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新宋 >

第413章

新宋-第413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儿嫁给侍剑,他们与女儿见面的机会就多了。只是两口子想了又想,不知道怎么才能把侍剑这个乘龙快婿收入自己家中,好在他们儿子给出了个主意,让安大娘托侍剑捎点什么东西或传句话给她女儿,只要侍剑与阿菡见上几面,凭阿菡的样貌和聪明,多半便能打动侍剑,若不能,那也是天意。他们却不知道侍剑早已见过了阿菡,还被一通玩笑激得不敢再见阿菡。

安大娘找侍剑捎东西时,侍剑并未深想安大娘的意图,他只是不愿留下更多口实,给人取笑也就罢了,但若流言传到公子耳中,公子会不会误解自己行为不端?!公子一向洁身自好,梳头、更衣、沐浴等一应贴身琐事都是自己打理,不容旁人近身,只怕也容不下自己的书僮和哪个丫环牵扯不清。想到这些,他便不大情愿,可安大娘一直对他关怀备至,当安大娘板起面孔时,他也只好从命了——当然,答应了帮着传话捎东西,不代表他就会去见阿菡,到了桑府后,他找了一个在外间侍候的粗使丫头把东西递进去,以后几次都是如此,阿菡渐渐察觉侍剑在回避她,恼羞成怒。唯安大娘一直被蒙在鼓里,以为侍剑每次帮她传话,都会与女儿见面,乐呵呵地等着水到渠成。



不过很快,侍剑就没有心情在这些事上花心思了,因为白水潭学刊一事,桑充国被拿进了开封府大牢,石桑两府都陷入了空前的焦虑和忙乱中。身为石越身边的书僮、小厮兼第一红人,侍剑自觉自己比别人更多一份责任,更何况他内心深处还潜藏着难以言表的恐惧。

“李先生,您也派点事给我做吧!”侍剑跟在李丁文身后哀求,由于连日的忧虑和恐惧,侍剑再也无法随时随刻维持开朗活泼的阳光少年形象,他瘦了一圈,复杂的目光中不时泄露出一些幽暗的情绪。

李丁文转头看着他,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个勉强可以称作“温和”的表情,道:“你还小,这些事不急着参与。公子这些日子寝食难安,身子虚弱不少,你照顾好公子的饮食起居才是最要紧的,可明白?”

侍剑勉强点点头,他看着脚下的青石地,目光有些怔怔的,心中满是自厌自弃,涩声道:“李先生,公子——还有桑公子——会不会有事?”

李丁文没有哄小孩的习惯,若非察觉到面前这小子急需安慰,他铁定白眼一翻转身就走,因此,他拍拍侍剑的肩膀,温声道:“公子和桑公子都不会有事的,我保证!好了,去叫厨房弄些可口清淡的东西,等公子回来,好歹劝他多吃一点,别净瞎想。”该说的话说完了,他也不管侍剑有没有听进去便径直离开,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李丁文的保证,让侍剑略微放心了些,他看着李丁文远去的背影,心中安慰自己:李先生是很有本事的人,他说公子没事,公子自然不会有事;况且,公子他们是在跟人斗,又不是在跟天斗!如此一想,果然觉得心中轻松许多,他捏捏自己的面颊,努力调动面部肌肉和情绪,让自己维持着明朗少年的形象——虽然此时合府上下的脸上都应该挂点忧虑,但侍剑知道自己的忧虑是发自内心的,只多不少。

厨房已不是安大娘的天下了(注)。安大娘厨艺平平,石越不挑嘴,对那些不甚好吃也不甚难吃的饭菜并不挑剔,李丁文却是个能享受便断不肯吃苦的主,若条件艰苦,顿顿粗茶淡饭他也不会有丝毫不满,但现在石府又不穷,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长期忍受一个半调子厨娘的半拉子厨艺实在毫无道理!再说将来难免要留一些位高权重的客人吃饭,这样的厨艺也太丢石府的脸!在李丁文力主之下,石府新进仆人中便包括了一名手艺出众的大厨和一名学徒小厮。

侍剑到厨房时,厨子正在准备午餐的材料,侍剑把李丁文的意思说了,便默默地坐在一边打下手,大厨本想问问前面的情形,见他这样也就算了。侍剑看看周围,想到以前公子带着自己在厨房吃饭的情形,心中说不清是什么感觉:现在石府人口越来越多,规矩也一天天严明起来,虽然公子对自己仍一如既往的好,好得让自己心口发软,可那种大清早与公子一起在厨房吃饭的温馨时光已不会再有了!

不过公子也挺怪的!为什么他就是不肯用丫环呢?桑府丫环给公子上茶添饭时,公子会说一声“谢谢”或点头致意,说起话来也还挺客气的,不像是厌恶丫环的样子,为什么就是不肯用呢?人都说女孩儿是解语花,若公子身边有一两个女孩子,时时劝解宽慰一下,说不定公子便不会这般烦恼!想到女孩子他便又想到了楚云儿和桑小姐,以往公子有烦恼时,便会去碧月轩看看楚云儿,现在公子没空去碧月轩,而楚云儿也不便来石府,这朵解语花便用不上;而桑小姐虽然也与公子相处融洽,但她是桑公子的妹妹,看到她公子自然也会想到身陷牢狱的桑公子,说不定还要反过来安慰她。

在厨房呆了一阵,侍剑想起石越特别喜欢吃宜香斋的千层饼和五子糕,便提了食盒向宜香斋走去,他怕石越回府后找不到他,便不敢多耽搁,一路上半跑半走,买了热气腾腾的千层饼、五子糕以及另外几样点心,又紧赶慢赶地返回石府,石越还没有回来,侍剑便将点心交给厨房温着。中午时,大厨拿出看家本领,熬了肉桂薏米粥和什锦水果粥,又备好了几样精致清淡的小菜,石越并没有回来吃,只便宜了李丁文大快朵颐。

石越回来时,很疲惫,脸色比早上出门时更苍白几分,看见侍剑候在门房里,便道:“请李先生到书房来。”

侍剑恭敬地应了,先去向李丁文传了话,又快步走到厨房,端了一直热着的清粥点心以及几样小菜,也向书房走去。书房里,石越歪坐在椅子上,一手支着下颌,一手在椅子的扶手上轻叩,身上的官服不如平常齐整,官帽也随意地丢在一边;而李丁文也不说话,只安静地坐在一边饮茶,看见侍剑端着托盘进来,便道:“公子先吃些东西吧!老任手艺不错,菜和粥都甚是可口;那几样点心是侍剑专门跑去宜香斋买的——宜香斋的点心,公子有好些日子没吃过了吧?”

石越苦笑一下,可不是,自从他接了胄案虞部的差事以来,事情一桩接着一桩,跟着又是白水潭之狱,已经很久没有去宜香斋吃点心的闲暇了。他有些心不在焉地端起一碗粥喝了一口,拈起侍剑递上来的筷子,随意夹了筷小菜塞进嘴里,粥和菜都温得太久,失了原本的鲜味,吃起来有些倒胃口;又拿起一块点心,也觉得不如记忆中的鲜美。

勉强吃了几块点心,喝了一点粥,石越便放下筷子,示意侍剑把托盘收下去,侍剑哀求:“公子……”

石越道:“收下去吧。”

看着石越憔悴而疲惫的脸,侍剑心中更酸更涩,他扑通一声跪下,再也忍不住心中久蓄的泪水:“公子,小的知道您担心桑公子,但您也要顾着自己的身体才行!若您有什么事,谁去救桑公子呢?!”

石越和李丁文都吃了一惊,这样一个惶惑不安、泪流满面的侍剑,与他们的印象太不相同。石越不得不暂时放下白水潭与桑充国,安抚这个自己视若亲弟的半大孩子:“傻孩子!不过是少吃了几口饭,你何必如此忧急?相信我,我还有很多大事要做,不会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的……”

侍剑垂首道:“可人是铁、饭是钢,您现在的饭量不及往日的一半,又睡不好觉,如此下去可怎么支撑得住?”

石越颇为无奈地笑笑,对侍剑关怀自己的这份心意也颇为感动,想了想,道:“这些东西我吃着没味,你到厨房去,叫他们给我做碗面,味道略放重一些。”

侍剑脸上终于露出一点笑容,起身道:“好。我这就去厨房,看着厨子做。”

石越也松了一口气,道:“不必,你守在门口,我与李先生商量点事。”侍剑流泪的样子,他还是第一次看见,真有些不适应。

侍剑收拾托盘出去,交给院中一个小厮,又把石越的吩咐转达了,便守着书房门口。

书房中安静了良久,方听到石越叹息一声,道:“潜光兄,就按你说的办吧。”他略一顿,又叹道:“只希望,石越不会成为大宋的罪人。”

李丁文宽慰道:“公子尽管放心,皇上断不会妄动武力的!”

事情在按照石越、李丁文的推想发展,山雨欲来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石越受了点风寒,趁机告病在家,只是养了好些天病,神色却愈加憔悴。

十二月初十,桑充国受刑的消息传了出来,李丁文找到了石越,道:“公子,时机到了!”

石越从软榻上坐起来,沉静的目光中看不出什么情绪,他一边整理衣衫一边道:“按计划执行。潜光兄,桑家在开封府大牢也有人,此时他们多半也已得到消息,我得去看一下,这里就由你指挥了。”

李丁文答应了,又道:“公子,我想借侍剑一用。”

石越看看侍剑,点点头,便头也不回地出去了。侍剑目送他离开,转身等李丁文吩咐。

李丁文半蹲着,一手抚着侍剑的肩膀,道:“侍剑,你到白水潭去找程伯淳,把桑公子受刑的事告诉他,请他过府商议。”见侍剑眼中升起一些疑惑,不由笑问:“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叫你去请?”

侍剑点点头,李丁文笑道:“因为你是小孩子啊!小孩子不懂事,泄露了什么、说错了什么都是情有可原的。刚刚,我已吩咐人去酒楼茶馆里散布桑公子受刑的消息,但我怕消息传得不够快,学生受到的刺激不够多,不能在伯淳先生返回白水潭之前有所行动。所以,你去白水潭找人时,要想办法把这个消息放出去,再挑拨一下那些学生的情绪,不过千万记着,此事要做得不着痕迹,你做得到吗?”

侍剑想了想,有些激动地点头——这是他为公子做的第一桩正事,此时他有一种受重视的感觉。

李丁文笑问:“那你打算如何做?”

侍剑笑道:“我是小孩子嘛!小孩子不经吓,眼睛红红地去白水潭找人,人家一问,我就老实说了!”

李丁文拍拍他的肩膀,站起来,笑道:“去吧。到外面雇辆车。另外别在伯淳先生面前弄鬼,你终究是小孩子,让他看出破绽就不好了。”

侍剑答应了,飞快地向府外跑去——因为是石越贴身侍僮,他身上随时备有府里的公使钱,此时倒不用再去向账房拿钱。坐在车里向白水潭赶去时,侍剑放松自己的武装,让自己沉浸在回忆里,往事不堪回首,侍剑很快便泪流满面,下车前,他擦干眼泪,收敛住情绪,只适当地露出一些忧愁——他相信,这样半遮半掩,更能刺激学生的情绪。

侍剑是石越的书僮,总跟在石越身后出入白水潭,所以学院的学生基本都认得他。此时众学生见侍剑一个人在校园里匆匆而行,眼睛红红的、脸上泪痕犹新,便有人走过来跟他打招呼:“侍剑,你这是怎么啦?”

侍剑勉强笑笑,道:“没什么。”

那些学生见他不肯说,便不再追问,自然而然地问山长安:“山长还好吧?听说他病了,我们都很担心……”“是啊,怎么你一个人在这里,山长呢?也来学院了吗?”

侍剑想到石越连日来的忧虑,想到石越憔悴的面容,心中十分难过:公子人那么好,却给人害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桑公子也是好人,却给人打得血淋淋的,可见老天爷……定是睡着了,才让这些坏人也当了官!他道:“公子还病着呢!这些日子公子担心桑公子,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病哪能好?!如今,桑公子又受了刑,给人打得血肉模糊,公子更是难过得不得了!现在公子已赶去桑府安慰老人家了,怕他们年纪大了,急出个好歹来……我是来请明道先生过府商议的。”

众学生一听到“桑公子受了刑”、“给人打得血肉模糊”这些话,顿时炸开了锅,便有学生怒吼道:“什么?!桑山长受了刑?!”“给打得血肉模糊?!”“怎么回事?侍剑,你给我们说说清楚!”

侍剑似被吓了一跳,有些瑟缩地说:“我也是无意间听来的……听说昨日邓大人升堂,因桑公子不肯招供便用了刑,桑公子被打得奄奄一息,跟血人似的,不知道还活不活得了……”他说着说着,泪水又在眼眶里打转。

当侍剑与程颢离开白水潭时,桑充国受刑的消息早已在校园里传得纷纷扰扰。

但不管怎么样,事情总算是圆满解决了,邓绾被罢免,白水潭一案换人重审,桑充国等人无罪释放。侍剑很高兴,因为石越脸上又有了久违的笑容;石越没有问当日李丁文借侍剑去做了什么,他只是在桑充国出狱当晚的回府途中,醉醺醺地拍了拍侍剑的肩膀,赞了句:“好孩子!”这句浅浅的称赞,让侍剑兴奋得难以入眠。

经过这件事以后,侍剑自觉已是半个大人,因为他已经可以帮公子办正经事了。为了表现得像个大人,他开始穿大人的衣服并努力摆出一副“稳重”的神情,结果让李丁文好一番嘲弄:“侍剑,您老人家今年贵庚啊?”

侍剑先是一愣,跟着满脸通红,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偏李丁文还不放过他,又道:“孙儿该有十几岁了吧?唉,可比我与公子有福气……”

石越早笑倒在一旁,见侍剑顾不得他一向恪守的礼仪落荒而逃,忍不住摇头,道:“你何苦那样嘲笑他?小孩子盼着长大,也是人之常情。”

李丁文也笑:“他那一副小老头的模样实在可笑,我没忍住。”

石越对侍剑深表同情:“可怜的侍剑,怕是好一阵不敢抬头看你了。”

李丁文道:“公子若有空,也教教他穿衣打扮吧,省得他穿得不伦不类丢公子的脸。我瞧公子身上这袍子挺精神的,吉绣坊的师傅做的?”白水潭之狱后,石越趁着做春装的时机开始了他的服饰改良大计,吉绣坊的师傅过来给他量身,他连说带比划地提出了一堆要求,做出来的袍子果然英挺很多,只是他梳头的技术尚有待提高,还需戴着甚不喜欢帽子遮丑。

此时李丁文问起袍子,石越便道:“我让他们照我的意思改了一下。”

李丁文撇撇嘴,道:“堂堂直秘阁、中书检正官、白水潭前山长、大宋之一代学术宗师,竟会对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感兴趣,当真令人叹为观止!”

石越不甘示弱,笑道:“潜光兄若是羡慕,只管叫吉绣坊依样做来,不必做此酸态!”

(注:在曾布给石越提亲时,文中提到安大娘还在当厨娘,实体书改成石安负责厨房,我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了一点小改动,把石安两口子踢出厨房了。)



侍剑在石府家仆中的独尊地位很快就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手是三月底新进的一名小厮。

原本石府在短期内不会再增添奴仆,但一位老人托了石府一名家丁来说情,石安颇同情那孩子的身世,又不敢自作主张,便向石越禀报:“……这孩子原本也是富家公子,但三岁时他爹急病死了,家中所有的生意店铺由叔叔接管,因家中没有长辈主持公道,孤儿寡母的日子便不太好过。更糟的是两年后,他娘给人发现与家仆私通,自尽了,万贯家财和他自己便完全落在了叔叔手里,他叔叔一家人都不待见他,他过得连家仆也不如。他叔叔是个志大才疏又运气极差的主,做生意赔得多赚得少,没几年便葬送了大半家产;连番打击下他便对做生意失去了兴趣,转而迷上了赌博,家产败得更快,现如今只剩下了几亩薄田和一栋大房子。为了糊口,他们转卖了家仆,把大房子租出去,自己搬到一个破旧的小院居住,这孩子便成了免费佣仆和出气筒,日子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