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 >

第117章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第117章

小说: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明。得到消息的杜·;洛瓦神甫毅然谢绝了广州耶稣会的挽留,执意北上寻找自己的好友。为此他不得不从广州搭乘前往长崎的商船,再由长崎转船去朝鲜的瓮津,最后才搭乘朝鲜的一艘商船从天津卫踏上了满清的占领区。
  饶了这么一大圈足足花费了杜·;洛瓦神甫五个月的时间。期间在天津卫他还遭受过清军的反复盘问并查点被当作奸细给抓了起来。不过无论如何对杜·;洛瓦神甫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他终于在北京城城北的教堂中见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好友汤若望。
  咖啡的香味在书房里久久飘荡着。这是杜·;洛瓦从欧洲带来的咖啡。说实话汤若望对杜·;洛瓦的这个礼物很是感动。他已经好几年没喝到咖啡了甚至都快忘记咖啡的味道了。周围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泛黄的墙壁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和欧洲的地图不同在这张世界地图中子午线被略去了,中国正好被呈现在地图的中央,而地图两边还各留空白。汤若望轻轻的咋了口咖啡,见杜·;洛瓦对那副地图很感兴趣的样子于是微笑着解释道:“中国人坚信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他们还认为他们的帝国正好处于大地的中央。中国人不喜欢我们的地理学将中国置于东方一隅的见解。他们还无法理解地球是个由陆地和海水组成的球体。为此我们不得不改变地图的设计来使他们感到心满意足。喏,就象你现在所看到的世界地图变成了这模样。”
  “我见过这样的地图。我是说将中国画在中间的世界地图,”杜·;洛瓦收会了目光品了口咖啡说道:“广州的学校里到处是这样的世界地图。不过那上面中国的位置不在正中央,子午线也没被省去。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都画得很详细。除此之外上面还有两个奇怪的大陆。据说是大洋州和南极洲。中国人坚信有这两块大陆的存在。只是还没找到罢了。真是新奇的理论不是吗?”
  汤若望皱了一下眉头,他在中国几十年还没听哪个中国人说过这样的理论呢。不过这些日子倒是听说了南边发生许多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神策门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但依然是人们口中不变的话题。按照北京城现在的版本“红月之夜”的死亡人数足足超过了百万人。南明的首相孙露的这一“功绩”丝毫不逊于当年的曹操。而她更是成了人们心中恶魔的化身。想到这儿汤若望不由好奇的问道:“你这次是从广州来的吧。听说南明的首相是个女人?她在江南地区屠杀了数百万人。现在那里笼罩在血腥的恐怖之中。有这样的事吗?”
  “南明?你是说明帝国吧。他们的首相确实是位女士。不少人都很敬重这位女士啊。那里的渔民认为她是海神的化身。那海神好象叫妈祖吧。至于大屠杀什么的我可没听说。只知道那里曾经发生过叛乱事件不过很快就被镇压了。我所到过的城市都很安宁富庶。广州城更是难以想象的繁华整洁。丝毫没有经受战乱的感觉。不过我倒是听说北边满人野蛮不化,烧杀掳掠,还吃人?我还听说这里的摄政王乱伦?”杜·;洛瓦把声音压低了问道。原本北上时他还真的担心汤若望会被野蛮人吃掉。不过现在看来吃人的说法是在瞎掰。就不知道乱伦的事情是不是真的了。
  “哦,这怎么可能!这里的摄政王是个绅士。他能欣然接受西方的文明。现在大清使用的历法就是欧洲的《时宪历》。至于野蛮一说也是纯属胡说。范大人、冯大人都是难得的学者。吃人就更不可能了。大清是我所见过的最开明的东方国家。摄政王勇于革新,北京城在他的治理下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这可不是以前的明王朝可以比拟的。汤若望马上反驳道。多尔衮对西方技术的兴趣让汤若望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他继续说道:“虽然现在大清的皇帝还是个孩子。但只要他从小接受基督教的熏陶。我有信心使他阪依基督教。使这个国家成为文明世界的一员。到时候罗马教廷在东方对付新教徒就有了强而有力的后盾。”
  眼见汤若望越说越兴奋杜·;洛瓦一方面惊讶于汤若望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竟然有机会改变一个东方皇帝的信仰。可另一方面他也对汤若望的看法持保留意见。这一路从天津卫到北京杜·;洛瓦几乎没看见什么教堂。就算汤若望现在所拥有的这座教堂规模也比不上广州的那座大教堂。更何况他在南方看到不少城市都有小型的教堂。而且北京城在杜·;洛瓦的眼中萧条得很。这里的街道脏稀稀的,到处是尘土。这种感觉就象是到了中亚的某个国家一般。虽然充满着东方情调却也同时透着一股子愚昧的味道。
  杜·;洛瓦不一为然的表情引起了汤若望的注意。只听他咳嗽了一声补充道:“亲爱的杜·;洛瓦,虽然这里的官员比较开明。不过大清还是一个东方国家。你还是要小心你的措辞。”
  杜·;洛瓦听罢会意的点了点头。无论是“杀人魔”还是“吃人狂”都不过是两个交战国家互相诋毁的措辞罢了。作为一个外来人为这种事情争论显然是无意义的。于是他将话题一转问道:“这么说你现在很受大清皇室的推崇咯。听说那个摄政王对西方的科学感兴趣好象还封你做他们的天文学家啊?”
  “是钦天监监正,”汤若望自豪的纠正道:“摄政王殿下还让我全权负责铸造大炮以及制造火枪的工作。”
  “铸造大炮?制造火枪?”杜·;洛瓦眉头一皱问道。身为神甫的汤若望理应向人传播神的旨意。怎么跑来东方做枪械师了呢。
  “是啊。大清这次南下遇到了南明火枪部队的阻击。所以摄政王也想组织大清自己的火枪部队。他还向我请教了欧洲的兵制。我结合自己所知的知识向他介绍了西班牙的编制。要知道大清目前还只能制造火绳枪。我建议大清将长矛兵居于中间,滑膛枪士兵位于侧翼。这样长矛兵打起来很顺手,滑膛枪士兵也可以稳稳当当地射击。摄政王听了之后赞不绝口。当下就封我做了梅勒额真。所以我的朋友,我现在是大清的军官了。”汤若望略带得意的说道。每个来东方的传教士都会接受一些专门的训练这使得他们在许多东方国家都能充当天才的角色。以便他们能顺利的向这些野蛮传播文明。如今的汤若望在满清就是一个文武全才。
  “哦,我的上帝啊。”杜·;洛瓦听了汤若望的陈述连忙划了一个十字。不过就凭汤若望这个来自科隆的德国牧师真的能帮助这野蛮人的国家建立起一支类似欧洲的火枪部队吗?他们的对手明帝国可不是美洲玛雅土著。那日在海上的遭遇让杜·;洛瓦现在都还心有余悸。
  不过汤若望可没那么多的忧虑。只见他眉飞色舞的继续说道:“不过从前方缴来的明军装备来看还真先进。没想到我离开欧洲十多年欧洲的武器竟有了如此大的进步。幸好在我和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的努力下大清也能勉强制造简单的燧发枪。当然在性能射程上还是比不过明军的火枪。那毕竟是欧洲人的杰作。”
  汤若望说到这儿连忙起身走进了旁边的一间密室,不一会儿便取来了一支闪着金属光芒的步枪递给了杜·;洛瓦说道:“瞧,这做工,这手感。你很难相信这支枪竟然是从后面装弹。看这里就是单仓。奇特吧!你知道现在欧洲哪个国家能制造如此精致的武器?”
  “上帝啊,”杜·;洛瓦惊讶的看着眼前的火枪不断的划十字道:“汤若望我的老朋友,老实和你说吧。我也是第一次看见如此可怕的武器。我离开欧洲时欧洲大陆上的不少国家还在使用滑膛枪。只有荷兰、英国、瑞典、西班牙等少数国家使用燧发枪。更别说这种从后面装弹的燧发枪呢。”
  “你说这不是欧洲制造的?别开玩笑了,不是欧洲国家制造的,难道是那些东方土著制造的吗?要知道在中国连三角函数知道的人都很少呢。不过,奥斯曼帝国倒有可能。难道伊斯兰世界发明了新武器。哦,上帝啊。若是那样的话又将是我们基督徒的一场劫数。”汤若望盘算着可能发明这种新武器的国家。
  杜·;洛瓦听罢不由沉吟了一下决定还是将自己那次的海上遭遇以及他在明帝国沿海地区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的向汤若望讲了一遍。当杜·;洛瓦口干舌燥的说完自己的“东方奇遇”后。这下轮到汤若望在那里拼命划十字了。在海上拥有强大的舰队、在沿海港口拥有坚固的炮台、在城镇设有市民议会。杜·;洛瓦口中所提到的哪个明帝国还是自己以前所认识的哪个愚昧搞海禁的明朝吗?过了半晌汤若望才喃喃的开口问道:“这个你刚才说印度洋上有中国人的私掠舰队?他们还在香料群岛建有殖民地?”
  “是的,这是我在印度洋上亲眼看见的。据说中国人的私掠舰队和他们的海军关系密切。”杜·;洛瓦肯定道。接着他想了一下又补充道:“海上私掠、议会、重商主义以及对海外殖民地的欲望。你不觉得南方的明帝国同那些新教国家很类似吗?”
  “你是说有新教徒的国家帮助南明?或是有新教传教士影响着南明的决策者?难道说南明回成为新教国家?”汤若望发现事情越发严重了。若是南明最终蜕变为一个信奉新教的国家那他就更应该帮助大清消灭邪恶的新教徒。这是一个天主教徒的神圣职责。因为在汤若望的心中新教徒都是海盗、骗子、人口贩子以及亵渎神灵的人。新教国家都是流氓国家。
  “这倒不至于,我在明帝国虽然也见到了不少加尔文教徒。但总的来说天主教在中国的南方沿海发展的不错。那里的普通民众都能接受牧师就象他们接受佛教的神职人员一样。明政府对各类宗教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各种宗教都能和睦相处。简直太神奇了。”杜·;洛瓦不由的赞叹道。因为在明帝国他亲眼看见了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等各种宗教和睦相处。
  “上帝啊,杜·;洛瓦你所看见的明帝国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啊?还有他们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汤若望的目光又回到了那把步枪上。现在看来这种火枪很有可能就是南明自己制造生产的。若是这样的话大清面对的将是一个可怕的对手。但他依然会站在大清这一边。因为南明拥有新教倾向这是不挣的事实。但汤若望并不知晓明帝国的这种倾向来源于它的首相,而首相孙露的这种倾向则来源于后世哪个脱胎于新教几乎支手遮天的国家。
  “这我也不清楚。这是一个能将这个时代顶尖的科学知识制造杀人武器的国家,但它同时又能包容其他文化和宗教。东方人就是这么让人难以琢磨。”杜·;洛瓦感叹的说道。
  面对杜·;洛瓦的感叹汤若望却凝重起来。只见他一脸严肃的对杜·;洛瓦说道:“杜·;洛瓦,我看你有必要同大清的范大人当面谈一下。”


第六章 第二十一节 范文程
  晌午的阳光懒懒的撒在满是尘土的大街上。时值春末夏初,大街上飘着阵阵槐花香。槐树茂密的枝叶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大伞给各个胡同街道带来了片片绿荫。然而往日繁华热闹的北京城现在却是人烟稀少。大街上只是偶尔可以看见几队身着勇字服的兵丁巡逻而过。入春之后京城里“痘疟”越发厉害了。官差整日的在大大小小的胡同里转悠。一旦发现有人出痘就立刻哄出城去。城外的人也很难进来。北京城在“痘疟”的笼罩下显得死气沉沉的。
  此刻远处的一顶宝蓝色的官轿在这寂静的大街上就显得格外显眼了。官轿中坐着的乃是清大学士范文程。官轿中的范文程一身青色的一品官服手持着朝珠正静静的闭目养神。可他的心情却远没有他的表情来得镇静。前几天晚上汤若望突然带来了据说来自法兰西的客人说是有要事见他。范文程原本以为汤若望只是想介绍给他一个神甫认识。谈的不外呼是些海外诸国的趣事全当一时的消遣。于是他便欣然答应了汤若望。可谁知同那人谈了一夜后范文程的心事却更重了。因为那人带来的不是红毛诸国的风土人情。而是来自令人惊讶的南明情况。虽然根据那个洋人所说他只在广州待了几个月的时间。但从他的支言片语中范文程可以窥探出南明目前的部分情况。
  “首相”、“国会”、“火器”无疑是昨天范文程最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说大清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黑马,那么南明就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咸鱼”。谁都没想到原本已经摇摇欲坠、面临崩溃的明王朝会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里重振旗鼓。而让这条咸鱼大翻身的正是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南明女首相。一个女子、一个海盗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首相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个女子在两淮之战的表现让她成为了大清的头号仇敌。在两淮多少八旗子弟倒在了明军的枪口下。两黄旗和正白旗几乎都被打残了。在如今那些个八旗将领一提到南明的孙露无不咬牙切齿,又恨又怕。但让范文程真正感到恐怖的是孙露之后在“神策门事变”中的表现。范文程当然不信什么孙露一夜屠杀百万人的说法。从南明收集来的情报看上万人是有的。一个女子能利用自己的新婚之夜大肆屠杀异己。这样的魄力,这样的心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多尔衮在铲除豪格、济尔哈朗一党时也没如此的大肆杀戮。当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吴地民风柔弱。经过一翻血的洗礼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女首相。
  而孙露向外公布的那封书信更是让整个清庭为之震动。无论吴三桂是否真的同这事有关,对满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此事关系到所有汉军的忠诚问题。一个处理不好其后果将是汉军的大规模哗变。但这事又不能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处理。最后多尔衮做出的选择是安抚。吴三桂不但受封亲王还接收了汉军正黄旗。代替战死的耿仲明成为汉军正黄旗的旗主。为此范文程亲自赶赴吴三桂的大营向他宣布圣旨。这么做无疑是一种赌博。若是吴三桂真是下定了决心要投靠南明那他范文程的人头就是最好的礼物。然而事实证明他这次又赌对了。吴三桂欣然接受了清庭的封赏。或许那封信只是南明的离间计,或许吴三桂是忌讳“神策门事变”中得罪了孙露,或许吴三桂为朝廷的诚意所感动,或许……答案究竟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范文程只知道自己完成了任务。吴三桂和那些汉军还忠于朝廷。有这一点就够了。他和多尔衮都明白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
  在范文程看来孙露在这方面还是嫩了点。她若是能在吴三桂身上再多做些文章或许范文程的人头已经被献给了南明皇帝。那女人花了太多精力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白白放弃了许多次打击大清的良好机会。毕竟还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娃娃啊。政治这种东西是需要历练的。范文程在心中这样评价着。可笑的是汤若望等人对孙露的所作所为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什么“议会”啊,什么“清议”啊,“直柬”啊,都不过是那女人收买天下士子的手段罢了。据范文程所知那些个所谓的议员多是商贾出身。如此见利忘义之辈如何能做到“清议”。还不是同那女人一起狼狈为奸,以下克上。而那“国会”更是藏污纳垢之地。如此一来三纲何在!君臣之别何在!圣人之道何在!可江南的清流们竟然就此接受了这么一个商贾出身的女首相和她的那些大逆不道之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