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南怀瑾论观世音菩萨 >

第2章

南怀瑾论观世音菩萨-第2章

小说: 南怀瑾论观世音菩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公独擅六字大明咒

又如在中国,从唐代开始,广为民间信仰的四臂观音、六臂观音,也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四臂观音的本咒,我们晓得是刚才念过的「嗡嘛呢叭咪吽」。大家所熟知济公传里面的济公和尚,一辈子都是念这个咒。小说传记上描写济公每一遇到妖魔鬼怪,便脑后一拍,念一句「嗡嘛呢叭咪吽」,赫赫光便出现了,降魔伏怪,无往不利。
济公传的作者并不是凭空捏造,随便乱写的,何以不拍前脑或者头顶,偏偏非拍后脑不可,其中大有文章。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最快的一条路子,就是从后脑顶上这里走的。我们人的后脑这一部份,真的修行悟道,那可已经不得了啦,霞光万道,上下感通,和十方诸佛菩萨的无限光明便接近了。所以,济公传虽是一部传奇小说,包含着许多文人创造性的想像,但它的作者确是一个学佛修道的大行家。像这一些话,千古以来人家不肯讲的,后脑顶上这里有一条路直通西方极乐世界,极为便捷,是个大奥秘,我今天就公开和大家讲了,至于你们大家是否找得到路头,那就看你们的智慧和精进与否了。
再说,我们常见密宗的准提佛母,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同体异名,他的全称是七俱胝大佛母准提菩萨。何以称「七俱胝大佛母」呢?俱胝是个比亿、京、兆、赫还要广大的计数单位,意即有七俱胝那么多不可数劫数的佛,皆因修此准提法而成就。所谓佛母的「母」,并非一定代表女性,而是说明一切佛果都由此而生。
准提佛母现双脚、三只眼、十八只手。何以现十八只手呢?它象征般若的十八空。大般若经讲空,由「空」、「空空」、「空空亦空」一路空到底有十八空,这是提示一切众生,学佛最后非依智慧成就不可。而其中双手结印相柱成轮,更意味着学佛的终极在福德圆满与智慧圆满。
所以,观世音菩萨不但遍满十方世界,永恒存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劫数,而且还以其大慈大悲、不可思议的行愿,永不休止地在为所有轮回中的苦恼众生,救苦救难,无一缺漏。他可以说是整个宇宙间最大的忙人,寻声救苦,任何生命呼唤他,他必随缘赴感,有求必应。他除了在此阎浮提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宏扬佛法外,同时也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教主的辅弼,我们修净土法门,念佛求生西方,同他的因缘关系也是非常的大。阿弥陀佛,意即无量光、无量寿、光寿无量、威德无量,当他未来在西方净土涅槃后,观世音菩萨便将接此法王之位,再次成就无上佛果。
我们谈观世音菩萨的种种德行、种种因缘,那真是千言万语说不尽,一支秃笔难尽描。在中国有佛教四大圣地、五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西藏密宗黄教的教主宗喀巴大师,一生所修为文殊菩萨的法门,西藏人认为他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虽然早已涅槃,但认为他目前仍在五台山。另外,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而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则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因为地处浙江东南海滨,故中国人又习惯称观世音菩萨为「南海观世音」。

    佛在心中莫远求

现在,我们已大致说明了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应化的奇特,至于这位大菩萨的性别是男是女?又是个问题。历来很多人对此做过不少研究,而平常一般学佛的人也常问,到底答案为何?其实,我们中国佛教徒一般所供奉的观音菩萨像,虽是女身;但依佛法的道理,一切诸佛菩萨成就菩提时,皆是非男女之相,此非男非女之相,并非平常医学观念中的阴阳人,而是超越男女相的限制,不执着于任何一边,可做完全自由的变现,亦即是「即男即女」,随缘示现,应化无穷。诸位若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的两句话,「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便可体会出这个「非男女相」的道理。
所以,这两句话我们学佛的人千万记住。一切佛菩萨不离人间,不离六道轮回的任何一道。观世音菩萨的踪迹,你不一定要到寺庙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说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个最穷苦、最可怜的人,那个就是,只是你有眼无珠,不认识而已;如果此时你行一些慈悲,做一点布施,那便得大利益了。或者一个你看了最不顺眼、最讨厌的人,也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甚至可以说每个人家中都有一尊观世音菩萨,或许是你太太,或许是你先生,或许是你爸爸,或许是你妈妈。
有人学显学密,东拉西扯,最后念观音圣号,往往烦恼一来,或者遇到危难,便念道:「我的妈!」这个没错,本来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的妈妈嘛!我们的妈妈也就是观世音菩萨(本省人也有人称观音菩萨为「观音妈」)。世上没有比母爱更伟大的了,学佛能依此精神而修,那是很容易上路的。也因此,观世音菩萨现女身的场合,非常之多,以母爱的光辉来照应我们。
在中国历代所流传观音菩萨的画像,有男性留胡子的,有出家现和尚相的,有道士身的,乃至现为百兽飞禽,各式各样,种类非常之多。而大部份在三国以后,魏晋南北朝之间,已多画作女身的模样,面庞和姿态都非常华贵漂亮,但不失庄严稳重的气质。目前有些街上的观音瓷像,又搽口红,又涂脂粉,总觉得不大对劲。当然菩萨是以种种璎珞珠宝庄严其身的,加以口红脂粉并无不可,然而基本上慈悲喜舍的神圣感,应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观音菩萨是这么慈悲,这么不辞辛劳地在我们人间济物利生,因此清代有位女诗人金云门女士写了两句名诗「神仙堕落为名士,菩萨慈悲念女身。」一方面描写她自己的丈夫,同时也影射天下文人;一方面感念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特别与所有世间女性有缘的愿心。观世音菩萨非常同情这个世界女性们的苦恼,女人家的问题太多太多了,往往欲诉无处,上不敢对父母亲言明,下难以向儿女启齿,如果再碰上一个不懂体贴,不知怜香惜玉的丈夫,那也只有默默叹息,无语问苍天了。此时观世音菩萨正是这些女性们在精神上最后唯一的凭借与依持。金云门女士这首切身体验有感而发的诗句,在我看来是所有赞颂观音菩萨文词中最动人细腻的一首。

    蔡襄与洛阳桥的故事

观音菩萨在这个世界上常现女身,以慈母的德性与形像,抚慰一切有情种种的苦痛。我们若能深切了解世上一般妇女们作为一个女人的甘与苦,那么也便差不多能体会得这个世界种种不同的生活滋味了。
在中国观音菩萨示现化身救世的例子和传闻,实在太多太多了,几乎家家户户都受到他的感应德泽,不胜枚举。宋代在福建出了一位有名的状元叫蔡襄,不但学问好,道德也高,为官清正,连当朝皇帝都敬畏他。一度他被外放,回到故乡福建做地方官(泉州知府),感到晋江县东面洛阳江两岸的民众渡河不便,经常有人丧身失命,发愿修筑一条跨海大桥,(桥名万安,长两里,比关渡大桥要长)这就是后来民间习称的洛阳桥。像这样的一项巨大工程,在当时做来,确非容易,因为全靠人工来克服大自然的困难。
并且,光是这项工程的修造费用便极为可观,在筹措上煞费周章。然而蔡襄的因缘和观音菩萨很深,他的愿心感动了观音菩萨,化身成为一个手提鱼篮、容貌姣好的女孩,别人问她那里来?她说她很可怜,从小没爹没娘,许多男人看她单身无依,又长得那么漂亮,都想娶她为妻。于是她对那些求婚者说,你们都丢钱来,谁丢得多就嫁给谁。其实这是观音菩萨的度生方便,同时替蔡状元化缘修建洛阳桥。
蔡状元的故事在福建和台湾流传得很普遍,鱼篮观音的典故也因此不胫而走。同时在洛阳桥要下桥桩的时候,据说道家的吕纯阳祖师,也化成一个叫夏德海的人,毛遂自荐替蔡状元送信给海龙王,请海龙王在下桩奠基的关键时刻,退潮三尺,方便工程进行。这一类的感应,不管观音菩萨示现也好,吕纯阳祖师帮忙也好,皆因蔡襄「与人造福」的慈善心地而来。我们一般念佛吃斋的修行人,只要你真正心地善良,时常乐于助人,又何愁在遭遇困难危急之时,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不从中化解,助你一臂之力呢?
以上我们已经约略谈了观音菩萨的来历和事迹,接看说说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门,作为各位修持的参考。首先讲一个二十几年来我经常告诉学佛朋友的真实故事,说明修学一切佛法的基本所在。

    诚心持念的老婆婆

故事发生于西康到西藏边境,一个荒芜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住着一个老太太,丈夫儿子都过世了,独居一间简陋的小茅蓬,没得米面可吃,只以糌粑为食。糌粑是西藏一带的一种青果植物,形像橄榄,吃不习惯很难下口。这位老太太由于自己一生不幸的际遇,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有人教她时常忏悔,平时多念念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结果她将「嗡嘛呢叭咪吽」的咒音,念成「嗡嘛呢叭咪牛」,一字之差,虔诚专一持诵了三十几年。
有一天,一位西藏喇嘛经过此地,要往四川去。所谓喇嘛,不一定是活佛,活佛也不一定是喇嘛。喇嘛是西藏话,根据后期梵文翻译而来,意即法师、大师、和尚之谓。而我们平常所称之「仁波切」,同样不一定是活佛,仁波切是通称之名,意思是「人中之宝」「法中之宝」。那么如何才是活佛呢?凡是受过历代皇帝「呼图克图」的封号的,称为活佛,比如巴思发大宝法王、贡噶活佛、达赖、班禅、章嘉等等皆是。
这个路过的喇嘛,是个相当有成就的修行人,当他于荒山雪地之中,老远看到一间其貌不扬的小茅蓬,四周大放光明。不得了,他想此次自己一路行来,经过那么多地方,没有看到一个真修行的,看样子这茅蓬中必定住着得了道的高人。于是便临时转向,不辞偏离原来路线,下山去找这个茅蓬,想参访它的主人。
等到来到茅蓬,一见这个老太婆,看来不是得道之相,只是平淡无奇的一个普通人而已,心里非常纳闷,便问:「老太太,你在这里多久了?」老太婆回说: 「很久了。请问师父您从那里来啊?」喇嘛回说西藏,老太婆一听赶快跪下来拜。康藏一带人对出家人非常恭敬,尤其妇女们更有将头发散铺地上供养高僧踏过,以为尊重赞叹的习惯。
这个喇嘛又问:「你一个人孤零零在此,很可怜啊!」老太婆说:「不会不会,我自己在此学佛修行,很好。」喇嘛便问:「那你修什么呢?」老太婆说:「我只是念一句『嗡嘛呢叭咪牛』而已。」
这个喇嘛一听,哎呀一声说:「老太太,你什么都对,就错念了一个字。」于是便当场纠正了她的发音,由「牛」改为「吽」。老太婆这一下听了,心中不免十分懊悔,说:「哎!我三十年的功夫白修了,还好现在遇着您告诉了我,不然岂不一路错到底吗?」于是她便如法改念,重新起修。
喇嘛坐了一下,便告辞上路,继续未完的行程。又上了山路,走了一段时间,回头再看茅蓬所在,竟不见先前的赫赫光明,很感惊讶,一想:「是我错了,我害了她。」赶紧再掉头回到茅蓬,告诉老太婆说:「我刚才教你念嗡叭呢叭咪『吽』是玩笑话。」老太婆说:「哎,师父为何要骗我呢?」喇嘛说:「我只是试试你诚不诚心而已,而你真的毫不怀疑,照我的话做,非常可贵。其实你原先所念的咒音全对,一点不差,以后就照原先的念好了。」老太婆听了,心中豁然开朗,十分高兴,赶快跪下来拜,说:「还好,谢天谢地,我三十年的功夫不是白做了。」如此便再嗡嘛呢叭咪「牛」,继续「牛」下去了。
喇嘛重新回到山上,再一次望向茅蓬来处,先前的赫赫光明,依旧灿然升发,映澈一片晶光闪闪的荒山雪地。这个六字大明咒的故事,意义太深长了,其道理显而易见,学佛贵在真信与诚敬,一切唯心所造。如果有人修法,一时不察,有所缺失,只要你一心诚恳,专一不疑,决定不会白修的,必有大功德在。反之,平常恍恍惚惚,有一搭没一搭的,边念佛,边求佛,供了三根香蕉,还要带回去给儿子孙子吃,就想能够阖家平安,健康长寿;刚烧了十几块钱的纸,就想发大财,中爱国奖券。然后还怀疑佛菩萨的法力是否灵光?是否会帮助我?见不着感应时,更又埋怨菩萨偏心;为何别人有,我就没有! ?抱着这样的方式与心态去学佛,当然很难有所成就的。

    从闻思修来学习佛法

大家都知道,在佛教中深入民间普遍流传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摘录自经中之王的「法华经」;而楞严经和华严经里头,也都载有观音菩萨修行的方法。其中楞严经的观音修法究竟如何?许多人都马马虎虎,随便翻过,不大留意。现在特地抽印出来给大家参考,一起研读一下。首先看看经文: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一段经文,是观音菩萨在楞严会上、向本师释迦佛及与大众报告修行经过。他说他最初学佛的老师叫观世音佛,他就在观世音佛那里,发大乘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观世音佛教他「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从三个步骤「闻、思、修」来学习佛法。先听闻佛法,然后研究经典,思维其理,再依法奉行修持,如此才能顺利进入观音法门修持的功夫境界。
  我们究竟依什么来学佛修道呢?还不是靠眼睛、耳朵、嘴巴以及脑子思想。但是一般人光靠脑子思想,往往摸不着边际,不太灵光;嘴巴更有缺点,只晓得吃,又爱骂人,挑拨是非;鼻子两个孔吸气又出气,出去又进来,很麻烦;眼睛但看前面,顾不着后边。只有耳朵功用能听上下十方一切音声,左右内外都不阻碍,最为圆满。譬如现在我讲话诸位听到,同时轻微的冷气机声也听到,有人咳嗽一下也听到,乃至外头车来车往的阵阵噪音都会在听觉范围之内,耳朵灵光得不得了,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修行工具,因此以耳根来反闻自身的念佛之声,实是一大奥妙。
并且,在中医上讲「耳通气海」,这点老年朋友和女性朋友要注意了。现代一些女孩子,年纪轻轻,什么毛病都有,头昏脑胀,肩酸腿软,往往是「气虚」之故。女人之患在「血多气弱」,男人之患在「气多血弱」,耳朵观想念佛声音,由于「耳通气海」,可使气机充实,健康长寿,却病延年。尤其老年人耳朵闷住了,听不见,正好念「佛」观「音」而修,慢慢的功夫上路了,必能恢复年青时敏锐的听觉。

    入法性之流  心念空寂

以耳根听自己念佛声音的观音法门,不但有益身体健康,而且易于得止得定。当然修观音法门也可听外界大自然的各种音声,但还是以听自己的念佛声为最佳。不管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字一字念得清清楚楚,不宜求快,最好是用金刚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