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新宋 >

第113章

新宋-第113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才子,历史上大大有名,开口闭口常爱说商鞅是豪杰之士,认为凡是对新法有不同意见,应当一律诛之,否则新法便不能成功,典型的法西斯主义青年。王相公之所以如此之拗,他这位公子实在其中起过关键作用。不知道幸还是不幸,只活了三十三岁就早卒了。

眼下我看到这闯进来的人竟是王雱,想想我这边还有一个年轻气盛的秦少游,头一下子就大了。心里实在是有些责怪司马梦求给我们带的好地方……

而王雱兴冲冲的做了不速之客,正想打量打量这厅中是何等人物,不料却看到了我坐在那里,当时就呆住了。


第二十一节 睥睨一世(一)


我和王安石的矛盾并非水火不能相容,如果我不是阻击了免役法和市易法,可能拗相公还会引我为政治上的盟友。毕竟我并不反对变法,之前的合作社行青苗法,不过是对他所行新法的一种修正,凭心而论,只需抛开面子上的问题,当世也就是我能够在变法的大前提下对王安石的新法提出建设性意见。那些旧党只会反对、复旧法,毫无建设性意见可言,也难怪王安石会看不起他们。但是这种本可能形成的盟友关系,却是我这一方所无法选择的。从政治上看,我已将王安石的新法定义为“为王前驱”的战略性棋子;而对免役法和市易法的阻击,更增加了王安石对我的警惕,甚至是敌意。

而在王安石的新党一边,最坚定、最有力、最激进的一位,则无疑是我眼前的王家公子王雱。这位毫无忌讳的公开推崇法家,希望能以“征诛”之术压制天下舆论,强行推行新法的王公子,较之乃父,更加的自负与刚恢。我不能知道他对于我阻击免役、市易二法和提出《朝野清议法》是抱着何种观感,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对“征诛”之术推崇毕致的极端主义者,对于言论自由是决不会有什么正面的评价的。不过,对于我这个始作俑者,他却会有一点矛盾的感情。

一方面,在他还不为皇帝所知的时候,正是我的印书馆刊印了他的策论,在让他得以为天子所注意的权谋中,我扮演了他父亲的同伙这样一个角色;同时,我还主动刊印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更让他曾经认为我是新法的支持者;当时他出入我的庄园,和我亦有相交之情。除此之外,做为一个有着非凡聪明的才子,一个思维敏捷的青年,对于我的诸门新学,他亦有过很正面的评价,我能清楚的知道他对我的欣赏,甚至是钦佩,并非是装作出来的。

但另一方面,我的门客频繁出入旧党府邸,我对免役、市易二法的阻击,我不动声色的把我的门客推荐给皇帝,我看似突然的提出《清议法》,这种种事迹,其后包含的机心,是绝对无法瞒过王雱的。这个年轻人即便因此而将我当成敌人,也会对我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更惶论在皇帝面前,年纪比他还小的我,是如此的得宠。瑜亮之争的情结,亦是他无法回避的。如果我不来到这个世界,那么他完全可以认为自己是聪明最有见识的青年士子,但是当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并且展现自己的光芒之后,对于王雱这样的人来说,他既不能视我如无物或故意诋毁我,自欺欺人的继续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又不甘心坦然接受我这样一个政见并不相契并且有点“来历不明”的年轻人远远较他出色的事实。可以说对于他,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态之下,他渐渐不再出席我庄园的宴会,亦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可以说,他一直在回避着我——如果我是顽固的旧党,他还可以不屑一顾保持着精神上的优越感,并且毫不留情的加以讥讽;但我却不是。我是那种总能说一些让他觉得可能有点道理却在感情让他无法接受的议论的人。

此时此刻,正是在一个他最没有思想准备碰见我的场合,我们相遇了。

而在我这一方面,就我的本意而言,我是不想与王安石为敌的。做为一个现代人,我比古人更能理解王安石的思想;但我的既定策略让我无法和王安石成为盟友——在此时的政治环境下,不是盟友,就只能是敌人。更何况我正胆大包大的把拗相公当成一颗棋子,出于对这颗棋子作用最大化利用的考虑,我也一定要尽量避免与王安石过早的翻脸;更何况,如果逼迫皇帝一定要在我和王安石中选择一个的话,我现在的把握还不超过六成,倘若王韶大胜的消息传来,更将会降到四成。所以,过早的摊牌,在时机的选择上,是相当不智的。

而此刻与王雱的相遇,对于我身边这位秦少游公子,我实在很不能放心。两位聪明人偶然相遇,都是一样的恃才傲物之辈,走火的机率实在是太高了。而火花一旦点然,引起多大的火灾就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了。如果出现这种最糟的状况,我的计划就会被破坏得一塌糊涂,这实在不能不让我担心。

更何况,还有更大的隐忧在其中。刚才秦观的议论,这个房间里有这么多人听见,而以王雱的表面来看,他也是此间的熟客,谁也无法保证这些话不会漏到他耳朵里。历史上这位王公子就敢于不择手段的用权谋,何况现在是秦观先惹上他?如果他听到这些话不用阴谋来对付我们,反倒是奇事一桩了。

然而无法是我有几多的顾虑,王雱此刻已经出现在这青轩院的姑射轩。虽然愣了一愣,但他还是很快的恢复常态,笑嘻嘻的上来给我见礼,我连忙迎上前去,亲切的说道:“王世兄,这里不是官家,只论私谊,可不必多礼。”

王雱心里也并不真心实事的想行礼,听我这么一说,就顺势起身,干笑道:“不敢,多有得罪了。”

那青轩院的人见到王雱竟然要给一个青年公子见礼,无不大惊失色,不知道的以为我是皇家子弟,只楚云儿和鱼雁儿,对我的身份,直是呼之欲出了。两人齐齐起身,鱼雁儿更是眼睛都亮了不少,朝我盈盈一礼,娇声道:“方才不知是贵客,多有得罪,还乞见谅。”

我知道这一礼,是一石二鸟,一是向我陪罪,二是告诉王雱,她们刚才并不知道我的身份。当下微笑摆手,口道“无妨”。

王雱却故意另有用心的大声说道:“楚姑娘、鱼姑娘,好叫你们得知,这位贵客,乃是当今圣天子身边重臣,百姓口中的‘石相公’,鱼姑娘天天念叨的‘石圣人’石大人。鱼姑娘最是仰慕石大人的才华,今日有幸得见,不可错失机会。”

这话说得满院都能听到,声音也实在太大,我这身边几人,哪个不能听得他说这么大声的意思。秦观当时就冷笑道:“王大人倒是中气十足呀,不知道在王相爷面前,王公子也是说话也是这样用吼的吗?这倒是受教了。”

王雱听他出言相讥,不禁悖然大怒,只碍着我的面子,不好发作,当下细细打量秦观半晌,方笑道:“我道是谁,原来是天子刚刚赐封的同——进士秦大人呀。好让同进士秦大人知道,在下一生磊落,行事无不敢见人者,故此说话特别大声些。”他刻意把“同”字拖得老长,又暗带着讽刺我们不敢以真面目见人。

秦观当时就气得半死,正要反唇相讥,不料王雱这个“同”字,不免引起司马梦求和吴从龙的同仇敌忾,司马梦求阴阳怪气的说道:“宰相府的家教,果然与别处不同,自然是要光明磊落许多……”

吴从龙接着笑嘻嘻的说完:“……如不是宰相家教,总能少年高中进士,策论当街叫卖?”王安石替儿子卖策论让天子知道,虽然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也是王雱的策论让天子赏识才能得以被赏识的——但在古代却未免让人不齿,这事士大夫、太学生里面没有人不知道的。这司马梦求和吴从龙玩惯了把戏,就拿着这些事来讥刺,倒说得王雱的成就靠的是有个宰相父亲似的。

王雱孤傲自赏,并不指望父亲的恩荫,甚至还认为正是父亲为宰相才阻碍了他的仕途,因为王安石要顾忌天下人之口,不好让他升得太快,刻意压制着。这时听到司马梦求和吴从龙拿这出来说事,岂不正招他忌讳?

我不想在这种嘴皮上引起麻烦,当下厉声喝道:“休得无礼!”又对王雱笑道:“王世兄请勿介意,太学生轻薄子,这种习气一时难改。来来,先请入座,佳人在侧,岂可行煮鹤焚琴之事?”

司马梦求见我作色,一下子就醒悟过来了,连忙上来陪了个罪;吴从龙虽然不太明白,却不敢拂我的意,当时也上来施了一礼。只秦观虽不再作声,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自管自去坐了。

王雱本来一肚子气想要发作,却看到我这样子,也不好说什么,也只好和我相携入座。倘是换上别人,可能会说几句话就告辞,可这位王公子却没这么容易善罢干休,他不扳回一局,哪这么容易就走呢。

刚才那微妙的气氛,让楚云儿和鱼雁儿都挺尴尬的,但是以她们的身份,又不好插入进来,这里面的人,她们哪一个都惹不起。此时见气氛缓和下来,连忙吩咐丫环撤了酒菜,另上新的。那老鸨也不敢做声,告了个罪就走了。

几人重新分席次坐好,王雱笑道:“子明公可知道楚云姑娘最拿手的是什么?”


第二十二节 睥睨一世(二)


我见王雱相问,便笑道:“在下也是头一次来此,正要请教。”

司马梦求见我如此说,在一旁笑道:“楚云姑娘琴、棋、剑、史四绝,名动京师,就是等闲人不能轻易得见。”

王雱轻蔑的扫了司马梦求一眼,冷笑道:“楚云姑娘的绝艺,自然不好给等闲人看,只是我辈却不是等闲人。”

司马梦求被他抢白,却并不生气,只微微笑道:“王兄说得极是。”

我赞许的看了他一眼,朝楚云儿微微笑道:“不知道楚姑娘可否让我辈俗人,一睹姑娘风采?”

楚云儿清声笑道:“石大人说笑了,似诸位大人这般,又岂是俗人可比。比起石大人和诸位,我姐妹才是俗人呢。”

鱼雁儿却娇懒的说道:“似石大人和王公子,自然不是俗人,但是旁人却不见得就一定不是俗人了。”说着眼睛就朝秦少游身上瞪。

众人知道她的意思,便连王雱也不禁莞尔。吴从龙却故意说道:“似雁姑娘说的,那学生便是俗人无疑了。俺这个俗人,今天祖宗坟上冒青烟,托石相与诸位兄台的福,能领略楚云姑娘的四绝,想来雁姑娘是不至于赶我出去的,只是惹得姑娘不快,罪过、罪过。”一边说还一边朝秦观挤眉弄眼。

鱼雁儿啐道:“似你吴子云这般脸皮能厚过东京城墙的,这汴京城里,也未必只得一个。”

司马梦求闻言笑道:“既不只子云一个,想必姑娘所指,就是那‘贫家美女’?”却是拿她刚才品秦观词的话儿来取笑。

秦少游在那里面红耳赤,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便装作喝酒的样子,来个充耳不闻,口里却轻声嘀咕着什么。我听清了,却是“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当时几乎让我绝倒。

王雱却不知其中的典故,“贫家美女”是个什么意思,自然是不明白的。只是他心气既高,就耻于发问,便有意把话题岔开,便笑道:“雁姑娘且莫取笑,耽误了我等看你姐姐的绝艺,这可是大事。”

楚云儿俏脸微红,眼帘轻垂,清声说道:“王公子不要再取笑奴家什么绝艺,奴家便弹一曲《清平乐》给诸位助助酒兴可好?”

王雱正待答应,秦观却又有点忍不住了,在旁边说道:“方才我们已领教了雁姑娘的琴艺,云姑娘还是不要弹了吧,免得抢了你妹妹的风头,有人要更加不高兴了。”

鱼雁儿听他又在含沙射影的说她,几乎气死,嘟着小嘴啐道:“我琴艺哪里能和我姐姐比,我干嘛要不高兴呀?堂堂七尺男儿,却学人家挑拨离间,信口雌黄,真是不知所谓。”

秦少游似乎有点学乖,鱼雁儿一开口,他又开始喝酒,只装作没听见。惹得众人相顾失笑。

我看那楚云儿却有点尴尬,在那里弹也不是,不弹也不是,便微笑道:“楚姑娘棋艺想是极好的,王世兄也是出了名的国手,不如对弈一局,我等在旁观战,以棋下酒,亦是雅事。”

楚云儿朝我轻轻点点头,知我一番好意。乃说道:“王公子是弈林国手,棋力是极高的,奴家只怕是班门弄斧了。”

王雱却笑道:“子明公真是解人,前度与楚姑娘对弈,未分胜负,今次来便是想再向楚姑娘讨教的。”

当下便有丫环端出棋盘来,我一看这棋盘竟是一块天然的白玉上雕画了纵横十九道,分别是“一天,二地,三才,四时,五行,六宫,七斗,八方,九州,十日,十一冬,十二月,十三闰,十四雉,十五望,十六相,十六星,十八松,十九客”。棋路之旁,刻有瘦金体四字:“势孤取和”。

这一副棋盘的价值,比得上当时一户中等人家的产业了。我到宋代也有一段时间,却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奢侈的物品。

棋子却不是用楚云儿的,乃是王雱自带的一副水晶棋子。可见王雱倒也没有说假话,他来此多半真是为了找楚云儿下棋。有宋自太宗赵光义之后,朝野多有喜欢下棋的,王安石父子也都同弈林中的高手。我昔时读史,曾经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王安石与薛昂下棋赌梅花诗一首,谁输谁写诗。结果,薛昂败了当写诗一首,可这位仁兄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没能写下一句。王安石没办法,只好代他写了一首。后来薛昂去金陵做官时,便有人就这事写诗挖苦他:“好笑当年薛乞儿,荆公座上赌新诗。而今又向江东去,奉劝先生莫下棋。”虽是取笑薛昂不学无术的,却也证明王安石棋力不差。

楚云儿和王雱分主客位坐了,把四粒势子往棋盘上一放,众人便都围上前来观战,便是秦观也静静的站在了楚云儿身后。却是楚云儿执白先行。二人棋力相俦,只见战火从中原烧起,蔓及四角。王雱步步紧逼,欲围剿楚云儿中原的一条大龙,想毕其功于一役;我看那棋势,其实倘若王雱放过这大龙,在边角补上几手,胜负虽然很微妙,却是他要略略占优;而他追剿大龙,则若能全歼,自然是中盘胜,如果屠龙不成,未免使得自己全盘棋破绽百出,他也必败无疑。但是王雱不知道是没有看到这个形势,还是性格使然,决计不肯放那大龙一马而去从那细棋中取胜。

楚云儿柳眉微皱,却并无大喜大悲之态,只是从容应子,我眼见她大龙一步一步就要逃出生天,而王雱兀自不觉,在那里追穷不舍,不禁反而替王雱抱屈,忍不住说道:“屠龙不能遂得,何不先营细微,徐徐缓图?”

王雱想也不想,随口应道:“大丈夫不能求瓦全,艺祖皇帝曾谓卧榻之侧,难容他人酣睡。”满脸都是坚韧果决之色。

我看王雱神色,清瘦的脸庞上,自有那一股倔强的神色,眉骨间更写着深深的骄傲,只是深入肌髓的,却是一丝不易觉察的病容。我又看这棋局几不可救,几乎要不忍卒视。当下便转过头去,装作看窗外的景致,不料一抬头,却见鱼雁儿在看我,见我抬头,她脸儿一红,便把目光移开。

我也没太在意,只把漫无目的打量着屋里室外的景物,忽然却听到秦观一声惊呼,闻声往棋盘上看去,却是楚云儿一个随手,自己一条大龙只逃出一个小点,大部分被围歼,王雱中盘胜了一局。

我细看楚云儿的眼色,那满眼的沮丧之下,藏不住那一丝狡诘,心里轻轻的笑了笑。又看那王雱,却是如释重负的样子。观战的司马梦求不动声色,只嘴角有着一丝冷笑;吴从龙则大声叹息,连呼可惜,夸奖的表情让人一看就知道他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