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皇帝大传 >

第3章

中国皇帝大传-第3章

小说: 中国皇帝大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始皇时期,征收的赋税十分沉重。秦朝的赋税可分为田税、口赋两种,据汉代董仲舒所言,秦朝赋税“二十倍于古”。    
    另外,秦朝的徭役更是十分繁重。秦朝规定:一般人民从15岁开始服役,至60岁。一生中须正率一年,屯戍一年,每年还要更卒一个月。    
    秦始皇不断大兴土木,在咸阳及别的地方修建宫殿,其中以阿房宫的修建为最。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仍感到已有的宫殿太小,于是决定修建阿房宫。阿房宫规模庞大,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宫中可容纳万人,其宫殿之高,可以将高五丈的旗杆竖于其中。在南山上的山峰之顶还建筑了门阙,这是建在宫殿之前的建筑物。另外,还要修建复道。所以后来唐代诗人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的规模作了较详细的描绘:“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涪,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慢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阿房宫作为秦始皇举行朝会、庆典、议决国家大事的场所,其设计自然要体现其身为皇帝的尊贵。    
    秦始皇不仅活着要享尽人间富贵,而且死后仍要穷奢极侈。他为自己在骊山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墓。在他即位之初,就开始为自己修墓,统一六国后,更役使数十万人继续营造,其陵高为120多米,周长2167米,陵下则“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宫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也”。除陵墓主体外,还有许多作为陪葬的工程。兵马俑和铜赤马的出土即可作为明证。至今已发掘了三个秦兵马俑坑,出土的兵俑与真人大小差不多,造型生动、神态逼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据统计,秦朝人口约有两千万,每年服徭役的就达二百多万人,由此可见秦朝徭役之重。    
    【2】严刑苛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山东六国的贵族与百姓,特别是原来六国的旧贵族,反秦情绪尤为强烈。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秦始皇采用严厉的镇压手法,实行严峻的刑罚。其名目繁多,可分为死刑、肉刑、徒刑、连坐等十二种,并且秦朝法律规定,各种刑罚可以重用、单用、合用。    
    秦朝的种种刑罚,主要是针对农民和奴隶的,对农民和奴隶往往是轻罪重处。例如,服役的刑徒在生产中,若稍稍损坏器具,就会遭到很重的鞭笞。总之,秦始皇称帝后,秦朝的法律更为严苛了。


第一部分 秦始皇嬴政第4节 秦始皇嬴政(4)

    八、病亡沙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出巡中于沙丘宫病死。    
    秦始皇一生曾五次出巡各地。第一次是在公元前220年,巡行陇西、北地。第二次出巡则在公元前219年,这次出巡的主要目的是东抚东土、封祀泰山。秦始皇登临泰山封禅时,于半山坡曾遇暴风骤雨,不得不避雨于一颗大松树下,雨过天晴后,秦始皇称赞此松树遮雨有功,于是当即封之为五松大夫,百官则高呼皇帝万岁。现在泰山山腰的五松亭,据说就是秦始皇当年封禅的避雨处。第三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再次东出函谷关巡行东方,当其车驾行至河南阳武博浪沙时,在道旁的杂草树丛中突然跳出一个人,此人将手中的凶器掷向安车,但是秦始皇坐在安车后面的专车中,因此没有受伤。 这个刺客为张良所选派,他以120斤的大铁椎袭击秦始皇,没有成功。始皇十分愤怒,下令搜遍天下,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走。第四次出巡则是巡行碣石和北边。    
    公元前212年,有一陨石落在东郡,有人在上面刻上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说后,便派人到东郡调查此事,但没有结果,于是秦始皇便下令把陨石落地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掉。此后,秦始皇一直不高兴。到秋天,朝廷使者在一天夜里路过华阴平舒时,突然有人持着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正待查问,那人则放下璧,转身逃走。秦始皇闻听此事,召使者询问,并不解其意,退朝后,方想到祖龙就是指人的祖先。于是命人仔细查看玉璧,这玉璧竟是秦始皇几年前不慎掉入江中的那块。秦始皇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命人占卜,依据占卜的结果,秦始皇迁徙北河榆中三万家,并决定于公元前210年再次出巡。    
    秦始皇这次出游,本来是打算随行官员只带左丞李斯,但是其子胡亥也要随从,秦始皇也应允了。十月,秦始皇一行从咸阳出发巡行江南,一路上,秦始皇游云梦;登庐山;过会稽,游兴正浓,因此,并没有感觉到阴冷潮湿的江南天气给他的身体有什么不良影响。然后他们渡江北上,至,沿海滨寻仙求药,在海上捕杀大鱼。秦始皇非但没有求得长生不死之药,而且海风的侵袭,使得秦始皇因长期巡行而下降的体质,已无法抵御病魔。当皇帝的车驾到达沙丘平台时,秦始皇已经病入膏肓,只好在沙丘宫住下来,不久病死于沙丘宫。    
    据记载,秦始皇在病危期间,曾留下遗诏赐于扶苏。但是遗诏落在了赵高手中。面对秦始皇的突然死亡,李斯决定秘不发丧,知道秦始皇死讯的只有胡亥、赵高、李斯及秦始皇身边的几个宦者。为不引起人们的怀疑,李斯等人决定将秦始皇尸体放在车中运至咸阳,但是时值七月,天气炎热,不几日,秦始皇的尸体便发出臭味,他们只好命令随后的车载一石鲍鱼,用鱼的臭味掩盖尸体的臭味,所以,沿途臣民并不知秦始皇已死。    
    另一方面中东府之赵高则利用这一时机,勾结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以“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的罪名赐死扶苏。    
    不久,皇帝车驾回到咸阳,先宣读改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然后胡亥以太子身份主持秦始皇的葬礼,并继皇位,是为秦二世。    
    秦始皇一生五十年,但这五十年却使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多民族国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并确立了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可是,另一方面,秦始皇又是一代暴君,后期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第一部分 秦始皇嬴政第5节 汉高祖刘邦(1)

    汉高祖刘邦出生草莽,但胸怀大志,乘时势之风云,起兵于沛县,败秦兵,取关中,受封汉王。公元前206年,一心想称帝的汉高祖出兵北上,攻占三秦,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汉高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最终将楚霸王打败,夺取天下,开创了汉王朝四百多年的基业。汉高祖在政治上沿袭秦制,大力发展经济,使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一、出身草莽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沛丰邑(今江苏沛县)中阳里人,出身贫寒,父母都是农民。传说中,刘邦为蛟龙转世,高鼻梁,美须髯,面呈龙像,更为奇特的是:他的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    
    刘邦自幼性情仁厚爱人,豁达大度,不拘小节,对那些普通人所从事的生产和经营之类的事情不屑一顾,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他曾经到咸阳服徭役,得遇秦始皇,目睹了秦始皇出巡时随行仪仗的盛况,不禁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成年以后,经过地方政府的测试,刘邦当上了沛县的泗水(今江苏沛县东)亭长。亭长是掌握一亭之内治安和道路的地方小吏,刘邦不以其职务卑微而自卑,反而常常嘲弄县里官吏的碌碌无为。但他并不孤傲,与一些志趣相近的人交往甚密,沛县的主吏萧何与狱掾曹参便是他的好朋友。    
    刘邦还喜好酒色,因为家贫,经常到王家、武家老妇人的酒铺赊酒。醉倒之后,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经常有龙出现,深以为奇,认为此人以后可能会成大气候,因此到年底时,这两家酒店常常折断账本,不向他索取所欠的酒债。    
    刘邦之妻名为吕雉。刘邦与吕雉的结合也很有传奇色彩。有一年,吕雉的父亲为躲避仇人,移居沛县。由于他与沛县县令交好,沛县的官吏和有地位的士绅都前去祝贺。负责收取贺礼的萧何宣布,凡贺礼不满一千的人,一律坐在堂下。刘邦官小,又不带分文,却声称他“贺礼万钱”,大摇大摆地走到堂上,径直在上座坐了下来。他气度豪迈,谈笑自如,深得吕公赏识。席终人散后,吕公留下刘邦,促膝长谈,说他相貌出众、前程无限。吕公不顾老妻的反对,将长女吕雉许配给了刘邦。刘邦同吕雉结婚后,家境并不富裕,吕雉不得不去参加田间的劳动以贴补家用。    
    二、起兵沛县    
    【1】逃亡芒砀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秦王朝之后,开始好大喜功,穷奢极侈,追求享受。    
    即位之初,他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营造陵墓,为此征发七十多万劳动力。服役的人不堪重负,有的被折磨而死,有的则选择了逃亡。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一次,刘邦奉命押解一批刑犯去骊山服劳役,途中不断有人逃亡。刘邦知道如此下去,不到骊山,可能刑犯差不多都逃完了,按秦朝律令,他会被处死。到了丰西的泽中亭,夜中刘邦一不做,二不休,将刑徒全部放走,并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也从此逃命去了!”刑犯们感激涕零,有的人自去逃命,另有十几个勇士不愿意弃刘邦而逃,表示愿意跟从刘邦。当夜,刘邦便率领他们向南逃到芒山和砀山(今安徽砀山南)一带,在那里秘密居住下来。    
    【2】醉酒斩白蛇    
    逃亡芒山和砀山之后,刘邦仍秘密地与萧何、曹参等人保持着联系,其妻吕雉不时来山中与刘邦相会,刘邦就通过其妻来了解外界的情况。不久,刘邦的名声渐大,不少备受贪官污吏压榨、破产流亡的贫苦人民,都前来投奔他。    
    据传,有一次高祖醉酒,夜间在野草覆盖的小径上行走,前面有一个跟随他的人为他探路。突然探路者慌慌张张地跑回来向他报告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横在路中,无法通过,请求退回。”刘邦乘着酒兴,豪气冲天,说:“壮士们往前走,不必惊慌!”于是他走到了队伍的前面,拔剑怒斩白蛇,蛇身被砍成两截,小路畅通。刘邦继续前行,因酒后体力不支,卧到在地。后面的人来到刘邦斩白蛇的地方,见一个老婆婆坐在路旁哭泣,惊问其故。老婆婆回答说:“我的儿子,也就是白帝之子,在此被赤帝的儿子斩杀,所以我在此痛哭。”别人以为这个老婆婆在睁着眼睛说瞎话,气愤异常,欲动手打她,老婆婆突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大吃一惊,待到刘邦酒醒之后,就给刘邦细细描绘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刘邦听了,心中暗暗高兴,从此更加自负。他的名声更大,投奔他的人不断增多,到陈胜起义爆发时,芒、砀山中已经形成一支数百人反秦队伍。    
    【3】沛县起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其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皇帝。秦二世暴虐较之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民群众生活水深火热之中。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陈胜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沛县县令为了保全自己,也试图响应农民起义,并接受萧何和曹参的建议,派吕雉的妹夫樊哙去砀山迎接刘邦。但当刘邦率领一支几百人的武装队伍走近沛县时,沛县县令就反悔了,企图抗拒起义,引起城中人民的极大愤慨。刘邦当机立断,下令攻打沛县县城,城中人民积极响应,内外夹击,打开城门,刘邦进驻沛县县城。沛县父老和萧何等人共同拥戴刘邦为沛公,举起红色的旗帜,宣布起义。    
    三、入关破秦    
    【1】薛县会议    
    在刘邦沛县起义的同时,项梁及其侄项羽也在会稽郡吴县起兵反秦。刘邦、项梁以及英布、彭越、陈婴等为首的各支队伍,奉陈胜为共同的领袖,共同冲击着秦二世胡亥的统治。另外,一些六国旧君主的后代,如自称齐王的田儋、魏王魏咎、赵王赵歇等人,也打着反秦的幌子,企图恢复旧贵族的统治。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十二月,陈胜被杀,农民起义受到挫折。魏咎乘机策动丰邑的雍齿反叛了刘邦。刘邦竭力回攻丰邑,没有得手。一直到秦二世二年四月,刘邦才在项梁的支援下,重新夺回丰邑。    
    陈胜牺牲,农民起义军分散作战,易于被秦军各个击破。为了统一起来抵抗秦王朝的军队,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召集各支起义军的将领,在薛县召开军事大会,刘邦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共推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仍号楚怀王,名义上,他是各支起义军的共同领袖。但由于项梁的实力居各路起义军之首,因而实际上他才是最高统治者。    
    薛县会议后,刘邦与项梁、项羽联合作战,在东阿、城阳、濮阳等地多次击败秦军主力。刘邦屡建战功,而项梁却屡胜而骄,疏于戒备。在秦二世二年九月的定陶大战中,起义军被秦军战败,项梁本人也被杀害,项羽率领起义军继续与秦军作战。    
    【2】进军关中    
    定陶一战以后,楚怀王由盱台迁到彭越,农民起义军就确定了入定关中的战略决策。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楚怀王与各路将领约定:“谁先入定关中就给谁封王。”当时,秦军仍实力很强,经常击败农民军,所以大家都不认为率先攻打关中是件有利的事情。但项羽欲报秦军杀死项梁之仇,要求与沛公一起向西攻打关中。楚怀王的一部分老将认为项羽为人猾贼、狠毒,不如派遣较为忠厚、仁义的刘邦向西进攻。况且楚军已经多次进兵攻打关中,在此以前陈王和项梁都失败了。另外关中的百姓受秦朝的暴政之苦已经很久了,现在如果能派忠厚长者前往,不使用侵伐这种残暴的手段,应该能够攻下关中。楚怀王采纳了老将们的建议,最后决定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统率起义军主力北上救赵;令刘邦率部向西攻打关中。十一月,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歼灭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定陶失利以来的不利形势,为刘邦进军关中解除了后顾之忧。    
    刘邦于秦二世二年闰九月从砀山县出发,在城阳、成武、粟县等地大破秦军。次年二月进至高阳,接着进入陈留,一路避实击虚,迂回而前。秦二世三年三月间,从陈留攻开封不下,随即北上,与秦将杨熊首战于白马,再战于曲遇,大破杨熊。后刘邦又开始把战场引向西南的颍川、南阳等地,他先攻颍川、辕、阳翟等地,接着从辕南下,经阳城向南阳挺进。六月,刘邦在东大败秦南阳郡郡守吕,吕退守南阳郡郡治宛城,后投奔刘邦。宛城的投降,从政治上瓦解了秦军,因此从宛城向西,丹水、胡阳、郦、析等地守将纷纷投降。八月,刘邦乘胜前进,一举攻克武关。关中大震,把持朝政的赵高见大势已去,就杀死了秦二世,派人向刘邦求和,条件是与刘邦“分王关中”,被刘邦严词拒绝。刘邦的兵锋直指咸阳,赵高见求和不成,又立秦二世的侄子子婴为王,子婴不愿被赵高所左右,计杀赵高并派兵拒守关,垂死挣扎。刘邦军绕过关,在蓝田大破秦军,扫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