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私家相册-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2年,那时他正在积极地会同香港仁济医院合办筹款活动,目标是筹得一大笔款项,与政府合办一所老人院,而其中一部分床位拨给艺进会,帮助无线的高龄老艺人。 在无线出身的艺人中,周润发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人,他身体力行,热心为无线的老艺人做善事,对于艺训班的后辈来说,自然是有着榜样的作用。 艺进会每年12月31日举行盛大的聚会,曾为艺训班学员的刘德华、梁朝伟他们也都赶来参加。而以演话剧筹善款的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 组织艺进会活动,为艺进会的退休老人服务,在周润发看来,这是一项责无旁贷的义务,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也是尊老敬老的人。为无线退休老人做事,这是一种回报;为无线当年的朋友做事,也是珍存一份情谊。 “发哥出来熬了很多年,大家都很不容易。尤其是在1983年、1984年这段时间,他曾经因为没有工作,婚姻家庭都很不如意,不过,每次遇到挫折他都会找我们,共渡难关。”无线艺训班时期与周润发和杜琪峰很要好的赖水清导演为他们之间几十年不变的友谊感到很欣慰:“发哥很讲义气,他参加过杜琪峰拍的几部影片,不管自己的档期安排,完全是为了帮助朋友。所以他一直跟我讲觉得对我很愧疚,因为没有帮我拍过一部电视剧。不过我很明白,他现在也不太可能,等有合适的机会再合作!” 赖水清多年来坚持做电视剧,而周润发多年来一直在好莱坞发展。尽管没有艺术上的合作,但彼此都很珍惜无线一起跑龙套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友谊。
第二部分:星途 从TVB开始周润发身边的保镖(图)
在无线艺训班后辈学员的眼中,成名之后的周润发俨然是一派大哥的风范。2003年7月,身为影视歌三栖巨星的刘德华在接受CNN专访时说,和他合作过的大明星不计其数,而对他最有影响的就是周润发。刘德华回忆说:“周润发,我第一次见他时,他对我现现他亮闪闪的劳力士手表,他说看看,我就看着那表,心想怎么超级巨星讲这个,他告诉我,你要努力工作,以后也会有。” 刘德华比周润发晚7年进无线艺训班,作为新来者,当然只有跑龙套的份。回想起给周润发跑龙套的情景,刘德华笑呵呵地说:“我记得当时是做周润发身边的保镖,跟梁家辉一起,站在发哥的左右。由于发哥很高,我和梁家辉只好跑到化妆间找高跟鞋,希望看上去高一些,结果找到一双3寸多高的鞋,以为这一次准行了,没想到我一进摄影棚就扭伤脚,结果连配角都没做成。” 跟着周润发跑龙套,使刘德华得到了意外的机缘。2004年10月,曾经多年担任刘德华经纪人的天中娱乐集团总裁李小麟在接受传媒采访时透露,如果当年没有周润发的慧眼识珠,也许刘德华成名要晚许多年。 李小麟介绍说,当年刘德华在无线影视剧中跑龙套的时候,周润发已经凭借《上海滩》成了大明星。那时周润发和李小麟一起开了一家公司,准备包装有潜力的新人。而周润发当初最先想到的就是刘德华,为能签下刘德华,他专门给李小麟介绍说有个年轻人不错,他叫“刘德华”。于是,李小麟与刘德华相识了,不过由于那时刘德华还是无线的签约演员,李小麟只是帮他处理一些事务,再准备下一步的合作。 没想到的是,周润发和他的这家公司不久便解体,而周润发从此再也不愿从商,只专心在演艺事业上发展,但他的介绍成全了李小麟和刘德华的“缘分”,从此李小麟开始专心替刘德华接洽当歌手的事宜。 提起当年,李小麟至今还颇感骄傲:“现在多栖发展已很普遍,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刘德华是唯一一个唱歌演戏同步发展的人,而且至今没有人像他两样都可以做到如此成功。”谈到刘德华的如今,李小麟也感到很欣慰:“刘德华现在的演艺方向一直是当年我们定下的方向,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第二部分:星途 从TVB开始决定性的影响(图)
在刘德华的电影事业起步时,周润发也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刘德华回忆说:“当年许鞍华导演《投奔怒海》时找到我,主演最初定的是周润发,但后来他推了。新人能在一部不错的影片里做主演,本来应该开心,可是因为一些原因,我担心会失去某些市场。发哥知道后对我说,‘难道你现在有市场?我担心还差不多,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周润发出于某种原因谢绝了许鞍华导演的邀请,并且推荐刘德华代替自己出演,没想到刘德华居然有这样的担心,周润发于是嘲讽地对刘德华说了这样的话。周润发的话让刘德华感到难堪,但也使他受益匪浅。刘德华感慨地说:“虽然有些难堪,但真的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开始懂得了什么叫审时度势。” 《投奔怒海》成了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十大影片之一,初涉影坛的刘德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说到无线时期周润发的影响力,如今声名显赫的“黑马王子”刘青云也是很有一番感慨:“有一次拍周润发主演的戏,我演跟在周润发身后的小弟,一有周润发出场,我就站在他身后,没一句台词,这个戏拍了一个月,就这样哑巴似的站了一个月。那时我就像一只企鹅呆头呆脑的,不过年轻的时候嘛,看什么都很新鲜,那时候能看到周润发就很高兴了,当他一个月跟班也很知足。”
第三部分:《上海滩》一个偶像的诞生青春岁月的记忆(图)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一首老歌,唤起我们对于青春岁月的记忆。上个世纪80年代初,周润发扮演的许文强成了我们共同的偶像。 上海滩。冒险家的乐园。许文强只身来到上海滩,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冒险家”。 在交际花方小姐的帮助下,许文强进入黑帮。凭着自己的才干,许文强很快便初露锋芒,并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许文强邀请初来上海时结识的卖梨小贩丁力加盟自己的公司,丁力成了许文强最得力的助手。 法租界大亨冯敬尧想把许文强收为己用,但许文强并不想受制于人,他更愿与冯敬尧保持一种合作的关系。 冯敬尧的女儿冯程程爱上了风度翩翩的许文强,对于这份感情,许文强只是一味地回避,因为他身在黑帮,他不想连累这个纯情的女孩子。 在一次帮派争斗中,许文强和丁力身陷绝境,走投无路之际,冯敬尧成了他们的保护者。程程向文强表白了自己的爱,文强也爱上了这女孩。冯敬尧心满意足,决定让两个年轻人尽快成婚。 冯敬尧暗中向日本间谍山口香子提供情报,许文强感到很震惊。山口香子等人计划偷袭爱国团体精武门,许文强设法将这情况告知精武门。 精武门盗走了山口香子密藏的武器,奉命与山口香子接洽的许文强在混战中将她击毙。 冯敬尧派人四处搜寻许文强,丁力在他的一个穷朋友那里找到了许文强。丁力左右为难,他斩下许文强的一根手指,同时给了许文强一张离开上海的火车票。 许文强逃到香港,开始过起了平静的生活。他谋到一份文职的差事,又与成叔的孙女阿娣结婚。 冯敬尧的杀手追到香港,痴情的程程也来到香港寻找“文强哥”。文强已经成了别人的丈夫,程程绝望而去。冯敬尧的杀手不见许文强,便杀害了阿娣一家人。 许文强重返上海滩,这一次的目的是复仇。程程找到文强,她想以爱情化解这仇恨,文强不为所动,他一定要亲手杀死冯敬尧。 程程嫁给了丁力,此时的丁力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丁力安排许文强与冯敬尧决斗,冯敬尧倒在了许文强的枪口下。 爱情战胜了仇恨,这爱情令人绝望,绝望中的程程选择了去法国。 丁力与文强再度联手,一番拼杀之后,他们成了法租界的“人上人”。然而,对于这一切,许文强已是意兴阑珊,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程程才是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他要去法国找程程。 就在动身的前夜,文强倒在了血泊中。这一次向他开枪的是法国人。 文强死前说了最后一句话:“我要去法国……”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是一个中国政治从严冬中复苏的年代,也是国民生活中人性复苏的年代。在我们今天的回忆中,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春天的故事”。 我们就是在那样一种初春的气氛中第一次看到《上海滩》,我们在《上海滩》中看到了真实的人物;我们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魅惑,那个时候没有追星族,因为偶像离我们很遥远。
第三部分:《上海滩》一个偶像的诞生真正的万人空巷(图)
那是真正的家喻户晓,真正的万人空巷。直到今天,每当我们听到那“砰砰砰”三声枪响,每当我们听到那“浪奔浪流”的主题歌,我们的心弦都会为之颤动,这声音击中我们麻木的神经,也唤起我们残存的柔情,这一刻我们知道,我们的内心依然脆弱。 “我红都是因为《上海滩》,有了《上海滩》才有人识我。”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周润发扮演的许文强成了我们共同的偶像。 时间已经证明,《上海滩》是真正的经典。 这似乎是一种多余的评判,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过剩的年代,“经典”只是一种标签而已。流行的同时就是经典,而流行的方式只不过是炒作。廉价的传媒一夜之间就可以制造一起“轰动”,而轰动的方式只不过是一条消息的疯狂复制。我们被无数的垃圾所包围,而这些垃圾无不打着“最新”、“最劲爆”、“最流行”的标签。我们不屑于消费这些垃圾,我们也没有时间等待这些垃圾成为经典的那一天,因为我们知道这注定是一场徒劳的等待,因为垃圾注定成不了经典。 但我们有自己的标准, 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经典。真正的经典是不可复制的,时间已经证明,《上海滩》是不可复制的,所以我们说,《上海滩》是真正的经典。 在时间的长河中,《上海滩》经受住了岁月的冲刷,益发显示出了它持久的魅力:《上海滩》出现十年之后的1990年,香港评选80年代十大电视剧集,《上海滩》力克《射雕英雄传》《流氓大亨》《义不容辞》等名剧,荣登十大榜首;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2000年马来西亚传媒界邀请各路人士组织了一次20世纪华语电视剧百强的评选,《上海滩》再登百强之首。 这部无与伦比的《上海滩》也是作为偶像的周润发事业成功的奠基之作,这是一个传奇的开始,一个江湖英雄的传奇,也是一个现实人生的传奇。“我红都因为《上海滩》,有了《上海滩》才有人识我。”周润发曾经这样说。 2004年初,香港高端杂志《君子杂志》(《Esquire》)以电话和电邮的方式访问数百位港人,以选出他们心目中最仰慕的成功人士。在这项抽样调查中,前五位得票最高的成功人士排名是:第一位李嘉诚,得票24。3%;第二位是周润发,得票16%;李小龙得票14%排第三;已故歌星张国荣居第四,而影星萧芳芳及港府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则得票相同,同列第五位。对于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条件,30%的人认为要对社会有贡献,认为须有才华及事业有成的分别占26%及20%。有近35%被访者认为家庭对成功人士最重要,其次为事业和享受生命。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于广大内地观众来说,扮演“许文强”的周润发算得上是华语影视演员中第一个真正的偶像人物,即使在今天,周润发很可能也是拥有最多影迷的中国男演员。 那个头戴大礼帽、身穿长大衣、围着白围巾的许文强,那个身材高大、动作潇洒的周润发,那个有着迷人的眼神和笑容的周润发,在那个经典的《上海滩》里,演员和角色完美地合而为一,于是我们有了这样一个魅力持久的偶像。
第三部分:《上海滩》一个偶像的诞生就没有天生的好演员(图)
早就有专家评论说,周润发在《上海滩》中的表演更多的是一种“本色表演”,初闯上海滩的许文强和初到大香港的周润发,他们都是怀揣着一份属于年轻人的梦想,他们都有那样一种孤独的忧郁。对于25岁的周润发来说,扮演这个许文强用不着更多的生活体验,香港电视剧的流水线也不可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更多的研究,对于那时候的周润发来说,最重要的是调动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进入角色,让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周润发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许文强”这个形象于是真正有了生命。 混迹上海滩的许文强是一个彻底的浪子,他的眼神中有一种颓废之美,他在逃亡的时候居然还会在火车包厢里迷住一个有点反叛的女孩。也许只有这样的浪子才会让这样一个女人难以忘怀,也只有这样依然带有一些斯文气质的浪子才会在那种危机重重的情势中,还会去寻找那样一份浪漫。 这样一种浪漫的气质不仅迷住了那个时代的那个女孩子,也迷住了后来不同年代的众多女孩子。当无数痴情女生将“文强哥”当做梦中情人的最佳选择时,成为“文强哥”一样潇洒豪爽的浪子就成了众多男生的梦想。 父亲的身材,母亲的相貌。中国的阿兰·德隆,加里·格兰特+哈里森·福特。 “这个世界需要明星,这个世界正苦于没有明星,世界在平庸和单调的泥潭已陷得很深了。我要说的是这个世界需要幻想。因此,假如我创造的现实或不现实的人物把我的一部分生命献给别人,并由此给人带来幻想,那么从今以后我更要珍惜自己的时光。” 这是阿兰·德隆说过的话,很多人说周润发是“中国的阿兰·德隆”,这种比喻不无道理,因为在《上海滩》之后,周润发的“英雄片”也与《佐罗》一样有着浓重的侠义色彩,当然更主要的是周润发与阿兰·德隆一样帅气迷人。 有一位专栏作家曾经这样写道:“周润发受法国演员阿兰·德隆影响很大,无论衣着还是神情,他那种‘飘’的神态,尤其相似。但他只有一点阿兰·德隆的影子而已,周润发本身有着天赋的演员潜质,很快能赋予所演角色以性格。” 《上海滩》的创作灵感来自上海滩三个大亨的真实故事和阿兰·德隆主演的《博萨里诺》,从这个“许文强”身上,人们看到了阿兰·德隆的潇洒气质和风度。 在中国人眼里,周润发是英俊潇洒的阿兰·德隆,而在西方人眼里,周润发是加里·格兰特+哈里森·福特。所有的美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塑造一个更有魅力的周润发形象,而有关这个形象的一切都起始于《上海滩》。 好演员是天生的,但从来就没有天生的好演员。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其实说的是演员这个行当的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当演员要靠天赋,但只有天赋并不一定能成为好演员。 周润发继承了父亲高大的身材和母亲俊美的相貌,这是作为一个演员天生的禀赋,然而,假如没有从南丫岛到九龙的那次搬家,假如没有投考无线艺训班的那次尝试,假如没有更早时期在无线剧集中崭露头角,25岁的周润发就很难得到主演《上海滩》这样一个好机会,而没有《上海滩》中的“许文强”,很可能就没有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个周润发。
第三部分:《上海滩》一个偶像的诞生“非我莫属”的角色(图)
要成为一个好演员,除了天赋,后天的勤力和机遇同样很重要。对于演员来说,这个机遇包括角色的选择。25岁的周润发尽管在角色方面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