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 >

第857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8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给曹颙折子的批复上,他就无缘无故地加了这一句:〃年羹尧擅作威福,逞奸纳贿。〃

  没几日,又在另外一个折子的批复上,写着:〃近来舅舅隆科多、年羹尧大露作威作福揽权之景,尔等当远之。〃曹颙不是傻瓜,自是明白雍正此举的用意。

  雍正已经容不下年羹尧与隆种多二人,可又怕落下〃诛杀功臣〃的名声,便在天下督抚前施压,等着旁人出头。曹颙与年羹尧虽有私怨,却不愿在此事上出头。宋厚与蒋坚在其他事上多有意见不合之处,在此事上却都保持一致,以曹颙的身份,实没必要用攻计,年羹尧同隆科多的形式却巩固地位。

  年羹尧即便已呈败落之相,可宫里还有贵妃与流着年氏血脉的皇子阿哥;隆科多身后,有着庞大的佟氏一族。

  皇上要收拾二人,没有人会为他们不平,可出面打头阵的臣子,说不定就要承受年家与佟家的怨恨。

  年熙是曹颙的连襟,隆科多是十六阿哥的亲家,曹颙这个时候规避此话题,也合世情仁义。

  即便皇上有所不快,也会明白曹颙顾忌,不会怪罪。

  这天下督抚与皇帝之间的折子内容,不是旁人能随意知晓的,在消息没传来前,曹颙也想不出哪位督抚会出头弹劾年羹荛。

  没等听封有人弹劾年羹尧,雍正就罢了陕西巡抚胡期恒,调回了署理四川提督纳泰。

  这两人,前者是年羹尧的好友,嫡系中的嫡系;后则出身勋爵,曾出征西北,为年羹充保举为提督。〃年羹尧已败,如此也好,亦能看出今上手段,使得大人得以省身。〃宋任说道。宦海沉浮,本就常见,区别只在于能否能东山再起。

  年羹尧与隆种多都已经位极人臣,掉下来哪里还有升回去的余地,剩下的就看是否能留下性命。

  康熙朝时,皇帝以〃仁孝〃治国,官员即便有罪罢职,过两年起复的大有人在;可这种〃仁慈〃也有区别。

  同样是因〃党争〃失宠,因参合夺嫡而落罪,明珠离开中枢后,活了二十年,也算善始善终;索额图却是直接被赐死,连儿孙亦不能幸免。

  今上即位,行雷霆手段,圈了十四阿哥,又以追缴户部亏空名义,处置了那些左右摇摆的臣子,坐稳了江山,又丰盈了国库。私下里,被人称为〃抄家皇帝〃o

  可实际上,至到现下,今上对臣子的处置,最严厉的也不过是抄家流放,且很少有殃及性命与家人的时候。这虽不能说是〃仁德〃却也算不上〃苛严〃。

  〃若是年羹尧与隆科多二人不得善终,大人不可为近臣。〃这是只有曹颙与的宋任二人在时,宋任对曹颙的告诫。

  另有一个时间,蒋坚对曹颙说的话,亦是大同小异:〃亲则生狎,近则不逊,还是中庸之道最长久。〃

  等到四月初,弹劾年羹尧的折子,一下井喷而出。大大小小的罪名,各式各样。当曹颙收到京城的信,看到五花八门的弹劾内容时,直看得目瞪口呆。〃纳当地女子为妾〃这条,位列其上。

  虽说律法上确实禁止地方官纳所治下女子为妾,可真因这个被弹劾的封疆大吏,年羹尧怕是第一头一个。

  还有一条〃纵奴行凶〃的,说的是年羹尧的家奴与咸阳知县摩擦之事。此事,曹颙略有耳闻。因年羹尧在西北位高权重,家人奴才也气焰嚣张。有个年羹尧身边的长随,受人请托,在咸阳县衙为人说项,被咸阳知县所拒。此人恼羞成怒,言语间对咸阳知县就有些不尊重,刚好被初任巡抚的胡期恒撞见,便以〃以下犯上〃之罪,杖打了年家下人。正因此事的缘故,年家家奴不敢再嚣张。

  年羹尧即便独霸西北,也鲜少再出现下人奴才仗势欺人、欺凌百姓的恶行。

  曹颙出京前,便以此事,告诫给随他出京的曹府众人。要是有人倚仗是曹府下人的身份为恶,那就不仅仅是送官法办,还要按照家法严处。

  看到年羹充被弹劾的林林种种的罪名,曹颙算是明白真正见识仕途凶险。做到督抚这个身份,为世人瞩目,真是不可行错一步,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被翻出来,就是罪名。

  许是雍正已经等的不耐烦,这些弹劾上去没几日,直接略过了审查定罪这一步,罢了年羹尧的总督与大将军,调任杭州将军。

  〃先去了臂膀,再调离西北,断了根基,皇上对年羹尧如此猜忌,年羹充性命难以保全。〃宋厚听到这个消息,神情很是沉重。

  君臣之间,君是天,臣是地。

  臣子生死荣辱,本就在君王一念之间。

  要是因性情桀骜或是才能不堪为君王所弃,并不可惧;可关于造反谋逆的猜忌,却不是断送了顶戴花翎就能了结的。

  蒋坚道:〃皇上本就少心腹,直接去了这两人,接下来少不得在天下督抚中扶持重臣。唐藩台要下地方巡查,大人不防同往。若是忙起来,顾不得关注京城动静,也能说得过去。〃

  〃接下来,该隆科多了!〃曹颙原以为年羹尧倒台,自己会幸灾乐祸,可事到眼前,却只觉得心惊。

  三百里外的京城,有人同曹颙说了一样的话:〃接下来,该隆科多了!〃说这话的,是兵部侍郎傅鼐。

  年羹充调任后这两日,他想了许多,睡觉都不安稳,最后顶着黑眼圈去了怡亲王府。

  虽说十三阿哥避嫌,从不主动往来朝中大臣;可皇上对他信赖有加,曾不止一次对潜邸旧人提及十三阿哥,让他们多与十三阿哥往来。傅鼐,便是其中一员。

  十三阿哥听傅鼐说的如此直白,神色一凝,刚想要告诫两旬,便听傅鼐又道:〃今日,奴才是求王爷来了。听闻盛京户部侍郎出缺,不知奴才能不能调任此缺?〃盛京六部侍郎,与京城六部侍郎是平级,权利却不可同日而语。

  去盛京六部做堂官的,不是中级官员高升前过度,就是京城六部九卿的堂官杞事被贬。像傅鼐这样主动求的,开国来还是鲜见。

  十三阿哥闻言,目光深邃,看着傅鼐,声音已经带了几分清冷:〃阁峰是怕固结亲缘故,受隆科多连累?还是担心女儿往后受苦?这个时候出京,是为了辞了这门亲事么?〃

  隆科多次子玉柱已经十八、九,傅家二姑娘也到花期,听说定下婚期,就在今年秋天。傅鼐此时提出离京,不得不使十三阿哥想到两家亲事。

  傅鼐听了,却是摇头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更不要说是姻缘大事,岂有变动之理?即便奴才其能谋上此缺,也会先嫁了女儿再出京。十三阿哥听了,有些动容:〃既是如此,阁峰为何还要谋盛京的缺?

  就见傅鼐苦笑道:〃十三爷与奴才认识三十来年了,还不知奴才的性子么,最是心软不过。奴才是担心,继续留在京中,到了……到了国舅爷问罪那日,忍不住为其求情……〃

  十三阿哥皱眉道:〃就算隆科多问罪,还有佟家族人在,也轮不到你这个姻亲出面说情,何必庸人自扰?〃

  傅鼐目光有些迷离,低声道:〃要是同奴才没干系,奴才有几个胆子,也不敢主动往前参合……不巧的是,皇上早先曾命奴才留心国舅府那边。〃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黑店〃什么?〃十三阿哥大吃一惊。

  倒不是为雍正命傅鼎监督隆科多之事惊讶,而是因既有这个前因在,傅鼎依旧答应了隆科多的提亲,将女儿许配给玉柱。

  早先听说这门亲事时,十三阿哥也觉得不匹配,可只当傅鼎爱女心切,才答应了国舅府提亲。毕竟,若不是隆科多现下有难,也不可能让嫡次子娶庶女为正妻,即便这个嫡次子出身也不正。

  更不要说,傅家那个庶出的二姑娘,早年养活在外宅,前几年才被接回富察家。

  〃你也忒糊涂!莫非外头说的那些爱女心切的说辞都是假的,你们两家的亲事另有缘故不成?否则的话,今儿当不会如此。〃十三阿哥说道。

  同皇上忌惮的权臣结亲,与同奉命监视的权臣结亲,这意义可大不相同,后者有〃通敌〃之嫌。

  傅鼐长吁了口气,道:〃爱女不假,无法拒绝国舅大人亦是真。皇上登基时,国舅爷手握重权,皇上多提防些也是谨慎。可是奴才这几年瞧下来,除了国舅夫人贪财些,国舅爷并无什么差池行错的地方,却不知皇上为何……〃

  十三阿哥见他口无遮拦,忙道:〃阁峰,慎言!皇上心里,岂是你我为臣者能揣摩的?〃

  傅鼎听了,喃喃道:〃奴才记得清楚,那年奴才刚进侍卫处,就被安排在主子身边当差。因那是年少,想的不周全,差点闯下大祸。佟娘娘得知此事,不仅没有处置奴才,还加以保全。虽不能说是救命大恩,奴才也铭感五内。奴才当时便想着,往后要好好当差,回报娘娘恩典。没想到,不久后娘娘就薨了……国舅爷到底是佟娘娘胞弟,如今处境又委实堪怜……〃

  虽说佟家在康熙朝有两位娘娘,可听傅鼎这话,十三阿哥便晓得这说的是孝懿仁皇后。他看了看的傅鼎,不由抚额,不知是该骂他,还是该赞他。孝懿仁皇后康熙二十八年薨,至今算一算三十多年了。

  虽不知傅鼎当年到底闯下什么祸,可既是孝懿仁皇后一句话能保全的,定也不是什么大错,要不然也不会允他继续在皇子身边当差。

  三十多年前的恩情,傅鼐还能记在心里,还爱屋及乌地隆科多生出怜悯之心,可谓是有情有义的;但是以结亲的形式,加以提手,却是愚蠢至极。

  如此一来,触怒皇上,不仅不能照拂国舅府什么,还被拖下水,失了圣心。

  十三阿哥真想骂他两句,可见他面容憔悴,也到知天命的年纪,到了嘴边的话还是咽了下去,半晌方道:〃盛京侍郎之事,爷记得了……

  有了十三阿哥这句应承,事情进行的很是顺利。

  当雍正看到盛京户部侍郎有傅鼎的名字时,也不过是微微一怔,没有多说什么。

  人人都知道傅鼎是天子追昔,只是因他一直在军中当差,所以名声不显。自打转了兵部侍郎,才为人瞩目。

  没想到,在发作年羹尧的这个时候,傅鼐这个资格最老的潜邸之臣,外放出京。不仅他们意外,连在直隶的曹颙,听了这个消息时,也觉得吃惊。

  〃若真是因同隆科多结亲被迁怒,那现下这个处置倒算是轻的。〃曹颙不知这是傅鼎自己谋的,同外人一样,只当他被贬,细想究竟,觉得并不算是坏事。

  因要出京赴任,傅家二姑娘与玉柱的婚期就提前到月末进行。李氏同初瑜得了消息,少不得预备贺礼连带着仪程一道使人送回京。

  转眼,到了四月末。

  天气开始变得眼热,不过总督府自己就有冰窖,又不像京城那样要固定的日子才能启冰。所以,总督府里已经开始供冰。曹颙却是无福享用,因为他同唐执玉一道,开始巡查府县。这几日,两人已赶往静海县。

  那里是大县,冲繁疲难,天津卫卫所所在。曹颙直隶展大计中提及的海货,就是天津卫出产。唐执玉正是因这个缘故,决定前往静海看看。曹颙跟过来,是想看看卫所练兵之事。

  从清苑到静海三百里,中间途径十来个州县,要是摆出总督与布政使的仪仗,少不得惊动地方。

  因此,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没有摆仪仗。

  除了几个属官幕僚随行,其他的就是五百督标跟随。

  这是曹颙的意思,权当是练兵。他已经打算好,总督府三标督兵,年底前争取都拉出来转一圈。梁传福体会到曹颙的用意,亲自带兵出来。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督标官兵上下看起来都精神许多,即便顶着烈日,一日行军五十里,也都是昂挺胸,并无骚动抱怨。

  还有将近百里路的时候,曹颙带了十数骑,先行一步、这是唐执玉的建议,省的几百督标到后,惊动地方,倒是身份所限,他们行事就不便宜。

  这就是〃微服私访〃了,曹颙在清苑城里行过两遭,并没有太大收获。像那种恶霸横行、纨绔调戏良家妇女的戏码,本就不是常态。这一先行,众人便早到静海一日。没有在驿站投宿,而是在城市寻了家大的客栈落脚。稍加休息后,曹颙与唐执玉便去了贩卖海货的地方。

  这边多是干货,海带、海米、海参,有的摊子上也能见到鲜贝与虾蟹等物。看得曹颙心动,便拉着唐执玉寻了家大酒楼,点了一桌子海鲜。

  旁的还好,在京里都吃过,只有虾爬子,还是十几年前在沂州时吃过,如今看了,勾起了曹颙的馋虫。曹颙与唐执玉、梁传福三个,外加上随行的十几个护卫随从,也有小二十人。除了唐执玉与梁传福被曹颙留在包厢里同桌外,其他人在大堂坐了。

  这个时节的虾爬子,不仅肥美,而且还多有籽有膏,曹颙想着美食,心情甚好,便吩咐张义安排外头众人,想吃什么就要什么,吃好为主。

  包厢里这三人,除了椒盐虾爬子,还点了蛏子、海蟹什么的,十来盘菜,多是海味。只是东西上桌时,卖相一般,总算食材还算新鲜,勉强可以入口。

  曹颙吃了两口,便放下筷子,心中不无遗憾。若是这些东西能到清苑,用自家厨子料理,那作出来的才能算是美味。本就有些扫兴,不想等到吃完饭后,外头又传来吵杂声。

  曹颙正疑惑,就见张义推门进来,脸色难掩愤愤,回道:〃老爷,这是家黑店!〃

  曹颙听了一愣,这可是在静海城中最繁华地界,挑的最气派的二层酒楼,这是〃黑店〃?

  外头吵杂声渐朝上,包厢门口却有了动静,好像有人想要进包厢,被人所阻。曹颙见这不成样子,皱眉问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张义道:

  〃方才小的去结账,掌柜的竟要一百五十两银子?〃

  〃什么?一百五十两?〃曹颙听了,觉得不可思议。

  京城御厨坐镇的馆子里,几十两银子的席面也是有的,可那用的是入珍食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心烹制出来的。

  眼前这些,搁在京中,也不过是个下等席面,有个几两银子都多说。加上外头的两桌,顶天十几二十两银子。

  〃你们点的什么菜?〃曹颙怕有误会,多问了一句。

  〃大家伙儿吃不惯海味,每桌要了一盘蜉蟹,一条海鱼,其他的就是肥鸡、肘子这些,每桌还要了几盘花卷。〃张义回道。

  唐执玉在旁,亦是气愤不已,只是先前他们主仆说话,不好插唱。见他们说完,方道: 〃青天白日,就敢信口祧诈,真是岂有此理?〃

  曹颙的脸也撂了下来,对张义道:

  〃出去问问酒楼里的人,为何会收这么多银子,再打两个人去县衙报案,看看县衙那边怎么说。〃

  张义应声去了,曹颙的心情有些沉重。

  他们这一行,除了唐执玉身边这两个师爷上了年岁外,其他人十六人都是青壮。这酒楼却丝毫不忌惮,信口讹诈,气焰也大过嚣张。

  唐执玉也想到此处,眉头已经皱成一团,对曹颙低声道:〃大人,要不去外头看看?〃

  曹颙点点头,率先出门,就见包厢门口,几个护卫守着,与几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对峙。

  在这些人后,有个穿着绸衣的青年,弱冠年纪,满脸倨傲之色,扬着下巴,打量着曹颙一行。他身后,还有十来个壮汉,将酒楼门口堵住,隐隐地将他们这一行围住。

  看到唐执玉面如寒霜,曹颙与梁传福去若无其事,那青年倒是一愣,随后面上又带了讥讽,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