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十日谈-一个上海知青在缅泰的奇遇 作者: 吴越-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莎罗芹假装关心,劝魔王认输,不要再喝了,再喝下去,要醉死了。魔王是个吃葱
吃蒜不吃姜(将)的脾气,你越将他,他越来劲儿,咬着舌头,含混不清地说:
“本大王百炼金刚之驱,刀枪不入,不怕火烧,不怕水淹,除了用我自己头顶心的
那根红色的粗头发勒我脖子,什么兵器都无奈我何。区区三缸酒,还能醉死我吗?
莎罗芹,小乖乖,来,再给我唱一支,我再喝三大碗;再为我舞一曲,我再喝三大
升,一定要把三大缸酒都喝干才算完!”
莎罗芹和众姐妹们听见魔王说出了置他自己于死命的方法,一个个心花怒放,
伴奏的,伴唱的,全都振作起精神来,极力奉承。等到莎罗芹唱完了最后的三支歌,
跳罢了最后的三个舞,缸里的酒再也不剩一滴的时候,魔王终于意兴阑珊,趴倒在
桌子上,呼呼地打开了呼噜,睡着了。
一见魔王终于醉倒睡着,莎罗芹一跳跳到了魔王的身后,摘下王冠,打散他的
红头发,果然在头顶部位,发现有一根特别粗特别红的头发。她哆嗦着手,捏住这
根红头发,用力一拔,居然很容易地就拔了下来。赶紧用它绕在魔王的脖子上一勒,
呀,真是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魔王那个巴斗大小的头颅,不费劲儿地就被勒
断,滚到了地上。
但是,魔王的脑袋滚到哪里,哪里就冒出火焰,遇见房屋,房屋着火,遇见禾
苗,禾苗枯焦,遇见河流,河流干涸。莎罗芹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把魔王的脑袋
抱在自己的怀里。
众姐妹见了,急忙各拿盆罐桶勺,到河边去取水,向抱着火球的莎罗芹身上泼
去……
从此,泰族人每逢桑罕比曼节,三天之中,为了解救莎罗芹免遭火焚之苦,都
要互相泼水,于是形成了今天的泼水节。
泼水节发源于清迈附近,所以清迈府的泼水节比任何一个地方都热闹。
第三个故事:还是泼水节的来历
托钵僧讲的典故:神童固梦和道士宋江打赌,宋江因赌输而自刎。他的脑袋滚
到哪里哪里着火。他的七个女儿只好轮流把脑袋端在手上。众人向他的女儿泼水,
企图灭火解救。于是形成了泼水节。
努丹一口气讲完了他所听到的泼水节的来历,博得了车上男女老少的一片鼓掌
和喝彩声。大家都说:关于泼水节的形成,虽然人人都听父母或长辈说过,而且内
容很可能各不相同,但是没有一人能够说得这样详细,这样生动。人人都夸奖努丹
是个好口才,如果能够上大学深造一番,一定是个文学家。
吴永刚说:“我和泰家一起生活了四五年,在泰家的村寨里过过四五个泼水节,
却不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原来是这样。刚才听大家议论,说是泼水节的掌故,各人所
听的,内容很可能各不相同。在座的诸位,谁能够给大家再说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呢?”
这时候,坐在边厢的一个黄袍托钵老僧开口了:
“诸位要是有兴趣,不嫌老僧口齿不清,不嫌老僧口才不好,待老僧来贡献一
个另一种说法吧。”
中国的和尚,穿“缁衣”也就是穿黑色和尚袍的居多,间或也有穿灰色或褐色
的,从来不见有穿黄袍的和尚。这是因为中国一向把“黄色”看成是至高无上的高
贵的颜色,只有皇族才能服用。到了清代,黄色的服装,只有帝后太子才能穿,除
了因功皇上作为“恩典”特别“御赐”的黄马褂之外,连晋封为王爷的皇上的亲兄
弟都不许穿,穿了就是有反叛之心,罪在不赦,可以满门抄斩的。礼制如此,更遑
论和尚了。
泰国的和尚,可是人人必须穿黄袍,披红色袈裟,而且大都是丝绸的。红黄相
间,十分醒目。中国的佛教,是从印度传进来的大乘佛教,讲究的是不杀生,佛教
徒不但不许吃肉,因为丝绸是把蚕蛹煮死以后再缫的丝,做一件丝袍,不知道要死
多少蚕蛹,因此穿丝袍罪孽太大,和尚是不许穿的。泰国的佛教是十三世纪从锡兰
(今斯里兰卡)传进来的小乘佛教,虽然也讲究不杀生,还讲究“放生”,到了一
定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买许多活鱼到河边去放;但是却可以吃荤,连和尚都可以
吃肉,条件只有一个:不是自己亲手杀死的动物,都可以吃。所以泰国的佛教徒可
以用鸡鸭鱼肉“斋僧”,到菜市场去买鸡,则只能买杀好的,买鱼也只能买那已经
死了的。如果卖鱼的小贩只有活鱼,他会叫你等一下再来。你到别的地方转了三五
分钟回来,鱼贩子已经把活鱼摔成死鱼,你就可以买来吃了。佛教是泰国的国教,
除了少数伊斯兰教徒之外,几乎人人都是佛教徒,却不知道那些捕鱼的、卖鱼的,
是佛教徒不是。
泰国的和尚自己不生火做饭,一早起来,手托盂钵,先到各村寨去“化斋”。
因为当地人都认为:如果一早碰见和尚,就能给自己和全家带来一天的好运,因此
善男信女们,特别是有钱的富人,大都一清早就在自家门口准备好斋饭,等和尚们
上门来求布施。斋饭以大米饭为主,也有米糕,还可以有猪羊鸡鸭鱼虾之类的荤菜
和瓜果蔬菜之类。
只有赌徒是例外。他们认为一早起来碰见和尚,准会输得像和尚的脑袋一样:
光光的。因此,凡是赌徒,大都早上不出门,以免碰见和尚。
从阴历①八月十六到十一月十五,这三个月内为“守夏节”,僧侣不许出门,
只能在寺院中坐禅,等待施主上门来布施斋饭。到了十一月十五“解夏节”以后,
就又可以沿门托钵了。
① 阴历──泰历阴历与中国的农历阴历不同。中国的阴历,大约比公历晚一
个月,阴历八月十六,大约在公历9 月中下旬;泰国的阴历,则比公历早一个月左
右,阴历八月十六,大约在公历的7 月中旬。
托钵僧出门,穿黄色僧袍。僧袍连束胸束腰一共六件,化斋的盂钵,装在一个
袋子里,用布带挂在肩上,藏在僧袍内的右腋下;背一个包袱,里面是一块毛毯,
以备席地而坐或早晚天气突然转凉的时候可以披一披;带一把红色布伞,天黑了,
不论走到什么地方,只要把伞一张,就可以席地过夜。有的和尚,还保留吃槟榔的
习惯,手提一个小袋,那就是槟榔袋,里面装的,不是数珠,而是槟榔。
泰国的和尚,每天只吃两餐:早上八点吃一餐,中午十一点半吃一餐,过午不
食,但可以喝水。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中央政府有宗教事务部,由王族中的有道高僧担任部长,
俗称“和尚王”。成年的男子二十岁后人人必须在寺院中出家一次,连国王也不能
例外。一般都在守夏节前由父母亲友伴送,在鼓乐仪式下进入寺院中读经修行,至
少要住上三个月以后,才可以还俗完婚,不然连老婆也娶不到。出家几年的和尚,
也可以还俗娶妻成家。因此年老的托钵僧特别受人尊敬。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泰国人特别是大城市人对“出家”的仪式和时间也
不太讲究了,许多人只到寺院去住上三天,虚应一下故事,就算出过家,可以讨老
婆了。
泰国有和尚而没有尼姑,女子不出家。女人不但不能出家,而且不能碰到和尚
身上的任何部分,不然,女人要倒十年楣,和尚要倒楣十一年。因此,不论走到什
么地方,和尚是绝不能与女人并排而坐的。
1
今天,这个五六十岁的老年托钵僧要给大家讲另一个泼水节的典故,大家先报
以热烈的掌声,然后人人洗耳恭听。下面就是老托钵僧讲的故事。
泼水节又叫“宋江节”,也叫“宋江难”。中国来的华侨都以为与梁山泊好汉
宋江有关,还编造了一个《水浒》阮氏三雄到越南为王的故事。其实,那是牵强附
会。泰国的宋江,与水泊梁山上的宋江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只是名字音近而已。正
确地说,应该叫宋干,不是宋江。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泰国有一对中年夫妇,家境富裕,乐善好施,斋僧礼佛,
殷勤虔诚。可是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他们夫妻双双年过四十,居然连一个儿子也没
有生养。他们每天朝朝暮暮晨昏两次祭祷于日月之神,数年来如一日,从未失误过
一次,也依然无效。愁得夫妻两人唉声叹气,不知道自己是前世作的孽,还是今世
无意中犯下了什么过错。
有一天,门前来了一个托钵僧。老两口儿用自己家中最好的饭食斋了僧,又坐
下来连连叹气。托钵僧问他们何事烦恼,老两口儿也不隐瞒,把自己年过四十膝下
无子的苦恼诉说了一番。托钵僧闭目一算,点了点头,睁开眼睛,开导他们说:
“你们两人,因为前世对佛祖不尊敬,说了亵渎佛祖的言语,佛祖罚你们今世
无子。不过又见你们今世斋僧礼佛,恭敬虔诚,下世命中注定有三个儿子。如果你
们能够继续行善,老僧教你们一个法子,或许佛祖开恩,从你们下世的三个儿子中
先借给你们一个,也是有可能的。”
老两口儿听说下世的儿子居然能在今世借出,非常高兴,立刻向老僧礼拜,请
他传授这个妙法。老僧说:
“你们两个,先斋戒沐浴三天,不得同房,然后取白米一笸箩,在清水中淘汰
七次,入夜之后,供于山中的大榕树下。一连七夜,不得间断。七夜之后,你们同
房。如果感应了树神,也许一索得男;如果祈求无应,你们今生,大概子嗣无望了。”
托钵老僧说完了这一席话,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继续云游去了。老两口儿
听从老僧之言,当夜沐浴之后即分居斋戒,闭门诵经,三天之后,挑选上好白米一
笸箩,汲取井中清水,仔细冲洗了七遍,直到一点儿浑水也没有了,这才拿到山中
的大榕树底下用香烛供着,两口子又默默地祷告了一番,这才回家,各自安寝。
一连供了七夜,第八夜夫妻同宿,为求子嗣,振作精神,颠鸾倒凤,阴阳和合,
几乎一夜未睡。心心念念,但求一索得男。
榕树树神得到了老两口儿七夜的供奉,很受感动,白之于佛祖,遣自己的神童
下凡投胎,做了老两口儿的儿子。
老两口儿中年得子,高兴非凡,三朝满月,遍请宾朋,给儿子取名“固梦”。
小固梦是榕树神童下凡,自然聪明伶俐,非比一般。长到七岁,就比人家十七
岁的孩子还聪明。不用上学,就天生会读会写会算,礼佛拜忏,更不在话下。到了
十岁,人间一切过去未来的事情,他全都知道。有人来问凶吉祸福,他一算一个准,
不差分毫。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几年之间,远近的人们没有一个不知道固梦的,
都说他是个活神仙。人们尊称他为“拍固梦”,意思就是“佛爷子”。千百里路之
外的人有了疑难问题,也巴巴儿地赶来问讯。固梦的门前,简直比市场还热闹,经
常围满了人,挤也挤不进去。
远处有一个道士,名叫“宋江”,自幼拜师学道,也有一些法力。本来人们有
了疑难,都去求他的;自从出了个“拍固梦”,算得比他准得多,人们都去找固梦,
渐渐地再也没人去找他,不由得门庭冷落,生意清淡起来。
宋江不说自己本事不济,倒埋怨固梦抢了他的生意。一天,他登门拜访固梦,
不怀好意地说:
“固梦先生,人人都说你聪明,能知过去未来之事,赛过活神仙。今天贫道特
地登门求教。我这里有一道疑问,不太明白,请你解答:人的精灵,每天早午晚三
个时候,各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请以七日为期,七天之内,如果你答出来了,我将
自刎相谢;如果你过了七天还答不出,说明你的‘拍固梦’是假的,至少是欺世盗
名,蒙蔽群众,也请你自刎相谢。”
说完,也不顾固梦听与不听,大摇大摆地走了。
固梦得此难题,立即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日夜冥思苦想。一连想了
六天六夜,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频频捶自己的脑袋,可还是找不到正确
的答案。
“看来,我的聪明才智已经枯竭。我比笨人还要愚蠢。像我这样的傻瓜,还有
什么面目活在世上?与其明天让人家来取我项上人头,不如我自己找个清静的地方
自刎,倒也清脱。”
这样一想,他就辞别父母,一个人进入深山,闭目打坐在一棵大榕树底下,开
动脑筋,继续冥思苦想,作最后努力。
入夜之后,天上没有月光,树林里一片漆黑,四野万籁俱寂,只有微风吹动树
梢的飒飒声。固梦靠在榕树的树干上,心想:这最后的一夜,我如果还想不出答案
来,明天天一亮,我就自刎。
这时候,忽然听见树上两只猫头鹰“呱呱”地叫了两声,说起话来了。
“老婆子,咱们明天吃什么呀?”
“老头子,不是给你说过了吗,咱们明天一早就可以吃到固梦的肉了。”
“固梦不是还没死吗?”
“他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想出宋江给他出的那一道难题,明天就是第七天,他
不想死也得死呀!”
“真可怜,像固梦这样聪明的孩子,可真不应该这样死呀!
难道说,宋江的那道难题,真有那么难么?“
“嗨,有什么难的,有的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固梦他尽往那难处想,可不
就越想越难了么?其实呀,这个题目最简单不过的了。”
“那么说,你是知道答案的啰?”
“这么简单的题目,连想都不用想,谁不知道哇?”
“你倒是说出来给我听听。”
“你想啊,一个人清晨起来,先洗脸,精神就好了,精灵不是在脸上吗?”
“对对对,是在脸上。那么中午呢?”
“中午天气热,洗个澡,浑身清凉,心平气和,精灵不是在心上么?”
“不错,有道理。那么晚上呢?”
“晚上入睡之前,人人都要洗脚,不洗脚心烦气躁,睡不着觉的;洗过了脚,
就浑身轻松,可见晚上精灵在脚上。这不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吗?”
“嗨,可惜固梦这样聪明的孩子,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活该明天给
咱们老两口儿当早点。”
“你可轻点儿,别让固梦听见了,咱们明天的早点,可就飞啦!”
“啪嗒”,一颗露珠,正好落在固梦的的眉心,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啊,一连
六天六夜的苦苦思索,他太疲倦了,往大树上一靠,不知不觉地就睡熟了。睁眼一
看,天色已经大亮。啊,是到了我的最后时刻了,我该结束自己这短暂的人生了。
哦,不,他突然想起梦中两只猫头鹰的对话来了。这是自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呢,
还是榕树妈妈看见我有难特地托梦来救我呢?不管是哪一种原因,猫头鹰说的话,
却是完全对的。好,我不用去死了,我有救了。
固梦回到了自己的家,静等宋江登门。当地凡是知道两人打赌的,都在这一天
早早地来到固梦家门前,要看一个谁胜谁败的结果。
下午天黑之前,宋江如期而至,一进门,打了个稽首,问:
“聪明的固梦,我问你的那个问题,你能够解答了么?”
固梦合掌还礼,淡淡地说:
“这样简单的问题,其实你不用等七天,当天当时,我就可以回答你的。只是
不知道你说过的话,可还算数?”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当着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