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新宋 >

第115章

新宋-第115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把皇帝对司马梦求、吴从龙、秦观的封赏说了,又谈及司马梦求将去洛阳的种种事宜,我郑重的拉着司马梦求的手,说道:“纯父,此去洛阳草创武学,任重而道远,到了那边后,你要少言多做。凡西京官吏,无论新党旧党,都不要得罪,朝廷之事,亦不可议论,军中之事,亦不可多言,只管按你的训练条例,练一批真能带兵能打仗的校尉出来。若是要钱要人,可以给我写信,我自会为你周全。切记切记,就是不可干涉地方事务。”

司马梦求正容回道:“学生谨记石相教诲。”

李一侠在旁轻摇折扇,提醒道:“纯父兄虽然文武全才,然而西京精忠学院下属职事官都是有背景的人物,擎掣实多,此去第一件事,正是要把这些牛鬼蛇神,好好镇住,方得大展拳脚。”

司马梦求笑道:“无过兄不必要担心,小弟自有办法。”

当下如此这般一说,惹得众人皆哈哈大笑。

我又对吴从龙说道:“种公来京后,你按理应当拜谒,这中间曲折,子云须有处置。这事不仅我不能去办,便是无过也不能去办。”

吴从龙躬身答道:“学生理会得。”

说完这二人,我盯着秦少游半晌,久久做声不得。

秦少游被我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张嘴想说什么,却又终是没能说出来。

李一侠把折扇收在手中轻轻虚敲,好一会才和我说道:“莫若向皇上荐少游去做台官?”

我叹了口气,说道:“调动太快,终是不行。这事先按下不说吧……”

顿了顿,也不理会秦观诧异的目光,又说道:“这里没有外人,有些话我不妨直说,我辈虽然行事无愧于心,所为的皆是朝廷百姓,但是在外人眼中,你们这几个人,包括段子介、杜子建,身上都免不了打上石府的印记。你们在外面说旧党好,人家就会认为我对旧党好;你们在外面攻击新政,人家就会认为我在攻击新政。故此一言一行,大家都要多加注意……”

秦观听到此处,慨声说道:“石相,新政不便,天下皆知,又有何说不得?我辈只须光明磊落,那管别人议论。”

我观众人神色,李一侠和司马梦求微微摇头,吴从龙眼里有几分诧异,显是认为秦观这话实在太幼稚,但吴安国和曹友闻,却有赞许之意。心里便知这些人从小学着做君子,对于权谋机诈,便是知道,也有点不屑为。但此事若不能在内部达一共识,将来的麻烦,必不止青轩院这么简单。

当下我温声问道:“少游,倘若尔辈在外讥刺新政。少游以为王相公会如何处置?”

秦观朗声答道:“学生鲁钝,却非贪生怕死之辈。义之所在,虽万千人吾往矣。”

我看到他竟然抱着做忠臣义士的心,丝毫不会权变之术,当下真是气极反笑,又问道:“少游这般说,即是觉得王相公定然不会放过你?虽不至会杀了你,让你去崖洲打打渔那是免不了了?”

秦观默然不语,只是神态中却写着“那又如何,老子不怕”八个大字。

我又问道:“王相公能把你少游请出京城,你倒想想他会不会把我也给请出京师,让我去某官做某使?”

曹友闻奇道:“方今明天子在上,也不能是王相公一手遮天吧?”

我问道:“我的资历,较之韩琦韩大人如何?较之富弼富大人如何?较之欧阳修欧阳大人又如何?”

这三人皆是反对新党的名臣,结果却全部被赶出京城,这几人岂有不知,当下全部不再说话。

我又厉声说道:“我石某非贪生畏死之人,非恋慕富贵之徒,做不做官,我原不稀罕。但请诸君思虑,方今朝廷之势,倘无某在皇上身边周旋,数度修正新法,天下骚动,早已多时也。某非惜身,只是这一身干涉的却是大宋的兴盛与衰乱,某因此不敢自轻也。倘若无石某,王相公任用小人,旧党诸君子却只会反对、反对,除了复祖宗之法外,拿出不任何说服皇上的法子。国家朝廷,必陷于此两党之争,内耗不断,终于虚竭。此正是隐患深种之时也。”

众人听我自剖心志,一个个屏息聆听,我放缓语气说道:“大丈夫做事,须能屈能伸……那些坚持操守,敢于真言直言的君子固然值得钦佩,但是那些委屈求全,为国谋画的人却更是大丈夫。如今之势,非徒我不能自轻,诸位亦不能自轻。某与诸位,休戚相共也。诸位身上,背负的也是我大宋的前程……”

我见秦观脸上已有惭色,吴安国和曹友闻又开始有激动之色,又说道:“其实王相公变革新法,亦无自私自利之心,所为的也是大宋,只不过办法过急过偏,又为小人所趁,反而适得其反……便是王元泽,又何尝不是慷慨之士?我辈亦不必闻新法而变色,视王氏如寇仇,所谋所画,心里不好先存了新党旧党之成见,须知,我辈之志,上为了报皇上知遇之恩,下为了大宋千万百姓,凡事只须问是不是于此有利……不必问是新是旧。”

秦观听了我这番话,细细思索,终觉有理,不免有了惭愧之色,当时便深深施了一礼,诚恳的说道:“今日方知什么是大胸怀,学生狂妄无知,险些铸成大错,实是愧对诸君。”


第二十五节 谋画(二)


我见秦观终于明白过来这委屈求全的道理,便温声说道:“无妨,人谁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今日之事少游无需介怀,日后谨慎点便是。”

虽然我并不责怪,秦观却依旧郁郁不已,只说道:“学生谨记。”便回座坐好。

此时房中气氛有点沉重,我有心调节一下气氛,便对秦观笑道:“少游要与王元泽对弈战,想是棋力不低,我正手痒,不如先弈一盘棋?”

秦观不敢推辞,便连忙起身应道:“不敢。”

众人虽不知我藏着什么心思,这时节突然提出来要和秦观下棋,却又不好扫我的兴,当下李一侠便取出棋盘棋子来摆好,也不用猜先,我让了秦观执白先行,众人在旁观战。

其实做为一个现代人,即便是职业围棋选手,到了古代去下棋,也未必能讨得了好,一般人对于中国古代围棋根本没有任何了解,就喜欢大放厥辞,以为凭着现代人成熟的定式和出色的布局方法,就可以横扫古代棋坛,甚至连某位著名的作家,也曾经在他的作品中说什么“主人公闭着眼睛把一粒子填到自己的棋眼中,结果自己的棋死了后空了一片来,结果反而有了周旋的余地”这样可以笑掉人大牙的故事,这些自以为博学的人根本不知道,在中国古代围棋的规则中,就有一条“不能自杀”……

不过幸好对于我来说,则对于中国古代围棋倒并不陌生,因为我经常打古谱的。之所以有这种爱好,不过是觉得衍生于日本规则的现代围棋取消中国古代的座子和还棋头规则,其实不过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案例;而且中国古代围棋的规则下,不仅仅先行的优势较小,而且因为“还棋头”的规则,常常就会导致双方力搏,棋下得煞是好看。只是自从回到古代,反而很少有机会下棋……

秦少游的水平,显然较之王雱差了许多,因为古代围棋的规则,双方行棋一个重要的思考,就是拼命把对方的棋割成数块,越零碎越好,而自己的棋就最好都连成一片,这样在还棋头上对方要贴的目就会更多,显然这里就会占许多便宜。所以秦观下棋之时,非常注意自己的棋能连成一片,而只要能把我的棋分开,他就马上喜形于色。

我却不以为意这些,任凭他白子在中腹经营,维持着他白棋之间的联系,我只自顾自的在边角捞实地……从盘面上看,下到七八十手了,秦观的棋还是一片,而且在中腹颇具厚势,看起来是无法割断;而我却得了三个角加两条边,但盘面上黑子被切成了三块。

棋下到此处,观战的人已经开始皱眉头了。因为我一直不肯与白子争锋,虽然盘面上看起来不相上下,但是因为我现在至少要贴两目,显得我的局面没那么乐观。似吴安国就更是大皱眉头,似乎觉得我这样下实在太没有意思了。

我却不动声色,待实地捞得差不多了,捏着一颗子轻轻打入白的势力范围中,又四面倾削秦观的实空,一时之间,中腹烽烟四起,虽然我无法屠杀秦观的大龙,却不断掏空他的实空……结果最后我活了六块棋,秦观活了两块,按规则我当贴他四目,数子之后我却赢了他七八目。

坦率的说,按我的棋力,和秦观只在伯仲之间,较之王雱多有不足,只是因为他不太习惯我这种不太愿意正面交锋的下法,所以才会输这么多……而众人也觉得不可思议,倒并不是认为我棋力多高,只是觉得我这种下法也能赢棋,太没天理,而要说秦少游棋力很低,又说不出来。

我看着众人都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微微笑道:“诸君不必惊讶,我不过是侥幸而已。不过但愿诸君能从这局棋中,领会一些道理。”

李一侠听我这么一说,眼睛一亮,似乎有所明白了什么;司马梦求因为跟我未久,不太明白我思路,只在将悟未悟之间;而其他诸人,皆是茫然不解之色。

曹友闻是个老实人,便恭敬的问道:“学生鲁钝,还请石相赐教。”

我微笑道:“你们平素下棋,都是黑白互搏,必欲至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双方于中原紧要之地,以堂堂之师击皇皇之阵,艺高者胜之。而某与少游对弈,却游走于四边,不与敌争锋,只搜掠其不屑之地,徐图壮大,待到敌有可趁,便一子打入,侵削其地。虽最后支离破碎,不得不贴子数许,却终于能胜得几目……”

“……我希望这局棋能让诸位明白,某些时候,避敌锋芒,不与敌争锋,亦是取胜之道。”我一边说一边指着秦观那块最大的白棋,说道:“以方今朝廷之势而言,我们的反对者,便如这块白棋,势强锋盛,遍布天下,似乎无所不至无所不包……”又指着几块分开的黑棋说道:“我与诸君,便是这几块黑子,倘若直接与白交锋,做决胜之争,虽然未必便败,但是胜的可能也是渺渺,而无论成功失败,这中原大地,留下的都只是遍地狼籍。”

我一一扫过这几人的眼睛,用一种决然的语气说道:“故此我不与这强大的白子计一日之短长,只先做一些白子认为无关紧要,可以让步可以接受的事情,也不计较我的棋子被分割成数块,只需有一点他们不在乎我们去占据的地方,我就一定要想办法去占据。待到根基牢固,我们所做的事情各有所成,便会如这几块黑子,慢慢把影响力扩大到原来是白子的地方。再于其关键之处做一最后的痛击,彻底取得我们对棋局的主导权。”

吴安国听我说完,似懂非懂,只叹道:“虽是如此,不把这白子消除干净,终是心里不痛快。似这种做法,这白子却没办法清除干净。”

我笑道:“镇卿此言差矣,一局棋终了,便是新一局棋的开始,黑子白子又轮番登场,岂是你所能清除得了的。”

嘴上如此,心里我却另有主意:倘若有人真要把这白子清除干净,那是祸非福,我非得阻止不可。只是此时这话却说不得。

这几个书生却不知道我心里在想这些东西,听到我的话里含着一丝哲理,无不细细品味,击掌叫好,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但这等书生习气,也只好由着他们。

好不容易待他们安静下来,看见气氛已经比较热烈,我就正式把话题引向正题,正容对秦观说道:“现在印书馆的事情已经有了一些规矩,一般我们也不去管具体的事情,但有些大事情,还得有个做了主的人,之前一向是无过兄在打点,但马上他会离开汴京一段时间,我想请你在这段时间替无过兄接过印书馆,不知你意下如何?”

秦观想不到我会向他提这种要求,一下子就呆在那里,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他当这个官,也没什么事做,管管印书馆倒并不怎么为难,虽然做官的要有做官的体面,但是我也没要他去在印书馆担个什么职位,这方面他倒并不为难。只是对于印书馆的庶务,他是一窍不通,要当面说不会吧,丢人现眼;可以答应了,到时候什么也不会,岂不更加丢人?因为他左思右想,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为难得很。

他却不知我正是看他不通庶务,而印书馆的事情已经相当规范,他去也发挥不了多少影响力,却多少可以领会一些管理的方法,并且也可以熟悉一下从排版到出版的各种过程,结识一些不错的朋友……故此才向他提这种要求。

我见他涨红了脸,做声不得,便故意有点暖昧的笑道:“倘是不愿意去,便算了。我另外找人。”

秦观听到我的语气,便觉得我在小看他,心里很不舒服,一时激动,便说道:“石相不必另找他人,学生便可以去得。”

我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笑嘻嘻的对李一侠说道:“明儿你可给少游交待一下事宜,什么事当他管什么事不当他管,都得说清楚。”

李一侠笑着应允,促狭的朝秦观挤挤眼,惹来一阵大笑。

我又对吴安国笑道:“少游有了差使,也请镇卿帮我做件事。”

吴安国朗声道:“石相尽管吩咐,学生自当遵命。”

我微笑道:“这玻璃坊就要开业,你去管这些事情吧。无过兄会给你交待清楚,只是该用谁做掌柜,该在哪里开分店,怎么样卖玻璃,都由你决定。”

吴安国听我要他去卖玻璃,心里便不乐意,愠声说道:“石相怎好让学生去做这等差使?学生做不来。”

我脸色一沉,发作道:“刚才镇卿既已答应,岂好反悔?若是没这个本事,当初何必轻许诺言?”

吴安国诺诺不言,却始终不服气的看着我。

我知道这吴安国是个吃软不吃硬的角色,诚心要磨他一磨,又放缓语气,温和的说道:“这玻璃坊的收入全部会用到在全国办义学,你若能做得好,这事便容易成功,你若做不好,这件事便算是毁在你手里了。我愿你能勉力为之。”

吴安国是个最同情老百姓的人,一身的侠骨,听到这玻璃坊的收入是用来办义学的,想想自己去做这些事情,也算是为这件大好事出了一份力,心里便有几分愿意了。他是个痛快人,既然想通了,就不再拒绝,向我躬身说道:“若是为了这件大好事,别说去卖玻璃,就算去卖狗肉,学生也绝不含糊。学生决不敢有负石相所托。”

秦观刚刚被别人笑,好生尴尬,此时见吴安国如此,却又忍不住取笑道:“卖狗肉可不比卖玻璃差,君不知樊哙就是卖狗肉的吗?”


第二十六节 谋画(三)


倘是旁人取笑,吴安国多半一笑置之,偏偏是秦少游,吴安国如何能吃这个亏,他上上下下打量秦观半天,那认真细致的样子,几乎让秦观忍不住要以为自己穿错了衣服。

那李一侠是个促狭的性格,见吴安国如此,便知道他少了一个搭挡说相声,便笑嘻嘻的问:“镇卿打量少游半晌,莫非少游身上有什么不对?”

吴安国故作暖昧的冲众人一笑,一本正经的说道:“这倒不是,我只是听说青轩院的鱼雁儿姑娘最是伶牙俐齿,少游去了一趟姑射轩,想必所获匪浅,这一回来就用到我身上,这倒是深得鱼雁儿真传,看样子少游讨得鱼雁儿的欢心,是迟早之事。只是那鱼雁儿姑娘素喜男装,为求般配,少游需得爱穿女装才好,我这打量半天,就是想帮少游想想,究竟什么样的女装少游最上身……”

这话还没说完,就惹得众人哄堂大笑,秦观面红耳赤,抢白道:“我看你吴镇卿才是伶牙俐齿,看似老实忠厚,实在奸诈滑头得紧。”

……众人又戏闹了一会,便一一回房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