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 >

第946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9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淳王府回来时,已经是掌灯时分。

  初瑜吃了酒,面色微醺,眉眼弯弯,嘴角上翘,显然心情正好。

  〃是不是又有人夸天慧了,将你美成这样?〃曹颙笑着问道。

  自打富查家与曹家的流言出来,初瑜出门应酬时便带着天慧。每每听到有人称赞天慧,她都十分欣喜,尽显慈母心肠。

  初瑜却是摇了摇头,笑道:〃不是为这个,我欢喜的是苍天有眼,做了亏心事的,总要遭报应。〃

  〃这是怎么话说?〃曹颙好奇道。

  初瑜挑了挑眉:〃听说十二叔前天整顿公府,发作了几个下人,还在下人跟前,直接呵斥了十二婶,差点就动手了。十二婶哭着回了娘家,可也没人给她撑腰,被富查家送回来。她指望她老子给她出头,可马齐不仅没为她撑腰,还亲自到镇国公府跟十二叔赔罪。如今,十二婶正在府里抄佛经静心。她身为长辈,却不顾亲戚情分,直接拿咱们天慧的名声说嘴,落得这个下场也算自作孽。〃

  为人母者,儿女就是逆鳞。

  富查氏散布谣言,许是只为了出一时之气,可落到初瑜身上,却是切肤之恨,如何能不记仇?

  曹颙听十六阿哥提过十二阿哥被雍正痛骂之事,对于他整顿府邸下人、约束十二福晋的行为并不意外。

  让曹颙意外的是马齐的应对。

  一个实权相爷的分量,比一个没差事的宗室镇国公要重得多。

  马齐却能做到这个地步。

  以富查家现下的身份,他此举可是将小事化大,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曹颙摸着下巴,只觉得马齐的〃赔罪〃很别扭。

  就听初瑜接着说道:〃对了,老爷,还有一事,是宫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昨日富查氏随四阿哥'回门'后,从富查家带了个女孩儿进宫。是不是阿哥所有什么不太平,要不要使人打听打听?〃

  曹颙听了,不由皱眉。

  他是做过侍卫,又打理过内务府,晓得宫规条例。

  宫门森严,岂是想要带谁进宫就进的去的?

  即便四阿哥贵为皇子,想要带人进宫,也要经过层层报备,说不定还得御批才行。

  像昨日那般,临时带人进宫,更是不合规矩。

  四阿哥心思缜密,不是鲁莽之人,能允许自己的福晋带人进宫,定是在御前报备过。

  宫妃接娘家的小辈进宫小住也是有的,可四福晋刚进宫,又是新婚。这带年轻女子进宫,算什么?

  〃陪媵!!〃夫妻二人反应过来,一口同声道。

  初瑜面露诧异:〃这样讨好丈夫,也贤惠的过了吧?即便是稍有头脸的人家也不会如此,堂堂的皇子嫡福晋,何至于此?〃

  曹颙这边,却是想起病入膏肓的李荣保。

  讨好弘历?怕是不见得。

  既是富查家的嫡女,格局不会那么小。

  曹颙道:〃怕是为了李荣保身体不好的缘故,富查家先行一步。如此,即便李荣保有个万一,富查氏守孝,也有人侍候弘历。皇长孙也好,皇嫡孙也好,看来富查家势在必得……〃

  掩面,又迟了。RO!~!

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孝子的为难(上)

  皇宫,乾西二所。

  庶福晋五儿坐在炕上,面前是一只青花珐琅彩绘九宫盒,盒子里是大大小小的珠子。

  她正在穿珠。

  因曹颙早年养珠的缘故,曹家内宅最不缺的就是各色珠子。

  除了由匠人直接制好的首饰外,还有已经打好孔的散珠子,给女孩子们玩。

  五儿选秀进宫后,曹家每年往宫里送的东西,就有各色珠两匣。是初瑜体恤小姑,给五儿打发时间用的。

  只是先前五儿得皇后看重,要打理乾西二所内务,闲暇的功夫并不多。

  直到福晋进门,五儿将账册与钥匙都交出去,日子才闲了下来。

  这穿珠也是细磨功夫,穿了大半月,也才穿好了两对钗而已。

  一对是红宝石花蕊珠花钗,一对是金凤衔珠钗,前者俏丽喜庆,后者富贵雍容。

  将珠钗放在锦盒中,五儿满意地笑了。

  再过半月,就是四姐儿生辰。姊妹情深,这是五儿的一份心意。

  旁边侍立的宫女春橙看了五儿的笑容,不由呆着,半响才喃喃道:〃主子的容貌越发好了。

  五儿是康熙五十年正月生人,十四岁入宫,今年十七岁,正是女子最好的年纪。

  五儿听了春橙的话,却是眉头微蹙,从炕上起身,坐在梳妆台前。

  玻璃镜中,是一张微显丰腴的瓜子脸。

  她虽容貌好,可为这〃丰腴〃二字的缘故,看着只显富态,而没有少女的妩媚。加上她平日里装扮,都是加粗眉线,又常板着脸,添了些憨气,使得姿色减了几分。

  只是这半月福晋在前头,并不需要她这个皇子庶妃在往各处娘娘跟前露面,她有些疏忽了。每天晚上加餐所有的牛油炒面也停了下来,原本〃丰腴〃的脸庞也恢复了大半。

  春橙看出五儿的不快,跟上前来,小声道:〃主子……,…〃

  五儿已经展开眉头道:〃今儿开始,每晚多调一碗面茶〃……〃

  乾西二所三进正房富察氏所居是内院正唐现下,富察氏正低下头,眼泪〃簌簌〃落下。

  奶嬷嬷桂氏站在窗前,往外头望了望见四下无人,才走到富察氏跟前小声道:〃好福晋,快收了泪,可不好露了行迹。这宫里人多嘴杂,还要忍耐方好。〃

  〃嬷嬷!〃富察氏抬起头,哭着道:〃我实在是做不到,实在是做不到,为人儿女,不仅不能为阿玛守孝,还要穿着艳色,每日往几位娘娘跟前陪笑奉和…〃

  桂嬷嬷犹豫道:〃可二老爷吩咐了要等中秋节后才………〃

  富察氏用帕子擦了脸眼中露出坚毅来:〃这是糊弄旁人罢了,哪里能瞒得住皇上与四爷?我若真的无动如衷,长袖善舞,怕他们还要觉得我是不孝之日。〃

  桂嬷嬷晓得富察氏是个有主意的问道:〃那福晋的意思……〃

  富察氏道:〃去请太医吧,中秋节前我要养病…………〃

  没等桂嬷嬷打发人去太医院,春橙过来禀告了五儿〃风邪入侵小〃偶染风寒〃之事。

  富察氏虽有些诧异这般凑巧,却也没多说什么,叫桂嬷嬷打发人请太医去了。

  于是,从八月初一开始,乾西二所富察氏与曹佳氏便都开始养病。

  为了不将〃病气〃过给宫里贵人,自然也不用再往各处请安。

  皇后与熹妃两位,都打发人探病。熹妃还好,只送了名贵补药;皇后这边,除了第一次补药,隔了两日后,还送来两位宫女,直接点名是送来服侍四阿哥的。

  这两个宫女,都是十六、七的年纪,虽只穿着宫女服装,可难掩俏丽。

  尤其是那个苏氏,花容月貌,把阿哥所的女子都比下去。

  富察氏再好的教养,可年岁在这,直气得心肝疼,可还要强撑着叩谢皇后恩典。

  待皇后宫的嬷嬷离开,两个新宫女也叫人带下去,富察氏对桂嬷嬷咬牙道:〃嬷嬷,皇后平素里待我也好,为何我一病,就来这么一遭?〃

  桂嬷嬷也被这变故打得措手不及,忧心忡忡道:〃是啊,皇后为何如此,莫非对福晋带三格格入字不满?〃

  富察氏也想不到其他理由,生出几分委屈。

  带族姐入宫为媵,并非她所愿,可二叔如此安排,不仅是为富察家,也是为了她,她又不能抱怨……

  阿哥所赐新宫女之事,曹颙当日便知晓。

  并非他窥伺宫禁,而是因为那个美貌宫女苏氏。

  那苏氏并非旁人,正是四阿哥之前在直隶收留的少女黄小乙。

  曹颙调升户部尚书,曹家阖家返京,黄小乙也随之进京,一直住在海淀园子。

  没想到这次富察氏称病,四阿哥将黄小乙接进宫,借着皇后的名义,安排进阿哥所。

  黄小乙的身份,也从直隶孤女,变成了包衣苏家的女孩儿。

  终于脱了这烫手山药,而且还将曹家撇清,曹颙心里是欢喜的。

  即便这苏氏受宠,富察家一*到底,曹颙也不担心。因为查到最后〃他们就会晓得一切是四阿哥的安排。

  只要不让曹家顶着〃送美〃的名声就行。

  那样的话,就是**裸地打富察家的脸。两家就没有转圜余地。

  皇后此举,就有些〃打脸〃意思。

  你们富察家不是带媵进宫吗,那她做嫡母的就赐下侍妾通房,不让富察家的女儿专房。

  起码在外人看来,就是这个意思。

  新旧两家外戚争锋。

  曹颙对这些宫廷八卦并无兴趣,他正操心曹颂连任之事。

  到了年底,曹颂来了家书。借着李卫的光,他的考评〃卓异〃就担心自己被调回京江南富庶之地,都是肥缺,多少人眼睛盯着。

  曹颂写了家书回来,跟堂兄商量〃不想这么快就回京。即便任满,也想要再谋连任。左右江南有李卫在,大树底下好乘凉。

  曹颙也支持。

  以曹颂的年岁与资历,升到现在这个位置已经是幸进,一时半会儿也升不到一品去〃即便调回京,也还在二品上打熬。

  虽说〃京察〃结果还没出来〃现下打听谁惦记江宁的缺还早,可曹颙还是先往十三阿哥府,同十三阿哥打了招呼。

  十三阿哥笑着说道:〃你们兄弟也太小心了些,就算真有人谋算江宁总兵的缺〃也不会绕过曹家去。到时候你这个户部堂官出面,为堂弟说项,谁还会折了你的面子不成?〃

  曹颙笑笑,不置可否。

  他晓得自家分量,或许在朝堂上还能说上几句话,可在地方与军队中,曹家实没什么分量。

  而能往军中安排子弟出仕的,无一不是满洲大族。

  与其到时候,直接与他们相对,还不若求到十三阿哥这边,直接从吏部、兵部就断了这个安排。

  十三阿哥见曹颙不语,笑着摇摇头,道:,〃行了〃难得你开回口,爷就应下了。有你这个堂兄处处照看,小二他们兄弟几个才真是有福之人。〃

  说起这个,曹颙心中也很自得。

  京里权贵人家〃有几今日子太平的。兄弟之间,或是争产〃或是争权。

  像曹家两房堂兄弟这般和睦的,也比誉为美谈。

  说到底,还是因两房长辈去的早,曹颙长兄如父,堂弟们多承他教导,自己个儿也争气的缘故。

  从怡亲王府出来,正好碰到王全泰。

  曹颙想起王鲁生,忍不住多说了一句:〃有些山东那边的事,想要同王大人打听打听。若是王大人得空,可往寒舍走一遭。〃

  王全泰闻言,不由一怔。

  山东那边的事儿,什么事儿?

  虽心中疑惑,他还是应承下来。

  待与曹颙作别,王全泰就进了怡亲王府。

  十三阿哥的脸上,已经没有面对曹颙时的温煦。

  他将一个折子摔到王全泰怀里,不耐烦地说道:〃看看吧,这已经是今年第三封弹劾你的折子!〃

  王全泰面色通红,接过折子,咬牙看了。

  无非是〃侍母不孝〃、〃不友不慈〃这样的老生常谈。

  折子中,还引用他家老太太与他二弟的原话,斥责他纵容媳妇对母亲无礼、与母亲别居、待兄弟侄儿刻薄之类的原话。

  王全泰的脸一下子变得铁青,浑身忍不住发抖。

  见他如此,十三阿哥倒是不好再深苛责,只皱眉道:〃身在官场,名声最是要紧。你也是二品大员,怎么还管不好家人的嘴巴?〃

  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十三阿哥不是旁人,对王家的事也略知晓,所以王全泰没有隐瞒。

  王全泰苦笑道:〃我已经将府邸都让出来,避居旧宅,没想到也成了不是?不过是没应承兄弟的请,为他补差事,他们就逼迫至此。〃

  这世间父母偏心之事,并不少见。

  十三阿哥不好说王家老太太,想了想,道:〃以你现下身份,给你兄弟谋个出身也不是难事,成全了他又能怎样,早早打发了,还落个耳根子清净?〃

  王全泰无奈道:〃十三爷不知,我那兄弟,好高鹜远,又重财帛,早在春闱落榜后,便说非吏部、户部不进。京里水深,我又哪里敢放任他胡闹。嗯打发他回乡,我家老太太又要死要活地给拦住。如今,侄儿们都进了京里学堂,摆出定居京城的模样,我又怎么撵人?〃

  十三阿哥恨铁不成钢道:〃迂腐!你一个武官,千军万马都闯出来了,还硬栽进自己的小河沟不成?即便有你家老太太护着,你是一家之主,还拿他一个小小举人没办法?他想要京缺就京缺,他以为他是谁?你花上几两银子,给他安排个外省的辅佐官,远远地打发了,他还敢抗旨不上任?至于你们家老太太,年岁大了,往后少出门,也省的发疯,坏了你的名声……〃

  这是昨日更新……!~!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孝子的难处(下)

  从怡亲王府出来,王全泰其实不为十三阿哥的呵斥难过,反而暗暗松了口气。

  对母亲的偏心,他心里也恼。可是人言可畏,他身为人子,又哪里能随心所欲?

  可实在是忍不下去了。

  原以为自己与妻子避居旧宅,能给老太太提个醒,让她安分些,没想到老太太却是变本加利。

  难道她就不明白,她能依仗的是自己这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个大宅子。

  自己将两个不安本分的妾室送到庄子去,想让家中少些是非,老太太却好,教唆着他两个庶子。如今,两个儿子瞧着他的目光,不见亲近,只剩畏惧。听私下里,对嫡母也存了怨愤。

  对生父嫡母不亲,整日里同几个堂兄混在一处,这两个儿子怕是保不住了。即便再教训,隔离了他们堂兄弟,他们心中也中毒了。

  这个家,眼看就要散了。

  他本是山东汉子,也是有脾气的人。对兄门生侄的亲情,早在昔时回乡成亲时就消磨地差不多。

  之所以对老太太与弟弟的行为一再容忍,也是因为身在仕途,知晓官场危险,不敢有半点闪失。

  就如十三阿哥今日给他看的弹劾折子,御史不是去考证谁是谁非,只要晓得他违逆母亲,就是不孝的罪过。

  忍到现在,终于比及十三阿哥开口。

  即便他行雷霆手段,即便再有御史弹劾自己,也不再怕了。

  没人会理会他这个王府门人是否真的孝顺,可却无数人盯着十三阿哥府。

  刚才十三阿哥的呵斥,也没有避着王府下人。

  他相信,就算往后老太太真到衙门敲鼓告他这个长子不孝,也不会有人相信。

  因为十三阿哥相信他,因为连十三阿哥都看不过去开口话,显得他这个〃孝子〃无能又无奈。

  老太太再闹腾什么,城市被人看成是昏庸无礼、不知好歹。

  骑上马,他面上露出几分自嘲。

  自己还真卑鄙,这般纵容老太太偏心,隐隐地未尝没有装可怜之意;纵容兄弟鸠占鹊巢,大放厥词,也存了早绝情早断了的念头。

  在官场上学来的算计,用到血脉至亲身上。

  在以为自己终身要背负商贾身份时,弟弟与弟妇眼中的不屑与轻视毫无遮掩;在知晓妻子身世时,他们的刻薄嘴脸更是显露无疑。

  那个情景,如此鲜活地印在他的脑中,使得王全泰片刻不曾相忘。

  凭什么,他们就笃定,在他们无情无义后,在他们鄙薄轻视后,自己就该不记仇,就该毫无怨言地对他们好?

  母亲守寡不容易?可父亲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