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获胜第一 >

第2章

获胜第一-第2章

小说: 获胜第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球门发动攻势,却不去拼力拦截,或任由对手从自己的脚下铲球,而不去与之奋力拼抢、搏斗,必将把球队引向失败的深渊。    
    相反,如果每一个队员都抱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念和一战到底的决心,90分钟一刻不停地向前跑,即便是在比分落后、失利的危局下,也能创造奇迹,反败为胜。    
    1998年世界杯半决赛,法国队与克罗地亚队对阵中,法国队一度被克罗地亚队强盛凌厉的攻势打乱了阵脚,处境极其危险,上半场以0∶0踢平。下半场比赛一开始,克罗地亚队员苏克利用法国队右后卫图拉姆站位不准,从右侧跑至中线上从容射门,骗过了守门员巴尔特,为克罗地亚队率先攻入一球。这是那届世界杯开赛以来法国队第一次被对手以正常进攻方式攻破大门!    
    图拉姆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雪洗这一耻辱,决意与对手好好拼杀几个回合。看看他在球场上的表现吧!他像一头急红了眼的凶猛困兽,无论是抢球、传球,还是最后的射门,都表现得英勇无畏,似乎什么也阻挡不了他前进。正所谓“穿鞋的怕光脚的,光脚的怕不要命的”,图拉姆那副不要命的疯狂架势给对手极大震慑,也给队友们极大鼓舞,他领导全队向对手发动一次又一次猛攻,经过一番拼抢厮杀,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他一人连进两球,不仅将比分扳平,最终还以2∶1险胜克罗地亚队,使法国队重新踏上前进的征程和通向决赛的大门。    
    两强对垒,勇者胜。法国队正是凭借其一战到底、不肯认输的勇气与胆魄,以及临危不惧、竭尽全力争取胜利的拼搏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才把对手的强大气焰给扑灭,犹如凤凰涅磐,获得新生。    
    在同年世界杯决赛中,法国队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与另一支强大的劲旅——巴西队交火了。上半场巴西队尽失两球后,没有气馁,更没有丝毫懈怠,他们孤注一掷地向法国队发起了猛烈攻击,罗纳尔多在离球门仅6米处起脚射门,险些将比分改写为1∶2。幸亏巴尔特眼疾手快,将这位巴西人射出的炮弹挡在了大门外,才化解了一次险情。    
    在这场争夺冠军的比赛中,虽然法国队最终以3∶0击败对手,荣捧金杯,但双方的角逐却异常火爆激烈,各方队员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拼尽全力来抵挡对手的凌厉攻势。在终场哨声即响,巴西队判罚法国队角球的最后一刻,精彩绝伦的画面出现了:法国队锋线上的一把尖刀杜加里抢到了球,要知道,他刚刚伤势复发,而且由于带病满场奔跑,早已累得精疲力竭了,但就是这个坚强的硬汉,不顾自己的伤痛,仍与对手顽强地拼杀,并坚持将球向前传带,从左路把球传给了队友维埃拉,而已经在球场上跑动了十多公里的珀蒂,怎肯放过这次有利的进球机会?又怎能对队友辛苦冒险创造的机会不负责?他犹如一个不知疲倦的铁人,甩开步子急速冲向左路,接过队友维埃拉十分到位的传球后,凌空一脚,球从塔法雷尔的左边飞进了巴西队的球网中,锦上添花,结束了这场艰苦卓绝的鏖战,并使法国队摘冠而归。    
    足球比赛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悬念与变数、刺激与挑战、冒险与牺牲,甚至是带有几分血腥搏斗的竞争。每一场比赛都像上“断头台”,每一场比赛又好似“悲喜剧”,既有令人扼腕长叹的懊恼,又有令人拍案叫绝的狂喜;既有节节败退的背运,又有连连夺魁的风光。但无论怎样,每一支球队、每一个队员都必须全力以赴,竭尽所能,一刻不停地拼抢、奋战,才有可能获胜。否则,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更甭提夺冠了。当技术、战术实力相当的两个强手交战时,表现得比对手更勇猛、更顽强、更无所畏惧、更有拼搏精神、更有韧劲和毅力,再外加一点点灵活性的那方,必将击败对手,成为真正的王者!    
    其实,这一规律在商战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每天都在上演龙虎斗,每天都在进行汰弱留强的淘汰赛,每天都有决定胜败的苦苦角逐,每天都有新的强者出现,每天又都是埋葬弱者的一天……哪个企业若是将自己的脑袋按在别人的屁股上,亦步亦趋,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等待它的就只有死亡!    
    正如比尔·盖茨所言:“市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适者生存。如果你不尽快把自己变成一头食肉的猛兽,吃掉对手,而是怀揣一颗吃草的心,企图悠闲地享受阳光,就会有迟早被对手吞掉的危险,这就是市场的金科玉律!”    
    1995年秋季,因特网的发展势头已令人不敢小视,并对微软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尤其是在Sun公司开发的编程语言Java推动下,因特网作为一种新式平台正在蓬勃发展,大约有2000万人不需要微软的软件,便可在网络上自由驰骋,这无异于是向微软视窗在个人电脑的霸权地位发起的挑战。    
    比尔·盖茨恰似一头受到攻击的野兽,决定全面参与并赢得这场软件大战。他一方面迅速调整公司战略,计划生产网络浏览器、网络服务器,并对公司现有程序进行网络化,还不惜一切代价争取与Sun公司合作,以获得其Java语言的许可证;另一方面,他又积极筹备召开一个有行业专家、记者和客户共同参与的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旨在向业界宣布公司进军因特网的决心。在会前,他把公司高层经理们召集到西雅图中心礼堂进行彩排,仔细将每项演示过了一遍,又亲自对幻灯片上的文字仔细斟酌推敲了一番,一直忙到深夜,一切就绪……    
    可想而知,新闻发布会开得非常成功,不仅表明了微软进军因特网的态度,还展示了其意欲一统江湖的气概和野心,同时,更让竞争对手感到一股强大的威慑力,因为微软此举并不是唬唬它们,而是真刀真枪地投入了战斗。微软不愧是个睡觉也要睁大眼睛的猛兽,一旦发觉身边有什么危险的迹象,便会毫不犹豫地挥舞利爪清除之,决不会等到被对手咬住不得动弹时才反抗。微软的做事风格,也反映了比尔·盖茨的竞争信条——你不吃掉对手,就会被对手吃掉!    
    IBM公司前CEO郭士纳对此深有感触,他曾阐述道:“IT业的竞争相较于其他行业显得尤为凶残。只要能给自己的市场份额带来更多的增长,并给竞争对手造成毁灭性打击,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去进行一场真正的殊死搏斗。这决不是虚张声势,其目的就是要从客户的账户上‘清户’,并置竞争对手于绝境或死地。也就是说,只有铲除了竞争对手,你才能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变得更有价值并有利可图。”    
    不可否认,除了市场环境本身恶化、同质化产品日益增多、供大于求现象日益普遍,而造成竞争的白热化之外,企业管理者对竞争的强硬态度和铁腕做法,又加剧了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对垒的各方都必须比以往有更强硬的手腕和更勇敢的表现,才不会被对方击败。    
    柯达与富士可谓世界胶卷市场上的两只猛虎,然而,一山难容二虎,两家公司力图击垮对方,称霸整个胶卷市场。为此,它们发动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争霸战。    
    20世纪80年代,日本富士赢得国内70%的市场份额,增强了其向海外扩张的野心,它首战之地选在了柯达的老家美国。恰逢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筹备之际,奥组委主席彼得·尤伯罗斯宣布,奥运赞助单位仅限30个,每行业只选一家,每个赞助企业出资最低额为400万美元。柯达自忖自己是行业老大,认为奥运会指定专用胶片,非己莫属,根本用不着主动去申请什么赞助权,而且端着一副傲慢无礼的架势,对此事漫不经心。    
    一直觊觎世界胶卷第一宝座的富士则不然,认为这是一次走向世界、扬名立万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也是挑战市场老大柯达领导地位的绝佳时机。于是,富士主动出击,上演了一场“虎口夺食”的精彩剧。它谦恭地向奥组委积极申请赞助资格,并且不惜多方奔波游说,直至将赞助费提高至700万美元,最终富士获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35胶卷指定产品资格,并将柯达挤出赞助商之列。    
    柯达一着不慎,让富士抢走了这个香饽饽,可谓颜面尽失,但柯达决不是省油的灯,哪能善罢甘休,就此认输。于是,柯达打起了反击战,将宣传重点放在奥运会举办前的6个月中,它赞助美国田径队,聘请可能夺冠的几个热门运动员为其大力宣传,并赞助奥运会田径预选赛,还使洛杉矶充满了柯达的出版物、电视片和张贴广告……    
    尽管柯达及时纠错,没有完全输给对手,但富士在本土奥运会上依然大放异彩,占尽风头,这一直令柯达耿耿于怀。经过一番精心策划,柯达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与富士在日本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贴身肉搏战”。从1984年起,柯达投资5亿美元资金在东京建立总部,在名古屋附近建立了一个研究和发展实验室,又实施本地化战略,从管理层到普通职员几乎清一色全是日本人,胶卷上完全印制日文,并针对日本消费者偏爱鲜艳色彩这一特点,在日本市场推出了柯达金奖彩色胶卷。    
    柯达还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经销战略,不仅自建销售渠道,还与大阪的三友公司合资成立销售公司,又参股佳能公司,并从中获取了大量生产诀窍。为了一决高下,柯达还投入3倍于富士的资金用于在日本做广告,不惜重金在日本众多城市设置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巨型路牌广告,并出资赞助参加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日本队,以雪耻当年蒙受之辱。    
    更有趣的是,柯达花费100万美元特地购置了一艘飞艇,装饰上醒目的柯达标志,在日本城市上空整整飞行了三年,甚至还颇具挑衅地在东京富士总部的上空来回盘旋,好像是在向富士示威:“嘿,你瞧,我已深入到你的老巢,快快投降吧!”以至于日本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富士丢了日本人的脸。为了挽回面子,富士公司不得不付出2倍于柯达的代价,迅速从欧洲调回富士飞艇,也在东京上空来了一次反击式的飞行表演……    
    类似的趣事也发生在诺基亚与爱立信这一对手机行业的死对头身上。曾几何时,诺基亚的热气球整天在爱立信的家乡斯德哥尔摩的上空盘旋,而爱立信也毫不示弱,将自己的大名涂满了赫尔辛基的广告牌。虽然战场上没有浓烟滚滚的硝烟,但双方互不相让,叫阵对决的火药味却异常浓烈。    
    毋庸置疑,真正的强手决不会任由另一个敌手在其地盘挑衅发威的,他们会为了自身的权益和荣耀,与一切来犯之敌决一雌雄,以好好教训教训那些胆大妄为者。同时,也是为了警告攻击者,最好不要自以为是,否则,一定会遭到痛击,甚至会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对于柯达与富士、诺基亚与爱立信,以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麦当劳与肯德基等势均力敌的对手而言,谁也不会被对方的嚣张气焰吓倒,谁也不会因对方的凌厉攻势而后退半步,谁也不会天真幼稚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它们清楚,谁要是害怕了,谁要是妥协退让了,谁要是懈怠放弃,或心慈手软了,必然遭致对方更加猛烈的攻击,因为你给对方留下活口的同时,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就是葬自己于水火之中。    
    同时,轻易放弃已有的优势也是不明智之举。优势,一旦失去再要索回,便为时晚矣。更重要的是,不辨对方真实意图的自动缴械,或将拼搏意识自我解除,无异于把自己放在砧板上任人宰割!想要在市场上胜出,并持续不败战绩,就别想图安逸、图享受,更别想高挂免战牌,躲在房里不出征,因为你的对手始终会觊觎你的位置和地盘,并将你划入它的射程范围内,随时准备在你麻痹大意,或怠惰松懈时,攻击并打垮你。因此,永葆战斗精神和斗士心态,才是保存生命及克敌制胜的第一要则。    
    当日本汽车从侧翼进入美国市场时,并未引起美国各大汽车公司的注意,当它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长驱直入,逐个蚕食,直至瓜分了美国汽车市场半壁江山后,福特公司方如梦初醒,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家一度在美国汽车史上辉煌过的公司,哪肯忍受小字辈把刀架在自己的脖颈上坐以待毙,于是,福特开始了奋力反击。在1986年一期《商业周刊》上,福特公司打出了这样一幅广告——“福特如何用金牛座打败牛眼”。以昭示它卫冕美国汽车市场霸业,力克日本汽车之雄心。    
    福特公司在设计金牛座汽车前,分别购进了一辆本田雅阁和一辆丰田花冠,通过对这两辆汽车的拆解,以及各项性能指标的分析,试图找出自己能够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地方。此外,福特公司还进行了顾客偏好研究,以发现潜在顾客喜欢在车上拥有哪些小玩意或功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世纪90年代初,福特金牛座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代替了多年来雄踞美国市场销售榜首的本田雅阁,成为美国销售排名第一的汽车,从而再振雄风,既彰显了其宝刀不老的威力,又再度实现了它称雄市场之夙愿。    
    然而,挑战者本田雅阁并不愿轻易将胜利果实拱手送人,为了夺回市场宝座,它向福特汽车发动了一次次攻势。其实,无论对于元老级的福特,还是对于风头正健的新锐派本田,谁想要灭掉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双方的争斗中,它们都显露出不可抗拒的英雄本色——它们不会因一两个回合的失利而懈怠气馁,不再进取;也不会因落后于人,而维持现状,甘愿平庸;更不会因被人打倒,而趴在地上,不敢站起。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毫无惧色地奋力抗击对手,并想尽一切办法,将胜利之轮扳向自己。正是这种不肯认输、敢打敢拼的作风,使它们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大战中,不仅存活了下来,还磨砺得更加健壮威猛、锐利无比。    
    大凡在两强对垒的足球比赛中,那些作战勇猛,不畏艰险的一方,才能最终赢得胜利,而那些害怕与强手对峙的一方只能被动挨打,一次次被对手踢出赛场,痛饮失败的苦果。    
    反观企业,那些极富进取心、勇于拼搏、咬定青山不松口、信奉“市场是拼出来的”的企业,总能有颠覆市场、令人刮目相看的惊人之举,最终演进为一个不可匹敌的强盛者。而那些害怕竞争、不敢主动出击、不敢与强劲的对手一争高下者,只能捡拾别人的残羹冷炙,必将失去成长与发展的契机,以至于无法在市场的洗礼中成长壮大,更难以有所建树,还可能因长期处于弱势,或食不裹腹的状态而猝死市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