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154-课桌上的玫瑰 >

第16章

3154-课桌上的玫瑰-第16章

小说: 3154-课桌上的玫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觉得,还应该聪明和善于生活。我说的聪明不是指一个女孩必须有特殊的天分,而是说一个女孩可以在后天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注意学习和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识都丰富起来这样,她就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显示出一种灵气,这种灵气就是我说的聪明。我想,聪明的女孩才会给她生活中的人带来快乐,那不是一种感官上的快乐,而是心的愉悦。比如,她会以自己的幽默感给家庭生活带来乐趣,她会以敏锐的洞察了解家人的情感需求等等。”    
    “那么,您说的善于生活是什么意思?”    
    “我说的善于生活,就不是那种传统意义的会做家务和勤俭持家了,而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并在这种热爱的心情下,对生活中的一切,包括生活中的日复一日的琐事,充满了一种热情,并且总会有与众不同的创意使自己的生活富有朝气,多姿多彩。她会将很普通的白菜出人意料地做出一道自创的美味菜肴,她会将一块很廉价的花布做成家居中的一处点缀,她会用自己精心插好的花卉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将春天的气息带给你,她会在周末的休息日给家人提供一个别致的活动安排,甚至在她给家人赠送的生日礼物中也总是随之以意外的惊喜……总之,她将自己对生活的那份感受通过不同的方式传达给家人,给家的温馨增添生动的色彩同时给人以一种心灵的感动。我想,这些应该是一个美丽女孩的最美丽之处,因为,她在创造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    
    我们围绕美丽还谈了很多很多,不知不觉天色已经黑下来了。于是我对她们说:“许多女孩认为,美丽是别人的一种评价,我觉得,美丽更主要的应该是自己的一种感觉,自己的一种认可。一个每天都怀着美丽心情的人,她一定是美丽的,而当她的美丽心情带给了她生活中的人们,那这些人眼里的她一定是美丽的。所以,美丽不是一种刻意的修饰或某一种固定的标准。美丽是一种从心底散发出来的幽香,使人们心怡。我想,你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一个美丽的姑娘。好了,今天我们先谈到这里,以后有空我们再聊。”    
    夜空,已是繁星点点,闪烁中,似在继续诉说着关于美丽的故事。那些女孩今天晚上也必然在梦中和星星聚会,一起谈论关于美丽的话题,一起展望美丽的未来。    
    我想,会的。    
    


第三部分:爱的探讨 到底什么算是爱性 在爱的花蕊中享受尊贵

    ——守护好性的贞操    
    在和学生们谈爱情的属性的时候,曾提到过“性是爱的种子”。    
    如同所有的比喻都有欠缺一样,这个比喻仅仅说明了性为爱的生理前提,爱情,这种独特情感只能是产生于步入了性成熟阶段的男女。孩子们仅仅懂得性是爱的种子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应该懂得,人类的性,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就是爱的特征。    
    唯有受过爱的洗礼的性,才是具有人类特征的性。这是我要告诉孩子们的。    
    这就是我要从另一个角度——性的角度,告诉他们,爱情的另一责任。    
    我还想告诉他们,只有经过爱的洗礼的性,才会是圣洁和美好的。    
    生命的开始源于性    
    于是,我精心地准备了一堂关于“性和爱”的班会课。    
    我没有在黑板上写这堂班会课的主题,不想让先入为主的主题干扰了孩子们对这堂课的自我领悟。我的开场白是:“我给你们朗诵一首泰戈尔的诗,诗的题目是——《开始》。大家听了这个题目,现在脑子里大概都在猜测,这首诗说的是什么的开始。那就请你们静静地听吧。”我先卖了个关子,之后开始了朗诵——    
    “我是从哪儿来的?你,在哪儿把我捡起来的?”孩子    
    问他的妈妈说。    
    她把孩子紧紧地搂在胸前,半哭半笑地答道——    
    “你曾被我当作心愿藏在我的心里,我的宝贝。    
    “你曾存在于我孩童时代玩的泥娃娃身上;每天早晨我    
    用泥土塑造我的神像,那时我反复地塑了又捏碎了的就是你。    
    “你曾和我们的家庭守护神一同受到祀奉,我崇拜家神    
    时也就崇拜了你。    
    “你曾活在我所有的希望和爱情里,活在我的生命里,    
    我母亲的生命里。    
    “在主宰着我们家庭的不死的精灵的膝上,你已经被抚    
    育了好多代了。    
    “当我做女孩子的时候,我的心的花瓣儿张开,你就像    
    一股花香似地散发出来。    
    “你的软软的温柔,在我青春的肢体上开花了,像太阳    
    出来之前的天空里的一片曙光。    
    “上天的第一宠儿,晨曦的孪生兄弟,你从世界的生命    
    的溪流浮泛而下,终于停泊在我的心头。    
    “当我凝视你的脸蛋儿的时候,神秘之感湮没了我;你    
    这属于一切人的,竟成了我的。    
    “为了怕失掉你,我把你紧紧地搂在胸前。是什么魔术    
    把这世界的宝贝引到我这双纤小的手臂里来的呢?”    
    朗诵完了,我看到了学生们会意的目光。    
    “现在,你们应该知道了,这里的《开始》是指什么的开始。”    
    “生命的开始”,几乎是异口同声。    
    “生命的开始,对,生命的开始。诗人把生命的开始用那么诗意的语言来表达,确实,生命的孕育到诞生,是一个非常诗意的过程。你们在不懂事情的时候,大概都对自己“从那里来”表示过疑问,而且也都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回答。我不想在这里重复一些愚蠢的回答,(孩子们发出笑声),当然,现在的你们都已经通过生理课或其他渠道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必再向你们普及的‘科学道理’吧。”我笑着说,孩子们也笑了。    
    “今天我给你们读这首诗,是希望你们通过另外一扇窗户去欣赏‘生命的开始’,那是一种美妙的境界,由诗的语言展示的一种美妙。诗是需要品味的,下面,我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再好好地品味品味这首诗。”我将事先印好的诗发给他们,虽然,教室里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我完全可以用电脑屏幕来显示,但,那还会有诗意吗?诗是应该捧读的呀!    
    学生们开始读诗。教室里弥漫着诗的安祥,我也和孩子们一样,这首我已说不清读了多少遍的诗,现在又一次欣赏,依然被那那美丽的诗句打动。再看看学生们,他们脸上的表情,也生动起来了,那是心中溢出的感慨,我欢欣不已。    
    “好,你们先看到这里。下面,我想再给你们朗诵一遍这首诗,不会反感我的表现欲吧。”学生们用掌声给了我一个回答。    
    其实,我并非有强烈的表现欲,只是希望通过我的朗读,将诗意的石子抛入他们情感的湖泊,从而激起感悟的涟漪。    
    教室里很静,我沉浸在诗里,孩子们也沉浸在诗里,浓浓的诗意弥漫在教室里。    
    我读完了,孩子们似乎还期待着下面的诗句。    
    “现在,你们可以随意谈谈读诗的感受,我不给任何限制,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发言不仅踊跃而且很有水平,完全超出我的预想。    
    ——“这首诗太美了。生命的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其实就发生在一刻间,可这首诗却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告诉我们,她创造的生命,还来自她童年时的梦想和成年后的理想。我觉得这里寓意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生命不仅仅是DNA,还有其他涉及到精神世界的东西。”    
    ——“我觉得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真是好幸运的事情,一次次地出现在那美丽的梦里,一次次地出现在情感的守望中,真好,我们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中诞生。”    
    ——“母亲是伟大的,她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将她的爱倾注给自己的孩子,而这些爱,是一个生命成长必须的阳光雨露。”    
    ——“这首诗令我耳目一新,诗题是《开始》,看似毫无诗意,但读下去,却让你对生命的开始有了一个十分诗意的回答。就像老师刚刚说的那样,‘我从那里来’这个问题,我们从不同的人那里得到不同的回答,记得我妈当时告诉我,是从医院里捡的(同学们大笑)。最近我看到一些谈性教育的文章,说是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怎么有的你,还有什么‘小蝌蚪’之类的自我感觉挺高明的说法(同学们大笑),我觉得太可笑,还不如我妈的回答呢。硬要向孩子们说明白怎么有的孩子,有必要吗?像这首诗的妈妈,回答得多智慧。”    
    ——“我同意这个看法,其实给孩子的性启蒙,完全可以用诗意的方式,而不是用所谓‘科学’的方式,孩子的想象力丰富,用美好的想象唤起他们对生命的诗意感受,其实更好!”    
    ——“是啊,我也同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还体现了一种诗化的教育观,多美啊,教育不要总是板着面孔。以后我的孩子问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我就给他读这首诗。(同学们大笑)笑什么呀,我们以后都会当父母的呀!对不对?我可不会对他说什么‘小蝌蚪游啊游”之类的话。(又是大笑)”    
    ——“生命虽然源于一次偶遇的瞬间,但又不那么简单。那是一个藏在心里的愿望,那是一个塑造的神像,那是一个祈奉的守护神。而且那又来自希望和爱情,来自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    
    ——“这首诗用含蓄的诗句,表达了很多比直白更有说服力的东西。比方‘我的心的花瓣儿张开,你就像一股花香似地散发出来’,‘你的软软的温柔,在我青春的肢体上开花了’,我觉得,这些都是暗喻着人在发育的某个阶段,性意识的萌动。读着这些诗句,我感到人的成长的每个阶段,生命都会焕发其不同的美妙。”    
    ——“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珍视,对拥有这小生命的自豪,还有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意识,也能从诗里强烈地感受到。”    
    ——“读着里面的诗句,我飘飘然了,我是‘从世界的生命的溪流浮泛而下’,太了不起了,我要感谢‘上帝’,(几个同学在下面热心地纠正着‘不是上帝,是你父母’)对,对,对,我要感谢父母,我‘从世界的生命的溪流浮泛而下’,是他们给我提供了停泊的港湾。    
    ……    
    我的“既定方案”看来必须调整了,原本准备的话已是多余的了,于是我用三言二语对他们的发言简单作了一个小结:    
    “生命,从性的源头泛舟而下,张开爱的风帆,开始了希望的历程。当我们知道生命的源头,我们就懂得了珍重性,当我们知道生命离不开爱的风帆,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说到这里,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堂班会课的主题《性和爱》,“我们知道,生命的开始源于性,我们在爱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珍视自然赐予我们的性。我想坦率地对你们说,性是圣洁的,也是美好的,当我们用爱的目光去注视它,就会欣赏到它的纯洁和美好。”    
    之后我把话题引到班会的主题:“每个生命都是带着爱的基因来到这人世间的啊!爱的心愿、爱的想象、爱的崇拜、爱的希望、爱的承袭……,生命还未有踪迹之时,就已经在父母青春的花蕾中散发出花香,那是爱依附的所在,而你终于在母亲体内的温床里开始展示生命奇迹的时候,则披着爱的阳光惬意地感受着自己每一天的变化,当你用第一声啼哭向世界宣告你的存在的时候,你又是作为爱情的一份杰作呈现给了世人。    
    “也许你并不知道,你是两颗灵魂、两个躯体在相融中升腾到一个美妙的境界而衔到的一颗生命的种子;但你应该知道,那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相亲相爱中,创造出来的生命。你有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去信仰爱情,你有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去护卫性的尊严,但你绝没有一个理由可以去漠视爱情,绝没有一个理由去侵犯性的尊严。你的生命源于爱情的源头——性,你的身体里面有着爱情的基因——高尚,你唯有珍视,明白吗?”    
    


第三部分:爱的探讨 到底什么算是爱性的尊贵不容冒犯

    说到这里,我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花儿,之后接着说:“你们仔细观察过花儿吗,如果没有,那我们现在一起来观察观察:你瞧,花萼托着花冠,花冠的外面是花瓣,花瓣的里面是花蕊,知道吗,花蕊就是花儿的“性器官”,有雌蕊和雄蕊,它们在花瓣的烘托和护爱下,呈现为一朵美丽的花儿。想象一下,没有花蕊,即没有花心儿的花会美丽吗,不会;而如果没有花瓣,只有孤零零的花蕊的,那还叫花儿吗,那不仅没有了花的美丽,也没有了花儿的生命了。我说到这里,你们应该想到我要说什么了。对,我要说到是性和爱的关系。    
    “其实,人类爱的情感和性的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爱就是花冠上的美丽花瓣,性则是花瓣中的花蕊,没有爱的性,就如同没有花瓣的花蕊,赤裸裸而无所依托,除了展示其性的原始模样,没有任何美感。想一想,花瓣之所以将花蕊护爱在中心,是将性视为至尊地位,花瓣如同爱的盾牌,将性安全地护卫其中。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记住,性是爱情玫瑰中的花蕊,它尊贵的身份,是不容冒犯的。”    
    说到这里,我把话题一转,“假如你现在饿了,可是这堂课还要上,而且离吃饭还有一段时间,那你现在会怎么办?”问题一提出,就看到学生眼里莫名其妙的目光,我知道,他们心里准在想,“老师这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不过还是有嘴快的同学马上在下面回答:“怎么办,只能忍着呗,等下课到点再吃呗。”有个同学则调皮地说:“老师,您总不会放我们一马,让我们现在就冲到饭堂里去吧。所以呀,没辙,只能忍着。”也有人说:“望梅止渴吧,这是无奈之下的上策。”……    
    “看来,你们还是挺理性的!”我笑眯眯地对他们说。好了,好了,我看,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也只能等到下课再去吃饭,你们总不会感到肚子饿了,就冲出教室去吃饭吧!”    
    “那当然,这点组织纪律性还是有的嘛!”有几个学生在下面接话。    
    “好,刚才有几个同学提到组织纪律性,因为没下课,没到吃饭时间,所以,你们用纪律约束自己,而采取了忍耐和克制。对吗?”我看到他们也都点头示意认同。    
    “这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人的生理需要,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是可以控制的。就像刚才谈到的饥饿,那是人的生理需要,但我们却控制了它。当然,我今天自然不是要和你们谈如何克制自己的饥饿感而不至于冲出教室去吃饭的问题,我要谈的是人类的另一种生理需要,那就是性的欲望。”说到这里,我发现有些学生开始面面相觑,有的吐了吐舌头,还有的流露出更专注的眼神……,“性的欲望,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就像你们的青春期,绝不会因为你的回避而推迟到来或拒绝到来,而青春期的到来,也意味着你们的性成熟和性意识的必然出现。随之你们就面对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何对待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