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麦克阿瑟 >

第12章

麦克阿瑟-第12章

小说: 麦克阿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部海域,5艘被派往东海岸;13艘被部署在西海岸及南中国海一带。这些潜艇统
由哈特的潜艇部队司令约翰·威克斯指挥。威克斯是个缺乏组织能力、指挥艺术和
工作热情的指挥官,他谨慎有余而勇气不足,平时对部队要求不严,训练不力,战
争打响后又要求他的艇长们小心谨慎,节约使用鱼雷。本来就对战争感到恐惧的艇
长们接到这项命令后便更加谨小慎微,疑惧重重了。
  在甲米地遭袭的同一天,日军第14集团军先遣部队田中支队开始在吕宋岛北部
的阿帕里登陆。第二天,日军营野支队登陆西海岸的维甘。第三天,日军木村支队
登陆吕宋岛东南端的黎牙实比。三路日军分别夺取了当地机场,并向马尼拉方向进
击。麦克阿瑟正确地估计了日军的企图,认为这几次小规模的登陆行动,不过是为
了掩护那即将到来的主要行动而采取的牵制性攻击,因此,他除派小部队与之周旋
外,主力按兵不动。
  当时麦克阿瑟有限的陆军分成若干个集团防守整个菲律宾群岛,准备实现他那
不现实的滩头防御计划。其中乔纳森·温赖特将军指挥的北吕宋部队是最重要和最
精锐的部队,负责防守阿帕里和维甘的滩头阵地及马尼拉以北约110英里的林加延
湾海岸;琼斯将军指挥的南吕宋部队控制巴丹到黎牙实比的海岸;帕克将军指挥的
卢塞纳部队防守比科尔半岛;切诺韦恩将军指挥的米沙部部队防守中部岛屿;威廉
·  夏普将军指挥的棉兰老部队负责该岛全部肪务。此时,在赖以实施全岛防御的
重要支柱远东空军被摧毁之后,麦克阿瑟仍抱着他的自以为是的滩头计划不放,未
免太有点不切实际了。或许,他还期待着有什么奇迹发生:没有飞机不是还有潜艇
吗?美国最大的潜艇部队不是在严阵以待入侵之敌吗?另外,一支护航舰队不是正在
从檀香山向马尼拉开来吗?罗斯福总统不是也亲自拍来电报要他相信援兵正在途中
吗?
  然而,麦克阿瑟的一切救援希望很快就成了泡影。12月中旬,海军作战部长欧
内斯特·金海军上将在得知日本在菲律宾海域部署有强大舰队之后,命令正在前往
马尼拉执行支援任务的〃彭萨科拉〃护航舰队改变航向,开往澳大利亚,以免遭到日
本军舰的拦击。这就意味着海军将不能完成〃彩虹5号〃作战计划规定给它的维持海
上补给线的任务,当然更谈不上护卫接防地面部队及与日本舰队决战了。海军伪无
所作为实际上已经宣告了〃彩虹5号〃计划的破产,从而注定了厄运的降临。
  对海军的〃背信弃义〃,麦克阿瑟一直耿耿于怀。他后来回忆说:〃日本人对菲
律宾的封锁,在某种程度上是纸上的封锁。棉兰老还是可以通行的,而且由我们坚
守着。…幸免于珍珠港毁灭性灾难的美国航空母舰可以来到菲律宾,并且在棉兰老
的各机场卸下飞机。海军在以后两年中没有补充任何新的舰只,不是仍在作战并取
得了很大的胜利吗?……海军作一番认真的努力很可能挽救菲律宾,并阻止日本人
推向南方和东方。谁也说不好结果会怎样。〃
  此时在美国国内,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也正在考虑如何对待菲律宾的问题。12月
14日,他向刚刚到陆军部报到、担任作战计划处副处长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简要介绍
了菲律宾的形势后问道:〃你认为,我们目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方针?〃几个小
时后,艾森豪威尔回答了参谋长提出的问题:〃对菲律宾的大规模支援还要等一段
较长的时间,在此之前,如果敌人大举进攻该群岛,那么驻防部队在微小的援助下
是不能坚持到底的。但我们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帮助这个群岛。〃他接
着说:〃我们的基地应该设在澳大利亚,我们必须马上扩建这个基地,同时还要取
得通向那里的交通线。〃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的意见表示同意,并命令道:〃尽你最
大努力去挽救他们吧。〃
  在随后的日子里,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曾竭尽全力向菲律宾提供援助。他们动
用了1000万美元组织舰队和人员偷越日军封锁线,将有限的军用物资从澳大利亚运
往菲律宾。此外,马歇尔还命令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设法把战斗机派往菲律宾。
但遗憾的是,当人们把运到布里斯班的飞机零件进行组装时,却发现飞机翼部火炮
装置的主要部件磁性线圈不见了,结果这些费了好大劲才运去的飞机却成了一堆废
铁。
  12月21日傍晚,正在林加延湾附近巡逻的〃红鱼〃号潜艇艇长在潜望镜里看到远
处有一缕缕黑烟,铺天盖地有20英里长,正在向林加延湾逼近。这是一支拥有76艘
运兵船的庞大入侵舰队,载着本间雅晴中将的第14集团军共8万人的登陆部队。为
支援登陆,日军动用了海军第3舰队和第11航空舰队及空军第5飞行集团。
  林加延湾位于吕宋岛西海岸,这里有平缓而宽阔的海滩,内陆是一片辽阔的沃
野,坦克和其他车辆可以纵横驰骋,发挥最佳作战效能,是最理想的登陆攻击点。
麦克阿瑟正确地估计到日军发动主攻的地点,在那里部署了两个师的兵力驻守滩头
阵地。然而,威克斯的潜艇部队却几乎放弃了对林加延湾的防守,只派了一艘潜艇
去那里。当他接到〃红鱼〃号艇长的敌情报告后,才又派出6艘潜艇前去迎战。
  此时已是午夜,日军舰队已安然驶入海湾,并在海湾入口处布设了一道严密的
驱逐舰警戒线。美军潜艇只有一艘潜入海湾,并勇敢地发起进攻,击沉一艘大型运
兵船。与此同,时,在湾口外的潜艇向日军驱逐舰发动攻击,但一艘也未击沉。就
这样,麦克阿瑟的最后一支支援力量也没指望上,潜艇保卫菲律宾的计划彻底破产
了。在随后几天,潜艇一艘接一艘地奉命驶离马尼拉,哈特、威克斯等海军将领也
乘潜艇弃马尼拉而去。这种明显的逃跑行为,使麦克阿瑟勃然大怒。他在发给华盛
顿的措词强硬的电报中,指责海军没有打仗的愿望,海军将领缺乏勇气。这种尖锐
的批评导致了他与海军之间的深刻分歧,并且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在整个大战期
间,海军中没有几个人对麦克阿瑟有好印象,到处都在讲他的坏话,有人甚至讥讽
地把运输机上的两个头等座位叫作〃麦克阿瑟席〃。现在看来,麦克阿瑟对海军的指
责不是没有一点理由的。可以说,当时的亚洲舰队对保卫菲律宾几乎没有发挥任何
作用,那些潜艇艇长们虽然接受过〃处置危险情况〃的训练,但在作战中却畏敌如虎。
他们不是勇敢地去攻击目标,而是推迟拖延、不敢接敌,或是一交手就垮了下来,
寻找各种理由逃之夭夭。亚洲舰队不是在经过艰苦的努力,而是在根本没有与敌人
真正较量的情况下撤离的,这就难免要受到麦克阿瑟的指责。
  12月22日凌晨,天还一片漆黑,日军第14集团军第48师主力在舰炮掩护下,开
始在三个滩头堡登陆。温赖特将军指挥他的北吕宋部队4个师共2.8万人在滩头阻
击日军,但那些缺乏训练、装备低劣、战斗力极差的菲律宾部队几乎一触即溃,其
中两个师迅即土崩瓦解。民兵们面对那些训练有素、张牙舞爪的日本兵,吓得慌忙
丢下手里的老式步枪,争先恐后地向山里逃窜。只有罗萨里奥的正规骑兵团进行了
顽强抵抗,将敌人的进攻推迟了几个小时。
  第二天一整天,日军后续部队接连上岸,在巩固了滩头阵地后即向吕宋岛腹地
推进,以便与10天前在维甘登陆并正在向南挺进的营野支队会合。麦克阿瑟在这一
天乘坐吉普车巡视了林加延前线,亲眼看到了被温赖特将军称为〃一群乌合之众〃的
菲律宾民兵部队如何被日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的情景。但他出于自尊,仍不
愿执行唯一的军事选择,即退守巴丹的〃橙色计划〃。从前线回来后,他向陆军部紧
急要求增派战斗机和轰炸机阻止日军向马尼拉推进,并希望海军运来更多的部队和
物资。当这项要求没有得到答复时,他连续发出警告:除非援军到达,否则整个西
太平洋都将陷落。他哪里知道,此时美、英首脑正在华盛顿举行代号为〃阿卡迪亚〃
的会议,重申了首先集中力量打败德国的政策,在此之前,太平洋的作战将致力于
以现有的人力和物力遏制日本人,甚至不惜放弃菲律宾这样的重要基地。
  12月24日拂晓,日军第16师主力7000人在南吕宋东海岸距马尼拉仅70英里的拉
蒙湾登陆。帕克将军指挥的1.6万南吕宋部队在稍作抵抗后同样被打得落花流水,
迅即崩溃。随后,日军第65旅l万人也在拉蒙湾登陆。
  到这时,麦克阿瑟才真正意识到他的军队已危在旦夕。很明显,日军的企图是
实施南北夹击,将麦克阿瑟的部队合围在中吕宋平坦开阔的地域一举全歼,然后以
吕宋为基地继续向南推进。为避免更大的灾难,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迅速果断地
将部队撤到马尼拉湾北面的巴丹半岛上去,即回到原来的〃橙色计划〃(〃彩虹5号〃)
上去,这是唯一的选择。24日晚,麦克阿瑟通过无线电终于向部队下达了执行〃橙
色计划〃的命令。正是:自古英雄多壮志,怎奈贪功不务实。   
 下一章      
   麦克阿瑟        
                               第七章 困守巴丹
  饥肠辘辘守巴丹,望眼欲穿盼军援;
  麦克气愤无人管,郁郁南下心不甘。
  1941年的圣诞节,白宫失去了它往年的欢乐气氛,令人沮丧的消息纷至沓来:
美、英军队在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①节节失利,威克岛失守,香
港沦陷……然而,在遥远的克里姆林宫,苏军最高统帅约瑟夫·斯大林却出人意料
地发出了节日的欢呼。在那里,德军78个师180万人对莫斯科的大规模进攻,终于
在距冰雪覆盖的克里姆林宫不到20英里的地方被挡住了,并且很快遭到苏军的大反
攻。和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希特勒征服俄国的美梦在莫斯科城下彻底破产了。
  ①即今印度尼西亚;当时为荷兰殖民地。作者
  在菲律宾的马尼拉饭店,刚刚被提升为陆军上将的麦克阿瑟在圣诞之夜把他的
副官锡德尼·赫夫中校叫来说:〃锡德,带上琼和阿瑟,我们准备去科雷希多。〃科
雷希多是一个面积只有1700英亩的蝌蚪形岛屿,像一个瓶塞一样坐落在马尼拉湾入
口处;北距巴丹半岛只有2英里,驻有4000人的作战部队和4000名非作战人员,外加
2000名平民。岛上山峦起伏,隧道纵横,部署有42门大炮和迫击炮。只要守住这个
岛屿,日军就无法通过和利用马尼拉湾。赫夫接令后很快找来一辆卡车。他们装上
一些生活必需品,然后匆匆赶往码头,登上〃唐埃斯塔班〃号客轮,前往科雷希多岛。
同行的还有奎松总统一家及其他菲律宾政府官员,美国高级专员弗朗西斯·塞尔一
家,以及麦克阿瑟司令部的参谋们。船上乘客们的沮丧心情与马尼拉的月下美景形
成了鲜明对照。一个美国军官独自唱起《平安夜》。在科雷希多,麦克阿瑟为能直
接观察战场情况,把司令部设在岛上最高山丘的顶上。然而没几天,日军的轰炸机
就把山顶上的营房夷为平地,迫使麦克阿瑟不得不把司令部移到山脚下靠近岸边的
马林塔隧道中。
  与此同时,退守巴丹的计划正在加紧进行。按照计划,在南线部队和马尼拉的
战略预备队向巴丹撤退时,温赖特将军将从林加延湾到巴丹半岛的各条战线上,对
南下的敌人进行阻击;同时,勤务部队要紧急动员,向巴丹运送尽可能多的给养和
弹药。
  在马林塔隧道的总司令部里,麦克阿瑟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狮子,来回地踱着
步子。他不时地向战地指挥官们下达命令;力图把他的部队从日军的钳形攻势下解
救出来,并于26日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温赖特将军在整个撤退过程中起了关
键作用,他把被打散的北吕宋部队集合起来,建立五道临时防线,且战且退,同时
命令工兵部队炸毁桥梁、设置路障、破坏道路,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推进速度。与
此同时,南线部队利用车辆快速通过马尼拉城进入巴丹,并迅速构筑防线,从而成
功地实现了〃远东敦刻尔克撤退〃计划。在整个行动中,美菲军损失很小,共有9个
师8万人,外加2.6万难民撤到巴丹半岛。
  实际上,这个连日本人也大加称赞的〃伟大的战略行动〃之所以能顺利完成,是
由于他们犯了其德国盟友在敦刻尔克所犯的类似错误。日军一直以夺取马尼拉为首
要目标,而忽视了运用空中优势摧毁美菲军队撤退必经之路卡隆比特河上的两座
桥梁。当时,正在溃退的美菲军队与成群的老百姓夺路而逃,接连几天,各种车辆
在这两座桥上拥挤不堪,军队被堵在远远的后面。等到日本人发现这一失误,拼命
想切断这两座桥梁时,为时已晚。麦克阿瑟投入了他最后一支坦克预备队,以高昂
的代价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企图。1月1日凌晨,当最后一批部队连滚带爬地撤到河
对岸时,温赖特将军看着从后面追上来的日本兵,下令道:〃炸掉它!〃6点15分,
随着两声巨响,卡隆比特河上的两座大桥坠入河中。           1月2日,日军进占马尼拉,在原美国高级专员官邸升起太阳旗。本间将军错误
地认为拿下马尼拉就意味着菲律宾的投降,但由于他未能实现包围分割、最后歼灭
麦克阿瑟部队的企图,使他用了比原来计划多4倍的时间才制服了那些〃顽固的巴丹
杂种〃,从而打乱了日军进攻的时间表,使美军得以有时间在澳大利亚组织防御,
并使美国国内人心鼓舞、士气大振。麦克阿瑟在谈到这一点时十分得意,认为向巴
丹撤退的决定是他在菲律宾防御战役中所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而且是整个战争
中最关键的决策之一。岂不知,他当初是如何不情愿地做出这一决定的。
  然而,这个所谓〃伟大的战略行动〃,并未挽救美菲军队最终覆灭的厄运,而只
是将这一厄运向后推迟了几个月而已。由于麦克阿瑟的撤退命令下得太晚,致使向
巴丹运送粮秣的行动进行得十分仓促。在只有一个星期的撤退时间里,麦克阿瑟的
司令部忽视了粮食及其他军需品的运输。结果,在撤退行动完成时,麦克阿瑟的军
需官马歇尔发现,运进巴丹的食品若足量供应8万守军和2.6万难民的话,还不够
吃一个月的时间。1月5日,麦克阿瑟不得不下令每人口粮减半。另外,医疗用品也
很短缺,疟疾和许多热带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比战斗减员还要多。从这个意义上
说,正是由于缺乏粮食和药品而不是日军的进攻,才使〃顽固的巴丹杂种〃完蛋 的。
日军只要施行长期封锁,巴丹也必将不攻自破。
  在日军内部,也的确有人提出过封锁巴丹的方案,但未被采纳。大本营和南方
军认为,马尼拉的占领标志着对菲作战进入了扫荡残敌的阶段,因而将海军主力和
第48师等精锐部队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到缅甸作战,而仅以第
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共2.5万人进攻巴丹半岛上数量占优势的美菲军队。
  巴丹守军在多山的半岛上构筑了两道防线。第一道是跨越沼泽地和纳蒂布山的
阿布凯防线;第二道是横贯半岛最高部分的马里韦莱斯山防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