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海盗 >

第157章

回到清朝当海盗-第157章

小说: 回到清朝当海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现实,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
    农耕民族会时常幻想在大草原上游牧生活的自由,而游牧民族更向往在大平原上农耕生活的稳定。现在,乌棱台的蒙古人看到了稳定生活的希望,看到了打回贝加尔的希望。这些叫民兴会的汉族兄弟,是真的在帮助蒙古人,这,是确信无疑的事实!
    至于,他们不喜欢满清的皇帝,不喜欢老毛子在北边作威作福,乌棱台的蒙古人也不喜欢啊!那个皇帝,也许忘记了他有蒙古人的血统,也许忘记了蒙古八旗和七勇士,也许忘记了英勇善战的乌棱台骑兵。满蒙可以成兄弟,蒙藏可以同信仰,那汉人和蒙古人呢?不也是兄弟吗!什么民族团结,蒙古人不去想,蒙古人只看!
    让蒙古人过上好日子的,是兄弟!帮助蒙古人打回贝加尔的,是兄弟!
    满人丢了太多的土地,向蒙古人要求了太多的东西!满蒙一家?一家人应该象乌棱台人和这些汉族兄弟一样和谐共处,互相扶持!
    反正,巴泰和他的族人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几个汉族青年正帮着蒙古人收割着牧草。这些牧草,是四个月前撒下的,如今已经是割了一茬又一茬了,为乌棱台畜群过冬,提供了充足的饲草。
    老人和妇女用皮绳把青草一摞摞地捆扎好,放在大车上,稍微年轻的,就用镰刀努力地收割着,在他们的身后,一绺绺青草整齐地放着,等待着老人去收集、捆扎。更年轻一些的,则成为什么乌棱台骑兵旅的战士,整天训练着列队骑马打枪,操练着战术。再年轻一点的,就和壮年的女人一起放牧,至于那些10来岁的孩子们,则有机会接受汉族先生们教授学问。
    巴泰和李异峰并没有在这里逗留太长时间,又向更北边的骑兵旅训练场奔驰而去。
    乌棱台海子北边二十里,有条浅浅的山脊,山脊东西横亘着,绿色中夹杂着红色、黄色和白色的树林,几乎把人向北的视界完全遮挡住了。再望北走两天,就是库伦。
    山脊上有几个高高的木楼散落在树林间,山脊向南的缓坡下,是一片灰绿色的营帐,那就是骑兵旅的营地了。
    周围用石块垒成了一道半人高的矮墙,区分着营地和草地。矮墙留出了东南西北四个出口,出口处都有轮式的马克辛重机枪把守着。
    这是一支完全脱离了平民生活的真正军队,7200个精装彪悍的乌棱台人组成了这支蒙古新式骑兵。在李异峰的训导下,这支骑兵不再倡行那种用马刀和长矛决胜负的老旧战术,而是有机地结合了“快速移动重步兵战术”和刀术,还有一些轻便的50mm迫击炮装备其中,成为草原上强大的武装力量。
    蒙古汉子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而乌棱台男人们的刀术也驰名草原。所以李异峰做的,不过是传授了现代军队的,新式武器的知识而已。步兵的战法、骑兵的速度结合起来,也许是蒙古骑兵称雄现代的利器。
    骑兵旅的军装也是灰绿色的,这颜色跟秋天大草原的颜色很接近。当这一队队的骑兵下马操练步兵战法时,从远处还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火车在许昌停了下来,冯玉祥想起了自己的任务,再有几站就到彰德了,必须把孩子的事情安排一下。他四下里看了看,自己能够托付的人就只有总部参谋荆战中尉了。
    “荆参谋,再求您个事。”冯玉祥放开熟睡的秦关,悄悄挪到荆战旁边,摇醒了荆战。夜深了,部队就在这闷罐车里将就猫着休息。
    “啥事?冯副官。”荆战其实也睡不安稳,咣咣的火车行进声刚停,他就从半睡半行状态中清醒过来。他还以为,冯玉祥又想起了什么武器弹药不够,想在许昌这个地方补充一下呢。
    “这,这孩子的事,我想,不能带他去北京。可部队一直望北开,也不能安顿他,我冯玉祥只有把他托付给您了。这孩子不错,您替我照看一下,如果我能回来,就,”
    “老哥说什么呢!你肯定能够回来!”荆战已经约莫从冯玉祥部队去北京的事实中看出点门道,他是个直脾气,跟冯玉祥混了一天半的时间,两人关系处得实在是不错。
    “嘘!小声点。”冯玉祥连忙示意荆战压低声音,这个时候应该跟军营里一样,熄灯后是不允许说话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了10来个龙洋,硬塞到荆战的手里。“我回来,就找你要孩子,帮我看好喽。拜托啦,兄弟。”
    “这,这,孩子跟着部队,也不缺吃穿。我荆战绝对可以照看好孩子,不过,上面万一查究起来,唉!”荆战也挺喜欢那个秦关,但是一想到纪律上,就不由得叹起气来。眼看着大战即起,作为总部的参谋军官身边带着个不大不小的孩子,怎么也不成体统啊!
    “也是,都怪我一时兴起欠考虑,早知道就在汉阳找壮飞兄他们给安排一下的,算了,去北京就去北京!我人头熟,安排个孩子还没什么问题。”冯玉祥很能体谅荆战的难处,一个小小的中尉不明不白地带着个孩子,影响工作不说,给上面的印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万一他们通信处的处长(参谋部下面分作战、训练、通信、后勤等四个处)有什么意见,反而把孩子给误了,还是自己带身边放心些。
    “副官,您看我这,实在也没办法。”荆战抱歉地说着,把手里的龙洋又塞还给冯玉祥。“等您回来,荆战请您喝酒赔罪。”
    “说哪里话,身为军人就要服从纪律,这事是我考虑不周全,害兄弟你为难了。我能回来,不,我能完成任务,咱们的革命就成功了,我在北京城里等着你,全聚德的烤鸭,前门楼下的王记羊肉都是好东西,到时候,我请你喝酒。”冯玉祥拍了拍荆战的肩膀,消解着这个中尉心里的愧疚。
    火车又缓缓地开动了,到彰德停了老长时间,这车头不去北京,还得回武汉。冯玉祥的部队在车站吃了饭,然后又全副武装地搭上去北京的车。
    1905年10月3日,南北大会操正式拉开了帷幕。同时,冯玉祥也带着警卫营也跳下火车,与来接应的方维志碰头。
    “焕章,这边都安排好了,夫人在城南等着你们呐。你们就是格格出城游玩的警卫部队,不用分散开来,让下面的兄弟拿出气势来,进城的时候要横一点!”方维志早做好了安排,还把德龄诓了出城,以便为警卫营进城找个由头。
    “是!钟柏英,让柴连长他们几个过来。”冯玉祥对方维志这个非军方人员是很尊敬的,龙剑铭在政务上的右臂啊!
    “哎,这孩子是?”方维志这个注意到冯玉祥身后的秦关,部队带着个孩子到北京?奇怪!
    “您借一步说话。”冯玉祥拉了拉方维志的衣袖,他可不想当着孩子的面说那可怜的身世,这不是给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吗?看似五大三粗的冯玉祥,其实心也停细的。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能从众多军官里脱颖而出,成为总司令的副官。
    “是这样?刚好德龄夫人前几天也收养了一个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唉!你最近不在北京,去看看天桥那边吧!卖儿卖女的多着呐!东北战事、直隶、河南大旱成灾,农民头上赋税是多如牛毛。如今种地是赔本的买卖,可这不种地老百姓还活什么啊!?妈的!”方维志忧心忡忡地说着,秦关的身世勾起了他对中国四万万农民的担忧。
    冯玉祥想不到脏话也能从方维志这号人嘴里吐出来,诧异之余,更多的是升腾在胸腔里的怒火。事实很明白,都是满清朝廷和列强给惹出来的。庚子赔款,在贪官污吏的操作下,每户农民的头上竟然每年压了二两四钱银子!一亩好地,每年产出的粮食,在奸商的盘剥下,只得不到一两银子,这个账,怎么算也是农民亏死啊!还不要说遇上灾年了!妈的,有空分批组织部队去天桥看看,看看咱中国京城里最热闹的地方,看那里正在发生的一幕幕骨肉分离的惨剧!
    还没有等冯玉祥安排部队去天桥,在警卫营簇拥着德龄大摇大摆地进了城后,德龄一时想起去天桥看看,这大队人马就绕道天桥。
    草标、竹席,妇女凄厉的呼儿唤女声,小孩子离开父母时揪心的哭叫声,把整个天桥原来热闹的气氛变成人间地狱。心软的官兵们纷纷掏出自己的饷银塞给那些骨瘦如柴、衣不蔽体的孩子们。在北京天桥这个特定的地方,自然形成了全中国最大的人口市场。说实在的,能让孩子跟着别人走的,还比较幸运。管孩子以后会遭遇什么生活,但是至少可以活过眼前啊!1905年,是中国农村经济开始大崩溃的年份,三年的赔款,赔光了中国农民的家底,现在,只能用儿女骨肉的分离来赔了!
    德龄没有坐车坐轿子,一路走一路流泪,也一路地撒钱。北京,堂堂的京师也成这样,那保定、天津会是什么样?刚刚平息了战火的东北会是什么样?遭灾的河南、陕西是什么样?
    人是救不完的!就算德龄撒光了自己随身带着钱,甚至是头上手上的首饰,就算官兵们把四个口袋翻了个底朝天,他们也救不了诺大的中国万万的受苦农民!
    这一过天桥,就是北京城豪门富户聚居的地方,包括龙剑铭的额驸府,也在这个充满雕梁画栋、朱漆石狮的大街上。地狱与天堂,就是这么个一步之遥。





    第四章 大革命时代 第五十三节 汤阴岳王庙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0…28 13:43:40 本章字数:4474

    彰德府紧邻直隶,在府城南边有个县城,叫汤阴县。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就是这里人。作为南北会操的责任大臣,铁良有意识地把会操的地方选择在汤阴县城东边的岳王庙附近。
    岳飞抗金,金人就是女真人呐!大清圣主爷努尔哈赤当初建国时,国号就是“金”!满足人是女真人的后代,这汉族人跟岳飞是一伙子的!不趁着大会操把这岳王庙给拆了,实在说不过去嘛!
    铁良清楚,自从康熙爷颁诏修建扬州忠烈祠后,大清朝廷很注重改善满汉关系,但今时不同往日了!不打击一下汉族大臣以及老百姓,恐怕满人的天下就不那么稳当了。看看这次会操的新军,不都是汉人军队吗?得让这些人看看,汉人,就得在满人下面老老实实当顺民。得让这些人看看,学岳飞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不是给汉人自己整死了嘛!
    铁良的算盘给龙剑铭搅了个稀巴烂。这额驸带着雄赳赳的四川新军第一镇一到汤阴,先就把指挥部设在了岳王庙!咋的?!这里地势好,不正好作为南军指挥部吗?
    袁世凯这个提调官可是彰德本地人,自然也不愿意在家乡落个骂名,于是就合着龙剑铭的意思,把北军的指挥部设在与岳王庙相对的汤阴县城东关。
    这既成的事实把铁良噎得极为不爽,可偏偏没有一点办法!袁世凯和龙剑铭两人,要真不认铁良的账了,那铁良这个总裁判官也甭当了,自己夹尾巴回京城里待着去吧!
    所以铁良憋着气又不好发出来,当会操真正开始的时候,他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四川新军、两广新军和北洋新军根本就不听总裁判官的,也就湖广的张彪还应和一下。愈发气闷的铁良干脆跑回彰德城里,抽大烟玩女人混时间去了,什么会操的事情就交给龙剑铭和袁世凯两个提调官去折腾。
    袁世凯打的什么主意?他清楚,自己的北洋第1、3、6镇绝对不是四川、两广的对手,也许能马马虎虎跟张彪的湖广新军比一比。对抗性的会操,那不是跟自己的面子过不去嘛!找龙剑铭说说去,大家摆个样子,咋呼几下各自收兵算了!
    那龙剑铭在岳王庙打得又是什么主意呢?
    “总司令,少川先生来电。”王坤展开电报纸,不等龙剑铭开口就继续说着:“月底到下月初,外交方面会跟日本和英国就东北、西藏问题换约。”
    “守甫,你们几位怎么看?”龙剑铭从地图桌上直起腰,抬眼看着李义安、杨度、聂文青等人。杨度是刚到彰德的,目前四川方面的政务由郑安邦兼管着。
    “拖,我看袁项城也没打算拉开架势真搞什么对抗演练,能拖到11月初最好,要不我们就得乖乖地原路返回了!”聂文青没等李义安开口就蹦了一个主意出来。如果会操在外交换文之前结束,各地新军就得返回防区,那岂不是白来一趟嘛!
    “假戏真做。一方面拖延时间,一方面可以跟袁世凯商量一个演练的方案,把部队合情合理的展开来。时机一到,先把袁世凯等人控制起来,把三镇北洋军包围缴械,那北方的战事也没有什么悬念了。政治宣传方面如果到位的话,只要部队一到芦沟桥,满清就得完蛋!”李义安早就反复思量过部队在北方的每一步行动,王坤那里也有详尽的作战方案,所以一说到这个问题上,自然是又快又清楚,句句切中要害。
    “我们之所以要牺牲一年的时间提前发动,就在于现在的时机。北方的军队,有战斗力的就是北洋军以及老淮军几个营。袁世凯就是他们的总头子,控制袁世凯是我们首要的任务。这个人,在政治上是个屋顶冬瓜墙头草,不控制他,后患无穷。控制住他,那北洋军可以整体地缴械,从彰德到北京,就没有任何能阻挡我们革命的武装力量了。不过,参谋长,时间拿捏一定要准、行动要迅速、保密要做好。争取一通电,部队就开过芦沟桥!”龙剑铭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战略上民族革命军已经胜利了。在这个扎实的基础上,只要不犯错或者少犯错,抓住时机快速行动,解决问题就在旦夕之间。
    “报告!直隶总督袁世凯来访。”一名扛着少尉肩花的军官在门外祷告着。
    龙剑铭转头看了看众人,眼睛里露出了欣喜的神色,看来今天就可以跟拜把子兄弟筹划一下怎么唱大戏的问题了!
    “走,都出去迎接。”
    一群人哗啦啦地跟在后面,摆出了最好的排场迎接袁世凯。一师警卫营的官兵也沿着青石铺就的小道分列成两排,行着持枪礼。
    袁世凯摆出最迷人的笑容,在四川新军威武雄壮的军容面前,他的心里更打定了主意,在对抗演练项目上敷衍一下赌气去彰德享福的铁良。
    “夤夜来访,额驸,没有打扰您吧?”袁世凯伸出胖胖的手拉住龙剑铭的手,两人真象好兄弟一样,边说笑着边望里走。后面,跟着两军的高级将领和智囊们。
    龙剑铭和袁世凯坐到了长条桌的主位上,左边是四川、两广的将领李义安、聂文青、赵尔陆、周昆、王坤和杨度,右边是北洋将领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段芝贵、王怀芝和杨士琦。
    双方的将领都在打量着对方。在龙剑铭这边的,是在考虑着自己面前的家伙手底下有多少斤两,以后可不可以化敌为友,共建国防军。在袁世凯那边的,则想着对方会不会对抗演练中下死手,给自己一个大大的难堪。毕竟,在前些天的军操中,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点谱。
    “项城兄,您看这些将领们,斗着气呐!哈哈。”龙剑铭当然不愿意双方的将领因为在演练问题上攀比,结下些仇怨,那,对抗演练的时候,北洋军的将领就未必把假戏真当假戏唱了!所以,和好稀泥,让对方放松警惕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额驸啊,军人兴许就这样的,总脱不开好勇斗狠。唉,我看呐,咱们先来个开宗明义如何?”袁世凯知道龙剑铭的脾性,有啥事直接说,少他娘的假客套,把正题说完了,再去扯别的事情。
    “开宗明义?噢,对对对,项城兄所言极是,都是一家人,搞那么认真干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