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有爱的日子 >

第13章

有爱的日子-第13章

小说: 有爱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

    我听得点头,又问,那我们如何施舍呢?

    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厢,一清二白才能
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

    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当然
了,也积极向正规机构捐助并期待他们的清廉。

    /* 47 */

    第四部分佑护灾难中的孩子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三岁的女儿,乘坐长途汽车。旷野的高速公路上突然起了浓雾,气团包抄过来,好像牛
奶翻滚。司机就把车靠在紧急停车带,耐心等待。过了许久,雾渐渐稀薄些,为了赶时间,司机就上路了。雾大,
管理站封锁了高速公路,路面上几乎没有一辆车。司机就很放心地加快了速度。惨案就在此时发生。当司机发现前
面有一辆货车抛锚时,尽管把刹车全力踩死,客车车头还是拱入了货车车厢。

    货车上满载着的钢筋,在客车巨大的惯性之下,化成锋利的长矛,将客车前三排座位齐刷刷戳透,无数鲜血喷
溅而出……

    那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当场死了。也许是生命的本能,也许是冥冥中的神灵指点,总之在那电光石火的恐怖刹
那,母亲把女儿猛地往下一压,一根钢筋擦着小姑娘的头皮刺了过去,小女孩连一根头发都没有伤着。

    客车停住了,后排座位上幸免遇难的人们,在庆幸自己命大的同时,竭力抢救着前排的乘客。

    听人说,那三岁的小姑娘,爬起来仔细地看了看自己的母亲,第一句对别人说的话是——我妈妈流了这么多的
血,她死了。

    她默默地看着人们翻动妈妈的尸体,过了一会儿,当人们放弃抢救的希望,抱起孩子时,听到她清清楚楚地说
的第二句话是——我妈妈死了之后,我不要后妈。

    给我转述这个悲剧的朋友发着感慨:你看看如今的孩子,真是小精灵!当时就知道她妈妈死了,也不哭。然后
马上就想到了后妈的事,心眼可真多啊!都是看电视学来的。大伙听说了,都不信这么大的孩子,就这么能琢磨。
有的人不信,后来见了面就当场试验。问那孩子,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我说,那孩子是怎么回答的呢?

    朋友说,还真像别人学的那样,你一问,那小姑娘就说,我妈流了好多好多血……一下子就死了……我听见头
顶上轰的一声……我不要后妈……

    我说,后来呢?

    后来问的人太多了,小姑娘好像觉出了什么,就不说了。什么都不说,充满仇恨地看着你。

    我说,事件怎么处理的?

    朋友说,客车和货车打官司,都说对方的责任大。死者家属不让火化尸体,人就一直在冰柜里冻着。为了催促
解决,死者家属联名上访,拖家带口地集体告状……

    我焦虑地问,在大家做这些事的时候,那个小姑娘在哪儿呢?

    朋友说,她在哪儿?她还能在哪儿?当然是跟着她爸爸了。大伙说什么,她就听着呗。上访的时候,大伙教她
跟领导说,要是不赔我们家钱,就不把我妈妈从冰柜里拉出来。

    我说,小姑娘说了吗?

    朋友说,她说了啊。她爸、她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让她这么说,她哪能不说啊。你还别说,这孩子一出
动,哀兵动人,就是管事。领导当时就批了——从厚抚恤。家里人领了一笔钱,后事就办了。

    我说,后来呢?

    朋友说,还有什么后来?后来就一切都结束了呗!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各就各位。

    我说,那个小姑娘呢?

    朋友说,不知道。可能一切都好吧。

    我的心,被搅得深深不宁。直觉告诉我,绝不是一切都好!在那个女孩身上,发生了巨大的断裂和混乱。

    我相信那个聪慧过人的小姑娘,会对她三岁时经历的这一惨案,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也许她会遗忘,忘得一干二净。从此,不记得那喷溅流淌的滚烫鲜血,那呼啸而过的恐怖之声,那骨肉横飞的
悲惨场面,那被人传授的鹦鹉学舌……这些悲怆的恐惧和无与伦比的失落,被人体的本能的保护机制,不由分说地
压入了混沌的潜意识。

    一片空白。因为这种猛烈的负面刺激,业已远远超过了一个幼童的心灵所能承载的负荷。然而,空白之下,依
然汩汩地流淌着不息的血流。未经妥善处理的哀痛,绝不会无声无息地消解。它们潜伏在我们心灵的最底层,腐蚀
着风化着灵魂的基石,日日夜夜睁着一只怪眼,折磨着我们永无安宁。

    也许她什么都记得,但她什么都不说。对一个孩子来说,顿失母爱,是多么严酷陡峭的跌落!没有人能够替代
母亲温暖的怀抱,没有人能够补起塌陷的太阳。孩子的世界,在这一瞬永远地变了颜色!从此,她沉默寡言,自卑
自弃或是自怜自恋,她怨天尤人,不能从容接受别人的爱,也不能慷慨施与他人以爱,乖戾暴躁喜怒无常……世上
游荡着一个冷漠孤寂的独影,到处洒下点点凄苦的清泪或是——永不流泪。

    当然,事情也许会有另外的可能性,但我不敢盲目乐观。上述的发展趋势,并非危言耸听。我们曾在无数成人
的心理障碍中,看到幼年不幸的浓重阴影。

    天灾人祸之中,谁是最痛楚的受难者?是失去丈夫的妻子?还是失去妻子的丈夫?是失去子女的父母?还是失
去父母的子女?

    这样的比较,也许最终是无法完成的,旋涡中的每一个人都椎心泣血。但我还是要说,那个三岁的女孩,是最
最需要佑护的人啊!

    因为她稚弱,因为她敏感,因为她聪慧,因为她是惨案的最近目击者,因为她的心灵是一朵刚刚孕育的蓓蕾。

    也许她的身上没有血痕,但我知道,她的心被洞穿。也许她的神经没有折断,但我知道,她的大脑激烈震荡。
也许她的视力依然完整,但我知道,她的眼前出现了拂不去的昏暗。也许她的呼吸并不困难,但我知道,她的灵魂
一次次地窒息……

    我由此呼吁,在一切灾难的现场,我们不但要在第一时间,全力救助孩子身体上的创伤,而且要最大限度地保
护他们稚嫩的心灵。尽快地将他们从恐怖的现场抱离,给他们以温暖的安全的庇护。不要诱发他们对悲惨处境无休
止的回忆,不要出于成人的功利目的,将未成年人拉入处理后事的复杂局面。要由训练有素的人员,对突发灾难中
的孩子,进行系统的医救和后续的治疗……

    我不知那个三岁的女孩,现在何处?我希望她的家人能给予她无尽的关爱。我希望她能从悲怆中站起,我希望
她安宁享有明媚的人生。

    /* 48 */

    第四部分关于爱的奇谈怪论

    爱是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因为在空气、水份、食物和安全之后,就是我们的爱了。比如安全这问题,表面上
看来是对环境的要求,其实是一种爱的深化,我们只有在爱中,才感觉自己是有价值,是值得爱护保护珍惜和发展
的。一个丧失了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从容爱自己和爱世界的。比如人际关系,更是爱的浓缩和放大。难以设想,一
个不爱他人的人,会有广泛的朋友和良好的社会关系。当然,他的身旁可能会聚集着一些人,但那不是心灵的需要,
只是利益的驱使。谈到自我实现,更是爱的高级阶段。因为你的爱,超越了一己的范畴,才扩展到更广阔的人和事
物。在这种升腾与弥散的过程中,爱变成一种柔和的光芒,从一个核心的晶体稳定地散发着,把温暖和明亮,播扬
到远方。

    但是,当人们议论起爱的时候,却有着许多混淆和迷乱的地方。爱成了一个花脸,大家都随心所欲地涂抹着它
的面孔,把自制的油彩敷在它的嘴角和眉梢。爱于是变得面目诡谲和莫测起来。有几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我想提出
讨论。

    其一:爱和年龄有关吗?

    这是人们通常不付诸书面,但却彼此心照不宣的概念。具体意思是——只有年轻人才享有充沛富饶的爱意,它
的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递减,从高耸的爱的山峰萎缩至贫瘠的爱的荒原。由于这一假设的存在,年轻人因此
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仿佛享有一个爱的太平洋,可以不加计算地挥霍爱意。上了年龄的人则很气馁,当谈到爱的
时候,很有一些顾左右而言他的窘迫。爱的门扉已经像一间到了下班时间的商场,缓缓关闭。店员们戴着疲惫的笑
容在重复着“谢谢光临”,你也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即使别人不翻白眼,自己也无颜再耽搁,只有缩起脖子夹着尾
巴却步抽身,才是明智之举。

    有一种影响约定俗成——那就是——爱——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利,或者只有他们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当人们
说到中年或老年人的爱意时,会扭扭捏捏地觉得那是一种爱的残次品,不那么正宗,不那么地道。比如在形容青年
以上年纪人的爱情的时候,基本不会用“火热”这个词,而只以“温馨”替代。毋容置疑,温馨比火热的温度,要
差着好几个数量级呢。

    在人们约定俗成的看法中,爱是有年龄限制的。它大量地存在于生命旺盛的青少年,而较少地分泌于生命渐趋
平稳和衰落的成熟和晚期。

    这岂止是谬误的,首先是奇怪的。它把爱这种密切属于人类的高等和神圣的感情,简化到相当于睾丸素、黄体
酮之类内在的荷尔蒙分泌物和诸如皱纹和胡须这种简单的外在指标了。

    这必然首先牵涉到爱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是一种精神现象?

    持年轻人拥有最多的爱意的看法的人,其实是把爱定位在激素特别是性激素的产量上了。如果这样来看,年轻
人是一定会把老年人打败的。但不幸或者是有幸的是,爱是一种精神的状态,是一种需要不断修炼和提高的艺术,
是一种积累经验审视自我的完善过程。因此,爱是和年龄无关的。

    证据就是,爱可以在年轻人那里发生,也可以在老年人那里发生。从有人类以来的无数故事和历史可以证明,
爱不是年龄的产品,它是心灵的能力。

    其二:爱和对象有关中国有一句俗语,现在被人用得越来越多了,那就是——遇人不淑。原来是女人专用的,
如今也常常听到被抛弃和耍弄的男人长吁短叹此词。爱错了人的惨剧,古往今来,总是屡屡发生。人们在唏嘘之余,
总是悲叹那薄命女子痴情汉,怎么不把眼睛拭亮,偏偏遇到了不该爱不能爱的人,糊里糊涂地就爱上了,且爱得水
深火热?!

    于是顺理成章地归纳出:在此情此景中,爱是没有过错的,错的是那爱的对象,不能承接爱,不能感悟爱,不
配得到爱……总之一句话——所爱非人。不是有一首很有名的歌吗,叫作“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

    这就很有一点讨论的必要了。

    爱在这种悲剧中,似乎是孤立的一盆水,可以从楼台上闭着眼睛,泼到任何一个人的头上,凭的是冥冥之中的
概率。和那个施爱者是没有关系的。甚至有一种可怕的论调,爱是盲目的,爱是碰运气,爱是不可知不可测定的,
爱是没有规律的……

    爱在这里蒙上了宿命和诡谲的色彩,被妖魔化了之后,躲在命运的山洞里,伺机以画皮的模样谋害我们。

    这样以少数人的愚蠢所导致的失利,来嫁祸于爱的清白之躯,是不公平和不正派的。

    爱是一个正常心智的明媚选择,它积聚了一个人的精神能量和所有的素养智慧,是综合力量的体现。它首先表
现在施爱者是有力量和有眼光的。如果你根本没有爱的能力,好比压根就不会游泳。你误入爱的海洋,你被淹得两
眼翻白,甚至有生命危险,但这不是海洋的水的过错,这是因为你对自己的技艺的判断失误。这是你的责任,怎么
能迁怒于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呢?人们对于自然界是如此的宽宏大量和易于理解,为什么就对与我们休戚与共
的爱,如此苛求相逼呢?这后面是否掩藏着我们人类对自己的宽纵和对无言情感的肆意欺凌呢?

    你爱错了,责任在你。不但说明你的眼睛不亮,视力散光,聚焦不准,而且说明你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灾
祸发生之后,搞清楚责任,是一件很痛苦和扫兴的事情,特别是在枝蔓生长到一败涂地的时候,挖掘出最初那悲惨
的种子,原来竟是自己亲手播种,当灾异显出狞恶之相时,自己非但没有亡羊补牢斩草除根,反倒以血饲虎姑息养
奸以致贻害无穷……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力量审判自己。甚至可以武断地说,由于这类悲剧事件的主人公,原本就对
爱的理解,颇多肤浅偏颇,当他们气定神闲的时候,你都不能指望他们的明智与清醒。在危机倒海翻江而来的时候,
期待他们能有很好的自省力度,几近奢望。同时,我也深信,不幸的现场,如果妥加发掘,是一堂虽然付出高昂学
费,但也会物有所值的宝贵课堂。有时,幸福这个老师,和颜悦色地教授给你的学问,绝对逊色于灾难声色俱厉的
鞭挞。可惜的是,浑身伤痕的爱的败阵者,怨天尤人地呓语着,骂遍了天下人,单单饶过了自己。所以,我很想煞
风景地提醒一下善良的人们,对在爱的战役中的败将,如果他或她没有对自身的反思和批判,如果在交了一笔昂贵
的爱的学费之后,学会的只是指责怨恨,那么,无论他或她显出多么楚楚可怜的模样,你可以帮助以金钱,却勿倾
泻情感。他们不懂真爱,还需努力学习。

    搞清爱的最主要方面,不是在于爱的对象,而在于爱的主体,是沉冷峻严的判断。当你在人事间承受着种种知
识的积累的时刻,你还需不断地历练对于爱的思索和实践。你要善于总结经验。如果不把主要的光圈聚焦在自己的
爱的基准上,只是在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中发泄怨气、推卸责任,你就不但受到了来自他人的情感重创,而且还丢
失了以后避开类似伤害的亡羊补牢的篱笆。

    有很多人以为,只要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可爱的人,爱就如霍乱病菌一般,自动地以几何数量级地滋生起来,剩
下的事,就是不断地收获爱的果实了。爱主要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找对了,就一好百好,找错了,就一了百了。是
一件虎头蛇尾的事,成败仅仅维系在开端部分。

    于是,找到那爱的对象就成了千钧一发生死未卜的事件。此事一完成,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只剩等着岁月
这个发牌员,验证我们当初押下的签了。

    爱是一时一事还是一生一世?

    爱是一锤定音还是守护白头?

    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还是勤勉呵护日积月累?

    爱是变数还是常数?爱是概率还是守恒?

    ……

    你的爱情等待你的看法。你的爱情验证你的看法。你能够有什么样的爱情观,你就有什么样的爱情。你的观念
就是你的命运。

    原谅我说得这般决绝甚至带有一点霸道。因为它实在太简单了。引发悲惨结局的肇事者,常常不是对复杂事物
的判断,而是对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