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唐山警示录 >

第8章

唐山警示录-第8章

小说: 唐山警示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庆洲:为什么停止了?

  黄相宁:不给经费了。

  在地震局来讲,跨断层这个手段比地应力要确认一些。为什么呢?仪器是世界上通用的。跨断层微量位移测量平时变化很小,地震之前地壳会出现很明显的变动。这种手段是累计测量,测量后得出数据,连续起来就可以看出趋势了。停止测量了,缺了1年的数据,就无法连续了。而缺少的正是关键的1年!

  我们的工作都是在李四光的布署下完成的。他生前的最大愿望就是早日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他当时是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组长。

  李四光逝世前9天,我们去向他汇报工作。医生让我们说话一定要少一点。他当时血压不稳,走路都晃晃悠悠的了。这个科学家责任心是非常强的。我觉得,在中国,在地震预报方面,李四光的学说和他所做的工作,应该在唐山大地震上有所反映。

  唐山地区的危险性最早是李四光提出来的。我们在他的指导下才建了地应力观测站,才对唐山大地震有所预报。


唐山警示录'连载之17':唐山地震中期预报  
作者: 张庆洲    
  
    1975年12月,地震地质大队上报给国家地震局《1976年地震趋势意见》称:

  华北地区

  1976年(尤其可能在第一季度),从河北省乐亭至辽宁省敖汉旗…锦州一带及其东南渤海海域,可能发生大于6级地震……

  主要依据:

  1。辽宁省沈阳、锦州,河北省昌黎、三河、怀来、蔚县、尧山,北京市镇罗营、昌平、下苇店……等台站电感法地应力测值,大都从1975年2月到11月构成280余天的正、负趋势异常。据华北地区和沈阳台站此类异常时间与震级的经验公式:

  (数学公式笔者略)

  计算为7。3级和7。4级(误差正、负半级左右)。

  ……

  上述各台站异常主应力方向,主要交汇在乐亭——敖汉旗——锦州一带及其东南渤海海域,而且异常主应力值也以昌黎、安邱等地为高。

  2。沈阳台站……1975年3…10月地应力速率异常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分布……都显示出了大震前的特征。

  3。河北省昌黎台站出现了类似海城地震前的地应力趋势跳动异常。

  4。目前,断层位移测量存在较大异常的点有:河北省夏垫、香河,北京市马坊、范庄子等。……马坊自1975年3月以来,东面的较大断裂上盘表现为趋势上升,幅度达6毫米。

  ……

  西南地区

  1976年(可能在上半年),于四川南坪——雅安——陕西宁强一带,可能发生7级左右地震。

  主要依据:

  1。甘肃省武都,四川省汶川、沪定,云南省建水、下关等台站电感法地应力测值,从1974年12月至1975年11月构成340天左右的地应力趋势异常。根据西南地区此类异常时间与震级的经验公式:

  (数学公式笔者略)

  计算为7。5级(误差约正、负半级)。

  ……

  2。汶川台站1975年4月至现在,地应力速率异常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布散乱,其分布函数的性质与大震前一致。

  3。下关台站自1975年6月以来,出现了地应力跳动异常。

  4。四川北部松潘断层位移测量结果,从1975年4…11月,该南北向断层的东盘相对西盘上升了4。2毫米。

  ……

  黄相宁执笔的《1976年地震趋势意见》无疑是一份出色的中期地震预报。我想指出的是:

  1。“乐亭——敖汉旗——锦州”,已经把唐山地区圈进了危险三角区,并明确指出:“可能要发生大于6级地震。”

  2。文中反复出现的昌黎、乐亭,均在唐山地区范围内。

  3。 “四川南坪——雅安——陕西宁强一带,可能发生7级左右地震。”则准确预报了1976年8月16日和8月23日松潘7。2级大地震。松潘距南坪约90公里。

  4。这份正式呈报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的文件,距唐山大地震仅6个多月。

  唐山地震临震预报

  我双手捧着一本很老旧的资料,真的掂出了它的沉重!从唐山大地震爆发的那一刻起,成千上万的唐山人在思索:这么大的地震,地震局真的没发现一点迹象吗?

  这个疑团缠绕着唐山人的心。

  我凝望着封面,字迹有些模糊了。

  地震预报登记薄

  (国家地震局制第2册)

  我一页一页地翻过去,终于翻出了那一页沉重的记录。这是一份至今未见天日的极其珍贵的史料,现全部照录如下:

  序号:7608

  发布时间:1976年7月14日

  发预报单位:地震地质大队

  预报地点及范围:集宁、繁峙、束鹿、张家口一带;宝坻、乐亭及渤海地区(最可能在中南部海域)。

  预报震级:MS 5。0左右。

  可能发生时间地点:1976年7月20日左右;1976年8月5日左右。

  预报理由:西拨子、下苇店、昌平等站地应力跳动异常,分别于7月初、7月10日结束,一般结束后半个月内发震。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黄相宁将一张图纸放在写字台上:

  华北地区地应力异常主应力方向交汇震中图

  黄相宁缓缓的声音:地应力的长处在于可以计算方向,这个方向可以交汇出危险区域。这就是我们呈报的危险区域图。你看!他指了指危险区域图,唐山两个字蓦地撞入我的视野。

  过了许久,我们的对话才重新开始。

  张庆洲:临震预报意见和危险区域图呈报给哪个部门了?

  黄相宁:临震预报意见是复写的,一式两份。一份呈报给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一份存底。另外专门写了一份地震预测报告,连同地应力危险区域图报给地震局局长了。

  张庆洲:你们年初报的是“大于6级地震”,临震预报为什么降到了“5级左右”了呢?

  黄相宁:1976年4月6日,内蒙和林格尔发生了6。3级地震。我们认为应力释放了一部分,所以临震预报就从年初的6级降到了5级。这个判断有些失误,应该是它的释放并不影响主体。

  另外呢,海城地震以后,华国锋提出在京津唐张地区震前24小时报出5级以上地震的要求。国家地震局规定,谁报这个地区≥5级地震的短临预报意见,就把该意见报送国务院。所以当时的京津唐张地区很少见≥5级地震的临震预报。

  5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一般情况下谁敢报5级?你要对国务院直接负责。 


唐山警示录'连载之18':地应力短临预报水平揭秘  
作者: 张庆洲   

  唐山大地震留给我们的疑问太多。读者已经从本调查中了解到,唐山的地震工作者和北京的地震专家都曾发出过临震警告!但最终却以超过24万人的生命为代价,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大悲剧。

  这到底是为什么?

  为使唐山大悲剧不再重演,这就不得不涉及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我们的临震预报水平究竟如何?

  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国内外都知道,中国曾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的海城地震,那么海城地震之前呢,还有没有成功的临震预报?

  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分析预报室短临预报组,有一份沉默至今的历史资料。现全部照录如下:

  最高指示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

  地震预报登记卡片

  一九七一年

  编号。019

  ———————————————————————

  发布单位:地震地质大队

  发布时间:1971年6月3日20时

  预报内容:时间:1971。6。4…6。12

  地点:①昔阳、长治、平遥、临汾连线范围。

  ②渤海地区(包括辽宁、长海) 

  ③丰南、昌黎、建昌、连线范围值得注意。<供考虑> 

  震级:①5级左右或3。5…4级震群。

  ②4级左右。

  向何处发报:中央地办。

  地震情况及预报效果:

  6月5日 和顺4。8、5。2正确

  1971年6月5日,距昔阳仅30公里的和顺发生4。8和5。2级地震。

  这是我所见到的中国成功预报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正式书面短临预报!

  1971…1981年,11年间,黄相宁的“地震地质…地应力预报地震小组”向国家地震局以书面形式正式预报了4。75级(破坏性地震最低限)以上破坏性地震短临预报意见175次。

  联合国全球计划(UNGP…IPASD)按照《地震短临及年度预报意见评定标准》对175次短临预报进行了严格评审、打分(该评定标准以100分计,统计资料笔者略),成功率为:33。1%

  我相信这是一个令国际地震界为之兴奋的百分比。

  地震地质…地应力预报地震所取得的成就,175次短临预报,不是“瞎猫碰死耗子”碰出来的,是人类不断征服自己、征服大自然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医疗技术设备的更新日新月异,并能迅速普及,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而地震地质…地应力预测预报地震的技术设备却不能普及。一次又一次的大地震毁灭了并且仍在继续毁灭着我们的亲人和家园。

  这是人类的悲哀!  
唐山警示录'连载之19':与地震科学家对话  
作者: 张庆洲    

  黄相宁性格内向。

  地震地质…地应力预报地震,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崎岖小路。他把青春和力量、智慧和勇气,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地震预报事业。然而,他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就像预报了唐山大地震 

一样,上苍恩赐他的并不是好运。他在逆境中苦苦地求索。

  他步入60岁的那一年,联合国全球计划项目决定对地震地质…地应力予以赞助,并付诸了实施。

  张庆洲:您从事地震地质…地应力预测地震已经坚持到了今天,但是联合国的评审为什么截止到1981年?

  黄相宁:唐山大地震后的第二年(1977年)吧,地应力被判为不予支持不予发展的监测手段。就是说,仪器坏了就停,任其自生自灭了。全国原来有一百多个地应力观测站,1981年以后,就剩十几个了。

  张庆洲:联合国怎么知道你这个地应力的?地震监测手段有很多种,为什么选择资助地应力?

  黄相宁:1995年10月,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联合国发展支持与管理服务署的官员科尔女士获悉,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青龙县因防震组织出色,结果无一人直接死于地震,科尔女士在半信半疑中亲赴青龙调查,最终确信这真的是一个奇迹。

  但究竟是哪里发出的地震预报意见?调查来调查去一直调查到我这里。联合国的官员们对地应力产生了兴趣,但又极注重实际效果。他们进行了严格评审打分以后,认为:地震地质…地应力预报地震是可行的,就决定予以赞助。

  张庆洲:您对地震地质…地应力预测地震的信心如何?

  黄相宁:我原想把这些经验和教训整理出来,写成文字留给后人。现在有了联合国的资助,我就要继续实施。用事实证明:李四光的思路是正确的,地震地质…地应力是预报地震的可行途径。

  我相信最终会被世人所理解,所以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张庆洲:唐山地震可能不再重演吗?

  黄相宁:从地震预报整体水平来看,把唐山地震报得非常准确,我觉得有困难。但是能不能避免一部分伤害呢?我觉得应该做到,青龙就做到了。

  唐山地震能否不再重演,从唐山的悲剧中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这不仅仅是地震科学家的事。

  张庆洲:您对唐山地震前的群测群防预测水平怎么评价?

  黄相宁:唐山市搞地震监测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真正的专家。他们搞了多年的监测,认识了许多地震信息,也积累了许多极其重要的资料。

  张建华和姜义仓就做了一件地震科学上的大事。这就是:一个大地震的震中区在地震前的应力反应是什么样的?在世界上,中国人第一个取得了这样珍贵的资料。陡河地震台和赵各庄矿地震台都在震中区,都是自动记录结果,而且数据很一致。你想一想,谁知道有个7。8级的地震在这个地方发生?而且事先把地应力台建到震中区去了。这样的机遇千载难逢!

  唐山地震以后,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唐山市搞地震监测的人是非常高明的,我们这些专家并没有充分认识他们。比如乐亭县地震办公室就把预报意见给我了,报得非常好,现在还在我这里珍藏着。

  他们的预报意见比有些专家要强得多!

  张庆洲:你们这一代都老了,你认为地震预报前景如何?

  黄相宁:地震预报需要丰富的经验。除了理论知识之外,实践经验非常重要。我们这一代,从邢台地震以后经历了两个地震高潮活动期,已经积累了上百个地震实例。

  如果我们这一代走了,巨大的地震预报财富或许也跟着走了。即使我们写了书,下一代用起来也很难,不带是不行的。我就一个学生也没有,带学生需要经费啊!

  联合国全球计划项目负责人说,你在国际上带学生吧?

  我说只要有人愿意搞地震预报,我就愿意培养。

  黄相宁的叙述很艰难,时有难言之隐。我的写作也很艰难,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只能省略。读者阅读时也许很艰难,文中有些地方叙述得“不明白”。

  黄相宁们痴心不改,在地震预报科学的崎岖小路上艰难地攀登,不断地改进、完善预报方法和仪器。唐山大地震以后,华北平静了12年之久,在1988年他们成功地年度预测出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6。1级地震。这以后进入了90年代,他们向国家地震局又多次基本准确地进行了年度和短临预报。

  黄相宁副研究员简历

  黄相宁,曾用名黄小咸,汉族。

  1937年3月18日生于四川重庆。

  1959年7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同年分配到地质部,从事石油地质普查、勘探与综合研究。

  1966年6月调地质部地震地质大队从事地震科研工作。

  现任联合国全球计划项目顾问。在中国协调办公室领导支持下,在菲律宾建立了10个压磁地应力台站。 


唐山警示录'连载之20':国家地震局隐私一瞥  
作者: 张庆洲    
  汪成民有点塌腰,这是唐山给他留下的印记。为了抢救地震资料,他爬入即将倒塌的丰南岳42号房,被一块几十斤重的水泥板砸在腰部老伤上留下了病根。他头发花白,很软也很稀疏。

  他的回忆始终在一种恬淡的状态下进行,嘴角始终挂着一丝恬淡的微笑。大悲大喜大起大落之处也不见一丝感动。

  他曾是时代的骄子,留苏归来头上便罩上了一层光环。他也曾沦为时代的弃儿,戴着一顶臭老九的帽子进了干校。在干校养猪也养人,留苏没学到馇猪食和蒸馒头的学问,手就被卷进了搅面机里,大拇指与手碗之间的肉撕开了,留下了一条永远的疤,跟心上的伤疤一样长。

  唐山大地震以后,厄运再次降临在地震科学家头上。天大的冤屈他可以吞下去,妻子的离异却让他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在他的眼中,世界没了色彩,天也再不湛蓝。孤灯夜下,他悲怆地自己质问自己:

  我为什么留苏?

  我为什么搞地震预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