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海盗 >

第231章

回到清朝当海盗-第231章

小说: 回到清朝当海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勇敢,可在战场上不是单靠勇敢就可以取得胜利的!博罗西洛夫曾经描述过俄军士兵是如何英勇地冲向中国军阵地的,也用血淋淋的伤亡数字在证明着这一切的真实。但是,维特无法把那些英勇的士兵和眼前这些散漫的士兵联系起来。
    “总理阁下,军队需要有文化,需要更好的装备和给养,士兵需要人们的尊重,他们需要有足够的军饷可以养家糊口。他们是为俄罗斯作战,正是他们在不畏牺牲地战斗,他们应该得到荣誉!尽管,我们战败了。战败是将领们的责任,我们的士兵已经尽力了!不可想象让这些士兵靠手中的武器能够战胜中国军队,现在,已经不是单靠勇力的冷兵器时代了,现在,噢,对不起,总理先生。”博罗西洛夫少将跟在总理的后面说着,直到看到总理带着些不悦转过头来瞪了自己一眼后,才打住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将军,俄罗斯需要的不是您随口说说的建议,而是一个详细地可行的计划,我期待着您尽快把这个计划交给政府。谢谢您让我看到军队的现实状况,我想,士兵们不需要我们在这里说些空话,他们需要政府的实际行动,来吧,我们还是先去把停火谈判的事情落实一下。”维特改变了主意,看到眼前的如此低落的士气。原本还想着靠三寸不烂之舌能够振奋起一点军心士气的维特打消了天真的想法。
    中国军队地回应很快。当维特等人回到司令部的时候,通讯军官就送来了中国国防军副总司令蔡锷中将的回电,答应了从1906年9月1日起中俄两军全线停火半个月,同时在涅维琴斯克举行和平谈判。
    蔡锷将军选择涅维琴斯克举行中俄谈判是有道理的,这个地方,中国名字叫——尼布楚。此时,尼布楚已经在中国军队的全面控制之下了。
    100多年前,中国的康熙皇帝派出大臣与俄国人签定了条约,在达成和平的美好愿望下,舍弃了对茂明安诸部原辖地的领土要求,堪定了中俄的国界。实际上这个《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吃了大亏,让出了蒙古北方诸部的旧辖地,开启蒙古族人内迁的大门。
    因此,刚刚赶到齐齐哈尔的唐绍仪极力要求把谈判地点选择在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地方。今天的中国将不再是一个守成的中国,而是一个面向世界积极进取的中国!这就是帝国皇帝以及外交大臣和国防军将领们要向全国人民和世界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涵义。
    历史具有的戏剧性,也许正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人为因素造成的。
    这个谈判的地点,使得英法美德土奥意七国的外交使节作为谈判的列席成员也不得不跟着国防军的脚步到达这个小城。
    青地十八星金龙旗(18星是代表当时中国的18个省)高高地在各国国旗中间迎风招展,直到俄国临时政府总理维特带着代表团到达尼布楚,才又升起了俄国的十字彼得大帝旗。
    “我国政府自来主张和平地解决争端,在战前,大中华帝国政府曾经多次就领土争端问题和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废除问题,与俄国驻华使节磋商。可是,俄国显然无视了我国人民渴望收复领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热切愿望。在中国人的思想里,从来都是把战争当做是不得已的手段。今天在这里,我代表大中华帝国皇帝陛下五万万中国人宣布,领土必须收复,条约必须重新签定,这也是本大臣参加这次和平谈判的唯一驱动因素。离开这个话题,谈判将变得毫无意义,光荣的帝国国防军将继续他们的征程。”唐绍仪一结束了寒暄客套就提纲挈领地把中国的谈判基本要求提了出来,支撑他这么做的,是强大的国防军,是作为他的谈判军事助手的周昆中将。
    等唐绍仪略微欠了下身坐下后,各国列席代表的头“刷”地一下子就转向维特和阿列克谢夫。
    维特对中国人的咄咄逼人是有心理准备的,作为战败一方的政府总理和首席谈判代表,他能够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在这个谈判上实施“暂时退让,拉拢中国”的战略,因此,他对唐绍仪提出的谈判基础问题并不想表示出什么疑义。他需要做的是,把其他国家的代表摈除在这次谈判以外,让中俄双方可以更加顺畅地,毫无顾忌的交流。当然,不是现在就要避开这些人,毕竟英法两国还是在某些问题给俄国以帮助的,要成立条约之外的密约,还是等到谈判休息的时间再私下沟通了。
    这个想法的确立,就决定了俄国人在中国提出的条件基础上并没有多大的争议。毕竟世界上还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战争双方的停火线在哪里,哪里就是今后和平谈判时的基本国界线。如今,中国军队已经攻占了阿拉木图、塞米巴拉金斯克等要地,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他们在和谈上主张的新国界线。而赤塔的俄军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存在,只要这个和谈旷日持久地拖上一两个月,18万在赤塔附近的俄军就会成为“饿”军,更不要说时间再拖长一些,等待隆冬降临后那些衣不敝体的俄军士兵的结局了。因此,谈判协议是越早达成对俄军越有利。
    “尊敬的唐大臣阁下,各位先生们。俄国政府不再是以前的政府了,这一点想来各位是非常清楚的。大中华帝国政府对清帝国政府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予以否认,对俄国前政府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因此,双方发生了局部战争这样不愉快的事件。作为新政府的总理和谈判代表,我能够理解我国前政府的举措,也能够理解中国政府此时提出的要求的合理性。对唐阁下提出的谈判基本问题,我没有异议。请阁下继续。”
    维特也不是外交方面的生手,一番话把他作为俄国现政府总理,代表的是俄国现政府的立场摊了出来,意思很明白:战争责任是前政府,我这个新政府对中国是理解的,中俄两国新政府之间是可以谈判、可以合作的……





    第五章 生存空间 第四十八节 吴良归来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2…8 9:36:43 本章字数:4440

    在夏威夷和日本逗留考察了很长时间的美联集团总裁吴良总算在中俄和平谈判开始后的第二天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张家港军港内,当美联远洋最大的商船“复兴”号在战舰的护卫下停靠在码头上时,军港内响起了隆隆的礼炮声。本来,这应该是国宾的待遇,作为中国人的吴良不应该享受这样的殊荣,可海军参谋长李仲华却刻意安排了这个虽不盛大却足够尊荣的欢迎仪式。
    民兴会和国防军高层人士都知道美联集团为中国民族独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知道在以后国家的经济建设中,美联集团作为一叮,“美国”企业将起到的作用。龙剑铭领导民兴会逐步从几个人的一个小团体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规模,有经济上的强力支撑是最主要的因素。
    王镛、郑安邦两人在海军少将参谋长的陪同下迎上了被太平洋上的太阳晒得黝黑的吴良。
    “陛下最近在忙着应付北京城里的洋人们,中俄谈判是天大的事情,洋人们可比咱们上心多了。所以抽不开身来接你,豪生兄,你什么时候变成黑人了?”王镛亲热地拉着吴良边走边说道,栈桥两边是威武肃立的海军官兵们。
    “朴之,周昆的事情怎么样了?”吴良答非所问地说着,这个事情是他一路上都在牵挂着的。当初是自己和王镛把周昆和王坤联系上,拉到旧金山来,才有了目前国防军的军官底子,可出了这么一码子事,他心里怎么也想不通,因此一搭上话就把这个事情捅了开来。
    “这个,还是你自己看看报纸吧,刚好我有带来。”王镝觉得一时也说不清楚,干脆塞了张报纸给吴良吴良匆匆展开报纸瞟了一眼标题就站住了。那是一份《中国时事报》,在头版上用几乎全版刊登了司徒燕的一篇文章——《民族的脊梁》。
    “……如果说在海参崴帕罗里齐的201高地,国防军用658名无畏战士的忠魂谱写了一曲激昂的战歌,那在满洲里的撤退,则充分展现了国防军将领的睿智与无私……不计较个人的名誉与得失,在失去亲人的极度悲痛中、在受到全国人民误解的强大压力下、我们的周昆将军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示弱与敌的战略任务,又出色地指挥了收复满洲里、攻克外贝加尔的战役……逃跑将军,是任何一个军人,任何一位将领都不愿意承受的污名,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都摆脱不了一个名节的禁锢。楚霸王项羽宁死不过江东,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不愿意在直面失败,所以他选择了自刎而不是选择回到家乡重整旗鼓。如果说项羽的自刎是一种英雄主义的体现的话,那么为了最后的胜利而甘愿让自己亲手带出来的部队放弃阵地,甘愿自己的头上落上一顶逃跑将军的骂名,忍辱负重的周昆将军又应该得到全国人民赋予的什么荣誉呢?将军没有说话,却北上尼布楚参加中俄谈判,为国防军在中俄战争中的全面胜利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作为皇后和一个普通中国人我不得不流着感激的、感恩的泪水写下这段文字,以示我对国防军全体将士、对周昆将军本人最崇高的敬意,他们,完全担当得起这样一个称号:民族的脊梁!”
    “这,这么说……”吴良呆了一下,想说什么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手里的报纸也显得沉甸甸的坠手。
    “当初把六师受严令放弃阵地一事报道出来的记者前些天在周家二老的墓前自杀谢罪了,唉,何必呢!豪生兄,你这两年没有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感觉。他们觉醒了,振奋了,比当初我们在旧金山华人学校开学典礼上看到的还要激动人心。国防军在他们的眼里是宝贝疙瘩,是战无不胜的雄师劲旅。在西藏,在东北,在长江口,在东海,国防军是以一场场干净利落的胜利来鼓舞着全国百姓的信心。没有这些胜利,现在的国人还是暮气沉沉,逆来顺受的奴隶。可就是这些胜利,让国人对胜利的期盼成为了惯性,对军事上的战略撤退动作无法给予充分的理解。说实在话,我刚听到六师撤离满洲里的消息时,也拍了桌子骂了娘。豪生大哥,你,你能体会吗?”王镛看着尚自发呆的吴良说着,说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对吴良,王镝没有必要去隐瞒些什么,也没有必要去夸大些什么。民兴会,不就是由龙剑铭、吴良、邝东林和自己最先建立起来的吗?
    “感同身受,朴之,我感同身受啊!司徒,皇后写出了真情,你也说出了真情,我能体会到你们在国内的艰辛,也能感受到国人如虹的朝气。走,走,看看二老的墓去!”吴良放开了脚步,拉着王镛大步地走着。他要去告慰姑母,他的表弟是真正的汉子,是杰出的将领……
    周家二老的墓地前,围满了负疚的人们。9月1日的报纸,让人们搞清楚了事实的真相,更让他们为当初的卤莽行为而自责。他们从上海,从苏州各地来到松江,专程来祭奠冤死的周家二老。这对老式的知识分子其实是被邻居和乡人的谴责活活逼死的,骨子里的傲气和对儿子所作所为的失望,是他们选择结束生命的主因,可正是乡人近邻的眼光和怒骂成为不幸事件的导火索。
    吴良没有挤进人群里去,这个时候,自己没有必要在乡亲们的心里再加上一付重担了……
    钻进了汽车,吴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朴之,我接到过周昆的信,说二老给他说了一门亲事,这个事情你知道吧?带我去看看。”
    王镝抬眼斜了吴良一下,怏怏地道:“算了吧!黄了!二老的丧事还是黄驼背老哥他们和张澜主持着办的。人家听说周昆是逃跑将军,避都还来不及呢!现在,现在可好,羞得不出门了。”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看来他们是真的没有缘分,算了,还是去北京吧!”
    ……
    吴良的到来促成了一次全国牲的经济会议在北京的召开。这次会议,也成了龙剑铭公布和施行全面经济建设战略的关键性会议。会前,两个亲密的战友连续密谈了两天,基本敲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框架,最后确定了中国将以经济扩张和经济争霸为中心的发展策略。
    “战争,调动了帝国对军工和军事物资的需求,成为前一阶段帝国经济激发内需的主要因素。如今,国防军已经成功地完成了陛下和全国百姓赋予的光荣使命,中俄条约签署在即,这是全帝国人民的一次重大胜利……”
    “国防军万岁!”
    朱其琛的话被台下人们激动的口号声打断了,良久,他才重新整了整嗓子继续说道:“战争的结束和陛下裁军40万的决策一旦施行,国防军对激发内需的作用将减轻。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保持国内消费品的总需求量!大家都知道,1905年7月到1906年7月帝国财政收入并没有因为税收的极大降低而减少,反而因为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工业的兴旺,因为海关税权的收复和洋人的特权消除等等因素而增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亿3千万新华元。这里有一组统计数字可以说明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背后原因:1905年全国新注册工商企业20561家,注册资本达到3亿9千万新华元。今年上一个月,大量的商品开始进军欧洲和美洲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汽车、电器、纺织、成衣、化工、新金属材料、军械等商品定单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工厂的生产能力。这也是财政收入增加的一个利好方面。不过,我需要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不是激发内需,这些产品并没有用到改善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国民消费能力上!”
    台下又传来一阵嗡嗡的议论声。不过不是人们在担心的议论,这些在各省和中央主管经济建设工作的精英们从财政大臣的话里看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中国拥有五亿人口,人民的消费能力一旦培养起来,这个市场的规模远远超过美洲和欧洲市场的总和!看来,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研究如何启动国内消费市场……
    “诸位静一静!”朱其琛无奈地举起了手,做出下压的手势。心里却不住地发出感慨:还是跟军人打交道轻松一点,开会的时候不会象今天这样被频频打断讲话。
    “新华元的发行流通工作,已经为激发国内市场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在座诸位的功劳。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可以避免国际金融动荡给我们造成的损失,避免白银交易价格持续走低带来的巨大损失,也避免了因为货币币值不稳定而造成的国民消费顾虑增大的弊端。我们在发行新货币的同时,也强化执行了工商企业、农副加工业的最低工资标准。这,又给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树立了另外一条粗腿。总得来说,目前的经济工作形势很好,需要我们做的,是充分利用这个良好的形势,加大国家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治金、机械、化工、铸造、电气、交通、城市建设、石油、纺织、食品等等项目要有重点有规划地全面铺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国内市场低质恶性竞争,实现在重点建设项目和行业主导建设项目的国家指导、市场竞争的机制:建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流通、互补的调节机制;达到以国际资金激活国内市场,以国内商品开发国际市场的良性大循环。帝国政府经济部门要做的工作就是合理的引导资金流向,联合科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联合外交部经济情报局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市场即时信息,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性指导。国民收入增长和商品市场繁荣是我们调节经济发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