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再古代1-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玉炊桂
苏秦到楚国,三日才见到楚玉,后辞行,楚王说:“怎不留住几天?”苏秦说:“楚国食物贵于玉,柴草贵于桂,欲见者难见如鬼,玉难得见如天帝。我食玉炊桂,因鬼见帝。怎敢再住下去呢?”
全无厚薄
方明酿酒数斛。一日.弟子都在,他忽然解衣酒中,洗起酒浴来。弟子全都目瞪口呆,后来方明告诉弟子说:“我平生饮酒,恨毛发不识酒味今日聊以体味,想来大概不会再有厚此薄彼之嫌了吧!”
以诗祭酒
著名诗人贾岛在某年除夕,取了一年所成的诗篇,祭供在酒肉前,说:“诗作劳我精神,让酒肉来补足吧!”
怕叫白喉
白敏中做宰相,欲择进士侯温做女婿,侯温不愿。白敏中的夫人卢氏说:“身为宰相,愿求作我婿的多着呢!你姓白,他又姓侯,我还怕人家叫作白侯(喉)呢!”
不再傲慢
唐人裴佶的姑夫是个朝中很有声望的官。一天,裴佶去探望姑母,只听得退朝回家的姑夫深深地叹息说:“崔昭是什么人?居然大家都称赞他,准是个行贿老手。像这样子,天下怎么能够不乱呢?”
话音未落,看门人来报说寿州的崔昭候见。话音未落,姑夫很气愤,怒斥看门人,并要鞭打他。过了好久。他才勉强整衣出去。
不一会儿,姑夫命人赶快敬茶,跟着又叫准备酒菜,继之又叫人喂马,并招待崔昭的随从吃饭。姑母有些不理解,说:“原先你那样傲慢,现在怎么又这佯恭敬呀。”
等到姑夫回来,进了门,笑嘻嘻地朝裴佶拱手道:“先到书斋去休息。”裴佶还未走下台阶,就见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原来是崔昭送了官绸1000匹。
尚书遵约
崔膺性情狂放轻率,尚书张建封却很欣赏他的才能,召他为门客。崔膺跟随张建封到军营里去,到了夜里,大喊大叫,惊骇全军。士兵们都很愤怒,要吃他的肉,张建封把他藏了起来。第二天设宴,席问,监军使说:“本人同尚书约定,谁有请求,彼此
不得拒绝。”
张建封说:“好的。”
监军使说,“本人请求您交出崔膺。”
张建封说:“遵约。”过了一会儿,张建封也提出请求说:“本人请求不交出崔膺。”
全座的人都笑了,这样,崔膺得以免掉冶罪。
又坦率了
宋济屡试不中,举止行动让人非常好笑。
一回考诗赋,没有按规定的诗韵来押韵,考完后手胸顿足地慨叹说:“宋五又坦率随意了啊!”因此大为出名。
后来礼部上报录取的名次,唐德宗就先问:“这次宋五避免坦率随意了吗?”
宋济反讥
有个朝中官员为讥笑屡试不中的儒生宋济,故意问他:“这几天穿白袍(未作官的人穿的服装)的人为什么特别忙忙碌碌呢?”
宋济答道:“大概是由于穿红袍和穿紫袍的大官们忙忙碌碌的风气造成的吧。”
王锷散财
王锷多次担任大镇的官职,搜刮的钱财堆积成山。有位老门客用能聚财也应能散财的道理劝诫王锷。
过了几天,门客又来见王锷,王锷说:“前承蒙您指教,我的确按您说的已把钱财大大地散掉了。”
门客说:“请问如何分散?”
王锷说:“儿子们各给了10000贯,女婿各给了1000贯。”
一不敌三
唐代大中年间,日本国王子来中国朝拜,献宝器等物。懿宗皇帝也设珍撰百戏作还礼。
王子喜欢下围棋,皇帝就命顾师言作对手,奕至第34子,顾师言一着妙棋,顿使棋盘上原来的势均力敌之势倒向一方,王子目瞪口呆,只得认输。
他偷偷问在旁的鸿胪:“这对手为中国棋坛第几高手?”
鸿胪故意说:“第三高手。”其实,顾师言为第一高手。
王子更惊,对鸿胪说:“我想与中国第一高手下几子,行吗?”
鸿胪说:“这可以,但是你只有胜了第三,才能迎第二,赢了第二战第一,现在你连第三高手还未胜,怎能急躁求战于第一呢?”
王子信以为真,长叹道:“‘小国之一,不如大国之三’的说法终于使我相信了!”
红烧牛头
有个人爱吃红烧牛头。信佛者劝他说:“你若活着的时候吃牛头,死后牛会跟你算账的!”这人笑笑,依然如故。
一天夜里,梦见自己死了,被鬼卒拘到阴曹地府。地府的官衙里,都是些牛头马面之类的怪物列于堂上。碰巧有个牛头鬼站在他旁边,他不但不惧怕,反而伸手去摸牛头鬼的脑袋,乐滋滋地说:“哈,这么肥的牛头,最适合红烧啦!”牛头一听吓坏了,只好苦笑着把他又送回阳间。
炼丹妙术
长安有个道士,自称掌握了烘炼仙丹的妙术,虽然他已300多岁,却像20岁左右,京城里的人送钱物去向他求仙丹的、捧着经书去向他求教的络绎不绝。
当时有几个大官也去他家拜访,他用茶点招待客人。看门人来报:“道士的儿子从庄上来,要拜见这几个官员。”道士满脸不高兴,当即喝走了看门人。
有个官员说:“你儿子从远处来,我们见见何妨?”
道士迟疑了一下,说:“既然你们这么说,那就叫我儿子来吧。”
一会儿,一个头发、胡须雪白的老头儿跑来了,老态龙钟,驼着背,
上前向官员拜了几拜。拜完后,道土把老头儿喝走,对官员们说:“我这小儿子愚笨,不肯吃仙丹,所以身体很差,还没到100岁,竟干瘦衰老成这样子。我整天把他放在乡下。”官员们于是更把道士当神看待。后来有人私下向道士亲戚、知已打听,这才知道:那个驼背老头其实是道士的父亲。
毛驴告假
胡趱是唐朝宫廷的杂戏演员,因皇帝赏识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闲无事,便天天骑上毛驴到朋友家下棋取乐。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热情远迎,并吩咐家憧:“快把都知的驴子牵到后院,细心喂养!”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灯,主人绝不肯让他回家。一天两天不新鲜,数月如此,都知心头很为有这样一个难得的知心朋友而高兴。
一天,他正与主人下棋,杀得难解难分之际,突然接到皇帝传旨,要他立刻进宫应差。胡趱不敢怠慢,急忙让主人把驴牵来。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主人出来,胡趱急了,奔进后院,只见驴子浑身是汗,直喘粗气,正从磨盘上卸下肩来,胡趱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胡趱又来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样,习惯地拉开嗓门喊道:“仆人们多加草料,好好喂驴!”
胡趱冷笑一声说:“抱歉得很,今天驴子来不了啦。”
主人间:“为什么?”
都知就说:“昨天回去头旋恶心,卧在棚里起不来了,请您准它几天假,让他缓缓气吧!”
搜刮地皮
五代时,魏王徐知训在宣州做官,苛捐杂税无数,百姓叫苦连天。一天,徐知训去见皇上,皇上赐宴,并叫内廷演戏。艺人们听说徐是贪官,便有意扮演一个穿绿袍、戴假面具、形状像鬼怪的角色走上场来,自称道:“我是宣州的土地菩萨。魏王徐知训在我们那儿搜刮民脂,今天他来见皇上,把地皮都搜刮起来,所以我们也就跟随他到这里来了。”
3、古代笑话——汉魏六朝【72则】
老僧
有个老僧,每次在佛堂上长时间念经,即气短口干,需饮些热酒后才能支撑。但如每次从堂中去房中温酒费时太久.恐人说话,就于堂前悬一铜铃,私下同弟子讲定暗语,每敲“荡荡朗朗铛铛”时让弟子温酒待老僧。弟于遵命,每闻铃声,即温酒。
数日之后,弟子为戏剧之声所迷,忘了铃声温酒,老僧责怪弟子说:“你今日在当什么心,铃声也不听?”
弟子怕怪罪,就推说:“今日铃声与往日的不一样。”
老僧问:“铃声有何区别?”
答:“今日铃声,只是冷冷清清,只因有别,所以不温酒。”
老僧会意,笑而不再问。
逗口吃者
有个叫崔思海的人口吃,表弟杜延业一次对他说:“我可以叫你学鸡鸣,只要我问你什么,你就得答什么。”
旁人说:“崔思海如果不肯学鸡鸣呢?”
杜延业说,“能!”他抓一把稻谷问崔思海说:“这是什么?”
崔思海口吃着说:“谷谷”。
杜延业说: “ ‘国国’,不是鸡鸣么?”旁人大笑。
女婿妙答
有个山东人娶了蒲州的女人做妻子。蒲州地方,患甲状腺症的人很多,岳母的颈项也肿得很粗。婚后数月,女家疑心女婿是呆子,岳父要试一试,就办了酒席并请亲戚聚会。
岳父问女婿道:“你在山东读书,懂得道理,可知道鹤为什么会鸣的?”
女婿答:“这是天生的。”
“你可知道松柏叶子为什么到了冬天也是青的?…“这也是天生的。”
“你可知道路边的树为什么有节瘤吗?”“这也是天生的。”
岳父生气地说:“你完全不懂,亏你还是读书人!告诉你吧,鹤所以会鸣、是因为它颈项长;松柏叶子所以到冬天也是青的,是因为它心中强:路边的树所以有节瘤,是因为给车子轧伤的,哪里是什么天生的!”
女婿却问岳父道:“蛤螟会叫,难道是因为它颈项长吗?竹叶到冬天也是青的,难道是因为心中强吗?岳母颈项这么大,难道是给车子轧伤的吗?”
岳父又羞又傀,无话可说。
王绚幼时
晋时,王或之子王绚,6岁那年,外祖父何尚之教他《论语》,读到“郁郁乎文哉”时,何尚之戏说道:“此可改为‘耶耶乎文哉’。”(吴蜀地方叫父为爷,耶与爷谐音)。
王绚拱手答道:“父亲之名,哪得游戏?难道可把‘划上之风必偃’,读作 ‘草翁之风必舅’(‘翁’即外祖父尚之,舅即尚之儿何偃)吗?”
讥刘道真
晋时,刘道真在河岸给别人的船只拉纤,有个老妇在船上摇橹.刘道真嘲此老妇说:“女子何不织布纺纱?却来傍河操橹!”老妇答:“男儿何不跨马挥鞭?却立河边背纤!
又一次,刘道真跟人一起在草舍中吃饭,见一青衣妇人从门前背着两个小儿走过,即笑着讥道:“青羊引双羔。”妇人反讥道:“两猪共一槽。”道真无语相对。
钝槌利锥
晋时,祖士言常与钟雅嘲嘻。一天,钟雅道:“我汝颖之士利如锥,卿燕代之士印如槌。”
祖士言说:“用我的钝槌,打你的利锥。”
钟说:“这是神锥,不能打到。”
祖说:“既有神锥,也有神槌。”
钟雅无语可再辩。
头顶瓮子
梁朝时,有一家人,全家都痴。父亲叫儿子到集市上买只帽子,他说:“我听说帽子是装头的,你去为我买帽子,必须容得下我的头。”
儿子到了集市上,卖帽的把一种黑色的粗绸制的帽子给他看。因那帽子折叠着未打开,他认为装不下头,就没买下。走遍所有铺子,足足花了一天时间也没买到。最后,来到买瓦器的店铺,看见大口的瓮子(盛水、物的瓦哭)把它倒过来,可以扣住头。他想:这才是帽子,就买了一口瓮子回家。
父亲将它扣在头上,一直遮没到颈部,眼睛再也看不到四周的东西了。每戴着它走路时,觉得它磨得鼻子疼痛,还觉得很气闷,但他认为帽子只应该这样,所以常常忍着痛戴着它,后来一直到鼻上生疮,颈脖子上长出老茧,也不肯脱下。只是每次戴上它,常常只能坐着而不敢行走了。
痴人卖羊
梁朝时有个书生,性痴呆,不识羊。一次,有人送他一只公羊,他用绳子系好羊颈,牵到市场去卖。别人开价都很低,卖了多时也未成交。市场上的人知他痴呆,就用一只猕猴来偷偷换取了羊。
书生见了猕猴,还只当是羊,怪猕猴一下子改变了面目,角也没有了。又看看猕猴手脚不停地动,就怪市场上人扭去了羊角,但猕猴头上又没有伤痕,就不好再去怪人。
于是牵着猕猴回家,咏顺口溜说:“我有一奇兽,能肥也能瘦。先是羊腥昧。现在散臭味,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掉。头上失双角,面孔变得橘皮皱。”
年老少卿
后魏时孙绍做太府少卿。一次,高帝见到后就问孙绍说:“您的年纪怎么这么老啊?”
孙绍答说:“为臣虽已年老,但我的卿职前保留着少字,怎么能算老呢?”
高帝听后就把孙绍提迁为正卿。
解斋典琴
北齐尚书王元景,某日晨起,忽然想一改平日食用素食习惯,对仆人典琴唤道:“解斋。”
典琴说:“公又未曾作斋戒,为何说解斋?”
王元景轻轻一笑,说:“我未斋戒,就不能说解斋;那么你每天叫典琴,又何处有琴可典呢?”
徐王互嘲
北齐徐之才被授封西阳王,尚书王元景戏说之才道;“人名之才,有何义理?依我所解,当是乏才。”
之才也不示弱,随声反讥说:“王之为字,加言为枉,近犬使狂,加颈足就成马,施角尾而成羊。”元景无言以对。
出颈无明
徐之才常与卢元明互嘲取乐。一次,徐之才宴客,卢元明也在座。徐即嘲元明道:“去头则是兀明,出颈则是无明,减半则是无日,变声则是无盲。”元明笑而无以对答。
煎饼之谜
南北朝时,一天北齐皇帝高祖对几个大臣说:“我出个谜语你们猜猜吧:“卒律葛答!”只有石动甬猜出来:“煎饼。”原来“卒律葛答”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突厥语,译成汉语是“前火食并。”“前火”和“食并”正好组成“煎饼”二字。高祖又让大臣们也出个谜。大伙还没制作出来,石动甬却说:“卒律葛答!”高祖没猜出来,问他是什么?石动甬说:“是煎饼。”高祖说:“这是我刚才出过的谜,你怎么又重复出呢?”石动甬谈谐地说:“我是趁你的煎饼锅还热,就跟着再做了一个。”高祖大笑
胜他一倍
北齐高祖常读《文选》,称赞郭璞的《游仙诗》写得好。石动甬说:“这诗有什么好?若令小臣作,定胜他一倍。”高祖即令他作诗。
动甬说:“郭璞《游仙诗》云:‘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小臣作云: ‘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岂不胜他一倍?”高祖大笑。
佛是日儿
北齐高祖曾在八日斋戒祀日讲说,石动甬正好也参加斋戒,当时还有德望很高的僧人在高座上论经讲道,众人提出许多问题都不能难佐高僧。轮到石动甬相问,说:“今是何日?”
僧答说:“是佛生日。”
动甬滑稽地解释:“那么日是佛儿?”
高僧面露不悦之色,说:“今日佛生。”
动甬又装作正经样说:“噢,佛是日儿!”众都大笑起来。
世尊骑牛
石动甬对法师说:“佛常骑什么东西?”
法师回答说:“有时坐千叶莲花,有时乘六牙白象。”
石动甬说:“原来法师一点不读经书,连佛所乘何物都不知。”
法师问:“施主您读经书,知道佛骑什么?”
石动甬说:“佛骑牛。”
法师问:“怎么知道佛骑牛呀?”
动甬说:“经书上说:‘世尊(旧时对佛的敬称)甚奇(与“骑”谐音)特(古时解释“牛”义)’,难道不是佛骑牛吗?”旁人大笑。
言之有据
北齐时,有个博士在国学中讲课,当他讲到:“孔子弟子达者有72人。”
石动甬问道:“达者有72人,几人已着冠(成年)?几人未着冠?”
博士说:“经传无文。”
石动甬说:“先生难道不知道孔子弟子着冠30人,未着冠的有42人吗?”
博士问:“根据什么而知?”
动甭说:“《论语》上说: ‘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不是72人?”博士无以应对。
天姓什么
石动甬问博士:“先生,天姓什么?”
博士说:“天姓高。”
动甬说:“天子姓高,天就姓高。这是学蜀国臣子泰宓的方法,没有新义。经书上著有天姓,先生可引用经文,不用假托蜀臣回答之法。”
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