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 >

第992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9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卫,李又阶……还是敬而远之吧……

  李氏到底上了年岁,早先在座船上还不觉得什么,待回到府里,安置下来,就有些挨不住,狠歇了几日精神才缓过来。

  天慧相看人家之事,回家当日,她便听初瑜说了。

  听说是大学士府,对方家主又在朝,李氏心里就有些不乐意。

  无非是怕大学士府太过清贵,文人做派规矩多,反不如寻常官宦人家自在。

  而且对方家长不管是现下官职,还是辈分,都比曹颙长一辈,以后两个小儿女真有什么膈肌,曹颙这边也不好出头。

  待听说对方早年丧父,三年前又丧母,前些日子方出孝,李氏望向初瑜的目光就有些复杂,没有就孙女的事情多说什么。

  初瑜虽有些疑惑婆母对天慧的亲事有些冷淡,可也当是她身子疲惫没精神的缘故。

  这日,李氏吃了一盏燕窝,身上也不觉得乏了,想起长孙女的亲事,心里就有些膈应。

  她歪在炕上,寻思了半日并没有在初瑜面前说什么。

  待到曹颙下朝回来,过来请安,李氏打发丫鬟出去,单留下儿子说话。

  〃你实话告诉我,这大学士府的长孙,到底是你相中的还是媳妇相中的?〃李氏盯着儿子,仔细问道。

  曹颙心里虽纳罕可还是如实回道:〃当然是儿子相中的。舒赫德虽是天佑同窗,可因在孝期,鲜少再外走动,天佑他母亲哪里有机会能看到人?还去去年四阿哥大婚前富察家四老爷曾携子来访,后来我去带着天佑回访正好碰到舒赫德……富察家四太太,是徐相的侄女……我见那少年仪表堂堂,与天佑又亲近,就使人留心打探,觉得还不错……虽说原本想要过两年再定天慧的亲事,可一家女、百家求,求来求去求成仇……单得罪几个人,我倒是不怕什么,要是因此惹人嫉恨,损了天慧的名声才是悔之晚矣……〃说到这里将伊都立为三子提亲之事说了。

  李氏听了,神情复杂,不知是当松一口气好,还是更着恼好。

  她绷着脸道:〃虽没见过那个舒赫德,可听你们说了我也没觉得他哪里好,能让你们两口子乐意将宝贝女儿嫁了……完颜家的嵩年,多实诚的小伙子;就是伊都立家的三小子,也是品貌出众,没什么可以挑剔……你那几个外甥,你只说是血脉相近、不利子嗣,一个也不选……伊尔根觉罗家与完颜家是咱们家的通家之好,两家主母又都是敦厚人,你们也都看不上眼,却巴巴地与平素毫无往来的大学士府结亲,是何缘故?〃

  曹颙被问的讪讪,也不好贬低那两个世交侄儿来赞未来姑爷,只好〃嘿嘿〃笑了两声,道:〃世家大族,媳妇难做,大学士府看着风光,毕竟是家族旁支,人口简单,省了是非……〃

  李氏冷哼一声,道:〃伊尔根觉罗家是热闹的?完颜家热闹的?你是从我肠子里钻出来的,还要糊弄我不成?〃说到最后,不自觉地扬高声音,脸上已经带了恼色,说话也有些喘。

  曹颙见状,忙站起身,上前抚着李氏的后背,道:〃母亲身子才养好,儿子有什么不对的,您只管教训,不要气到自己个儿。〃

  李氏横了曹颙一眼,恨恨道:〃你们选了舒赫德,无非是觉得他失父丧母,天慧过去不用侍候公婆,直接可以做享福的少奶奶。即便有太婆婆、太公公,到底隔了辈分,又上了年岁,慈爱还罢,即便不慈爱能熬几年……你们可是真疼闺女啊……〃

  虽说是亲母子,可被当面揭破自己那点儿阴暗小心思,曹颙也带了尴尬,讪笑道:〃母亲您想多了,实在是舒赫德那小子在同龄少年里比较出挑,大学士府家风又正,等母亲见了他,就会明白儿子为什么看上他……〃

  李氏即便性子再棉和,现下也是动了真怒。

  她抬起头,眼圈发红,恨恨道:〃若是天下有闺女的人家,都盼着闺女没出嫁就死婆婆;那生了儿子的,费心巴力地拉扯大,就要在媳妇进门前,痛快地去了,省的被当成'恶婆婆'?!我这些年,是骂了你媳妇,还是打了你媳妇,让你们两口子心有余悸,专门挑孤子做姑爷?〃说到这里,眼泪已经收不住:〃还是你们觉得我老了碍眼,我怎么不早早没了,省让你们如此厌烦……〃

  见老人家伤心至此,曹颙越发不安。

  他觉得自家夫妇俩的私心,是有些不大光彩,可这不过是拳拳爱女之心,哪里又同老太太扯上干系?

  却是不明白,为何老太太会伤心至此。

  可身为人子,他怎么能看老太太再哭下去。

  他忙上前道:〃儿子的那点小心思,确实瞒不过母亲,可实因这世道女子不易。在家还罢,我们还能娇宠;出了门子,就要旁人家子媳,要立规矩,要上顺翁姑、中承夫君、下还要照小叔小姑……若是天慧像其他闺阁千金那样,一直平顺,儿子也就不多费这个心……她既小时受了太多的苦、承了太多的难,儿子这当父亲的,怎么还能忍心见她以后辛苦……〃

  说到最后,想起天慧小时眼盲时不言不语静坐的模样,心里发酸,也是语带哽咽。

  李氏是当娘的,即便心里着恼,到底舍不得儿子难过。

  她用帕子点点眼角,收了眼泪,叹了一口气,道:〃儿女都是债……你们就这一个闺女,天慧又是可人疼的,为她算计至此也不意外……只是做人立世,到底存心要正……人皆有私心,可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心,就悖逆人情道理……谁家的婆婆,不是从媳妇熬起的。十月怀胎,当成眼珠子、心肝一样的养大儿子,难道娶了媳妇,儿子就不是自己的?这是什么道理。你们只想着自家心疼女儿,却没想着自家也是有儿子的么?〃

  说道这里,她顿了顿:〃你们当天慧是心肝肉,那六格格就是简亲王福晋的命根子……若是王府那边,也盼着六格格不吃苦,你们怎么想?〃

  曹颙被问的无语,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就听李氏接着说道:〃即便当父母的没有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可这做子女的,心中敬爱尊崇父母,行事多随了父母做派……你们只想着天慧出嫁后享清闲,那她又如何能真心孝顺婆家长辈?就是天佑、恒生那里,有了你这当老子的先例,以后给自家女儿挑姑爷时,是不是也挑失父失母的孤子?能嫌弃亲家母,就能嫌弃自家父母;能怂恿自家闺女应付婆家长辈,就能帮着媳妇糊弄自己亲长。长久以往,心就歪了,家风如何能正?〃

  李氏的声音不大,却听得曹颙心头狂震。

  是了,人有了私心,就容易滋生恶念。

  那徐元梦与他本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两个人,他他拉氏老太太更是素未平生。

  可为了宝贝闺女出嫁后不受长辈辖制,他心里不是也隐隐地盼着老太太早点过去。

  自己总自诩为伪君子,这下却成了真小人。

  不仅如此,还要带歪孩子们。

  他们夫妻的企图,本就没有瞒着天佑与矢慧。

  到底是错了。

  曹颙坐在炕边,露出几分苦笑……若没有母亲当头棒喝,他在心里还为这门亲事沾沾自喜,委实可笑……

  李氏一口气说了这许多,有些乏力,歪着身子靠着扶枕,不在吱声。

  屋子里一时静了下来。

  屋子外,初瑜站在廊下,望着门口的竹帘,脸上带了忐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是没错的。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立身正

从兰院上房出来,曹颙便看到廊下站者的妻子。

  他回了下头,忘了下放下的竹帘,而后冲妻子点点头,没有言语,踏步出了兰院。

  初瑜默默跟在丈夫身后,直待出了兰院,方低声说道:〃老耶…是不是老太太恼了,天慧的亲事,还是提的早了,还是当等老太太回京再议才是……〃

  她放在虽站在廊下,可丫鬟婆子看着,总不能近到窗下去听婆婆与丈夫的墙角。

  因此,她听得并不真切,可隐隐地也听到〃糊弄〃、〃媳妇〃、〃婆婆〃的字眼。

  之前他们夫妇两个相看舒赫德,并非是忘了出京的李氏。

  而是因李氏这些年很少过问家务,对于天慧的婚配,除了早年有意将天慧说给福秀之外,并没有说过其他话。

  可老人家虽不插手长孙女的亲事,可心里也牵挂吧?

  所以前几日,听自己提及天慧亲事,婆母的反应那么冷淡……。

  曹颙听了妻子的话,脚步缓了缓,道:〃与这个想干系也不想干系,总之是我的过错。〃

  初瑜虽心中疑惑,可路上也不是说话的地界,夫妻两个便沉默地回了梧桐苑。

  曹颙心里虽沉甸甸的,但看到妻子脸上的不安,便打发丫鬟下去,道:〃是我的不是,只是想着自家女儿娇贵,能少吃些苦头当然如…大学士府门户再相当,舒赫德人才再好,耳确实也因没有父母这一条让我多青睐几分…,咱们这样的人家,即便再舍不得女儿,也没有召婿进门的道理……,赘婿又向来为世人不耻,真正有心气的男儿谁会甘心为赘婿?我寻思着,舒赫德祖父年迈,叔叔又不成才,若是做亲,往后长辈这块还是多赖妻族,定不会怠慢天慧……却是看得短浅,只想着闺女顺心如意,忘了儿子这办…我虽自私凉薄了些,却不愿孩子们随了我……。〃

  初瑜听了,依旧迷糊。

  舒赫德这个女婿不好?关儿子们什么事?老太太私下教训儿子,到底是苏何缘故。

  曹颙正反省自己的过失,懒得多言,说了这一句,便闭口不语。

  初瑜便按住心下疑惑,服侍丈夫更衣不提。

  用罢晚饭,曹颙的精神缓过来一些,便对妻子多解释了几句。

  当然加加减减,将婆媳之类的敏感字句去,只说了在这门亲事上,自己立心不正,被太太发现,担心孩子们有样学样,给教导一番。

  初瑜心中,虽对婆婆的说法有所异议,可晓得丈夫事母至孝,便道:〃到底是老太太想的周如…〃

  曹颙点点头,道:〃除了这个之外,怕是老太太多少有些心气,我当时只是想着不用老太太操心,却忘了人老了孤单,容易多思多想

  咱们在她没回来前,就定好了人选,老人家也有些不痛快。明儿开始,你带天慧多在兰院转转。若是老太太甩脸色,你也不要往心里去……,看到老太太年岁渐高的份上,多担待吧……〃

  次日,曹颙去衙署前,就交代妻子,使人去章佳宅与汗王府,让孩子们晚上回来吃饭。

  初瑜晓得,这定是与昨晚的事情有关的。早在老太太回京当日,孩子们便过府请安。

  初瑜应完,想起左成之妻朱氏在孕期,道:〃朱氏产期将至,前几日老太太回来时也来请过安……〃

  曹颙点头道:〃让她在家养胎,不必过来……〃,

  到了户部,曹颙就留心查看江南几省历年的赋税减免卷宗。

  昨晚李氏告诫他〃立身要正。〃使得他很是警醒,不单单是家事上,还有在公务上。

  他虽不贪墨,平素也算勤勉,可却没有寻常蒋坚那种士大夫的报国之心。在官场上,他谨慎小心,更多的是做个看客。

  平素不觉得,只想着〃伴君如伴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仔细思量,却还真的正不起来。
  他这点小心思,也经不起推敲。

  可只有〃立身正。〃才能诸邪退散。

  他手上,虽没有江南水文记录,可是比照着近三十年,江南因水患减免赋税的府县,便也能知晓那里容易大涝。

  两江还好些,赋税重头本不在粮食上,湖广这边彤式却不好。

  不仅仅是影响赋税,要是水情控制不住,淹没良田,将直接影响漕粮。

  京城直隶的大米,全赖漕粮督运。

  直隶虽也推广了稻田,可对于京畿供应来说,却是不够用的。

  京仓里囤的不是一年的稻米,单单一年水患,还不会让京城官员百姓饿肚子,带来的麻烦,不过是民间粮价上扬,也是比较容易抑制之事。

  唯一需要留意的是,地方官仓是否有粮。

  水患大了,沿江粮食减产或绝收,就要开燃赈济。删鹏

  可地方的粮仓,曹颙是晓得的,真正清白的少。

  李卫那边修坝防洪,自己这边也要未雨绸缪。

  思量妥当后,曹颙便叫来蒋坚,主幕两个斟酌着,拟了个折子。用词婉转,并没有说检查地方官仓是否账粮对数,只说户部要统计地方贮粮。因两江、湖广是产量大省,所以先从这几个地方统计。

  户部官员出京巡视地方粮仓,虽有前例,可多在秋冬粮食入仓后。

  即便前几日雍正在朝会上提及地方官仓巡栓之事,也只是让户部官员上心,没有催促曹颙早日安排人手之意。

  可真到了那时,就算巡出不妥当也晚了。

  帮着曹颙润色了折子,看着曹颙埋头神情郑重地抄写折子,蒋坚有些神情恍然。

  曹颙此举是迎合圣意,毕竟几天并皇上曾过问地方官仓之事;蒋坚却晓得,不知这样的。

  曹颙之前查看的赋税减免卷宗,还是蒋坚帮忙整理的。

  曹颙所圈定的重点地方,都是前三十年数次遇洪大涝的府县。

  这巡视官仓不怕,耳真要认真清理起来,得罪的人就多了。

  自己大人行事向来是能规避麻烦就规避麻烦,怎么这央出头?

  虽说蒋坚跟在曹颙身边,是存了报国之心,可并不是迂腐之人。他晓得,只有自己的东主在官场稳住,主幕两个才能为国为民尽力。

  曹家的根基不深,虽风光了十数年,可也引得多少八旗大姓眼红。

  而旗人补缺,不管是地方上,还是京中,都是按旗份。

  曹颙兄弟上位一个,正白旗其他八旗子弟就少补一个缺。而曹家女儿指婚宗室,更不知碍了多少人的路。

  这些年,零零散散的,不是没有人弹劾曹颙。

  要不然,当年在直隶时,也不会因中秋节踩踏时间,他这个总督就被牵连免官。背后,有好几重推手。

  曹颙心下明白,却只做不知,也没有报复回去的意思。

  他奉行的原则时,不与人相争、不与人结怨,即便只是明面上。

  在朝为官,什么事能瞒过上面?多争多错,曹颙既是谨慎惯了,哪里会如小丑似的跳出来,上丰下跳,让人看戏?

  今日这折子上了,固然能让皇上龙心大悦,可却后患无穷。

  尽管此举确实是防患于未然,对沿江百姓是好事,可仍是过于鲁莽,蒋坚忍不住开口道:〃大人,地方官仓虽归于地方,可户部向来有监察之职,若是真查出不好,户部也脱不得干系……,即便早年大人不是掌堂,可是张大人那边…,要是知晓内情的还好,晓得大人是忧国忧民;不知晓内情的,怕是会以为大人故意让张大人难看,两堂之间少不得要生嫌隙……。〃

  说到最后,他不知不觉压低声音。

  这本是两面不讨好之事,不仅仅得罪前户部掌堂张廷玉,还有其他权贵。

  另外皇上前几日发话,地方粮仓好坏,地方主官要担责。那些地方官员,又多与京城权贵有千丝万偻的联系。

  曹颙这般安排,并非大公无私。

  蒋坚是他心腹幕僚,他自不会隐瞒:〃是我之前想左了,面面俱到就是面面前不到……。六部里,即便清闲如礼部,两堂尚书也是明着宽和大度,暗地里寸土不让:户部权势更重、职责更大,如何能免俗?张大人手握户、吏两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