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574-笔底波澜 >

第28章

5574-笔底波澜-第28章

小说: 5574-笔底波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不屈服,亦不乞怜,余之所为,必为内心之所安,社会之同情,天理之可容!如天道不灭,正气犹存!……余生为庸人,死为雄鬼,死于此时此地,诚甘之如饴矣!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页237。    
    8月30日下午,朱惺公在回家路上遭枪杀,献出了39岁的生命。这封正气凛然的公开信成了他留下的遗嘱。9月2日,《大美晚报》发表致汪精卫的公开信,要求他对朱惺公被杀惨案公开表态。    
    [记事]    
    3月4日,重庆生活书店遭国民党当局搜查,7千册书籍被搜去。同月,甚至生活书店出版的《蒋委员长抗战言论集》,也被中宣部以“不合版本要求”的理由查禁,原因是只收入了蒋介石主张抗日救国的言论,不利抗战的一篇未收。从3月8日生活书店浙江天目山临时营业处遭勒令停业,到10月23日福建南平分店遭勒令停业,生活书店在全国各地至少有13家分店、支店等遭国民党当局搜查、勒令停业或封闭,6名经理或职员被捕,其中一人被判刑6个月,1人被迫害致死(西安分店经理周名寰)。    
    1939年春节,《大公报》社同人合影    
    5月6日,由于日机连续轰炸重庆,10家大报只能出版《重庆各报联合版》,至8月12日,共出99期。    
    5月9日,曾在抗日论坛上作狮子吼的王造时,在江西吉安创办《前方日报》,虽地处偏远,其影响却不容小看。    
    5月10日,阿英主编有共产党背景的《文献》杂志出版8期之后,被日本宪兵会同租界当局查封。    
    5月,新知书店辰溪分店遭搜查,经理被捕入狱2个月(12月底书店被封闭)。    
    5月,有共产党背景的金华《东南战线》半月刊出至第五期即遭国民党当局查封。    
    5月,《导报》被租界当局下令停刊一周,6月17日遭武装袭击,7月1日终因屡遭袭击和破坏,而被迫停刊。同时停刊的还有只出版了13期的《导报增刊》。    
    6月16日,《新华日报》宜昌分销处被国民党当局查封,负责人被捕;襄樊的鄂北分馆及其他各地的分馆、分销处都遭查封;发往各地的报纸经常被邮件检查所拦截、扣押、没收。    
    7月22日,《中美日报》遭到袭击。8月1日是特务恐吓《中美日报》必须停刊的日子,他们不仅照旧出版,而且发表《恐吓与正义》的社评,“不为威胁利诱所动”。10月9日、10日,《中美日报》连续在街头遭到拦劫。    
    7月26日,《申报》馆被炸,一死五伤。    
    8月28日,青年胡绩伟主编的成都《星芒报》遭查封。    
    10月19日,《新华日报》“违检”刊出毛泽东在延安对中央社、《新民报》、《扫荡报》三记者的谈话,被新闻检查局罚令停刊一天。《新华日报》坚持在10月23日刊登启事,说明停刊理由。    
    12月12日,仅仅因为在大陆广播电台主持平剧、粤剧大会唱,播音员茅丽瑛在上海租界遭暗杀。    
    这一年被杀害的还有山东《民国日报》、《山东公报》、《历城周报》的5名编辑、记者,死于敌机轰炸的有重庆《中央日报》、中央社等媒体的记者、编辑等6人。


《笔底波澜》 第三部分1940年:邹韬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笔底波澜    
    1940年:邹韬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是言论史上暗淡的一年。国民党新闻检查局传达蒋介石的指令,除了经军令部军事新闻组审检的中央社稿之外,其他各报一律不准擅自发布战况。    
    1月,国民党当局一次拘捕了衡阳《开明日报》11人,包括编辑4人,工友、会计等7人,其中有两位老人。两个月后,仍杳无音讯。报社为此于3月27日向全国同胞发出沉痛的呼吁,要求声援。    
    从2月3日到3月底不到两个月,生活书店在衡阳等地的3家分店、支店被破坏、封闭,10余人被捕。到6月,生活书店在全国各地的55个分店绝大部分被封或勒令停业,只剩下6个分店。从1937年到1940年,生活书店出版的书籍40%都被明查暗禁,有目录可查的达203种,其中仅邹韬奋一个人的著作就有12种。7月,国民党方面提出生活书店与党办的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联合或合并,由邹韬奋主持,对外名称照旧,政府对生活书店投资,被查封的分支店可以考虑恢复。并表示这是蒋介石本人的主意,不能违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面对权势的威逼与利诱,邹韬奋当场回答:    
    我认为失去店格就是灭亡,如其失去店格而灭亡,还不如保全店格而灭亡。我的主意已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熊复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出版史》,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页217。    
    新知书店的情况也类似,2月初衡阳分店被封,6人被捕。金华、丽水、宜山、柳州、襄阳等地分店陆续被捣毁、封闭或被迫停业,只剩下重庆、桂林等地4个分店。    
    4月,邹韬奋等在参政会上提出《严禁违法拘捕迅速实行提审法以保障人民身体自由案》,作最后的努力。    
    4月18日,西安李敷仁主编的《老百姓》报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共出版了113期。短短几年间,李敷仁在资金匮乏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将《老百姓》真正办成了深受底层老百姓喜爱的通俗报纸,三次拒绝国民党当局的收买。虽然最后的结局早在意料之中,但李敷仁还是无比痛心地说:“我的孩子被扼死了。”    
    5月13日,湖南当局以“言论荒谬,内部复杂”的莫须有罪名查封邵阳《力报》,逮捕康德、严怪愚、冯英子三人。    
    国民党统治时期,办学术性杂志也要经过三道关:(1)社会局,(2)市政府,(3)国民党省(市)执行委员会,图为叶圣陶主编的《国文》杂志的“登记”通知书    
    6月13日,国民党电令查禁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凡遇有宣传此类名词之文字,应一律检扣或删削。”16日,国民党中宣部致函战时新闻检查局,传达蒋介石手令:所有稿件,“凡意存挑拨、攻击或煽动者,绝对不应刊载”,“对投稿人务取得其真实姓名地址”,“违反该项规定,即严加检扣,倘不遵从,严予论处”。在这一禁令下,国民党当局加紧了对重庆《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及其他报刊的限制和迫害。    
    9月6日,国民党政府公布《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19条。9日,国民党中央党部给各省下达了以卑鄙手段捣毁中共书店的密令,要求“对外绝对秘密,以免对方借口。”    
    广西省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编印的《取缔书刊一览》第一辑,收入了两年来通令查禁的书刊720多种。    
    在上海“孤岛”,7月1日,汪精卫粉墨登场之后,汪伪“南京政府”发出对83人的“通缉令”,其中上海报界就占了49人,包括《申报》的金华亭、胡仲持、马荫良,《新闻报》的汪仲韦、顾执中,《大美晚报》的张似旭等,基本上是活跃在上海“孤岛”的抗日报人。    
    7月19日,《大美晚报》经理张似旭首先遭到暗杀。    
    7月21日,张似旭的追悼会尚未举行,上海大光通讯社社长邵虚白又遭暗杀。    
    8月15日,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校长、《新闻报》采访部主任顾执中遭到枪击受伤,幸免于难。    
    8月19日,《大美晚报》国际新闻编辑程振璋遭暗杀,21日身亡。    
    1940年的编年史上洒满了坚守“孤岛”的报人们的鲜血,他们大部分都和朱惺公一样,无党无派,但他们都是中国人,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没有选择苟且偷生,即使面对暗杀的枪口。死里逃生的顾执中后来经香港到了重庆,蒋介石主动约见他,表示慰问。蒋问他:“您现在有工作吗?”他回答:“有,我还是上海《新闻报》的记者。”蒋又问:“您有什么困难吗?”他回答﹕“谢谢,我现在并没有什么困难。”实际上他当时没有分文收入,朝不保夕,常常靠变卖掉一些衣物度日,但他不愿接受蒋介石的任何帮助,不愿接受蒋委任的任何工作。他的连襟钱大钧事先得知蒋约见他的消息,曾大为欣喜,以为他做官有望。事后钱只对他说了两个不客气的字:“傻瓜!”可他并不生气,他觉得自己只是个新闻记者,他与汪精卫很熟,但他不会走汪的路。他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后为日本外长)重光葵很友好,但他也不会走亲日之路。即使在困苦之中,他也不想走蒋介石的路。钱大钧看到了他“傻瓜”的一面,却看不到他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独立性,以及做人的尊严。    
    [记事]    
    1月6日,重庆《新华日报》连续两篇社论稿《论冬季出击胜利》、《起来,扑灭汉奸!》,都遭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扣押,当天《新华日报》第一次    
    1940年1月6日的《新华日报》“开天窗”抗议    
    “开天窗”抗议,只刊出“抗战第一!胜利第一!”八个字。    
    2月18日凌晨,数十名特务闯入《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印刷所,拘捕了13名工作人员。经抗议,被捕人员3月6日才获释。同月,有共产党背景的云南《战时知识》半月刊遭查封。    
    3月14日,成都通俗刊物《时事新刊》遭查封,记者李亚凡被公开枪杀。    
    3月16日晚,国民党特务在成都制造“抢米事件”后,以此借口逮捕《新华日报》成都营业分处领导人罗世文、经理洪希宗,封闭营业分处。当月洪希宗即遭残酷活埋。    
    3月18日,成都《大声》周刊主编车耀先被捕。    
    3月,在成都公开发行通讯稿的星芒社遭查封,全民通讯社社长周勉之被捕,至1946年4月才出狱。罗世文和车耀先一直关押到1946年8月18日同时遇害。    
    3月21日,国民党中宣部拟定了《电影剧本审查登记办法》、《戏剧剧本审查登记办法》及《战时剧本审查标准》。    
    4月18日,上海租界工部局下令有共产党背景的《职业生活》周刊限期停刊。    
    4月26日,广东罗定县有共产党背景的《三罗日报》遭国民党当局迫令停刊。    
    5月18日,上海《大美晚报晨刊》因刊载蒋介石为敌机轰炸重庆告国人书,而被工部局吊销登记证,就此停刊。    
    6月25日,华文《华美晚报》因《中条山上小英雄》一文被罚令停刊四星期。    
    7月14日,汪伪“南京政府”训令将《申报》记者阿乐满、《密勒氏评论报》主笔鲍威尔等7名外国记者驱逐出境,遭到坚决抵制,他们一致表示对驱逐令置之不理。    
    8月6日,上海工部局警务处设立新闻检查部,对租界内的中文报刊实行严格的新闻检查。    
    8月22日,汪伪“南京政府”发布命令,禁止南京、上海各商家、娱乐场所在《大美晚报》、《中美日报》、《大晚报》、《大英晚报》、《正言报》上刊登营业性广告,对“孤岛”的报纸进行经济封杀。    
    10月1日,汪伪“南京政府”通过《重要都市新闻检查暂行办法》,在它的黑手能伸到的重要城市设立新闻检查所,遏制任何抗日的声音、不满的声音。    
    10月,江苏溧阳《江南日报》经理张济平被日军杀害。    
    12月,日军也将其控制的上海新闻检查所移交给汪伪“南京政府”宣传部。


《笔底波澜》 第三部分1941年:王芸生揭穿“飞机洋狗”的丑闻

    笔底波澜    
    1941年:王芸生揭穿“飞机洋狗”的丑闻    
    3月15日,胡政之未雨绸缪,远在香港沦陷之前,安排了《大公报》桂林版的出版。病中的张季鸾以“老兵”的笔名发了多次重庆专电。    
    5月15日,《大公报》获得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奖章的世界性荣誉,在《本社同人的声明》社评中,张季鸾不无骄傲地说:“假若本报尚有渺小的价值,就在于虽按着商业经营,而仍能保持文人论政的本来面目。”    
    自从1926年接办《大公报》,15年来,张季鸾、胡政之他们擎起一支秃笔,从天津到上海,从汉口到重庆,从香港到桂林,辗转南北,在大时代里鼓与呼,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其言论影响之大、之远是我们今天的人无法想像的。“文人论政”四个字既是他们对《大公报》的自我定位,也是对百年中国言论史的概括。正是他们将王韬、梁启超等开创的“文人论政”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    
    中国报纸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张季鸾有幸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迎来了这一天。9月6日,长星坠地,一代报人在重庆一病不起,他的《季鸾文存》将作为少有的几部传世经典之一长留在中国言论史上。诚如胡政之序言中所言:“季鸾是一位新闻记者,中国的新闻事业尚在文人论政的阶段,季鸾就是一个文人论政的典型。他始终是一个热情横溢的新闻记者,他一生的文章议论,就是这一时代的活历史。读者今日重读其文,将处处接触到他的人格与热情,也必将时时体认到这一段时代的历史。”    
    12月13日,香港即将陷落,《大公报》香港版发表《暂别读者》的社评,以“留取丹心照汗青”明志。王芸生等在重庆为滞留香港的胡政之感到担忧,当他们在机场上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然而就在包括胡政之在内“多少应该内渡的人尚危悬海外”之时,12月9日,香港至重庆的最后一班飞机降落在珊瑚坝机场上,“逃难的飞机竟装来了箱笼老妈与洋狗”,被男装的孔小姐接走。王芸生愤怒了,12月22日,他在重庆《大公报》发表的《拥护修明政治案》社评,揭穿了“飞机洋狗”的丑闻,还揭开了外交部长郭泰祺国难当头竟以巨额公款买私人豪宅的黑幕。他说:    
    此等事例,已传遍重庆,乃一不见于监察院的弹章,二不见于舆论的抗言,直使是非模糊,正义泯灭。要知道一个国家若是正气消沉,那就是衰亡之兆。……我们舆论界若再忍默不言,那是溺职。王芝琛、刘自立编:《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页161。    
    《大公报》获美国密苏里大学荣誉奖章庆典    
    此文一出,前者引发了昆明、贵州等地大学生反对孔祥熙的学潮,后者直接导致郭的下台。24日,远在美国的胡适得知这一消息,激动得在日记中写下:“一个报馆的言论可以赶掉一个外交部长,伟大哉《大公报》!”    
    之前,12月11日,重庆《新民报》也以花絮集锦的形式躲过疏而有漏的新闻检查,在“社会新闻”版头条发表了浦熙修采写的“飞机洋狗”消息。《伫候天外飞机来》注定了和王芸生的社评一起成为大时代一支令人难忘的插曲。    
    据国民党中宣部统计,1937年全国报刊有1031家,到1941年10月,获核准的只有273家,大部分还是亲国民党的或消遣、娱乐性的刊物。仅这一年被查禁的抗战以后出版的书刊就有961种。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印发的《取缔书刊一览》,收入了1938年以来查禁的书刊目录,共计961种。    
    从2月8日到21日,生活书店除重庆分店外,成都、桂林、贵阳、昆明等地55处分店被封闭或被迫停业,贵阳分店有13人被捕,其中经理周积涵被押4年多,最后越狱脱险。2月22日,邹韬奋等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