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颜氏家训集注 >

第66章

颜氏家训集注-第66章

小说: 颜氏家训集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故胡也,民控弦椎髻,王公大人,拥■裘饮酪者居什五;即士流名裔,
且将裂冠而从之。此何时也!侍郎故游江南,已又栖迟关、洛之间,乃能不
没溺于俗,而秉礼树风,以准绳矩矱,修之于家,不陨先世之声问,岂不超
然风气之外者哉?然余窃又以悲其不遇焉。以彼其材,毋论得游圣人之门,
借令遭统一之主,深谋朝廷,矩范当世,即汉世诸儒,何多让焉。然而播越
戎马,羁旅秦、吴,朝绾一绂,夕更一绶,其志何悲也!夫河自龙门、砥柱
而下,天下之水皆河也,济独以一苇之流,横贯其中,清浊可望而辨。夫济
固不能不河也,然无失其济固难矣,侍郎之所遭则是哉!昔虞卿去赵,困于
梁,不得意,乃著书以自见。故虞卿非羁旅,其言不传。侍郎倘亦其指与?
抑以察察之迹,而浮游世之汶汶,固将有三闾大夫之愤而莫之宣耶!恨不见
其全书,使其志沕没而不章,窃又以悲其不传也。侍郎子若孙,则思鲁、师
古,并以文雅著名;其后真卿、杲卿兄弟,大节皎皎如日星,至今在人耳,
斯又圣贤之泽也。然谓非垂训之力,乌乎可哉?博士名嗣慎,兖国六十四代
裔孙,醇雅而文,通达世故,能世其训者也。梓不漫矣。万历甲戌季秋望日,
赐进士翰林院修撰承务郎同修两朝国史鲁人于慎行谨叙。
明程荣汉魏丛书本序跋及其它
颜氏家训序
昔我皇祖迪哲,垂范立训,有典有则,以贻子孙。子孙克遵厥训,明
征定保,至于今有成法。予小子钦念哉!粤我皇祖迈种德:在齐有黄门侍郎
公,在唐有鲁国常山公,在宋有潭州安抚公,文章节义,昭回于天壤,扬耿
光而垂休裕,用大庇于我后人。而黄门公所着家训,迪我后人德业尤切,子
孙灵承厥志,曰惟我祖之德,是彝是训,罔敢遏佚前人光,兹予其永保哉!
自时厥后,寖微寖昌,子孙有弗若厥训,亦弗克保厥家,则训教之不立也。
凡民性非有恒,善恶罔不在厥初;图惟厥初,莫先教训。诗曰:“螟蛉有子,
果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言子必用教,教必用善也。教之以善,
犹惧弗率,况导之以不轨不物,俾惟慆淫是即,其何善之有?故子之在教也,
犹金之有铏,水之有源也;铏正则正,源清则清,弗可改也已!我黄门祖恭
立厥训,佑启后人;后人有弗获睹厥训,以闲于有家,若瞽之无相,伥伥乎
其曷所底止哉?邦大惧祖德之克宣,子孙之弗迪也,爰求家训善本,重锓诸
梓,俾子孙守焉。是本乃宗人如环同知苏州时所刻,娄江王太史万书阁所藏,
而出以示余。
维时余缉家谱,未获家训全书,窃以为憾。兹得之如获拱璧。厥惟我
颜氏之文献乎!子孙如是乎有征焉,罔或失坠,则我颜氏忠义之家风,与家
训俱存而不泯。兹刻也,维清熙,迄用有成,惟我颜氏之祯祥也,岂曰小补
之哉?万历戊寅季冬,茶陵平原派三十四代孙颜志邦书于东海佐储公署。
颜氏家训序
家训二十篇,自吾黄门侍郎祖始着,去今盖九百余年,失传已久。吾
弟四会掌教士英,尝有志访刻而未遂,以嘱其子如瑰。正德戊寅,如瑰同知
苏州之三年,获全本重校刊之,既自识其后矣,复以书来请曰:“祖训重刊,
首序非异人任,吾伯父其成之!”谨按:侍郎既着是训,继而其子讳思鲁,
以博学善属文,官至校书东宫学士;愍楚直内史;游奏校秘阁;再传至夔府
长史赠虢州刺史讳勤礼、弘文馆学士师古、相时、司经校定经史育德,三传
至侍读曹王属赠华州刺史讳昭甫,以至濠州刺史赠秘书监元孙、暨通议大夫
赠国子祭酒太子少保讳惟真,遂生我鲁国公讳真卿、常山太守杲卿,与夫司
丞春卿、淄川司马曜卿、胤山令旭卿、犍为司马茂曾、杭州参军缺疑,金乡
男允南、富平尉乔卿、左清道兵曹幼舆、荆南行军允臧;其后复生彭州司马
威明昆季,佐父破土门,同时为逆胡所害者八人。建中改元,鲁国迁秩之际,
子侄同封男者亦八人。又其后鲁国五世孙讳翊,为台州招讨使,诩为永新令,
是皆奕叶重光,联芳并美,颜氏于斯为盛。谓非家训所自,不可也。自是而
后,历宋而元,仕籍虽不乏,而彰显不逮前,岂非家训失传之故欤?迨入国
朝,文庙靖内难时,沛县令伯玮父子死忠,则我招讨使之后自永新徙庐陵之
派者也。其犹有鲁国、常山之余烈,而得家训之坠绪乎!乃今如瑰克继父志,
是训复续,意者天将复兴颜氏乎!书曰:“毋忝尔祖,聿修厥德。”易曰:“积
善之家,必有余庆。”颜氏之子若孙,其遵承是训,而修德积善,则前日之
盛,未必不可复也。是固吾与吾弟若侄之所愿望者也。是为序。正德戊寅冬
十二月丙寅。
前睢宁学谕八十五翁广烈拜手谨序。(案:以上二首见卷首。)
颜氏家训后序
如瑰龆年时,受小学于先君,习句读,至颜氏家训,请曰:“岂先世所
遗?何不授全书?”先君笑曰:“童子能知问此,可教矣。此北齐黄门侍郎
祖讳之推所着,世远书亡,家藏宋本,篇章断缺。吾每留意访求全本弗获;
汝能读书成立,它日求诸好古积书之家,当必得之。”又曰:“侍郎祖五世生
鲁国公讳真卿、常山太守讳杲卿,并以忠义大显于唐,世居金陵。鲁国五世
生永新令讳诩,与弟招讨使讳翊,因家永新。招讨十二世生祖讳子文,又自
永新徙居安福,流传至今。自吾去鲁国,盖二十七世,去侍郎,盖三十一世,
具载家谱可考。此书苟得,其重刻之,以承先志,以贻子孙,毋忽!”如瑰
谨识不敢忘。既而宦游南北,虽尝笃意访求,亦弗获。正德乙亥,自陕州转
官姑苏,遍访始得宋董正工续本于都太仆玄敬,继得宋刻抄本于皇甫太守世
庸,乃合先君所藏缺本,参互校订,而是训复完。因命工重刻以传,盖庶几
少副先君遗志,而于颜氏之后,或有裨焉。序致篇曰:“非敢轨物范世也,
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如瑰仰述先君重刻之意,亦此意也。为颜氏子
孙者,其尚慎行之哉!正德戊寅冬十月望日。如瑰谨识。
颜氏家训小跋
余,楚产也。家训,楚未有刻也。虽散见诸书旁引,而恒以不获全书
为憾。余倅东仓,迎家君至养。时王太史凤洲翁以诗赠,有“家训传来旧姓
颜”之句,因走弇山园以请,乃出是书,如获拱璧。阅之,则前以戊寅刻,
而今又以戊寅遘也。如环其有以俟我乎!奇矣!奇矣!王太史既出是训,又
贻余以家庙碑,而为之跋。他日请叙家谱,又云:“家训未列诸颜及杲卿传。”
而属余以梓。太史公之益我颜氏,亦远矣哉!因奉命锓诸梓,以淑来裔,以
永保太史相成之意云。时万历戊寅季冬。茶陵颜志邦又言。(案:以上二首
见书末。)案:是书分上下二卷。大题下题“北齐琅琊颜之推着,明新安程
荣校”。收入所刻汉魏丛书。又案:余藏嘉庆二十二年刻本颜氏通谱,收入
之推此书,所据底本为颜志邦本,列有康熙五十年沔阳颜星重刻颜氏家训小
引,及嘉庆二十二年沩宁颜邦城三刻黄门家训小引,以其祖本既取以校雠矣,
则无取于■床架屋之为也,故未加征引,而最录其二小引于后焉。
重刊颜氏家训小引
星兄弟每侍先人侧,先人必举黄门祖家训提撕星兄弟曰:“儿辈当以圣
贤自命,黄门祖家训,所以适于圣贤之路也。世间无操行人,口诵经史,举
足便差;总由游心千里之外,自家一个身子,都无交涉,猖狂龌龊,惭负天
地,断送形骸,可为寒心哉!黄门祖家训仅二十篇,该括百行,贯穿六艺,
寓意极精微,称说又极质朴。盖祖宗切切婆心,谆谆诰诫,迄今千余年,只
如当面说话,订顽起懦,最为便捷。儿辈于六经子史,岂不当留心?但‘同
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黄门祖于家训篇首,曾揭是说,
以引诱儿孙矣。今日亲听祖宗说话,便要思量祖宗是如何期望我,我如何无
憾于祖宗;悚敬操持,不徒作语言文字观,则六经子史,皆家训脚注也。念
之!念之!”又曰:“儿辈得读家训不容易!家训我世世宝之。正统间,思聪
公曾经校刊,以授儿孙。无如兵燹之余,散轶颇多,苦无善本。
戊午春,坐徐认斋书屋,抽架上得家训全集,喜心翻泪;又以中多讹
舛,携至京师,获与东鲁学山先生,参互考订,手录成编,乃得与儿辈共读
之。目前艰于梨枣,待我纂修通谱时,重刻谱端,俾我颜氏一家人,各各奉
为宝训,以无忝厥祖志可也。念之,念之!”呜呼!先人言犹在耳也,奈何
竟赍志以没哉!余小子风木增悲,堂构滋愧,先人欲成未成之志,余小子未
克负荷者多矣,重刻家训,遑敢遏佚哉!岁辛卯,综修通谱,自沔水走吉郡
数千里,伯叔昆季出如环公同知苏州时所得家训全集,后为吉人公三修谱牒
内重加校刊一帙举似余,证验符同,相得益彰,乃命梓人将鲁公祖事实、文
集及东鲁陋巷志,俱行刊刻,与家训同列谱端。星愿环家人相与悚敬操持,
不徒作语言文字观,以自弃于圣贤之外。此先人志,即黄门祖志也。时今上
御极之五十年,岁在辛卯。三十九裔楚沔阳星识。(案:此为康熙五十年。)
三刻黄门家训小引记有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则立言似为
末务矣。嗟乎,立言岂易哉!彼夫掞藻摛华,引商刻羽,非勿工丽也,长江
大河,一泻千里,非勿博大也,尺牍寸楮,短兵犀利,非勿遒劲也;然而不
出风云之状,尽皆月露之形,无益于当时,莫裨于后世,言之者虽为得意,
闻之者未足为戒也。若我三十五世祖黄门子介公之家训则不然,惟恐后人或
懈于克己复礼之功,或愆于视听言动之准;故不惜繁称博引之谆谆,庶几动
有法,守克驯,至于道耳。顾或者曰:易奇而法,诗正而葩,春秋谨严,左
氏浮夸,尚书则纪政治也,戴记则明经典(原误“曲”)poiu 也,谁则非训
万世者,公之为此,不亦赘乎?而不知非也。六经之文,非不本末兼该,大
小具备;而词旨深远,义理蕴奥,必文人学士,日亲师友之讲论,始能通之。
若公之为训,则自乡党以及朝廷,与夫日用行习之地,莫不有至正之规,至
中之矩;虽野人女子,走卒儿童,皆能诵其词而知其义也。是深之可为格致
诚正之功者,此训也;浅之可为动静语默之范者,此训也;谁不奉为暮鼓晨
钟也哉?古所称立言不朽者,其在斯与!其在斯与!时嘉庆丁丑廿二年仲春
月吉旦,沩宁四十三派孙邦城谨识。嗣孙邦特、邦辉、邦耀、怀德、邦昱、
振泗、邦屏同刊。
案:此本颜氏通谱列于谱端,三刻小引书口鱼尾上方即标为颜氏通谱。
余所藏本三刻小引首页有木记,前四行楷书“南省总谱,以‘博文约礼’四
字编(一行)定号数,每字八十号,总计三百二十(二行)号,外增一号,
即为伪造。其各房给领(三行)支谱,必于总谱注明通数,以便考验(四行)。”
后为朱文篆书“源远流长”四字。木记下有朱字楷书“文字廿一”印记,书
眉上有“锡字贰号”朱文楷书印记,盖支谱编号也。此本先列三刻黄门家训
小引,次列重刻颜氏家训旧序,即颜广烈序,而误以为颜志邦序,足以知其
鲁莽灭裂矣;最后为颜星之重刊颜氏家训小引。据颜星文,知正统间尚有颜
思聪刻本,今亦不可得见矣。
清康熙五十八年朱轼评点本序颜氏家训序始吾读颜侍郎家训,窃意侍
郎复圣裔,于非礼勿视、听、言、动之义庶有合,可为后世训矣,岂惟颜氏
宝之已哉?及览养生、归心等(朱文端公集卷一载此序“等”作“二”)篇,
又怪二氏树吾道敌,方攻之不暇,而附会之,侍郎实忝厥祖,欲以垂训可乎?
虽然,著书必择而后言,读书又言无不择。轼不自量,敢以臆见,逐一评校,
以涤瑕着媺,使读者黜其不可为训而宝其可为训,则侍郎之为功于后学不少
矣。康熙五十八年冬至日,高安后学朱轼序。
案:此本分上下卷,大题下题“北齐颜之推着,后学朱轼评点”。朱序
外,尚有于慎行颜氏家训叙(略)、张一桂重刻颜氏家训序(略)。此书与嗣
后续刻诸书合称朱文端公藏书十三种。是本为吴梅手批本,书末有吴氏题记
云:“丁丑十一月十四日,霜■读讫。时避寇湘潭,东望吴门,公私涂炭,
俯仰身世,略似黄门,点朱展卷,凄然无尽。”文末有“灵? 。”二字朱文篆
书章。又卷首有“五万卷藏书楼”朱文篆书、“沈氏家藏”白文篆书、“吴梅”
白文篆书、“瞿安心赏”朱文篆书、“霜崖手校”白文篆书、“长洲吴氏藏书”
白文篆书等章。书藏北京图书馆。
清雍正二年黄叔琳刻颜氏家训节钞本序
颜氏家训节钞序
人之爱其子孙也,何所不至哉!爱之深,故虑焉而周;虑之周,故语
焉而详。详于口者,听过而忘,又不如详于书者,足以垂世而行远,此家训
所为作也。然历观古人诏其后嗣之语,往往未满人意。叔夜家诫,螅c逢时,
已绝巨源交,而又幸其子之不孤;渊明责子,付之天理,但以杯中物遣之;
王僧虔虑其子不晓言家口实;徐勉屑屑以田园为念;杜子美云:“诗是吾家
事”,“熟精文选理”,其末已甚;即卓荦如韩退之,亦惟以公相潭府之荣盛,
利诱其子,而未及于道义。彼数贤者,岂虑之不周,语之不详哉?识有所不
足,而爱有所偏■故也。余观颜氏家训廿篇,可谓度越数贤者矣。其谊正,
其意备。其为言也,近而不俚,切而不激。自比于傅婢寡妻,而心苦言甘,
足令顽秀并遵,贤愚共晓。宜其孙曾数传,节义文章,武功吏治,绳绳继起,
而无负斯训也。惟归心篇阐扬佛乘,流入异端;书证篇、音辞篇,义琐文繁,
有资小学,无关大体;他若古今风习不同,在当日言之,则切近于事情,由
今日视之,为闲谈而无当。不揣谫陋,重加决择,薙其冗杂,掇其菁英,布
之家塾,用启童蒙。苏子瞻云:“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
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窃谓父兄之教子弟,亦犹是也,以古人之训其
家者,各训乃家,不更事逸而功倍乎?此余节钞是书之微意也。时雍正二年
岁次甲辰,仲春既望。北平黄叔琳序。
据养素堂刊本。是书分上下二卷,大题下署“北平黄叔琳昆圃编”,书
末记“男登贤云门、登谷挹辛校字”。北京图书馆藏有纪昀手批本,目录大
题下有“献陵”(朱文篆书)“纪晓岚”(白文篆书)二印。
清干隆五十四年卢文弨刻抱经堂丛书本序跋及其它
注颜氏家训序
士少而学问,长而议论,老而教训,斯人也,其不虚生于天地间也乎!
余友江阴赵敬夫先生,方严有气骨,与余游处十余年,八十外就钟山讲舍,
取宋本颜氏家训而为之注。余夺于他事,不暇相助也。又甚惜其劳,谓姑置
其易明者可乎?先生曰:“此将以教后生小子也。人即甚英敏,不能于就傅
成童之年,圣经贤传,举能成诵;况于历代之事迹乎?吾欲世之教子弟者,
既令其通晓大义,又引之使略涉载籍之津涯,明古今之治乱,识流品之邪正。
他日依类以求,其于用力也亦差省。”书成未几,而先生捐馆矣。余感
畴昔周旋之雅,又重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