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魔法阅读-时文精选 第八辑 >

第3章

魔法阅读-时文精选 第八辑-第3章

小说: 魔法阅读-时文精选 第八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乐守恒第一定律:当你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金钱和物质上的回报时,一定可以得到等值的精神愉悦。    
    快乐守恒第二定律:当一个人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助人为乐或乐善好施时,他当年为了生计而不择手段的罪恶会得到一定的忏悔与救赎。    
    快乐守恒第三定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收入人群越容易产生义举与义工。    
    人,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平衡系统。当你的付出超过你的回报时,你一定取得了某种心理优势;反之,当你的获得超过了你付出的劳动,甚至不劳而获时,便会陷入某种心理劣势。很多人拾金不昧,绝不是因为跟钱有仇,而是因为不愿意被一时的贪欲搞坏了长久的心情。一言以蔽之: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有时,你是用物质上的不合算换取精神上的超额快乐。也有时,看似占了金钱的便宜,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精神的快乐。所以先哲强调:吃亏是福,就是这样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低调的姿态做着各种各样的好事,在不同的程度上,他们当然就是我们常说的“圣人”。    
    “圣人”的境界,有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面对快乐守恒定律,只要把握住精神快乐大于物质得失的分寸,你就或多或少拥有了圣人的品质。    
                                                                 赵为民


快乐定律总是谈不对题

    男人与女人之间存在许多误解的可能,几乎可以说误解是男人和女人沟通的常态。    
    让我们看看下面一段每天都可能发生在夫妻间的对话:    
    她说:“我们一起出去好好吃顿饭吧!”(她的意思是:过去太忙,错过许多,  我想这次和你待在一起。)    
    他说:“为什么我们要出去,在家吃挺舒服的。”(他的意思是:自己做便宜,而且可以很快上床。)    
    她说:“我就想去有人的地方。”(她的意思是:我想炫耀一下我的新衣服,而且想让你换一身,不要总是那套旧睡衣。)    
    他说:“我原以为,你只想和我单独在一起。”(他的意思是:你感到和我在一起如此无聊。)    
    她说:“虽然去餐馆,我们也能在一起呀。”(她的意思是:我就只想再体验一下有人服务的感觉。)    
    他说:“你做饭特别好吃。”(他的意思是:只要你做饭,我就能看拜仁——沙尔克上半场的比赛了。)    
    她说:“我今晚没兴趣做饭。”(他理解为:我对你没兴趣。)    
    他说:“反正我今晚有个会,可能晚点儿回。”(他的意思是:那我就和兄弟们看比赛。)  (她理解为:我有比和你吃饭更有意思的事。)    
    她说:“你不再爱我了。”(她这回说真的了。)    
    他说:“你胡思乱想。”(他的意思是:你这几天是不是特殊期啊?)    
    她说:“我想我们应该分开。”(她的意思是:你现在快抱我一下!)    
    这种对话的结果家家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男人和女人总是各说各的,根本没有注意到对方实际的意思。谈话双方总是认为对方所说即所想,但是双方本是话里有话的。    
    男人和女人的谈话容易产生误解,因为不少概念对男人和女人来说,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下面的例子:购物对于女人是舒服地、数小时地在商店和购物广场闲逛,偶尔试试几件衣服,其间喝喝咖啡,吃吃糕点。对于男人则是有目的地寻找商店,直冲要买的东西而去,最多试两次,至多十分钟后离开。    
    结论:爱一个人,不一定要理解他。    
                                                           (德)阿米莉·弗里德


快乐定律智慧与人品

    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文明之对于不同的人,往往进入其不同的心理层次。进入意识层次,只是学问;进入无意识层次,才是教养。    
    有两种人最不会陷入琐屑的烦恼,最能够看轻外在的得失。他们似是两个极端:自信者和厌世者。前者知道自己的价值,后者知道世界的无价值。    
    狂妄者往往有点才气,但无知,因无知而不能正确估量自己这一点才气。这是少年人易犯的毛病,阅历常能把它治愈。    
    傲慢者却多半是些毫无才气的家伙,不但无知,而且无礼,没有教养。这差不多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极难纠正。     
    真正相信自己的人是很少的,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似乎下意识地知道自己内心的空虚,避免去看透自己,以维持虚假的充实。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人的自信必须靠自己去争得。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不肯毁于这弱点,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我相信,天才骨子里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经历。    
                                                                             周国平


快乐定律无用之用

    做父母的都盼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要么成为万人敬畏的人伦领袖,要么成为众星捧月的文体明星,要么成为叫人称羡的科学泰斗。对儿女的期望越高,往往带来的失望越大,一旦发现子女并不是神童,就失望地指责他们无用。他们看起来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这种爱又以功利目的为前提,如果孩子不能给自己带来荣耀就冷淡他们。这说穿了,不是爱孩子而是爱自己。再说,他们把有用也理解得太狭隘了,能带来世俗的名利,就有用;否则,就无用。于是,歧视残疾人和弱智儿童的事不断发生,献给那些“神童”的是甜蜜的笑容,留给那些“差等生”的则是冰一样的冷脸。    
    古代有一个名叫疏的畸形人,他的头缩进了肚脐底下,两个肩膀耸过了头顶,颈后的发髻朝向天,五脏的脉管突出了背脊,两条大腿和胸旁的肋骨几乎是平行的。他这样的人要是生在今天就可能成为弃儿,别说能获得爹妈的爱怜了,把他视为多余的肉瘤算是便宜了他。总之,他的“无用”就像他的畸形一样,一目了然。    
    然而,他替人家缝衣服便足以养活自己,替人家卜卦算命足以养活十几口人。有一年政府大量的征兵打仗,许多身手矫健的青年被送到前线当了炮灰,疏却在征兵场大摇大摆地闲逛,谁也不来找他的麻烦。国家派人去远方做苦役,他的名字一次也没列上去,政府每年发放救济财物时,大家都忘不了他。他不光因为残疾保全了自己的身体,最后还真的发家致富了,比那些手脚长得是地方的人活得还潇洒。    
    奥地利现代心理学家阿德勒,他的身体有先天性的残疾,为此他的青少年时代一直为自卑所困扰。后来他从自卑中崛起,创立了一种研究自卑的个体心理学,写出了《器官低劣研究》《超越自我》《理解人性》等心理学名著,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精神病学家。他不仅使我们得以理解残疾人的内心世界,也使我们加深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假如阿德勒没有残疾,他也许不可能创立自卑心理学,谁能说“无用”不会变为“大用”呢?    
                                                                        佚  名


谟拜生命一千个苦恼和一个苦恼

    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的事情。困难面前怎么办?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寻求解决的一个问题。    
    根据过去的经验,我有一个明确的信念,即使是最困难的事,只要自己有适当的准备,有心寻求解决之道,必能找到办法去解决。当然,解决困难的方式很多,但其中重要的,就是首先要认清事物的真相,冷静思考引起困难的真正原因。这时,可能发现大部分原因竟是自己本身造成的。所以,如果自己有做错、疏忽或思考不够周密的地方,就要深刻地进行自我反省,加以改正。如此,才能克服困难,也才会把这种体验牢记心中。    
    当遇到事情不顺利时,自己不要找一堆理由推卸责任。事实上,做事不顺利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能事先察知造成困难的种种原因,并予以排除,就不至于发生问题了。很多事情的失败,往往是因为忽略了该做的事,或是即使注意到也没有去做。所以,如果遭遇挫折,该反省的是自己,而不应该把失败归咎于别人。    
    我处理任何事情,几乎没有一帆风顺的。一般而言,工作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使我不能顺利完成,于是便有了苦恼。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就会造成神经衰弱,愈来愈爱钻牛角尖,甚至走向不能自拔的境地。应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我认为,即使是一千个苦恼,也只能算是一个苦恼,也就是要针对最大的苦恼去苦恼,在我的经历中,曾经同时遇到五六个苦恼,只要注意解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苦恼,自然就会排除其他较小的苦恼了。毅然面对困难是很重要的,由此产生的正义感和自我挑战的勇气,在现代社会中尤其重要。惟有如此,遇到问题才不会束手无策,才能对重大的事情下决断。     
    人们在漫长的一生中,对待各种不同的事情,都可以凭借观念的转变,而赞成不同的感受。有了开朗的想法,原先觉得困难、担忧的事,都会变得轻松自如了。     
    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应该尽可能地广大些,深远些。有的人只执著于小处做事,而有的人则以180度、甚至360度的眼光来思考事情,因此敢于面对左右,面面看到。我认为,只有眼光广阔、远大的人,才敢于面对困难,也才能寻找解决困难的良方妙策,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纵横驰骋,扬眉吐气。    
                                                                                    佚  名


谟拜生命庄稼的启示

    一个老农种了两片庄稼地,一片在东南,一片在西北,相距甚远。    
    这一年,幼苗刚长成,恰逢扎根期,东南一片有雨,而西北一片则滴雨未见。扎根期过去之后,东南与西北的气候相同,有许多人认为东南片的庄稼一定优质高产,因为它的幼苗期环境优越。    
    但事实恰恰相反,到年底西北片的庄稼亩产1000斤,而东南片的庄稼亩产才800斤。    
    有许多人不解,就找老农去询问,老农听后哈哈一笑说:“道理很简单。西北片的庄稼幼时少雨,看似不利,但因为少雨,庄稼为了生存,就把根扎得很深且很牢。到后来,在相同的条件下,根扎得深的庄稼,就能汲取到更多更丰富的营养,也难怪它们会优质高产。”      
    老农的话很平淡,但含义何其深刻。      
    由此,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许多伟人幼年困顿,却终有所成;而不少幼年幸福的人,却一生平庸。     
    原来,苦难有时并不是不幸,而恰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正是这些苦难,促使我们不断挖掘生命潜能,主动汲取人类的智慧,丰富自己,博大心胸,将生命的根扎得很深也很牢,为日后的脱颖而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那些从小就际遇颇佳的人,由于整天的生活过于舒适,难免消沉了意志,丧失了斗志,空耗了时光,浪费了精力,到头来反而一无所成。    
                                                                             佚  名


谟拜生命转换频道

    自从有了那个名叫遥控器的长形物体后,看电视时便不再走上前去转换频道。用手指轻轻一按,荧屏就显示另一个世界,在感叹高科技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由于有了很多的电视台,有了方便快捷的选择方式,不知为什么,耐心越来越差了,注意力也越来越不集中了。几乎每一个频道都很难看到底,不时地转换,不停地选择,究竟在看什么,不知道。有时,很多的时间就在转换频道中度过了。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种选择。但不停地选择就是人生吗?也有人说,人就是要流动,可总是在流动中就是人的本质吗?选择是必须的,可一旦有了选择,就要执著,就要持久,就要天荒地老。流动固然必要,可一旦有了归宿,就要像礁石一样,巍然屹立,历经海浪冲刷。    
    如今,很多的人都在转换“频道”,都在寻找人生的“黄金档”。但愿在找到之后,就是一种无悔的投入,一种漂亮不打折扣的追求。不断地转换,会使人浮躁,缺乏耐心,变成一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精神流浪者。    
    有了遥控器,但不要轻易地转换频道,要知道每个频道都有枯燥无味的时候。在你付出艰辛、孤独和漫长的等待之后,一定会有一个美妙绝伦的精彩。    
                                                                          李云良


谟拜生命说“玩”

    “玩物丧志”是古人用来激励学子学习,告诫他们不要贪玩的一句名言。无疑,一个人一心沉湎于“玩物”是肯定要“丧志”的。但我以为“玩”也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玩”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它也常常能使人受益。       
    为了说明玩的作用,不妨先举两个例子。一是19世纪德国的大诗人、剧作家歌德。他小时候就随父亲到处旅游,每到一处,父亲都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讲给他听。第二次再来,父亲就让他讲,训练了他的记性和口才。这些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很大作用。另一个是钱学森,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钱学森小时候喜欢玩扔纸镖的游戏。先叠纸镖,就是用一张方纸依对角线折成长而尖像箭一样的镖。然后,用力一扔,看谁的镖飞得高、飞得远。结果是同学们都比不上钱学森,这是因为他叠的纸镖十分对称、平整、缝隙很小。玩使钱学森从小养成用心思考的习惯,凡事都要努力找出符合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对他日后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就帮助很大。       
    其实玩与学习并不是对立的。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部教育内容。在玩之中,孩子们可以进行融入模拟性劳动、模拟性学习和准备性实践等等。他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得到启发,得到锻炼。玩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一切事物都有个“度”。玩的过了头,达到“丧志”的程度就有害了。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们没有玩的时间。在学校课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地学。放学后,还有家教,还要补这个补那个,学这个学那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大声疾呼一句:把玩还给孩子们!    
                                                                   佚  名


点亮心烛心境的魔力

    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的精神病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中被关押了很多日子,饱受了纳粹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