斥候到了。”   
随即,一名斥候军官走进船舱。将一份情报递给李维正,“大人,这是最新的情报。”   
李维正展开看了看,回头对郑参事笑道:“果然是这样,江阴侯吴高派军占领了井陉,并留三万大军驻守,他本人率七万大军进入了保定。”   
第二百五十一章 奇袭容城   
紫荆关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崇山峻岭之间,紫荆关下的拒马河从太行山中蜿蜒穿过,形成了一条狭窄的谷道,叫做浮图峪,使这里成为了一条穿越太行山的军事密道,如果在涨水的夏季,这里就很难通过大队人马。但现在是二月,春水未涨,拒马河还是处于枯水季节,浮图峪中长长的一段河床裸露在外,使大军通行便成为了可能。   
这是一个初春的夜晚,天空中布满了暗紫色的云彩,偶然在云彩的缝隙里,会露出一轮惨白的下弦月,散发着一种暗淡的肃杀之气,就在这时隐时现的月光下,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在疾速向南行走,军队无声无息地行军,只是偶然可以听见兵器撞击岩石的叮当声,不准高声谈话,不准点火把,尽量不让战马嘶鸣,而且这支军队没有辎重,全部都是轻兵简行。   
这支军队就是燕军的先锋,从山西奔袭而来,一共有三万人,由大将张玉率领,而此时燕王朱棣亲率十万大军,走更北面的万全卫,也正疾速向河北方向开来。   
此时三万先锋大队已经过了紫荆关,直向以东的易县奔去,离易州还有十里,在一块平整的巨岩上,大将张玉正目光严肃地望着远方狭窄的道路,他的脑海里仿佛还在回荡着燕王的叮嘱:“南军远道而来,士无嬴粮,马无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