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 >

第150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居广的反应,也在他的意料之内。

  按照程序,曹颙领取了印信后,又由侯居广带着,拜见了巡抚蒋陈锡与按察使司按察使李发甲。

  蒋陈锡还好些,是江苏常熟人,与曹颙算是半个同乡,另外就是与曹寅也是颇有交情的。虽然知道曹颙如今的荣耀还是倚仗皇子岳父那边,但是见他虽然年轻,但是谨慎少言、稳重守礼,蒋陈锡对他印象颇佳,略微亲切地劝勉了一番。

  按察使司衙门那边,曹颙受到的待遇就没那样客气了。这按察使李发甲,字字瀛仙。河阳(今云南澂江)人,年纪比侯居广还略长几岁,已经六十五、六地年纪,身材瘦小。或许是这两年主管刑名的缘故,脸上总是皮笑肉不笑的模样。

  看到曹颙这般年轻,就担任守道之职,李发甲略感意外。本还以为曹颙只是长得面嫩,待问过年龄履历,知道其今年不过十九时,他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不阴不阳地说了几句。这话来话外虽然没有冒犯皇权的意思,但是还是将曹颙贬低得不行。就好像曹颙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如今来祸害地方一般。

  长这样大,曹颙第一次受到如此奚落,心里很是不自在。就算自己确实是沾了皇亲的光,但是如今这还没到任上,哪里就成了祸害了?看着李发甲的花白胡子一抖一抖的,曹颙对这个对自己有偏见的老头不知道是该敬佩、还是该厌恶了

  对于济南这边地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台(提刑按察使)这三大宪,庄先生那边的资料早就收集得详尽。

  蒋陈锡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正经的进士出书;侯居广是旗人。因父亲当年从龙入关立下的功绩,恩萌官位升上来的,身上还有着四品骑都尉的爵;李发甲则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

  李发甲出自农家。小时候读过私塾,少年入赘给施家为婿。他岳父很是忠厚,器中女婿才华,仍然支持他努力攻读,谋取功名。天不负人愿,等到康熙二十三年时,李发甲终于了乡试榜上有名。才了举人。

  康熙二十四年与康熙二十七年,连着进京参加了两次会试,却均是名落孙山。

  此时,李发甲已经四十岁,便通过吏部,谋了个不入流的教授回云南去了。后来,由教授转正八品教谕,因〃建树卓著〃,任满后升调为直隶灵寿县令。后因〃政绩卓越〃受到李光地的举荐。康熙特赐予同进士出身,因而恢复李姓。连升三级为从五品的监察御史。

  这以后。李发甲就因〃办事刚直〃,成为天下闻名地铁面御史。后来因得罪的皇亲国戚太多。落得个〃牵涉时政〃的罪名,部议革职。

  康熙爱才,存了保全之心,便外放了天津道。康熙四十八年,李发甲升为山东按察使司按察使。

  攻读四书五经三十余年,步入仕途二十四载,李发甲才由不入流熬成了正三品,这其中还有康熙地破格提点在里头。

  曹颙就算从侍卫营的履历算起,不过才二年半的时间,就已经是正四品。李发甲若是能够看他顺眼,那才叫奇怪。

  侯居广与李发甲完全是两路人,虽然同地为官,但是几年下来却只是泛泛之交。

  眼下,见李发甲倚老卖老地发作曹颙,侯居广却有些幸灾乐祸。先前被牵连到〃陈四案〃中的那个候补道台,算起来是侯居广的一个世侄。

  原本侯居广想着,虽然那个世侄被牵扯到〃陈四案〃中,但是毕竟只是过路知府,应该不会担太大干系,不过三两个月走动走动就好了。东道这边,又不是肥缺,惦记的人应该也有限。只要在吏部那边打好招呼,留几个月的缺应该不成问题。

  没想到京中带回地音讯,却是已经有人补缺了。因此,侯居广看着曹颙就有些不自在。

  侯居广是旗人,对官场的道道明白的通透,不像李发甲似的,就是个土包子。曹颙官品是正四品不假,但是郡主额驸的身份同于武一品,一等男的爵位是正二品,就算在巡抚面前,也能够平起平坐。更不要说这按察使本就不是直属上官,李发甲这番作为,实在是愚蠢之极。

  侯居广一边火上浇油地为曹颙说几句好话,引得李发甲越发要反驳,一边暗中观察曹颙,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若是早两年,曹颙没有户部为官的经历,怕对侯居广这番〃维护〃要感激涕零。但是,要知道户部这两年的内斗就没止过,什么样地人精曹颙没见过?

  这好话赖话,听上几句,曹颙心里也就有

  只是有些奇怪。

  根据先前所知的,曹颙晓得自己与这位主官应该没有什么利益纠纷才对,他这番却是为何?总不会是与李发甲一个原因。看着年轻人当官,心里不忿,故意找茬吧?

  实不怨庄先生收集地不仔细,因侯居广与那位〃世侄〃早前并无什么往来,到对方要谋山东地缺这才通了书信。庄先生在京城能够查询到的毕竟有限,怎能想到一个未赴任地候补道台已经攀上了主官的关系?

  李发甲就算在耿直,也是官场混了二十多年的人物,待发过了牢骚,便也琢磨过来不对味儿来。他隐隐约约地明白,自己被侯居广这家伙当枪使了。心中暗骂了两声〃老匹夫〃;有些不自在地打量了曹颙一眼,见他仍是不卑不亢、一派从容的模样,牵了牵嘴角,端茶送客。

  虽然在州那边,有两个前任道台留下的属员,但是像从六品的经历、从七品的都事现下都空缺。这两个缺早就有人补了,在济南等着长官来,一起去赴任。经历姓王,都事是马,两人都是三十多岁地年纪。对待曹颙这位年轻的主官,不管心里想法如何,面上甚是恭敬。

  曹颙在济南。除了拜见三位上官外,还得到了京中的消息,那就是二月初四,江苏巡抚张伯行参江南江西总督噶礼得银五十万两,徇私贿卖举人程光奎、吴泌等,不肯审明,请将噶礼解任严审。

  康熙准奏。礼著解任,派张鹏会同漕运总督赫寿确审具奏。江南江西总督印务,著江西巡抚郎廷极署理。

  同样是二月初四,江南江西总督噶礼参江苏巡抚张伯行,诬陷大臣私卖举人得银五十万两,乞赐对质。康熙亦准奏,张伯行著解任,命张鹏会同赫寿查明具奏。江苏巡抚印务、著浙江巡抚王度昭署理。

  历时两年多的督抚之争,终于要告一段落。曹颙想起被噶礼牵连的李家。不知是该同情他们倒霉,还是气恼他们的贪婪。

  因惦记初瑜。曹颙在济南停留了几日。便又匆匆返回州。王经历与马都事虽然想要同行,但是都带着家眷。便只好先给长官送行,而后在随后启程。他们只道长官是京官出来的,谁会想到他会从南边回来,家眷已经到了州。

  像小曹这样的新官上任,通常都是巡抚衙门下公告,由地方属官带着大小官员去城外接官亭等着的,然后再是接风洗尘这一套什么的。

  偏到了曹颙这里,这些个章程都有些用不上了。

  衙门下来地公告日期是三月初一,是曹颙报上去的,是按照王经历与马都事的行程安排地。他自己带着护卫长随,快马加鞭的,二月二十五就回到州。

  不管是江宁曹府,还是京城淳平郡王府,都派人到了州。江宁这边,吃穿用度、保姆嬷嬷不说,曹寅在家书中,还提到过几个月李氏要北上来照看初瑜。京城王府那边,也送来不少补品,就算太医,也找妥当了,不过因手续繁杂,过些日子才能送过来。

  平王府那边,福晋曹佳氏特意给弟媳写了封长信,将自己两次怀孕生产的相关经验之谈,细细地交代明白。觉罗府虽然没来人,但是曹颐得了信,也托平王府这边送上贺礼。

  二十来日没见,初瑜这个小孕妇,不见胖,还略微清减了。因怀孕初期的缘故,她害喜比较严重,对什么都没胃口。虽然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她勉强吃些东西进去,但是望望不到一刻钟,便又吐得干净。

  整个道台府上下,都是研究各种食谱。连曹颙,都亲自到厨房里指导了两遭。虽然初瑜甚是赶紧,吃了也很香甜,但是仍是吃了就吐。最后,还是静儿出手,用新鲜荠菜包了水饺,这才合初瑜的胃口。后来静儿又做了些京式的家常饽饽,初瑜孕吐地症状才渐渐好些。

  之前,曹颙与初瑜本想托淳王府的人将静儿带回京的。因初瑜害喜的缘故,静儿就主动留了下来。

  曹颙与初瑜哪里好有意思让她个无父无母的小姑娘操劳这些,再三婉拒。

  使得静儿都急哭了,最后才道出实情,京中的那个姨母是填房继室,本来是走投无路才想着要去投奔的,如今感念曹家人恩重,情愿留下来报答。等初瑜平安生产后,再行离去。

  曹颙听这静儿说话反复,虽然通过这几个月相处来看,相信她没有害人之心,但是这样来路不明还是心里有些提防。除了她干活时,叫喜云几个跟着外,还特意询问了她姨母家的姓氏官职。据她所说,她的姨母是伊尔根觉罗氏,嫁入镶黄旗地富察家,姨母的名讳上傅下鼎,现下为正黄旗地护军副都统。

  镶黄旗地富察傅鼎?不知曹颙心里震惊,连带这初瑜都觉得听着有些耳熟。能不耳熟吗?虽然两家曹寅夫妇与富察家鲜少走动,但是曹颙进京后,作为晚辈与富察家还是有往来的,毕竟那是曹颙地亲姑父家。

  若是静儿所说不假,那她就是傅鼎继夫人的外甥女儿了!

  只是伊尔根觉罗氏是满洲大姓,在朝中做官的子弟不少,既然她母亲是伊尔根觉罗家族出来的,她又怎么会流落为仆,成为针线上人?这说起来,不是太蹊跷了吗?

第八卷 青云路 第二百一十章 静惠

  儿,不,应该是董鄂静惠,略显拘谨地坐在厅上,低簌落下,双手紧紧地攥着手中的帕子。

  曹颙与初瑜彼此对视一眼,一时没有说出话来。事情再简单不过,薰鄂静惠就是两府噶礼的侄女,李鼎退婚的那个未婚妻。

  薰鄂静惠比初瑜小两岁,今年刚十五,自幼没了双亲,跟在祖母觉罗氏在长房伯父家生活。礼兄弟三个,拢共只有静惠这一个姑娘。虽然她小时候并没有注意,但是等到静惠稍大些,正赶上噶礼到江南做总督,不知怎地求了免选的恩典,后就被许给了李家二公子。

  待到李家因〃病〃退亲,觉罗氏气得在厅上训斥儿孙时,董鄂静惠就藏在屏风后。看到觉罗氏昏倒,她很是自责,也感觉惶恐。

  虽然是董鄂家嫡出的小姐,但是因没有父母,祖母又是个吃斋念佛的,对俗事并不上心,董鄂静惠的日子就不好过。早在她被许给李家前,礼夫人就有心将这个侄女嫁给女婿家的宗亲。噶礼的女儿是国公夫人,元威与元智兄弟的娘亲。因只有这一个亲生姑娘,噶礼夫人就想着帮衬女婿家一把。薰鄂家高门大户,能够娶到他家的小姐,加强两家的关系,对女婿兄弟那边将来的仕途也好有个扶持。

  为了这,噶礼夫人还与噶礼闹了两次,终究还是没有如愿,这邪火就撒在董鄂静惠身上。在觉罗氏面前不敢如何,背地里却很是怠慢无礼。

  薰鄂静惠自幼寄人篱下,对这个大伯母只有畏惧的份。又因祖母年岁大了,不愿意惹她生气,便一直忍气吞声。

  偏小公爷元威不知怎地听到风声,知道外婆是想将董鄂家的〃豆芽菜〃许给自己地叔叔,当然是不入眼的,无意遇到时,也横眉竖目地瞪了好几眼。待到知道最后这〃豆芽菜〃没轮到自己家,他非但没有高兴的模样,反而更加不愿意了。也不敢指责外公放下身段拉拢李家。只恼薰鄂静惠乖乖听命,宁愿许配个包衣奴才秧子,也看不到他那个叔叔的好。

  尽管董鄂静惠始终躲着。但是这一年多还是被元威给堵着过几次。

  虽然男女有别,又有长幼辈分在。他没有什么非礼的举动,但是言语也极为恶毒。

  等到李家退亲,觉罗老太太病倒。董鄂府乱糟糟的。元威又找上了薰鄂静惠,极为得意地告诉她:〃豆芽菜,你给爷听明白了,别做什么高攀皇子福晋的美梦,那不过是外公安慰老太太的话!你这样被退亲的,还有哪个正经人家会娶?爷地叔叔已经娶了正室,待赶明儿回了外公外婆,让你给叔叔做个二房!〃

  元威为人粗鄙不说,还是极为好色的,虽然客居在总督府。不仅房里的丫鬟都收了,外头赎身回来地粉头也有三、两个了。从他身上,亦能够看到国公府的家风来。

  薰鄂静惠虽说辈分上比小公爷元威大一辈。但是心里却极怕他,躲还来不及。更不要说去给他做小婶子了。

  因知道伯母心里也存着这个心思,所以董鄂静惠急得不行,怕他们趁着老太太病,将自己真许给元威地叔叔,便想着先回京到姨母家避避风头。毕竟是年纪小,思虑得不周全,她给祖母留了封信后,央求身边的丫头弄了套小厮的服侍混出府。

  等到了车行,董鄂静惠想要雇马车北上,又看到总督府地人出来四处寻人,便想着先出城再说,为了避开飞驰来的快马,跌到路边的坡底下。再醒来时,已经身处曹府,连着随身带的包袱也不知被谁拾了去。原本,她惊吓之下,想回总督府的,但是年后跟着初瑜她们出来进过一次香,无意中得知祖母觉罗氏已经北上回京了,便歇了回去的心思。

  至于身份问题,先前不是有心欺瞒,只是董鄂静惠知道曹家是李家的姻亲,觉得实在丢脸、无法自处才没有实话实话的。

  看着董鄂静惠柔弱可怜的模样,初瑜很是不忍,起身到她身边,给她擦拭了眼泪,道:〃快别哭了,仔细伤了眼睛。之前的事先不说了,想必你祖母也是因没寻到你,才赶着进京地。这好几个月没你的消息,老人家怎受得了?〃

  曹颙暗暗骂自己〃糊涂〃,怨不得看着董鄂静惠身影有些眼熟,却又想不起自己见过,那日在〃珍宝斋〃,可不是刚巧遇到。

  知道事情真相后,曹颙反而不着急送走董鄂静惠。毕竟她与李家是那样的关系,曹家与李家在外人眼中又是一体地,这般冒然送进京去,若是除了纰漏,曹家倒是里外不是人。

  虽然噶礼是个贪官,但是觉罗老太太倒像是明事理的人,曹颙心中对这个有点〃较真〃地老人家很有好感。

  思量了一回,曹颙道:〃这打富察家那边论起,咱们也算是表亲,既然你暂时不想回京,那就先在州住下,也算是帮帮我们!只是老妇人那边,还是要写信交代一声,省得她为你惦记操心!〃

  初瑜原是想劝董鄂静惠跟着淳王府的人回京的,眼下听曹颙的意思却是要留她在州住下,虽然不知道他是何用意,但是还是笑着说:〃早先就觉得你亲,没想到真是表妹呢,往后就改了口吧!不必拘谨外道,要随意些方好!〃

  薰鄂静惠眼圈红红的,站起身来,先是对曹颙低声唤了一声:〃表哥!〃而后又对初瑜叫了声:〃表嫂!〃

  曹颙点点头,让初瑜陪她说话,自己去前院找庄先生去了。

  喜云、喜彩她们都过来,给董鄂静惠执礼,改了口唤〃表小姐〃。薰鄂静惠向来受她们照顾,哪里肯受她们的礼?想要避开,被喜云几个拉住。才受了半礼。

  等到紫晶听了信过来,董鄂静惠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受的。拉扯了一

  后大家都觉得这般拜来拜去,实在可笑,这方作罢。

  初瑜听曹颙提过李家退亲地事,方才又见曹颙提也不提董鄂与李家这头,对府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