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梦中的台海之战 >

第39章

梦中的台海之战-第39章

小说: 梦中的台海之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之后发出的感叹,可惜太晚了。他意志到形势严峻,对手并非他以前想象的那么弱小,中国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远远超出了此前的估计。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只有使用核武器,可惜美国早已排除了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因为中国也是一个核国家;同时也排除了与中国人进行一场全面的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因为美国人输不起,也赢不起一场全面战争;最后威斯特将一切希望都压在从平壤抽调出来的韩国部队身上。他强烈要求下韩国人停止继续进攻平壤市,将部队抽调下来,增援北部前线。然而这一计划实施的并不顺利,负责指挥平壤战斗的指挥官拒绝抽调他的部队,韩国人对于形势过于乐观,认为没有必要抽调他的部队,尤其是在他自信24小时内可拿下平壤的情况下,直到形势危急,才同意抽调部队。
  经过数日的血战,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之后,眼看着胜利在望了,突然间要撤走谁也想不通,韩国士兵多不愿北调,这个时候人民军又发起反击。平壤守军在发觉韩军攻势明显减弱后,立即判定韩军正在撤走部分兵力后,随即组织部队实施反击,本已成强弩之末的人民军竟然接连收复失地。人民军的突然反击可谓是乱上添乱,韩军部队的北调速度根本快不起来,甚至不得不派人催促和监督,对于人民军的反击则只得#听#之任之。
  战后,(T29)在回忆录中,将韩军部队北调速度缓慢列入战争失利的因素之一。 
 
 
 
  
第3节
 
  牛得志以为经过23日早晨的恶战后,美军已开始退却,此时正是展开追击扩大胜利之时,然而情况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美军并非兵败如山倒,相反整个退却非常有组织,他本以为是自已部下决心不足,行动缓慢才让美第2师安全撤退的,可是当他亲自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发现问题并非他想象的那样,除美军抵抗顽强之外,最大的麻烦来自于自然地形。第3装甲旅是机械化部队,美军也是机械化部队,双方都装备有大量装甲车辆,因此双方的战斗基本上是装甲兵间的战斗。可是这里的地形是起伏不定的山地,不利装甲机械化部队行动,所以战斗是双方小规模装甲部队间的决斗。此时又值夏季,茂盛的植被影响人的视野,双方坦克兵常常只能在相距几百米时才能发现对方的身影,在如此近的距离之内,火控系统的优劣已无意义,装甲薄厚也无关紧要,无论是M1A1,还是99A坦克的装甲都无法承受对方的穿甲弹一击,可以说是“一击必杀”,因此谁先发现对方,并首先开火,谁是胜利者。这对于防御者来说太有利了,只要找一个好的隐藏处,几乎不会被对方首先发现。更麻烦的是被击毁的装甲车辆常常阻挡道路,令志愿军无法通过。
  正当牛得志为推进速度快不起来发愁之时,第348团团长王清洋率部队赶来了,为加快第3装甲旅的推进速度,总部特意将该团增派给他们。王清洋在研究一下形势之后,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战法,他让战士们徙步发起进攻,这让战士们非常不理解,该团可是机械化步兵团。不过他们发现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徙步进攻远比乘车进攻更有优势。
  志愿军的装甲车辆从火线上退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有持步枪的中国步兵。这时美国人可犯愁了,别看步兵已被许多人视为过时的兵种,但步兵并没有视淘汰,朝鲜的情况对于步兵实用非常有利。起伏不定的山地地形与茂盛的植被的掩护,让志愿军的步兵可以轻易接近敌人的阵地,等美军发现正在靠近的志愿军时,他们发现手中的反坦克武器用于对抗坦克还可以,对付步兵则一点也不适合,坦克与步兵不是一类的目标。对付步兵,美军竟没有好办法;炮兵因弹药不足,无法实施有限地炮火封锁,坦克与装甲车因地形不利,无法有限的机动,失去机动能力的坦克效率大减。这种情况下步兵可能是对付步兵的最有效手段,可是美军中的步兵太少,韩国步兵战斗意志又太弱,因此志愿军步兵进展还是不错。
  步兵攻击进展顺利,令牛得志心情不错,正在这时电话又响了,他拿起来电话听了一下随即挂上了,原来诸葛子龙又打电话来请战来了,诸葛子龙坦克营经过早晨的战斗后,一直处于待命状态,这个营可是宝贝,牛得志不愿轻易使用。不能参加令诸葛子龙心急如焚,因此接二连三的打电话请战,频繁的程度让人受不了,最后不得不按“骚扰电话”处理。可是每次将电话挂断不久,诸葛子龙必会再打,可谓之“屡挂屡打”,其实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可看着其它部队开赴一线投入战斗,自已还在后面待令,感觉没法再难受了,总是忍不住打电话向上边请战。
  等到了夜上11点了,诸葛子龙身边的电话突然响起来了,拿起电话就听见牛得志那边快速命令道:“听着,敌坦克部队出现,我命令你的坦克营立即实施反击,一定要把对手的坦克全部清除!好了,你的坦克立即出动吧!”还没等诸葛子龙回话,他就把电话放下了。
  当部队出发起,诸葛子龙发现与他们一起行动的还有一些北朝鲜人民军的T…55坦克,这让他大为不解,T…55还能打坦克战吗?
  战斗开始后,他又发现他们面对的不是美军,而是韩国人,对付韩军88式坦克使用99A不是大材小用吗?事后才知道是情报有误,让志愿军以为美军主力来了。
  当最后一辆韩军坦克被99A坦克击毁,人民军的坦克手们终于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别看他们使用的是老的不能再老的T…55坦克,可在韩国士兵的眼中,T…55与99A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可怕的杀人机器,因为他们手中的反坦克武器已经用光了。
  这次刘晓光可能有点倒霉,战斗开始不久,坦克上的无线电天线就被一枚弹片削断,造成通信不畅。他只顾猛冲猛杀,先是与大部冲散了,接着又走错了路,等他们发觉时已闯入了敌人的纵深,与大部队失散,卫星定位系统又出了问题,让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方位,好在,他们发现有4辆人民军的T…55坦克跟着他们,后来才知道这几辆坦克上的通信系统太次了,他们与上级失去联系后,一直不知道应怎么办,所以决定跟着志愿军走。这种情况下刘晓光竟一点也不急,不但没有率队往回去,反而率队南下,用他的话说是:“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也许是由于当时太混乱了,或者这太出人意料了,所以这支由一辆99A和4辆T…55组成的队伍竟然没有被发现,也没有受到拦截。
  “注意!左面有情况!”刘晓光突破叫道,刚才他发现左面不远处有异常情况,此时他们正在沿着一条小路缓慢前进。
  情况很快查明了,原来不远处有一支敌装甲部队正在补充弹药和油料,他可不想放过这个大好机会,于是将人民军坦克上的几个车长找来,研究作战方案,双方虽然语言不通,不过大家马上明白了他的意图。大家立即返回自已的坦克准备战斗,随着他将手一挥,几辆坦克缓缓开出隐蔽处,向目标开去。这时敌人还没有发现危险,其实正在接近的T…55坦克已经被发现,不过没有引起注意,谁也不会想到人民军的坦克会出现在这里。
  正在补充弹药和油料的是美军的一个骑兵营相当于解放军的机械化步兵营,坦克和步兵战车的发动机被关闭了,军官们正在开会,部队马上就要投入战斗了,士兵们则抓紧时间休息,连日的战斗让人感觉到休息的重要性。
  99A坦克一直开到距敌人约600米处才停下,不敢再进了,再进太危险了。
  “先等一下,等我们的朋友到位了,再送美国佬见上帝去!”
  “小赵,这回可看你的了,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前面那8辆M1A1全部送回老家去,如果你放过一个,我们就死定了!”小赵是他的炮长,一个非常优秀的炮手。
  “放心吧!我保证一发一个。”
  “好,那几个家伙就归你了,我来招待他们!”刘晓光说着已将手中的机枪瞄准正在列队的人群,全部美军人员正在一处空地上集合,好象他们的上官要发表什么讲演。
  “开火!”99A坦克的车体随之一动,接着一辆M1A1坦克发生了爆炸,并燃起大火,数秒钟后第2辆M1A1坦克也被击中起火。刘晓光手中的机枪也几乎同时开火,将毫无准备的美国人放倒了一片。
  接着人民军的T…55坦克也开火了,T…55是以步兵战车等防护力弱的目标,T…55坦克的100毫米炮对付M1A1坦克的效果等于零,然而对付M2/3步兵战车则可以保证一发即毁。M1A1被击中燃起的火光也为T…55能够击中目标提供了不少帮助,否则依赖T…55的火控系统很难击中目标。
  小赵的射击技术的确不错,发发命中,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摧毁了全部M1A1,当然这与坦克安装了自动装填机是分不开的,人工装填决对保证不了这么快的射速。
  其实使用人工装填并不是M1A1的大缺点,真正的麻烦是99A坦克是从美军坦克后方开火,要想还击,M1A1的炮塔要转180度,而且此时全部M1A1坦克正排成一排,坦克之间的间隔很小,炮塔无法回转180度,除非将炮管去掉,这是不可能的。因此M1A1坦克根本没有开火还击的机会。
  “够了!撤退!”刘晓光命令道,“什么?撤退?”小赵不解的问道,“见好就收吧!弹药用的差不多了,再不走一会就麻烦了!”于是他们先撤了,人民军的那4辆坦克也撤了一下,等被打得晕头转向的美军清楚过来时,他们已经走远追不上了。
  这一仗打的可谓“漂亮”,被许多战史学者被列为经典战例,解放军装甲部队则将此战编入了教科书。至于此战美军的损失情况,美军自己一直没有公布过,刘晓光等人当时没有仔细统计过战果,所以数字有好几个,几乎成了一个不解之迷。不过己方的损失相当准确,参战的5辆坦克全部被击中,好在都是轻伤,多是被机枪或25毫米机关炮击中,无一人员伤亡。
  撤出战斗之后,他们与4辆T…55会和之后,立即北返,因为他们的弹药都所剩无几,没法再打了。这时刘晓光又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定:“把大灯打开!”结果一走上畅通无阻,因为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如此大胆,不过在他们超过火线,就要顺利返回已方防线之时,出了“麻烦”。他们被当成敌坦克遭到射击,令人庆幸的是这个误会很快被更正,不幸中的万幸是误会没有造成什么损失。
  除了正面战场上的失利之外,让威斯特感到头痛的问题还有许多,首先空中支援减少了,由于志愿军空军战机积极活动,已将美韩空军主力拖入无休止的空战中,无力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被寄予厚望的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表现也让人失望,因为要留下相当数量的战机来保证航空母舰自身的安全,尤其是在解放军战机不时“光顾”的情况下。解放军突然登上金门岛和马祖岛,台海局势进一步紧张,将美国舰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了,能来派出支援朝鲜战场的战机数量很少,可谓“杯水车薪”。
  另一个让他感到头痛的问题是补给不足,所谓的补给不足不是补给物资数量不足,而是物资无法及时足额运交一线作战部队。美军空军正忙于向韩国运送部队,没空为一线部队运送补给;人民军在撤退前对港口、铁路、公路等都进行了破坏,使北朝鲜境内的海运与铁路运输系统无法使用,只有公路系统还能供部队使用,不过公路系统在战斗中的损坏也很严重,再加上游击队的不断袭扰与破坏,所以运输效率很低。
  美国人从不在乎除己方人员生命之外的一切物资消耗,不知道什么叫节约,韩国军人也多少受到了这种习惯的影响,有时甚至好象在与美国人比消耗速度。战斗开始不久,各部队手中的弹药即消耗光了,新运到的弹药也会很快消耗光,根本无法建立储备。
  就在这个时候,韩美联军的补给线上又被插上一把刀朝鲜西部集群于23日下午5点发动了进攻,进攻开始不久,威斯特即从各种情况报告中判明,朝鲜西部集群的攻击目标是处于韩军控制下的顺安。如果顺安被攻占,那么韩美联军的一条重要补给线将被切断,数万部队将陷入志愿军的包围之中。他非常清楚这一点,一边严令顺安守军死守,一边调动大军增援。他的判断是正确的,有关的决定也不存在问题,遗憾的是他再次错估了形势。以为所谓的朝鲜西部集群不过是一支拥有最多不超过2万名已失去战斗力的人民军残兵组成的队伍,仅派出一个韩国步兵师增援,认为一个师的增援部队足够了。实际上,这点增援远远不够,朝鲜西部集群的兵力达7万,其中作战部队5万,等他发现情况不巧,再增派部队已经晚了,最先派去增援顺安的那个韩国步兵师已被击退,顺安守军则于当晚8点放下武器投降。
  顺安的失守对于韩美联军是一个沉重打击,这意谓着运交一线部队的补给品将大量减少,而且数万部队有可能陷入包围之中。夺回顺安、打通补给线成为最优先解决的问题,于是数万韩美联军部队直指顺安,可惜这些部队不能同时到达,而朝鲜西部集群的目标并非仅仅是顺安,待顺安守军一投降,他们立即挥师南下。此举可谓“大胆”,北面的敌人还拥有强大力量,如果此时调集大军回援,再与南部的敌军配合,必将对朝鲜西部集群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力,那时情况就不妙了!其实北面的韩美联军部队确有回援之意,但其正面受到志愿军的强大压力,指挥官们不想、也无法从激战中的一线抽调出部队回援,仅能派少量部队回援,自然无力突破人民军阻击部队的拦截。
  没有后顾之忧的朝鲜西部集群集中力量向南发起了强大攻势,立即让韩美联军阵角大乱,这个攻势出现的太突然,也太强大了,韩美联军怎么也不会相信在占领区的后方竟存在着一支强大的敌军,也没有想到他们会主动出机,奉命夺回顺安的韩美联部队完全以进攻者的角度去准备,等战斗开始了,意识到自已已经成为防御者,这才想起自己没有进行防御的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美韩部队是刚从各处临时抽调来的,没等各部队到齐,战斗就开始了,各部队是随到随投入战斗,无法集结成“拳头”。
  朝鲜西部集群的攻势进展很顺利,可是中朝混编旅的人根本高兴不起来,因为该旅被编入预备队,准备在最关键的时候投入到最关键的地方,然而进攻太顺利了,让该旅一直没有机会投入战斗。看着别人“大吃大喝”,自已连“喝口汤”的机会都没有,这感觉的确很难受。不过情况很快有了改变,韩美联军必竟不是乌合之众,很快就从最初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开始组织反击。投入中朝混编旅的时候终于到了!
  中朝混编旅一赶到战场即与韩军的第34步兵师遭遇,这个师的战斗力确实不弱,投入不久即在人民军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正快速向人民军纵深突进。然而中朝混编旅也不是“软的”,于是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双方的队伍都是在行进间直接投入战斗的,这可是一场不讲究战术、硬碰硬的战斗。
  中朝混编旅的投入立即阻止住了韩第34师的攻势,避免了人民军防线的崩溃。狄青龙职务为中朝混编旅的参谋长,他原来指挥的步兵营已交给薛一卒指挥,他不喜欢呆在后方的指挥所内,战斗开始不久就以:“指挥员下一线是我军的光荣传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