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走近艾滋病 作者:李锦华 >

第13章

走近艾滋病 作者:李锦华-第13章

小说: 走近艾滋病 作者:李锦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主。在传播途上,主要是通过血液途径和性接触进行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母婴途径
传播的感染者。
    在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大部分是在与缅甸接壤的云南省西部的静脉吸毒者。
据推测,艾滋病病毒是从缅甸传入中国的,而缅甸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又极可能是从泰
国传入的。所以,血液途径在中国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由于毒品的泛滥,吸毒的人数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青少年吸毒者明显
增多,使毒品的危害更加严重和广泛。同时,吸毒的趋势也正从边疆向内地,由农村向
城市发展,吸毒的品种也从鸦片转化为海洛因。在一些地区的吸毒人员中,青少年竟占
80%以上。

    世界性措施

    医学、社会学专家们作出这样一个结论:越是性自由盛行、家庭震荡解体越严重的
地方,青少年问题和各种社会弊端就越严重,艾滋病流行也越难于遏制;健康的家庭和
健康的社会才是抵御艾滋病最坚固的堡垒。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一个“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的部长级高级
会议。会议决定:1988年为“全球防治艾滋病年”,12月1日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日,
称为“世界艾滋病日”。并决定以后每年的12月1日要举行相应活动,以号召全世界人民
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是:
    第一、让人们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
    第二、让大家知道,防治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
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
    第四、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唤起民众行动起来支持这
方面的工作。
    每一个世界艾滋病日都有一个宣传的主题,如:
    1988年12月1日,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让我们大家都来宣传预防艾滋病。
    1989年12月1日,第二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世界让我们互
相爱护。
    1990年12月1日,第三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妇女与艾滋病。
    1991年12月1日,第四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艾滋病———共同迎接挑战。
    1997年12月1日,第十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儿童与艾滋病。
    1998年12月1日,第十一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
军。
    围绕着每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世界卫生组织及其成员国,在世界艾滋病日的当
天及其前后,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报告会等各种宣
传形式进行宣传。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世界卫生组织各地区办事处的主任照例在这一
天要致词阐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意义,陈述本次世界艾滋病日的宗旨。世界卫生组织各
成员国政府的卫生行政领导人,乃至国家的领导人也要出面讲话,强调预防艾滋病的重
要性和支持防艾滋病的决心。中国上届卫生部长陈敏章、副部长何界生都在艾滋病日在
电视台讲演过。
    为了寻找攻克艾滋病的良药,世界各国政府不惜投入大量的经费,来进行对艾滋病
病毒的研究,试图研制出一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和疫苗。这些年来,尽管有不少的国家,
包括中国在内,对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有着可喜的苗头和进展,但是,专家们不得不宣布:
至今,科学仍然落后于艾滋病的流行。到目前为此,仍未找到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和有
效的预防疫苗。而且,在未来数年,仍然很难有有效的预防疫苗和治疗方法问世。
    艾滋病在当今世界,依然是不治之症。

    艰苦的探索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国,随着国际交往的发展,艾滋病的危险也波及到
中国。根据中国进行的流行病学监测和研究结果看来,中国正在面临着可以预见的、日
益严重的艾滋病的威胁。从1985年中国大陆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到1992年12月,
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总人数969例,其中艾滋病
病人12例。1997年9月底,全国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
82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68例。到了1998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共报告艾滋
病病毒感染者11170例,其中包括艾滋病病人338例,死亡184例。到此为止,全国已不再
有空白省份。也就是说,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已经找不到可以
躲避艾滋病这个瘟神的净土。
    1994年以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只局限于边境地区,
    1995年以后便进入内地,到了1996年,又进入城市,并形成
    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中国自八十年代初艾滋病在世界出现以来,就十分密切地注视着它的流行和发展。
自1984年起,便着手在国内开展艾滋病的监测和宣传教育工作,并逐步制定和完善防治
艾滋病的对策和措施。
    1986年,中国将艾滋病列为报告传染病,重点加强管理。并成立了卫生部预防艾滋
病管理工作小组,指导全国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为国家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方针、
政策、规划,提出建议。
    1987年,制定了全国预防艾滋病规划,确定了防止艾滋病发生的蔓延,减少由艾滋
病病毒引起的发病与死亡的目标,并从加强组织领导到建立健全专业机构及宣传教育、
监测、科研、培训等方面作了相应规定。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
干规定》。
    1989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预防法》,
将艾滋病、淋病和梅毒列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1990年2月,根据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需要,成立了国家预防艾滋病委员会,协调各有
关部门的工作。9月成立了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承担领导协调和技术指导,
以保证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规划的贯彻执行。
    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期规划》制定完成,并开始实行。
    为了及时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加强艾滋病监测和研究工作,中国政府投入了大
量的人才和财力。
    1986年,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杭州、西安、沈阳、南宁等城市建立了
艾滋病监测点,开展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和血清监测工作。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开展了监测工作。国家并设立了11个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确认实验
室,几十个初筛实验室。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艾滋病监测网络。
    吸毒、卖淫嫖娼、同性恋,在中国都存在着迅速蔓延的趋势,而且,这三种属于艾
滋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因此,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前景是
十分严峻的。
    如何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行之有效地控制吸毒、卖淫嫖娼、同性恋这三种艾滋病
的主要传播途径,这是一个十分艰难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带着这些问题,我查阅了一些有关的资料。
    “毒品”为什么会使吸毒者产生近乎疯狂的快感和难以戒断的痛苦呢?
    现代医学是这样解释这个问题的:
    人的中枢系统内存在着一个脑啡肽系统,其部位分布于人体的初级感觉中枢———
丘脑和同情绪活动有关的大脑边缘系统。正常的生理情况下,人体的有关神经细胞可适
量地分泌一种称之为脑啡肽类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具有一定的镇
痛作用。使肌体保持痛觉阈,以便对一般的非伤害性刺激具有某种程度的耐受性,而对
伤害性刺激产生疼痛性反射,保护肌体免受伤害;二是维持人体正常的情绪反应,在一
定条件下使人产生某种原始的,本能的满足感。
    海洛因及其家族(吗啡、杜冷丁、可卡因及鸦片等)具有和上述脑啡肽物质相同的
作用,进入人体后同样可作用于脑啡肽系统,一方面使痛觉阈增高而镇痛,另一方面则
引起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快感。然而这种欢欣和满足是短暂的,随着海洛因在体内的消失,
人便落入痛苦之中,大有从天堂落入地狱之感。于是吸毒者为了摆脱地狱般的痛苦,不
得不再吸海洛因。长期反复吸食的结果,一是使脑内的神经细胞减少或停止分泌脑啡肽,
而不得不依靠海洛因来补充维持痛觉阈和稳定情绪,一旦没有则出现难以忍受的戒断症
状;在精神方面表现为吸则后悔,不吸则痛苦,想戒又戒不了的矛盾。
    海洛因是通过有害的方式直接满足本能的需要,一旦吸食上瘾,人便丧失了自制能
力,对于法律、道德、人格,甚至个人的营养、卫生等统统置之度外,最终的结果
    是个人身体和精神的毁灭以及群体的退化。
    吸毒者把大部分的钱拿去买毒品,吃饭的钱极少,有的人甚至连填饱肚子都困难。
再加上吸毒者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饥一顿饱一顿,所以,严重贫血、骨髓造血机能
不正常。重度营养不良是吸毒者的常见病,也是大多数吸毒者丧失劳动能力和诱发其它
疾病的原因。
    吸毒成瘾的人,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明显受损。由于吸毒者的肌体能力大大
降低,非常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脑脓肿、视神经病变、心肌炎、破伤风、败血症、皮
肤多发性脓疮、感染性静脉炎、脉管炎等等。
    吸毒者的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受损也是严重的。最常见的是海洛因所致中枢抑制呼
吸衰竭,死亡率很高。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的吸毒者中,每年都有十多万人因吸毒死亡。
还有常见的海洛因性肺水肿、肺炎、肺脓肿、毒品毒气性肺癌、神经性肌肉病变、病毒
性肝炎、乙型肝炎、性病等。
    吸毒最为严重的是传播艾滋病。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主要是经静脉吸毒传播。但是已发现寄发于静
脉吸毒的性传播。
    静脉吸毒者的增加是导致艾滋病感染流行的重要因素,从潜在的威胁看,性乱者将
是最主要的高危人群。因为,吸毒者早期往往涉足性乱,女性吸毒者又多以卖淫来换取
吸毒的资金,这种交叉重叠的行为方式无疑加剧了艾滋病的扩散。
    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由于性解放风行,放弃了传统道德,造成了人类历史上严重的
性病流行,也促成了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性解放冲击和破坏了人类经过几千年探索和经受无数挫折后才逐渐形成的性道德观
念,致使西方的两性行为某种程度上又倒退到近乎原始的放任和丧失社会约束的状态。
这种违反正常的生理和社会行为规范的错误行为,必然要受到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惩罚。
    新闻媒介曾报导了这么一件事:美国是目前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体育在这
里早已商品化,知名度较高的体育明星们均有巨额收入,这些优厚的条件使他们具备了
寻花问柳的资本。现在的美国青少年一代由于缺乏健康的导向,“追星族”、“发烧友”
越来越多,日益疯狂。出于崇拜、猎奇、刺激等心理,不断对明星们展开攻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职业球星说:一个女人请他到她家里去做爱,条件是要一
双带有签名的球鞋。这个明星到那个女人家一看,她的柜子里已摆放着100多双签名的球
鞋,都是NBA的明星们。
    蒙特利尔市一位叫克莱门托·奥利维埃的艾滋病问题专家在一次研讨会上披露:他
的一位24岁的艾滋病女患者在临死前对他说,她曾同北美冰球联合会的50余名冰球好手
发生过两性关系。由此,奥利维埃断定,艾滋病病毒肯定已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找到了
孳生地”。
    一些卓有远见的专家学者早已深刻地认识到性解放将在人类社会中造成无可挽救的
灾难。
    他们严肃地指出:艾滋病的流行已经宣布了性革命的终结。
    近年来,随着西方“性解放”思潮的传入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大中城市以
及农村中婚姻规范和性道德也受到了冲击。一部分人在批判传统贞操观对女性的压迫和
束缚时,否定了两性关系方面起码的道德规范和性行为的文明与健康准则。于是,在城
市青年中,婚前和婚外性关系被一部分人接受或容忍,多个性伴侣和性滥交现象已不鲜
见。
    在商品经济的潮流中,内地大量年轻女性涌向开放地区卖淫,而嫖客中相当一部分
是来自外国的旅游者,拥有多个性伴侣的“新潮”和嫖娼行为的滋生,形成了艾滋病在
我国传播的温床。
    卖淫嫖娼者都属于最容易受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正如吸毒这一丑恶的社会现象一样,卖淫嫖娼也在中国的土地上死灰复燃,并且,
近些年来,这一丑恶现象更是日趋严重。
    我国已经在暗娼中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这就表明通过卖淫嫖娼的艾滋病传播
已经开始。
    卖淫嫖娼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因为在性行为中,已经患有艾滋病的嫖客将艾
滋病病毒传染给娼妓,受感染后的娼妓通过卖淫又使更多的嫖客受传染,嫖客受感染后
既可使尚未受感染的娼妓染上艾滋病病毒,又可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自己的配偶或者姘
头。这种错综复杂的传播关系必然使艾滋病病毒者的数目成倍地增长。
    所以说,一夜风流就可导致后悔终生,甚至断送生命。
    据报载:北京出现的内地第一个“同性恋沙龙”已经被有关部门宣布取缔。据负责
官员称:这个沙龙在传播某种错误观念,不是反对而是鼓吹同性恋,违背了中国健康教
育的宗旨,必须停办。
    被命名为“男人的世界”的这个沙龙是1992年11月22日正式出台的,香港《明报》
的报道透露说,共有35名同性恋男子参加首次活动,有关专家从医学和社会行为学角度
发表了对同性恋的看法,同性恋者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同性恋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世界上最早的艾滋病就是在同性恋中发生的,如
今,同性恋已逐渐在我国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知情人士介绍说,北京现有××处同性恋活动场所。这些场所中很大的一部分是
公共厕所,尤其是附近有绿地、花园的厕所,公共浴室也是同性恋者活跃较多的地方。
有的同性恋活动则是在饭店、酒吧、歌厅等地的阴暗中进行,但是这些地方的消费不是
一般同性恋者所能承担的。
    显然,在中国还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公开的同性恋者”,即使是在同性恋者的圈子
中或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有名的人,也会竭力对亲友、家庭、社会掩饰他们的真实
倾向。
    这一系列的现象更令人恐惧和担忧的是,不管是卖淫、嫖娼还是同性恋,这股暗流
都不可能像注射传染和母婴传染的那样容易被发现或预防。因此,它具有特殊的危险性。
    从医学的定义上讲,同性恋就是指同性个体之间肉体亲昵的行为。
    同性恋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心理障碍。
    按正常的自然和社会规律来看,同性间的性行为心理上应该有一种不可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