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146-人类的当务之急 >

第7章

4146-人类的当务之急-第7章

小说: 4146-人类的当务之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列队在西洋话剧的圣殿外恭候主子整整二十余年了吗?”    
    更可笑的是,我那位名不见经传的奥方制作人,居然一夜之间成了北京戏剧界的大红人,几乎所有导演都想和他扯上关系,一有戏就请他去看,一有项目就征求他的意见。我实在为他捏把汗。为了看戏,油钱开支不小;为了装资料,公文包换了不少。    
    而说老实话,我对外出演戏毫无兴趣。一方面,或许我对西方有成见;另一方面,奔波那么远路,十几小时在奥航的飞机上憋着,不能吸烟。这太难受了!    
    有那么一阵,我甚至有点故意躲避这事。临行前五天,我还在曼德勒的大街上闲逛,把演员们扔在江苏的排练厅里自我消化。到了维也纳,演出前我对演员们说:“你们不要以为出来了就了不得了,你们应该把这次演出看成是再普通不过的走穴,就好像在武汉一样。”而随后到了重庆,我又说:“你们应该严肃对待这次上台,在这里的工作,就像出国任务一样,是在艺术名都维也纳演出!”结果,两次演出都非常成功。    
    在维也纳九区演员之家剧院,我们一共演了四场,每场奥地利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往往掌声长达十分钟至十五分钟之久。我演过几百场戏了,但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在我可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我们的演员站在台上都不行了,愣是被掌声给逼哭了。    
    我不得不上台说了几句话。我说:    
    我趿拉着拖鞋、披着皱巴巴的衬衫就上来讲话,也许很不礼貌,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我还要讲话。但在九区演员之家工作,让我觉得离海淀区的家并不远。我好像刚从人艺的一个戏出来,转身就来到了这里。    
    下午我去坡上的玛利亚大街走了一趟。我知道你们这里有很多古迹,有圣斯蒂芬大教堂,有茜茜公主住过的美泉宫,还有遐迩闻名的莫扎特音乐会,但我不想去那些地方,我不想看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你们为旅游者准备的,我们在北京的电视里每天都可以看到。我要去看看维也纳普通人的生活,看看和我们一样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于是我顺着奎斯特勒小巷就来到了玛利亚大街。在那里,我发现,原来维也纳人和我们是多么的相似。因为那条街简直就跟上海的淮海路一模一样。所有世界的名牌店都长着同样的面孔,想把你一口吞吃下去,所有服装、玩具都一致地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记。你们的女人也喜欢穿得很露,你们的小资也喜欢靠着墙根打开笔记本电脑,在那里装模作样。    
    我妹妹托我从奥地利给她买施华洛世奇水晶。我去了一家专卖店。我的朋友京不特先生陪我同去。店里的营业员态度不冷不热,就跟我们北京的营业员一样。她以为我只是看看,可没想到我真金实银地就掏钱包买,于是立马就换了个姿容,还赠我一句“Sh歯en Abend”(祝夜晚美好)。京不特说,‘Sh歯en Abend’都上来了,势利眼,势利眼!    
    现在,我把这句话还给在座的大家。因为,我深切地感觉到——我回家了!    
    最后,全体演员和我一起,对台下的观众齐声呼喊:“Sh歯en Abend!”    
    京不特是专程从奥登塞赶过来看演出的。他原本想就《圣人孔子》和中丹文化交流的事跟我再深入谈谈,没想他的不速之行却引起我们全体演职人员的极大兴趣。他成了热门的抢手货。这个语言天才的到来,对他们在维也纳演出间隙的旅行、购物和游玩实在是太及时、太实惠了。    
    他做了免费导游。    
    这节的标题本来定为“Wien riecht anders”,意思是维也纳闻起来很不一样。为什么闻起来很不一样呢?因为维也纳大街上到处都是狗屎、狗尿,还有乱扔的纸屑、烟头。可是,这句话却出自一则香水广告。这个讽刺意义被用在《圣人孔子》演出的标语展示一段中。在戏里,有一列火车,开过中国内地的许多城市,沿途常常遭遇令人啼笑皆非的标语口号,比方,在上海,出现的标语是“维护城市形象,严禁夜间关灯”;在西安,看到的是“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这次,火车停靠的终点站是维也纳,所以,我们也截了一句维也纳式的标语用来打点收尾。这句承接上面中国语境的广告词,赢得了维也纳观众会心的一笑。    
    在我的照相机里,拍了很多维也纳大街小巷的脏乱差,我无意以此证明资本主义国家的卫生原来也那么不好,我想证明的是,我喜欢那个城市,它改变了我对西方世界的一贯不友好。我从这些微妙的细节中发现,这个城市的政府相信人民的自我约束力,相信狗屎和烟蒂只是日常垃圾的一部分,它们不至于改变人们美好的积极生活的热情。    
    他们没有打肿脸充胖子,不是那么好面子,生怕人家说他们野蛮、落后。    
    艺术节的大广告牌上,就画着一条狗,它还咬了人的手;艺术节发给大家的T恤上,印了对狗说的话,正面写着“坐”,反面写着“趴”。


《人类的当务之急》 第二部分维也纳的气味(2)

    我们穿着这样的T恤狂奔于维也纳的大街,引得当地居民用无比钦羡的眼光看着这些中国人——他们真酷!    
    穿越奥地利三分之二的国土,我在哪里都没有看见“不许乱扔果壳瓜皮”、“不许在公共场所吸烟”、“要讲文明公德”之类的侮辱性警示语。我感觉非常好,尤其可以光明正大地随处抽烟,这对我来说,简直就到了天堂。    
    一天,我们穿越一条小巷,朝着通往多瑙河的岸边走。京不特跟我说起他有一次从上海回丹麦的事。在机场过关卡时,检查人员非常仔细地搜寻了他所有的包,当发现好多光碟中有几张色情片子时,他便说,你要么去海关,要么去派出所。京不特让步说,要不你全没收了事。那人说不行,并要求扣留他的护照。京不特没办法,只得把护照交给他。没想,这个严格执法的上海检查人员一旦发现这是本丹麦护照时,态度旋即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尴尬地给自己找台阶下,埋怨道,你为什么不早说你是外国人?    
    这个事情错在什么地方呢?错就错在京不特剃个光头,穿一件中装棉袄,一副温州跑单帮的模样。是检查人员不能中外一视同仁,还是京不特把中外检查人员一视同仁了?反正,有的时候,人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人可以相信,那样的人就不可以相信!    
    我们又向前走了一段,京不特说:“中国要是出十个你这样的作家,欧洲准保会被闹翻。”我对此深表疑惑,我说:“欧洲人其实也很懒。假如说,现在发生一个有两万人规模的示威,市政厅会做什么反应?他们见怪不怪,由你闹去;而要是在中国,哪怕只有两百人静坐在工业部门口,就会引起极大的重视,或许为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静坐者的意见反而会被采纳。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是发达国家,而我们却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态势,是有利于出现新玩意儿的。不是有人说你,为什么从前轰轰烈烈,来到丹麦后反倒风平浪静了?我们彼此的选择,都跟彼此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这次我跟京不特在维也纳的见面,好像也是天意安排。真的,很多事情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    
    京不特又说:“《圣人孔子》前面很好,但后面恐怕受到观众欣赏习惯的局限,你只好画蛇添足了。”    
    我知道,他赞成的那部分,是对国人迷信的批评;而婉转持保留意见的地方,是对找回孔子精神的担心。    
    不过,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儒家精神也好,在今天再也不可能成为规范人们伦理和行为模式的绝对权威。中国人写“政治”的“政”,意思是用鞭子抽你,直抽到你“止于一”的大一统。而如今,谁想这么做,就太天真了。如今人们自然可以选择佛教、基督教或者儒家,但那样的选择越来越个人化,越来越丧失了它们原先的社会意义,相反会更多地呈现出心灵上和生理上的作用。就好比你是钓鱼俱乐部的,我是慈航轮渡公司的;你卖拿破仑红酒,我卖圣人孔子腊肉。    
    京不特说:“德国已经有了,先出了一种戈尔巴乔夫伏特加,又出了第二代叶利钦伏特加,应该马上就有普京伏特加了。”    
    传统的信仰,在今天已经封存为地窖里的老酒,它们往往更多地将成为个人出发的资源装备。你要去哪里?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王道乐土的汉唐宋明四朝盛世,也肯定不是天兵天将掌判生死的世界末日。你与其听孔子讲课,不如与他饮酒唱歌,唱得好,千万不要忘记,要他再来一遍。


《人类的当务之急》 第二部分公共汽车

    如果你是外地人,在上海坐上一辆公共汽车。你要去南京路,可是你坐反了,朝着淮海路方向去了。你问司机:“去南京路要坐几站?我在哪里下?”他瞟你一眼,并不作答。你猜他可能正过红绿灯,不好分神。过了红绿灯后,你又问去南京路哪儿下,他仍然不理你,鼻孔里还出点冷气,哼你一下。你急了,耐不住性子了,提高嗓门说:“你这人怎么了,我问你南京路哪儿下,你为什么不理我?”司机还是不理你。你真的急了,转身朝后面车厢里看,希望找到支持你的目光。可是,你不看不要紧,一看倒抽一口冷空气:整车的人鸦雀无声,目光齐刷刷正逼视着你,仿佛异口同声地说:“啧啧,乡下人!”你朝前倾出去的身体缩了回来,退到一个角落里。你盼望快到下一站,赶紧逃离这些人可怕的眼睛。    
    下一站到了,你急忙下车。你已经不再关心南京路在哪里了。你只顾低头走。你想你自己连南京路都找不到,实在可耻,你为自己脸红。你忽然感觉芒刺在背,整座城市的眼睛都在用同一种犀利的锋刃杀你。    
    我说这个故事,估计全国人民有一半都会颇有同感地义愤填膺,但是很多人却不记得他们曾经也在不叫上海的别的地方,用相同的眼光戕杀过一个养路工。这个养路工并没犯什么错,他只是在黑暗吞噬残阳的夜间,在盘山公路上追逐一张从长途汽车上被扔出来的杂志内页,如饥似渴地读着上面蹩脚的广告诗。他想当一名诗人,并想以此为生。    
    二、穿裙子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每过五一节,班上的女生就蠢蠢欲动,想换下裤子改穿裙子。奇怪的是,往往之后十几天,你并看不到一条裙子。原因是她们总想等别人先穿上自己再穿,不想成为众矢之的的出头鸟。    
    然而,总有第一个穿裙子的。    
    于是,课间女生便窃窃私语:    
    “天都热了,该穿裙子了。”    
    “是啊,我那条淡蓝色的可好看了。”    
    “听说汾阳中学有人都穿凉鞋了。”    
    “谁呀?”    
    “阿芳。”    
    “哎呀!她的脚形太难看了,又粗又胖的,我要长她那样的脚,打死我都不穿凉鞋。还第一个穿,真不害臊!”    
    “明天我们约好一起穿吧,再拉上小婕。”    
    “好!”    
    然而,明天她们俩都没穿,只有小婕一人穿了。小婕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全校男生女生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她,就连老师员工都在背后指指点点、冷言冷语。    
    第二天,还是只有小婕一个人穿。大家继续私下议论。    
    第三天,仍然只有小婕一个人穿。不过稍稍出了点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有几个人聚在一起分析天气预报。她们怕小婕支持不住了。    
    第四天,忽然全校所有女人都换上了裙子,无论学生老师,适合穿不适合穿的,都露出了双腿,婀娜地走步。    
    小婕暗下决心,明年夏天她绝不当出头鸟,不管别人怎样,她都铁定不会第一个穿裙子了。


《人类的当务之急》 第二部分情妇

    男人和女人相亲相爱。    
    女人问男人:“你只爱我一个吗?”    
    男人回答:“只爱你一个,天长地久,永不变心。”    
    女人放心地转过身去,睡着了。    
    第二天,有人请吃饭,男人给女人打电话,说晚些回家。    
    饭桌上,男人的朋友带来他的情妇。    
    朋友问:“还跟她在一起吗?”    
    男人回答:“还能跟谁?”    
    朋友:“瞧你这‘气管炎’的样子,活得很不开心吧。别老两点一线忙忙碌碌的。人生嘛,就是一场游戏。三宫六院,是皇上的特权;三妻四妾,是成功男人的标志。从前,男人四十不纳妾,是要被邻里街坊数落的。女人那些山盟海誓不要去听!要是她们个个守身如玉,天下哪来那么多二奶、姘妇?一个巴掌打不响,红杏出墙是女人的本性。”    
    男人点头:“说的是,说的是……”    
    朋友又说:“你买车了吧,买房了吧,买别墅了吧,准备去航空学校跃跃欲试了吧?是不是觉得不用再挣钱了,和和美美一辈子就到头了?你自我满足了吧?……你今年多大?我记得你是属狗的……”    
    男人连忙回答:“是属狗的,三十五了。”    
    朋友:“三十五了?三十五的大老爷们居然没采过野花,你也太失败了吧。”    
    朋友的情妇插话:“大哥,要不我给你寻觅一个小妹妹?人可水灵了……”    
    男人:“……”    
    酒足饭饱,席散。男人的朋友携情妇走了。男人在后面看着,思忖着:汽车和他一样的牌子,穿戴和他一样的品牌,吃喝和他一样的品位,地位和他一样的尊贵。但自己为什么就缺点什么呢?对了,情妇!情妇并不单只是用来添趣的,她们是男人成功的标志,是金钱、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随后,男人就开始包二奶。    
    男人真的不好色,男人一个晚上一个都对付不过来,男人包二奶是做给他几个哥们儿看的。


《人类的当务之急》 第二部分触犯众怒

    某校一女孩,出身有钱人家庭,人长得漂亮,弹一手好钢琴,就是不爱理人,我行我素。班上男生追她的不少,都被她冷言拒绝。    
    一日考“邓论毛概”,女孩和前座同学商量好作弊。前座扔给她一字条,正巧被老师发现,当场捉获。    
    接下来“过堂”。女孩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她不承认作弊,说是前座扔给她的,她并没打算要那字条。    
    这就是出卖朋友,严重的道德败坏,做人有问题,必须给予重罚,处“留校察看,以观后效”。    
    然后,全校都知道了,负责“过堂”的老师告诉了广大师生。这还了得?她出卖朋友,不管你有多少优点,你触犯了众怒。众人如何就一夜之间紧密团结在一起了呢?众人不是鼠辈,众人是义字当头的高尚者联盟。    
    还有一件事要补充,即考试当日同时被捉获的作弊者另有三人。此三人事后毫发无损,仅口头警告了事。    
    女孩可以做很多错事,可以行贿,可以用情不一,可以两面三刀,可以吃人不吐骨头,但女孩万万不能触犯众怒,否则就是瘟疫,众人避之唯恐不及。    
    女孩为什么出卖朋友?因平时心气太高,对家里报喜不报忧,生怕作弊受罚,让父母伤心,情急之下推卸责任,陷前座同学于孤立。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但绝不是永无修正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