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9-人生写意-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任何时候成绩都是主要的)。
E、 对前段工作负面的分析
应写:尽管取得了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缺点和不足(这样写有分寸感,可千万别写“存在错误和失误”)。缺点和不足的表现是认识不够深,觉悟不够高,工作不够好,效益不够大,等等。(总之,要用好“不够”二字,因为这是模糊概念,什么叫够,什么叫不够,并没有准确的标准、程度,最易让人接受,这样写既表现出对工作是一分为二的,又没有否定自己——做工作哪有足够的时候呢?)
F、 下步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应写:要贯彻什么精神,执行什么方针,坚持什么原则,注意几个界限,搞好几个结合,达到几个目标(切记:要写全,写高,不要太实。特别是目标,应写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以免完不成,被动)。
G、 今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
应写:要进一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断提高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这里的关键是“进一步”和“不断”两个词,可谓万无一失,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什么对象都不错,不管原来的思想认识深浅,觉悟程度高低,“进一步解决”,“不断提高”总是需要的)。
H、 今后要做的最后一项工作
应写: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构,增加编制,要建立领导小组(思想认识开个头,组织领导压后阵,是屡试屡灵的讲话格式,至于增加机构和编制则是加强组织领导的核心内容,“人多好干活”嘛)。
第二部分 世相涩态玩得昏天黑地
中国的麻将牌举世闻名。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麻将,玩麻将成了经久不衰的“国玩”。
前些年有“全国山河一片麻”的说法。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玩的种类比过去增多,比如青少年玩电子游戏机,青壮年逛卡拉OK厅,有些身份的人打网球,或者打高尔夫球等,但玩麻将仍然在诸种玩中占据主导地位。
麻将的吸引力如此之大,参加玩的人,“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玩的时间,往往通宵达旦,一直到筋疲力尽为止。至于玩的地点,可以说到处摆战场,或在单位,或租宾馆,或寓于一地,或在旅行中。
旅行途中,麻将是必备之物,汽车中、飞机上常听到国人玩牌时的大呼小叫。有时空间狭小,颠簸不已,仍然玩得兴高采烈,笑声、叫骂声此起彼伏,使周围昏昏欲睡的旅客难以成眠。到旅馆后,衣不解带,马不下鞍,还要鏖战通宵,哪怕第二天没有精力观光旅游,干脆躲在旅馆里睡觉。
最可笑的是,有的旅游团不远万里,飞行十几个小时,花费数万元来到美国,竟然也宁可躲在旅馆打随身携带的麻将而不去外面观赏光怪陆离的异国风光。真是:撼山移,撼麻将瘾难!
打麻将者没有不动输赢的,只不过数额有大有小而已,不动钱的麻将没有刺激性,没有吸引力,玩不出劲头来。因此,即使是一家人聚在一起,也象征性拿出钱来,真枪实弹,麻得热火朝天。
有的国家“尚武”,有的国家“崇文”,或多或少都有其好处在。但如果我们从孩子小时开始,就让其在这样的环境中熏陶,在似赌非赌的气氛中长大,形成了“好赌”的恶习,就追悔莫及了。
有些行贿之人,也会利用麻将这块遮羞布,不动声色地把钱送给手中握有重权之人。当然,要做到不留痕迹也难,人们从他们专事“点炮”的行径中,也会看出破绽的。
疯狂的麻将热,其实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非典”过后,人们正在反思自身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麻将热也应在其中。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还在不断提高,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应该随之高雅健康起来。
吃得鸡飞狗跳
如今在一些干部中间,吃风太盛。传统节日要吃,洋节也要吃;升迁要吃,调转也要吃;分别要吃,重逢还要吃;婚丧要吃,寿诞也要吃;客来请吃,无客自吃;闲暇自娱吃,事繁抽空吃;有事相求吃,密切感情吃。吃的时间,过去是安排在中午、晚上,现在已扩展到早晨同吃早茶,晚上共进夜宵。
总之,对于一些人来说,大概家里吃饭的时间是屈指可数了。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常回家看看》,颇受欢迎,很有针对性;大概也需要写一首新歌,不妨就叫《常回家吃饭》,来规劝这部分颠倒主辅,把饭店当家的人了。
至于吃的种类正在向一低一高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地方风味,一是名贵佳肴。有些人吃熊掌,吃“三鞭”,吃山珍,吃野味。其中有的贵重,有的虽便宜,但是难以觅找,筹备之人也要既费钱财,又费脑筋。有些人于世界普通食物之外,还吃其他国人所不吃的珍馐:吃蛇,吃果子狸,吃癞蛤蟆,吃癞头之鼋,吃老鼠,有的甚至吃到小孩的胎衣,以及直接从人身上取得的东西,真是除了“两脚的爷娘、四脚的眠床不吃”,其他什么都吃。如果能够,怕是连天上的月亮也要摘下来尝尝哩。
对野生动物的吃风由来已久,从官场到商界到民间绵延不绝。在这种吃风中,不少野生动物遭殃。某省有关部门对某市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市有半数以上的人吃过野生动物,认为吃野味能增加营养或有滋补作用。
在崇尚美食的民族文化中,“吃”可以说无处不在。林语堂曾就此写道:“中国人之所以对动植物学一无贡献,是因为中国的学者不能冷静地观察一条鱼,只想着鱼在口中的滋味,而想吃掉它。对于客观对象的好奇心,始终没能超过品尝美味的好奇心。”此话虽显挖苦刻薄,也确实值得深思。
前些时肆虐的非典病毒,经过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病人身上的冠状病毒同果子狸身上的病毒具有同源性。因此呼吁,对高危野生动物应采取应急措施,停止一切捕猎活动,禁绝一些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进入市场。然而,部分人冒着生命危险,仍然什么都敢吃。田间地头的大老鼠和未经烹调的生鱼片,仍受食客的欢迎。在南方某地的餐馆里,师傅最善烹调各类山珍美食,最出名的是“四大美人”宴,即西施猫、貂禅鼠、昭君兔、贵妃蛇。仅仅田鼠就可以做一个“九式鼠套餐”,做法有红烧、白灼等。
“吃”,已经吃出了疫情,影响了经济,吃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吃得四邻不安,举世恐慌,还不应该进一步检讨“吃”的问题吗?!
一把赢把把输
市纺织厂王厂长是个有名的老面瓜,偏偏工厂效益不错,四面八方都来蚕食,连居委会、环卫所、驻地小学也不落后,老面瓜笑脸相迎,有求必应,倒也相安无事。
这个厂的税务征管员李科长,也是蚕食队伍中的一员。过去小小不然的事情很多,诸如外出旅游、朋友聚会、年节送礼、购买时令服装等等,都要掏王厂长的腰包。鉴于李科长身份特殊,加之数额不大,少则数百,多则几千,王厂长心知肚明,二话不说,一律照付不误。
这次李科长喜分新居,需要一笔装修费,开出的价码是 5 万元。王厂长尽管心疼,还是不愿意得罪李科长,一咬牙一跺脚,给了。没想到时间不长,李科长欲壑难填,提出再要 5 万元。王厂长到了忍耐极限,但也不敢轻易发作。
事有凑巧,王厂长在一次聚会中遇到了市税务局长,两人很熟,闲谈中提及此事,说完又后悔了,话已收不回来。税务局长对这种明显的勒索行为不能坐视不管,但也轻描淡写,免去其科长职务、调离现工作岗位了事。
从此以后,纺织厂的麻烦接踵而至。
先是那位李科长变为李干事之后,由工业分局调到税检分局工作,他首先检查纺织厂的欠税问题,拿厂办一个小卖店开刀。小卖店是安排该厂下岗职工的小商店,本小利微,勉强维持,工资不能正常开,欠税也在所难免。李干事从小卖店开张之日查起,竟查出需补交100多万元滞纳金,小店难以承受,只好关门大吉。
采取同样的办法,李干事又查了卫生所、托儿所等福利单位,同样有欠税问题,同样需交数额颇大的滞纳金,也只有关门黄铺。
与此同时,这个厂税收征管员换上了张科长,不再采取合作态度,完全“公事公办”,没有一点商量余地。
王厂长到这时才明白,得罪一人得罪一群,从此纺织厂的事更难办了。
第二部分 世相涩态假汝之名
前些年讲到新的不正之风特点时,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意思是有些人钻政策空子,采取“变通”的手法违背政策。现在随着时间推移,国家逐渐走上法治化轨道,党的政策变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权威性提高了,但是漠视法律的仍有人在,采用各种方法达到个人目的仍不鲜见。这种人“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看起来办事中规入矩,都按程序走,无懈可击,但是他们规外设规,法外施法,“弯弯绕”之后,到头来往往还是转进他们的圈套。“你有规定,我有定规”,可作为对这种现象的概括。
其实,许多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尽管工程承包已经立了法,规定必须向社会公布,必须公开竞标,必须组成小组进行评价,以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但有些发包方早已“成竹在胸”、内定有人,法定程序只是拿来为其服务以披上合法外衣而已。至于如何实现其意图,方法多得很:或者向投标方泄露标底,或者向其透露设计意图,或者向评审组面授机宜。对于投标人中的“搅劲孩子”,可以少分一杯羹以堵其嘴;对于不识时务公开上告之人则施以制裁。在这里,法规条款被其变味后成了遮羞布。这种情况并不鲜见,田凤山在地方工作时就玩过这类把戏。还有选拔任用干部,尽管中央已有专门条例,规定得明明白白,但也有人塞进私货,如通过“过细”工作争取民意,在“考核”环节中寻找缝隙。尽管招收公务员规定严格,程序环环紧扣,看似很难作弊,但“面试”环节仍有伸缩性。还有“中考”“高考”,应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公正的,其实也不尽然。比如,“中考”可以“三好学生”“特长生”加分,“高考”可以采用“扩招”“特招”的方式达到目的。为了提高贷款质量,银行贷款目前规定极严,要求每笔贷款都要过几关,诸如经办人初审,处(科)会审,行长办公会终审,还有实行责任追究制,但真要执意给某人贷款,方法还是有的。真是如果法律法规有知,面对此情此景,也会惊呼:“有多少‘猫腻’正在假吾之名而行之啊!”
当然,上面所述各项法规的落实现状,也不尽然,也是千差万别,程度不一,问题各不相同。究其原因,也不排除现有法规尚有不完备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执法人的素质,因为到任何时候法规都不能做到天衣无缝。
第三部分 为官孔道摒弃关系出干部
有一个流传时间很长、流传范围很广的对联叫:“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在这里,“行”或“不行”的内在缘由,是“关系”到位,或者不到位。
有的地区或单位,每年都要成批成批地提拔使用干部,其中不乏德才兼备、众望所归的人才,但也有数量不等的被提拔者,完全是在人们的视野之外,缺德少才,不干工作,没有政绩,按“四化”衡量一化没一化,却能青云直上,安排在关键、要害岗位,使人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其实,都是“关系”作祟。
“关系”是怎样形成的,方法多种多样。纵观世间百态,总的“宗旨”,无非是“投其所好”四个字。现在一位领导到一个新的地区或单位工作,首先要接受一些干部“喜好什么”的“考察”。坊间就此戏言(其实也是真话):新来领导“不怕爱好多,就怕没爱好”。贪财的,假以钱财;贪色的,荐之美色。附庸风雅之人,还可赠之古玩名画。靠“送”形成的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可谓“牢不可破”。因为“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欠债”早晚要还的。
这里,“送”的多寡,要视当权者的胃口大小而定。有的领导贪欲无边,简直是“无底洞”,送少了不起作用。据说有位领导,其下属为了找他办事,东挪西借,凑足数万元送给他,竟然没留下任何印象,下次见面时,居然不认识,还要问人叫什么。也有的送少了还有副作用,当权者认为是瞧他不起呢。
当然,也并不是有钱就能送出去,“有猪头找不到庙门”的也有人在。过去有句话“能挣会花”,现在还得加上个“有钱会送”。“送”的里面大有“学问”。有人总结出“经验”:一是送礼要抓住时机。一般选在过年过节的日子,有病住院、出国考察的时候,子女或本人结婚、老人故去的关口。这个时候送礼,理由显得“正当”,送起来自然,容易笑纳。而且既显出送礼人通情达礼,又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感情,比“临时抱佛脚”强。临时送礼,功利性太明显,有时让人反感生厌,也易落下“权钱交易”的把柄。二是送礼要给人以安全感。不是谁的礼都能收,谁的钱都可要,“聪明”的人一般情况下,要对送礼人有所了解,知根知底,“谨慎”选择。对那些看着就“眼晕”的人,是要退避三舍的。当然,也有的当权者来者不拒,无所顾忌,颇有明目张胆、明火执仗的味道。
“关系”要想充分发挥作用,还要编织成“网”,形成《红楼梦》中说的“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人际关系网。于是,同学会、同乡会、同业会等应运而生,频繁聚会,同气相求,遇有大事小情,纷纷出动,能行风的行风,能行雨的行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现今,编织一张完整的网,不仅中间层要形成阵势,结交要广,人气要旺;上面还要有“根”,即后台,根越粗越好,越硬越佳;下面也要有“须”,有雄厚的社会基础。“网”,俗称“圈”,圈里人即是家里人,可以无话不说,无事不做。这种“网”编织精密,运用得妙,是可以把“圈”里人一个一个捧上去的。
第三部分 为官孔道慎防“数字”出干部
偶有这样的事,一个地区或单位的经济发展每年都是“两位数增长”,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其领导干部一个接一个提拔使用,而一旦接替人选中来了个“较真”的人,把“老账”都翻腾出来,弄个底朝天,竟发现“增长数字是假的”,“账目是编出来的”,“窟窿硕大”,“负债是惊人的”。
有些领导喜欢用统计数字说话,因为数字最能反映事情的真实性,重视数字无疑是求实精神的体现。然而有些数字难于统计,更难于检查,因此具有欺骗性。比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数字,某人好人好事做了多少件,某单位开展谈心活动多少次,一帮一结对子结了多少个;乃至开展微笑服务笑了多少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多少吨,喷洒消毒水多少次,消灭苍蝇、蚊子多少只,等等。
也有些数字是可以统计的,但如果不注重检查核实,难辨真伪,也会闹出笑话。如有的地区植树造林,每年植树多大面积,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