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 >

第418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喇嘛询问这汉子的名字,又指了指眼前的坟茔地问其缘故。

  这汉子闻言,脸上满是绝望是悲戚。

  他的名字叫巴根,是这片〃厚其德〃的后人。

  这新起地坟头里,有几座里面埋的是他的父母妻儿。一家七口。如今只剩下他一人。其他六个。都是因去年的暴雪引起的灾荒与瘟疫饿死、病死的。

  其他的坟头,是这片〃厚其德〃的其他子孙。有不少是他帮着埋葬。

  虽然按照习俗,这暴死之人是不能葬在〃厚其德〃的,但是巴根不忍心亲人的魂魄没有依,成为草原上地游魂,所以才是安葬在此处。

  牲畜早已在去年冬天冻死,冻肉吃到今年开春,就早也没有果腹之物。没有马,又无法迁徙,他们只有在附近挖草根果腹。

  原想着熬到六、七月份水草肥美地时候,再跟着路过的牧人迁徙,没想到这〃白灾〃带着草原地,除了牲畜的死亡,还有其他动物的死亡。~~~~^^^^

  死亡的牲畜能做成肉干,做牧民的干粮。其他野兽死亡后,尸体却只能渐渐腐烂。

  这样一来,又使得草原上瘟疫横行。

  巴根一家,在经过饥荒与瘟疫的双重磨难后,相继离世,只剩下他一个。

  巴根已经在父母的坟茔边,给自己开了墓穴,想着自己个儿要是熬不过去了,就直接坐过去,倒是也省事。

  随着讲述,这汉子已经〃呜呜〃地哭起来,声音中的凄凉,使得人闻之不由落泪。

  大喇嘛低不可闻地叹了口气,随后开口道:〃万物皆苦,今生无常,但求来生福报。我的身边,还缺少沙毕那尔(牧奴),你愿意跟着我,听一听《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奥义么?〃

  巴根闻言,已经是跪倒,匍匐在大喇嘛的面前,流着泪道:〃额毡!〃

  这〃额毡〃是蒙语主人的意思,从跪下这一刻,巴根已是从自由人成了大喇嘛的牧奴。

  曹站在大喇嘛身侧,看着这一幕,却是有些意外。

  原还以为大喇嘛发了慈悲心,要收这汉子做个徒弟,没想到却是收了个心甘情愿任其驱使的奴隶。

  再看看大喇嘛随行僧侣、侍者、奴隶等级分明,曹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却多了几分好笑。

  这就是所谓〃无上佛法〃,这其中的等级森严不亚于俗世。

  他的眼睛扫过眼前的这片坟地,想着在这草原上还不晓得有多少人因去年冬天的雪灾受难,心里实是沉甸甸的。

  那位使得蒙古人畏惧的〃博格达汗〃,派了不少人到草原上传授捕鱼之法,却是不晓得如今河流里地鱼儿们运气如何……

  想来蒙古王公会为朝廷恩赐地钱粮上折子谢恩。^^^^这领民自是〃承圣主恩典〃。没有因饥荒冻死之人。

  这才能昭显朝廷的恩典,康熙的〃仁慈〃……

  到底是占了地广人稀的好处,这巴根家这样的土馒头,许是散落各地,不用再入大家的眼。

  不过一两日,这一行中的气氛就缓和起来。

  每到日落驻扎的时候,人们虽不能说是载歌载舞地,但是都没有了之前地沉重。

  有变化的。只有曹与大喇嘛两个。

  曹有些想家了。见识过这辽阔草原与天灾无情后,他开始想家了。

  做历史的旁观者,安安分分地过自己的日子,不就是他之前的追求么?如今,却是〃代入感〃越来越强。

  有的时候,他不禁生出负疚感。

  要是自己能想到〃大灾后必有大疫〃,再想出应对之法来。那会不会使得这世上少死些人?

  每想到此处,曹又觉得自己可笑。难道自己是万能的佛祖么?想着要普度众生?

  就是康熙那样地君王,大喇嘛这样的高僧,都是因利益不同,所看的、所照拂的民众都有不同。

  自己这边。却是一不小心,站在云层上,俯视众生,真真是个博爱。

  人活天地间,都当背负责任,自己的责任到底是什么?

  这负疚感与滑稽感交叉轮换,使得曹变得有些迷糊了。

  大喇嘛之前也是沉寂,发现了曹地迷惑后,却来了精神,又开始在曹面前宣传〃戒、定、慧〃来。

  〃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以六度修福慧资粮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无二正见〃破除三界烦恼障蔽……

  〃嘟噜嘟噜〃的蒙语经文,听得曹的耳朵都〃嗡嗡〃响。

  甚至在他做梦的时候。都梦见这大喇嘛在讲〃功德圆满〃、〃来世善报〃。

  这一番轰炸下来,却使得曹从迷糊中变得清醒起来。

  不是他不敬重大喇嘛,亵渎佛法,而是每每听到大喇嘛一本正经地说〃戒、定、慧〃这三个字时,曹都能很不晓事地想到另外三个被曲解的字。

  想到那三个字,再看〃戒、定、慧〃,这口号就只是口号了,渲染力减了不少。

  不晓得是他慧根不深,还是他生性凉薄自私,他终是收起自己的〃慈悲心肠〃,气定神闲地浏览起杭爱山下的景致来……

  大喇嘛将曹的变化看在眼中,似乎也察觉出他的坚定,心里终有不甘,同曹说起佛来。

  曹只是听着,有时候见大喇嘛太过得意的时候,也将清凉寺那边听来地卖弄一两句。

  大喇嘛初是发怔,随后却像是启蒙地顽童,追问起禅宗修行细节,对比其与黄教显密双修的不同。

  曹虽不是和尚,也不是居士,但是自小在老太君身边耳濡目染,加上去寺庙地那几年,对禅宗修行也能说出个一二来。

  大喇嘛听了,都是沉思,随后对比出两种修行方法的差异与优劣来。

  说起这些,曹对以修行〃戒律〃为主的显宗没什么兴致,最留心的就是那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密宗双修〃了。

  喇嘛教虽说不娶妻、不杀生、不喝酒,但是却不戒色、戒荤。

  按照曹后世所知的说法,这所谓的〃密宗双修〃,就是男女修行,就是滚滚床单什么的。

  不晓得是不是大喇嘛年老体衰,有心无力的缘故,还是其他的,他身边服侍起居的多是僧童,管理外事的则有仆人管家。

  其他的僧侣,有几个年长之人,却是帐篷里带着年轻女奴的。

  因这个,赫山与仕云他们私下里还曾说过一遭,嘴里说着不堪。心里却也是羡慕的。

  曹到底年轻气盛。如今算算日子,又是离家两月。

  换作其他人,还有沿途蒙古女奴待客地机会。=曹在大喇嘛身边,又是背负圣旨,还有顾忌〃西北军情〃,这〃天使〃地架子还是要端的。

  杭爱山南麓,没有了北麓的荒凉,水草最是肥美。这边聚居的蒙古部落也有不少。其中。有些蒙古王公台吉都修建了府邸定居,生活饮食汉化许多。

  直到了这里,曹才听到朝廷的消息,知晓有不少喀尔喀兵调到这边驻扎,以防策妄阿喇布坦兵的北上劫掠。

  另外,陕西那边,又调了几千绿营去河朔军前。

  策妄阿喇布坦那边没有后勤供给。只要断了四下劫掠的后路,就算没有当面迎敌,这样耗着,也能耗得他们请降。

  这样想着,连带着曹的心情也舒缓几分。

  别地不说。曹颂还在西北军前,要是战事真惨烈起来,谁也不能确保中军营帐就是安全地。

  还有永庆,不晓得这次调兵波及没波及他那边。

  这些蒙古王公台吉们,对大喇嘛与曹都甚是礼遇,殷勤的不行。

  以至于曹有时都生出几分错觉,这倒不像是出来当差,更像是陪同旅行一般。

  自己〃陪吃、陪行、陪说话〃,这,这也算是〃三陪〃了。百无聊赖之下。曹就开始琢磨起大喇嘛的〃密宗双修〃来。

  他倒是没有〃御女三千〃的伟大畅想。不过是想着初瑜身子不算好,这密宗的修炼是瑜伽。多少有健身功能。当然,要是能增加闺房之乐,那也是他欣然盼之的。

  要是能学到这个法子,也不算白跟在这〃活佛〃身边一场。

  曹想得美,却是终究只能失望了。

  根据大喇嘛的说法,这密宗戒律中有严格规定,不得在非密宗根基者面前讲说密法,否则就是破戒。

  另外,也不是说修行了密宗,就能修这个〃双修〃密法地,

  《时轮金刚》里有着严厉而明确的规定:〃凡夫人不能作瑜伽士的行为,瑜伽士不能作大成就者的行为,大成就者不能作佛陀的行为。〃

  曹听了,颇感失望。

  说句实在话,要是真学了这〃密宗双修〃地法门,那他还真有化名著书传世的想法。

  食色,性也。

  《金瓶梅》自成书之日起,就是,却是几百年也没禁住。《红楼梦》,之所以流传甚广,引得无数人痴迷,同《金瓶梅》流传的缘故差不多。

  都是在说〃色〃,《金瓶梅》说的是〃色相〃,描绘的市井画面,商贾富户,男女之间裸地偷情交欢。

  《红楼梦》说的也是〃色〃,却像是在勾勒〃色

  这权贵宅门,主子奴仆,道貌岸然遮掩下的肮脏。嫂子偷小叔子的到底是哪个,就要看官读者自己在心里意淫了。这就是所谓的〃淫者见人淫〃。

  想到这个,曹的心里有些不舒服。

  虽说只是小说言家,但是《红楼梦》中未尝没有曹家地影子。

  大家族,人口多了,是非就多了。

  看来回到京城后,要同父亲商议商议,将内外整顿整顿。二房地堂弟们那边亦是,到底还都年少,也要多教些,省得在京城的繁华中迷失本心……

  还有天佑与恒生他们,也都渐大,明后年就要启蒙了,这教育却是头等大事。

  一个家族,面对外界地风雨飘摇不怕,挨过去,总有天气见晴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里面的糜烂。

  自己费心八力的,想要曹家少受些风雨,却不能让家从里面败了……

  曹寅的脸铁青一片,庄先生的神色也不太好看。曹硕的事已经过去两月,他们两个老家伙也做了后手,却是终究没有瞒住。

  曹硕当初典当的东西,有些曹家赎了回来,有些却是死当,早已经让当铺转手卖人。

  这其中,有的刻着曹家或者其他能证明出处的标识,落到识货的人手中,自然寻得蛛丝马迹。

  宗礼带着曹硕去赌博的时候,还有其他正白旗子弟跟着同往,这些人也不是说能封口就封

  因此,自打曹硕出殡后,就有流言散出来。

  曹寅已经得了信,已经有御史写了折子,弹劾他〃管家不严,教侄无方〃。

  少一时,曹寅叹了口气,脸上怒意已经淡了,对庄先生道:〃是我执着了,这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有些事情能隐下,有的却是隐也隐不下。我就受着好了,这辈子别的不说,这弹劾经了没有十回,也有八回了。这倒是胆子越来越小,连这个都忌讳了!〃

  庄先生沉吟了下道:〃在外人眼中,大人与公子都是温雅良善之人,君子欺之以方,那些个御史不过是为了求名罢了。这睚眦必报的得罪不起,自然要向大人与公子这样好脾气的使劲。大人还需想个法子,免了后患才好。要不然的话,这次是大人,下次保不齐就轮到公子。〃

  曹寅点了点头,道:〃是啊,我能还陪着折腾几回?往后还要儿受着。我这个做父亲的,委实羞愧……〃

  两人正说着话,大管家曹忠来报,各处的马车已经预备好了,太太、奶奶们都上了马车,太太使人相问,是不是能成行了。

  海淀那边园子已经修好,这天气也马上〃三伏〃,初瑜已经先过去,将婆母的住处料理齐当。

  李氏同曹寅商议后,就要举家到城外避暑。为了这个,李氏还专程去了东府,寻思带着兆佳氏同往,也让她散散心。

  兆佳氏的病已经养好,但是人却没什么精神,不耐烦动,便婉拒了李氏的好意。

  除了曹寅夫妇与孩子们外,庄先生这院子与田氏母子也随同前往。

  这边内宅托了紫晶,前院则是有大管家曹忠看顾着,一切都已经吩咐妥当。

  曹寅便专程在户部请了一天假,要送家人出城避暑……

  去的主子多,再加上各院的丫鬟婆子,就坐了十来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出了胡同这边队伍刚走不久,就听到〃驾〃、〃驾〃的吆喝声,几匹快马急驰而至,在东府的门口停了……取0点前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六十六章 博弈

  海淀,曹家宅园。

  不过月余,太后热河那边已经地赐下两回东西来,上次是杨梅、苹果、人参,这回是榛仁、菱角、藕、野鸡。

  每次,都是七阿哥府的管事送来。

  七阿哥与侧福晋喇喇氏扈扈热河,自然也少不得给家里与女儿这边预备东西。林林总总的下来,每次都好几车的东西。

  因是太后〃指名〃赏赐,所以初瑜每回都亲自出来使人接了,这次也是如此。

  初瑜先是问了七阿哥的身子状况,那管事都恭敬地回了。

  这管事在京城暂留后,明儿还要返回热河,初瑜叫人包了银封赏后,随后叫他明日返程前来这边一趟。

  她这边还要给太后写〃谢恩〃的信,还要给父母那边写家书。

  管事的走后,初瑜看着摆放在堂上的榛子、新鲜菱角与藕发呆。

  虽是太后的孙女,但是祖孙两个见面的次数都是有数的,何曾有过这样的优容?

  她不是糊涂人,自是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加上七阿哥的家书上,也曾提过叫她多〃孝敬〃公婆。

  初瑜地温顺性子。七阿哥是晓得地。这边还特意提起。不过是怕她年轻想得少。对公婆有不周到地地方。

  想起那日太后地失态。再想起之前与丈夫地猜测。初瑜叹了口气。将礼单拿了。叫喜彩叫几个婆子将这几样抬到李氏处。

  太后这般厚赏。委实令人为难。

  毕竟是无法揭破地身份。这样引人侧目。却不算是好事。

  李氏这边。却是热闹。

  田氏与怜秋、惜秋都在西屋陪着说话。孩子们都在外堂上玩耍。

  这还是曹寅之前吩咐初瑜的,让她百日间多带着人过来陪陪李氏。省得李氏就睡觉,对身子不好。

  这附近虽也有不少权贵的园子,但是李氏因显怀的缘故,不耐烦见外人,往来应酬都是初瑜出面打点的。

  初瑜虽有心多陪陪婆婆,但紫晶不在这头。她里里外外需要顶多的还多,这时间上就不宽裕。这实在没法子,她就托了田氏与怜秋姊妹。

  田氏、怜秋、惜秋几个,却算是半个自己人,都是老实本分的性子,不是那种爱调皮爱闹的。李氏平素对她们,也像是自己人待的,倒也能说到一块儿去。

  自然,这话里话外。说地多是孩子。

  天慧刚学步不算,剩下在妞妞已经五岁,天佑、左住、左成他们四岁。恒生三岁,正是淘气的年纪。

  这不,妞妞领了左住一队,天佑带着左成、恒生一队,孩子们玩起来打仗、抢山头的游戏。

  妞妞虽是个小姑娘,但是性子活泼,挺着小胸脯,也颇有些〃将军〃的气派。

  不过,左住这个〃小卒子〃却不给她争气。两战两败。

  实不怨左住,这敌方天佑〃元帅〃第一次是派小将恒生出马。

  恒生在男孩儿里最小,但是看着却是最结识,力气也是个顶个的。

  左住虽也胖乎乎的,看着壮实,但是跟恒生一比,却像是虚把式,不是恒生地对手。

  一次败退,重整旗鼓后。这就来了第二次〃交锋〃。

  这次天佑那边派出的是左成,左住的双胞胎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