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颜氏家训集注 >

第8章

颜氏家训集注-第8章

小说: 颜氏家训集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登〔六〕,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七〕。
〔一〕赵曦明曰:“见史记本传。”器案: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学,
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蔺相如,史记有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
卿慕相如之节。”亦用此事。
〔二〕沈揆曰:“三国志:‘顾雍,字符叹,以其为蔡邕所叹。’一本作
‘元凯’者,非。”卢文弨曰:“‘雍’与‘邕’同。”邕,后汉书有传。
〔三〕“朱伥”,原作“朱张”,今据孙志祖说校改。孙氏读书脞录续编
三:“‘朱张’当作‘朱伥’,伥字孙卿,见后汉书顺帝纪注。”器案:后汉书
顺帝纪:“永建元年,长乐少府朱伥为司徒。”注:“朱伥,字孙卿,寿春人
也。”又来历传:“大中大夫朱伥。”又丁鸿传:“门下由是益盛,远方至者数
千人,彭城刘恺、北海巴茂、九江朱伥,皆至公卿。”又刘恺传:“伥能说经
书,而用心褊狭。”又周举传:“后长乐少府朱伥代合为司徒。”风俗通义十
反篇:“司徒九江朱伥,以年老为司隶虞诩所奏。”字俱作“伥”,今据改正。
〔四〕赵曦明曰:“未详。”器案:北齐书恩幸和士开传有士曾参,亦
连孔丘弟子姓为名字者。
〔五〕钱大昕曰:“案:梁书文学传:‘庾仲容幼孤,为叔父泳所养。
初为安西法曹行参军,泳时已贵显,吏部尚书徐勉拟泳子晏婴为宫僚,泳垂
泣曰:“兄子幼孤,人才粗可,愿以晏婴所忝回用之。”’”孙志祖说同。
〔六〕孙志祖读书脞录续编三曰:“祖孙登,见陈书徐伯阳传。”器案:
陈书徐伯阳传:“伯阳与中记室李爽、记室张正见、左户郎贺彻、学士阮卓、
黄门郎萧诠、三公郎王由礼、处士马枢、记室祖孙登、比部贺循、长史刘删
等为文会之友。”(又见南史徐伯阳传)又侯安都传:“自王琳平后,安都勋
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骋,或命
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介、马枢、阴铿、张正见、徐
伯阳、刘删、祖孙登,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
人。”即此人也。之推云梁世,则祖孙登亦由梁入陈者。
〔七〕“鄙事”,宋本作“鄙才”,今从余本。论语子罕篇:“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此之推所本。器案:南史孝义传上:“蔡昙智乡里号蔡曾子,
庐江何伯玙兄弟,乡里号为何展禽。”此则连古人姓名为品题,与此又别。
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一〕,今世愚人〔二〕遂以相戏,或有指名
为豚犊者: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当〔三〕之者乎?〔一〕赵曦明曰:“后
汉书刘宽传:‘宽字文饶,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
骂曰:“畜产!”宽使人视奴,疑必自杀,曰:“此人也,骂言畜产,故吾惧
其死也。”’”李慈铭曰:“案:畜产字本当作‘●’。”刘盼遂曰:“按:说文
解字牛部:‘●,畜●,畜牲也。’又●部:‘●,畜产疫病也。’又●部:‘●
●也。’以上三辞,字异而音义同,皆汉人常语也。”〔二〕抱朴子行品篇:“冒
至危以侥幸,值祸败而不悔者,愚人也。”〔三〕“当”,各本作“名”,今从
宋本,少仪外传下同。
近在议曹〔一〕,共平章百官秩禄〔二〕,有一显贵,当世名臣,意嫌
所议过厚。齐朝有一两士族文学之人,谓此贵曰:“今日天下大同,须为百
代典式,岂得尚作关中旧意〔三〕?明公〔四〕定是陶朱公大儿耳〔五〕!”
彼此欢笑,不以为嫌。
〔一〕卢文弨曰:“曹,局也。”器案:汉书龚遂传有议曹王生,然续
汉书百官志所载诸曹却无之,盖闲曹也。隋书李德林传:“遵彦追奏德林入
议曹。”盖亦沿汉官之旧。
〔二〕卢文弨曰:“平章虽本尚书,后世以为处当众事之称,唐以后遂
以系衔。”李详曰:“杜甫诗目有‘余与主簿平章郑氏女子’语,朱鹤龄注引
太平广记‘吾当为儿平章’语,盖至唐犹用之。”陈汉章说同。器案:平章
犹言商讨,后汉书蔡邕传:“更选忠清,平章赏罚。”北史李彪传:“平章古
今,商略人物。”王梵志诗:“有事须相问,平章莫自专。”义俱同。
〔三〕各本句末有“乎”,今从宋本。赵曦明曰:“魏都关中,齐承东
魏都邺。”刘盼遂曰:“北齐书之推本传:‘入周为御史上士。’此云议曹,正
指其事;然则关中旧意,即就周末并北齐之时而言,邺都既下,故云天下大
同,不得尚作旧意。”器案:刘说非是。此当隋时而言:隋统一天下,结束
南北对峙局面,故云“大同”;虽都长安,即为新朝,故云“岂得尚作关中
旧意”;之推写定家训时已入隋,故记其事云“近在议曹”也。
〔四〕器案:汉、魏、六朝人率以“明”字加于称谓之上,以示尊重,
如明公、明府、明将军、明使君之等,不一而足。通鉴九四胡三省注曰:“汉、
魏以来,率呼宰辅岳牧为明公。”〔五〕“耳”,宋本作“尔”,今从诸本。赵
曦明曰:“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范蠡去齐居陶,自谓陶朱公。父子耕畜废居,
致赀钜万。生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公遣其少子往视之,
装黄金千镒。且遣少子,长男固请行,不听。其母为言,乃遣长子。为书遗
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至庄生家,发
书进金,如父言。生曰:“可疾去,慎无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庄生虽
居穷阎,以廉直闻于国,自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
成事后复归之。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庄生入见楚王,言:“某
星宿某,此则害于楚。”王曰:“今为奈何?”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告长男曰:“王且赦。”长男以为赦,弟固当
出,复见庄生,生惊曰:“若不去耶?”曰:“固未也。初为弟事;弟今议自
赦,故辞生去。”生知其意欲得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取金持去。
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欲以修德报之。今道
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王非恤楚国而
赦,以朱公子故也。”王大怒,令杀朱公子。明日下赦令。长男竟持其弟丧
归,母及邑人尽哀之。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弟,是
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岂知财所从
来,故轻去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长者
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一〕;陈思王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二〕;
潘尼称其祖曰家祖〔三〕: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今〔四〕南北风俗,
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五〕,方有此言耳〔六〕。凡与人言,
言己世父〔七〕,以次第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不敢家也。凡言姑姊
妹女子子〔八〕:已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
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称家者,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
〔九〕;班固书集,亦云家孙〔一0〕:今并不行也。
〔一〕赵曦明曰:“后汉书侯霸传:‘霸字君房,河南密人。矜严有威
容,笃志好学,官至大司徒。’”卢文弨曰:“王丹传:‘丹征为太子少傅。时
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
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案:此‘孙’字‘祖’字或误衍。”案:赵与■宾退录四引此文,并云:“之
推,北齐人,逮今七百年,称家祖者,复纷纷皆是,名家望族,亦所不免。
家父之称,俗辈亦多有之,但家公家母之名少耳。山简谓‘年三十不为家公
所知’,(案见晋书山简传)盖指其父,非祖也。”左暄三余偶笔十:“孔丛子:
‘子高以为赵平原君,霸世之士,惜其不遇时也。其子子顺以为衰世好事之
公子,无霸相之才也。申叔问子顺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论之矣;
今子易之,是非安在?”’是对子而亦称其父为家公也。”〔二〕类说“母为”
上有“其”字。宋本及宾退录四、实宾录六引上“为”字并作“曰”。海录
碎事七上、事文类聚后二引二“为”字都作“曰”。赵曦明曰:“魏志陈思王
植传:‘字子建,薨,年四十一。景初中诏撰录所着凡百余篇。’”卢文弨曰:
“陈思王集宝刀赋序:‘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下文称‘家王’。
又叙愁赋序:‘时家二女弟,故汉皇帝聘以为贵人,家母见二弟愁思云云。’
又释思赋序:‘家弟出养族父郎中伊。’”器案:御览六0八引魏文帝蔡伯喈
女赋序:“家公与伯喈,有管、鲍之好。”家公亦指其父操,详后汉书列女董
祀妻传。
〔三〕海录碎事七上、合璧事类前二四无“其”字。赵曦明曰:“晋书
潘岳传:‘岳从子尼,字正叔。性静退不竞,唯以勤学者述为事。永嘉中,
迁太常卿。’今集后人所掇拾者,无家祖语。”器案:晋书潘尼传载乘舆箴云:
“而高祖亦序六官。”寻尼祖勖作符节箴,当即在所序六官中,此云“高祖”,
当系“家祖”之讹。
〔四〕“今”,各本作“及”,今从宋本,宾退录、实宾录、事文类聚引
都作“今”。
〔五〕卢文弨曰:“猥人谓鄙人。”器案:治家篇言“猥婿”,猥字义同,
谓猥俗也。
〔六〕“耳”,宋本作“尔”,今从余本。通鉴一一八胡三省注:“魏、
晋之间,凡人子者,称其父曰家公,人称之曰尊公。”〔七〕世父,谓伯父。
仪礼丧服:“世父母。”正义:“伯父言世者,以其继世者也。”尔雅释亲:“父
之晜弟,先生为世父。”郭注:“世有为嫡者,嗣世统故也。”〔八〕卢文弨曰:
“仪礼丧服每言姑姊妹女子子,郑注:‘女子子者,女子也,别于男子也。’
疏云:‘男子女子,各单称子,是对父母生称;今于女子别加一子,故双言
二子以别于男一子者。姑对侄,姊妹对兄弟。’”案:事文类聚、合璧事类不
重“子”字,非是。
〔九〕赵曦明曰:“后汉书蔡邕传:‘邕字伯喈,所着诗、赋、碑、诔、
铭、赞等,凡百四篇,传于世。’”卢文弨曰:“今蔡集未见有此语。”器案:
“姑姊”,原作“姑女”,傅本作“姑姊”,今据校正。赵翼陔余丛考三七:“北
史:‘高道穆为京邑,出遇魏帝姊寿阳公主,不避道,道穆令卒棒破其车。
公主泣诉帝。帝他日见道穆曰:“家姊行路相犯,深以为愧。”’今俗惟子孙
不称家,其犹颜氏之遗训欤!”〔一0〕赵曦明曰:“后汉书班彪传:‘子固,
字孟坚,所着典引、宾戏、应讥、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
议、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卢文弨曰:“今班集亦未见。”案:郭为崃咫
闻集称名篇引此下有“戴■称安道则曰家弟矣”句,盖郭氏所窜入,干隆时
人所见家训,不得多于今本。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
已下,则加贤字〔一〕,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二〕,
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一〕鲍本“已”作“以”。器案:南史沈昭略传:“王晏常戏昭略曰:
‘贤叔可谓吴兴仆射。’”即其例证。
〔二〕赵曦明曰:“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字逸少。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拜护军,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
内史。’”卢文弨曰:“案:今右军诸帖中,亦不见有此。”南人冬至岁首,不
诣〔一〕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二〕以申慰。北人至岁之日〔三〕,
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取。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四〕,
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五〕古之道也,吾善其迎
揖。
〔一〕卢文弨曰:“诣,至也。”〔二〕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
可使与宾客言也。”束带,所以示敬意。
〔三〕至岁,谓冬至、岁首二节也。
〔四〕郝懿行曰:“捧手不揖,今南北之俗,遂尔盛行,唯宾至迎送于
门为异耳。”〔五〕“皆”字,宋本有,余本俱无,今从宋本。
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一〕,自兹以降,虽孔子圣师,与门人
言皆称名也〔二〕。后虽有臣仆之称〔三〕,行者盖亦寡焉。江南轻重,各有
谓号,具诸书仪〔四〕;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吾善其称名焉。
〔一〕卢文弨曰:“老子德经:‘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其以
贱为本耶!非乎?’”器案:古天子诸侯,即位未终丧,自称曰孤,既终丧,
自称曰寡人。吕氏春秋士容篇注:“孤、寡,谦称也。”淮南原道篇:“是故
贵者必以贱为号。”注:“贵者,谓公王侯伯,称孤、寡、不谷,故曰以贱为
号。”又人间篇注:“不谷,不禄也,人君谦以自称也。”〔二〕案:论语公冶
长:“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
好学也。”又述而:“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即其例证。
〔三〕卢文弨曰:“史记高祖本纪,吕公语刘季自称臣,张耳陈余传,
余对耳自称臣,汉书司马迁传,载报任安书称仆,杨恽传,答孙会宗书亦称
仆,他不能遍举。”章悔门韵海余沈称谓部曰:“流辈自称曰臣,见于战国、
先秦文内者,不可胜举,聂政、蔡泽传皆是也。或爵次稍次,自谦如家臣之
类耳。? 。礼运:‘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又徒也,庄子则阳篇:‘仲
尼曰:是圣人仆也。’注:‘犹言圣人之仆也。’又自谦之辞,汉书韦玄成传:
‘丞相、御史案验玄成,与玄成书曰:“仆素愚陋,过为宰相执事,愿少闻
风声,不然,恐子伤高而仆为小人也。”’注:‘自称为仆,卑辞也。’”〔四〕
卢文弨曰:“隋书经籍志:‘内外书仪四卷,谢元撰;书仪二卷,蔡超撰;又
十卷,王宏撰;又十卷,唐瑾撰;又书仪疏一卷,周舍撰。’”器案:唐瑾,
周书有传,不当阑入江南之列。唐志又有王俭吊答书仪十卷,皇室书仪七卷,
鲍衡卿皇室书仪十三卷。六朝、唐人诸书仪,今都不存,读司马温公书仪,
可得其彷佛。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江南人事不获已〔一〕,
须言阀阅〔二〕,必以文翰〔三〕,罕有面论〔四〕者。北人无何〔五〕便尔
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六〕加于人也。人加诸己,则当避之。
名位未高,如为勋贵所逼,隐忍方便〔七〕,速报取了;勿使〔八〕烦重,
感辱祖父。若没〔九〕,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世父、叔父则
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一0〕,各以其尊卑轻重为容色之
节,皆变于常。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亡祖亡伯亡叔也。吾见名士,亦
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