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醉爱 作者:周玖玖 >

第18章

醉爱 作者:周玖玖-第18章

小说: 醉爱 作者:周玖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不会在玩火吧?” 
  “玩火者必自焚。我说你不要瞎猜了好不好,我最近为了这个曲子都要焦头烂额了,哪来有什么别的心情啊,你最近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太劳累?工作不顺利?可也不能迁怒于我啊。” 
  “我们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不容易,你要珍惜。” 
  “我已经够累了,你别给我添心思了好不好,家庭在我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谁都不会动摇我的信念。” 柳北桐这句话是真的、发自内心的。 
  “说漏了吧?谁是第二位呢?”筱晴看样真像钻进牛角尖了。 
  “你……柳北桐一脸的无奈,不能往下说了,这种事是越抹越黑。他摇摇头没说什么,进了他的琴房。 
  “家里红旗不倒,外面红旗飘飘”,现在里面外面都出了问题。 
  晚上,他在他的被窝里,用手机拨了一个号码,他只和那边说了一句话:“明晚我从你家走。”就挂了电话。 
  柳北桐到她家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她家里黑灯瞎火的,但是门却没有关。柳北桐进了客厅发现茉莉正摸黑坐在客厅的一张椅子上。柳北桐打开了灯,也没说话,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过了好一阵子,柳北桐说话了:“说吧,怎么回事?” 
  茉莉依然没有说话。 
  “你是从来不干这种事的,有意义吗?” 
  “我想知道你在哪里?” 
  “知道了吧,你达到目的了吧?” 
  “我想你……” 
  “我懂,但是她在家,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我想你。” 
  “她最近神经兮兮,很反常,你知道吗?” 
  “我想你。” 
  “唉呦,你累死我了。” 
  …… 
  柳北桐发现已经没法给她谈下去了,茉莉一旦固执起来,是很难用道理说服她的。 
  柳北桐打开琴盖,沉浸片刻,手放了上去,是默克尔的《蝴蝶》。 
  从第一串和弦出来,气氛就变了,优美如歌的旋律几乎立刻就改变了两人糟糕的心情。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又飞回来了,它们在这个诺大的客厅里自由地飞舞着、歌唱着,驱赶着这里的紧张和沉重——他们第一次相识他就弹的这一首曲子,就是那一次,他的才华、他的风度、他那瘦瘦的后背就埋在了她的心里…… 
  当最后一串琶音渐渐消失在高高的、仿佛在太空的云端上以后,茉莉走了过来,在柳北桐背后默默地抱住了他。   
  “茉莉,你知道怎样才能让爱情永不丢失吗?” 
  “不知道。” 
  “有一个女儿这样问她的妈妈。她的妈妈捧起一捧沙子,那些沙子在妈妈紧紧靠在一起、没有一点缝隙的的手里,一粒也没有露出。而当妈妈把沙子紧紧抓在手中的时候,大量的沙子纷纷流了出来,抓的愈紧,流的愈多。等妈妈松开两只手,剩下的最后一点沙子已经丑陋的变了型。” 
  “我知道了……我最近是不是有点神经啊?” 
  柳北桐转过身来,把茉莉抱在腿上,亲吻着他,这才发现她已经是一脸泪水。 
  “我还没有吃饭呢。”茉莉幽幽地说。 
  “唉呦!那怎么行呢?赶快吃饭。”他拉着她进了二楼的餐厅。 
  一桌丰盛的饭菜就在眼前,一瓶已经打开的五粮液,两只高脚杯放在它们各自的位置上。 
  “啊,你怎么这样,我没说我要来吃饭呀,9点半的车,已经来不及了。” 
  茉莉已经开始倒酒:“吃一口吧?象征性的,我从中午等你到现在。” 
  柳北桐有些瞠目,他看了看表,已经8点多了。他端起一大杯白酒和茉莉碰一碰,自己一饮而进。 
  他有些烦,他的生活最近有些乱。 
  茉莉也看了看表,扔下了筷子:“不吃了,我送你走。” 
  从南湖到中州火车站大概要40分钟,别克车沿着湖边的公路开得飞快。他们一路无语。过了涵洞,前面就是市区了。柳北桐说时间来得及,注意安全,茉莉说和你在一起,死了也值了。 
  到了车站广场,茉莉说:“我不下去了,你要注意安全。”她趴到了他的身上。柳北桐扶着她瘦弱的肩说:“你最近瘦了,照顾好自己,放心吧,我会好去好回。” 
  “不准你花心,到北京不准和林如玉见面。” 
  “唉呀,你简直是跳跃性思维,你天天都在想些什么?” 
  “你听见没有?” 
  “听见了、听见了……来不及了。我走了。” 
  “你等一等。”茉莉从车前的小匣子里拿出一个微型录音机交给他。 
  “我下午给你说的话,你在车上听吧。” 
  火车在津埔线上急速的奔驰着。15号卧铺车厢里的柳北桐几乎没有一丝困意。刚才路过软卧车厢时,他迎面碰到一个很熟悉的人,他一时没想起来,握了一下手就过去了。找到自己的位子,他才想起那个高高瘦瘦的人就是有一面之交的马涛,筱晴的老总。 
  筱晴知道他坐的是8点钟的小北京,碰到马涛可是9点40的大北京,会不会又出什么问题,柳北桐开始考虑对策,他躺在铺上晃晃悠悠想了一会,也没想出什么高招,后来自己安慰自己——说不定那位日理万机的马总早就忘记他是谁了。 
  车到济南,他才想起茉莉给他的录音机,他按下机键,把机子贴在耳边,里面立刻传来茉莉的声音:“柳老师,我昨天几乎一夜无眠,为了想听一听你的声音,我做了一件这么严重的蠢事。我是不是有些疯了,一想到我将会一个星期见不到你,我就心就在急速下沉,我有些喘不过气的感觉……我爱你,我离不开你,我们是血和肉的关系。你如果真的会离开我、会爱上别人,我会死,这个世界对我已经毫无意义……你可能已经渐渐开始厌烦我,我很会缠人,但我没有办法,和对你的爱相比,我的智商已经为零。原谅我吧,我最近有些变态,但这都是爱的太深的原因…… 
  为了补偿我昨晚的错误,我为你唱一首歌吧,别笑我。 
  “真的好想你,我在夜里呼唤黎明, 
  追月的彩云呦,也知道我的心,默默地为我送温馨…… 
  录音机没有耳塞,柳北桐担心别人听到,他用被子蒙住了自己的头,立刻,火车车轮的隆隆声、乘客的呼噜声都被隔开了,那歌声变的那么近,就像茉莉伏在他耳边唱一样。 
  你的笑容就像一首歌,滋润着我的爱, 
  你的身影就象一条河,滋润着我的情…… 
  茉莉的歌声断断续续,音不是很准,还带着抽泣声。但柳北桐又一次被打动了。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如此挚热投入的爱,他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茉莉,这个美丽高贵的女人已经完全成了自己感情的奴隶。 
  真的好想你,你是我灿烂的黎明, 
  寒冷的冬天呦也早已过去,但愿我留在你的心……” 
  柳北桐在感动的同时,又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压力,他已经感到了累,他开始问自己:“你配得上这份礼物吗?你能永远把她留在心中吗?你还能让茉莉轻松快乐吗?你还能坚持多久?”   
  二十   
  出了北京站,编辑部的车已经在门口等他了。一个姓王的小姑娘接待了他,时间还早,小王直接把他送到了西郊宾馆,那是一家部队招待所,柳北桐曾经住过。 
  9点刚过,《音乐新声》的孟主编就来了,一首乐曲创作惊动了主编,这种事还真不多见,柳北桐有些受宠若惊了。听了他的一席话,柳北桐才知道了这次请他来的原由。 
  明年三月份,台湾国乐团准备举办一个国乐作品创作比赛,主题就是寻根,表现两岸关系。在调动作曲家们参赛的预备会上,一位到过中州参加过国际胡琴节的音协领导向大家推荐了柳北桐的《乡情》,并呼吁大家要把眼光放宽,不要总盯在北京。现在已经报名的作品已有100多首,经过初选,现在还有10首。而比赛规定大陆只有5首参赛,所以这些已经入选的作品还面临着更残酷的淘汰。 
  为了公平、公正和公开,组织者准备在三天以后,进行一次作品听赏会,评委不是仅仅依靠乐谱,而是直接聆听作品。北京的作者可以直接聘请演员当场演奏,外地的作者如果没有条件可以放放录音或录像,当然,这有些不公平,录像和现场演奏的效果是不好比的。但时间紧迫,也没有补救的办法了。 
  “严肃音乐搞个活动不容易啊,经费有限,不可能请外地的演员啊。不像通俗音乐,刘德华一场演出比我们一个大乐团演出的费用高几十倍啊。” 
  “祝你好运。”孟主编结束了自己的话。 
  柳北桐想到的第一个能帮助他的人就是林如玉,他在中州时曾经有事拨打过她给他留的一个手机号,但是没有通,可能那时她不在国内。现在时间只有三天,即使在北京找到好的二胡演员,从头开始时间也是来不及的。 
  柳北桐立即开始了搜寻行动,林如玉的手机始终是盲音。他又打到北京音乐学院一个朋友那里,请她务必找到林如玉家里的电话,那位朋友说林如玉现在可能在澳门,三天以内回北京不太可能。不过电话号码已经找到,你就试试吧。 
  在北京办点事真不容易,在中州如鱼入水的柳北桐感到一筹莫展。 
  他拨通了那个电话号码,里面传出:“这里是录音电话,主人不在家,有事请留言……” 
  柳北桐怀着一线希望,对着电话说:“小林老师你好,我是中州的柳北桐,现在正在北京,三天以后《乡情》将参加选拔,非常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如果您在北京,请拨电话:9638881。 
  第一天过去了,那个手机没响一次。是不是手机漫游出现了什么问题?柳北桐跑到街上用公用电话打自己的机子,响了——机子没问题。 
  第二天又过去了,又是毫无音讯。 
  第三天柳北桐已经失去信心,他开始整理他从中州带来的录像资料,中山堂不是音乐厅,录出的声音嘈杂中还有一些电流的混响,效果显然不行,此次北京之行可能要失望而归了。 
  晚上11点,柳北桐刚洗完澡,他正躺在床上想着明天的事情,电话响了,不是床头的内部电话,而是他的手机在响。 
  他迅速地打开手机,里面传来的竟是林如玉纯正的普通话:“请问您是中州市的柳老师吗?我是林如玉。” 
  柳北桐很激动:“林老师您好,我是柳北桐,您在哪里?在北京吗?” 
  “刚刚到家,听到您的录音,就给您打过来了。” 
  “谢谢,谢谢,太好了!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也不知道时间还来不来及,明天下午作品试听就要开始了。” 
  “哦……伴奏怎么办?” 
  “看样只能用钢琴了?” 
  “谁来弹?” 
  “我自己来。” 
  “你自己……哦,好的,让我想一想;这样吧,现在太晚了,明天早上你在西郊宾馆北门等我,我去接你,学校太远,我们到我家里来吧。” 
  柳暗花明,柳北桐放下电话,心里别提多有底气了。 
  那天是林如玉自己开车来接的柳北桐,那是一辆白色的国产车。她家住在西直门附近的一栋高层公寓里,两室一厅的房子,里面有些凌乱,一看就能看出不太有人住,客厅的几只沙发上还盖着挡灰的被单。 
  时间紧迫,他们几乎没说什么话,就进入了紧张的排练。柳北桐没有写钢琴谱,也来不及写。但是这首乐曲是他自己的作品,每一个和弦和转调他都很熟悉,再加上他即兴伴奏的功夫,他扮演这个角色绰绰有余。 
  林如玉已经不像上次那样熟悉,她需要又一次看谱和背谱。 
  柳北桐的钢琴水平把林如玉吓了一跳,她大概没想到这个小城市的作曲家居然还有这一手。那个辉煌的前奏绝对不像是即兴的——左手严密的和弦连接,准确无误,右手连续的八度上行,气势宏伟。柳北桐处理即兴伴奏是他的一绝,音域广阔、踏板深浅恰到好处,音色变化富有层次……左手丰富的和声织体在不断地对比出现时,像在讲述一个古老而又不断翻新的故事。 
  柳北桐坐在那里,不时地用默契的眼神看着正在演奏的林如玉,他的风度是与音乐天然合一的,在柔情如水的林如玉的衬托下,更给人一种高贵深沉的感觉和男性特有的浪漫。 
  林如玉几乎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找到了在中州时的感觉。 
  他们的语言不多,但一种艺术上的默契使他们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速度稍微慢一些,这里可以再柔和一点。” 
  “好的,明白。” 
  “行板,再流畅些……轻快一点点。” 
  “OK。” 
  …… 
  “哦,柳老师,不好意思,我拉错了,这里有一个反复。” 
  “不怪你,这个记号不太清楚。” 
  “别着急,这里我要单独走两次……好了。我们继续。” 
  “这里有一个气口,下面的重音我们还不太整齐。” 
  …… 
  现在想一想,他们也就是合了三四遍。柳北桐的艺术功底和林如玉与生俱来的悟性又一次在短时间里成就了这首作品。中午12点时,合练已经基本成功,但林如玉停下来想一想,还坚持要再来一遍完整的。最后那一遍,柳北桐把它录了下来。 
  下午三点钟,在《音乐新声》编辑部一个不大的试听室里,所有作品开始了展示。大家都很仓促、准备不足,有的外地作品自动弃权了。北京的有些作品由于编辑部通知的较晚,演奏即兴的成分很多,有些甚至是拉拉停停,不少临时请来的演奏员还不会背谱,只好一边翻谱一边试奏。 
  孟总编在试听开始之前就对那几位知名的作曲评委作了说明,对时间的问题作了一些解释,并一再表示了歉意。 
  柳北桐的《乡情》是倒数第二个,这里的评委几乎都认识林如玉,当她笑盈盈的背着二胡进来时,大家都很惊讶,这里不少是她的老师,她走到那儿和他们寒暄着,还不时回过头指指柳北桐,向他们说些什么。几个大牌人物观察柳北桐的眼神有些迷惑,他们不知这位默默无闻的外地作者是如何认识北京这位民乐界的当红花旦,他们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合作。 
  房间很小,也就是七八十平米吧,林如玉坐的位置和评委席很近,大概就是三四平米的空间,许多演奏员都惧怕这种距离和环境,不像舞台,灯光一打,台下漆黑一片,演员很容易投入音乐。在这里,评委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都会影响演员的情绪…… 
  林如玉则不然,她从《乡情》的前奏响起开始,她已经投入了一种既定的情绪环境中,她的眼光美丽而朦胧,偶尔抬头,眼神的焦距也早从评委的头上掠过,落在那无垠的想象之中…… 
  其它作品的演奏员都进来了,站在后面看林如玉的演奏。中国拉二胡的人很多,但顶尖人物就那几个,林如玉就是其中一位。 
  他们的配合又一次获得成功,林如玉的发挥自不必说。而这位瘦削的、非常投入的作曲者也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作曲家能弹钢琴的很多,但达到这种水准的的确很少。柳北桐为大家展示的不光是他的音乐构思和作曲手法,同时还有他那行云流水的钢琴演奏技艺。 
  到了那段《思乡》慢板,他们又找到了在中州演出时的感觉。柳北桐上次是指挥,这次是伴奏,感觉又有不同。他感觉和她的关系更近了。林如玉如泣如诉的旋律和他那上下裹挟着主旋的和弦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它们在凝视、在对话、在亲昵……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