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自传-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现了一点宋艺余韵,本塑对衣褶处理得精到生动,是典型的宋塑写实作风。
4月6日单应桂请来王昭喜,了解到他修补千佛山的经过和修补四十罗汉的计划。他说他发现罗汉的木架支柱上有“宋治平三年六月胶州临邑盖忠立”朱笔题名,他以为是木工的笔迹。我介绍了康定喇嘛寺塑工立架、和泥、施彩,都是一手所为。此题名应该是原塑工的题名。我顺便介绍苏州保圣寺专建水泥新殿保护塑像的措施,希望此四十尊宋塑能得到妥善和长远的保护,目前如仍留在千佛殿,恐非良策。王老正在济南参加市政协会议,我希望他向政协提个保护新方案。
4月4日上午应美术馆之约,为济南市美术界讲话,内容是30日准备的有关创作问题。讲了两小时共五个问题,谈到艺术抽象与抽象艺术的界限,以赵无极为例,我们请他来北京开画展,并非要提倡抽象艺术,而是表示我们能容忍不同流派的艺术,做好团结海外中国画家的工作。我们艺术家要胸襟开阔,这是最大的政治。
4月7日晨8时5分搭济徐快车去曲阜,在车上准备了明天在曲阜师院的讲稿。两个题目:
一是审美教育,一是造型基础。10点40分车抵兖州,师院派面包车来接,费时20分到曲阜,同行者有单应桂、龚之方、叶柏风和《大众日报》记者李绩庭。
师道与世道山东讲学(2)
下午约了几位美术专业教师了解教学情况。他们认为目前师院、师专艺术系培养的教师有供过于求的趋势,原因之一是下面中小学不重视美术课,有的不设美术课,致使分配下去的教师改教其他课程。
这次讲课内容,由师院教师王天一整理为文稿,在一个师范教育期刊上发表。它就“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高师美术专业与美术学院”两方面的关系与区别,指明师院美术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蔡元培所提倡的“美育”。美育不是孤立的。在美育里,会自然地贯彻德育、智育和体育。我认为最高的道德教育包含着美的教育,美育本身又是智育的一部分;至于体育,更是供人感受到人体运动的美。师院美术教师应理解这一点,作为师院美术教师,传播审美教育是自己的神圣职责。
4月9日参观曲阜的孔庙。这地方我曾于1935年来过,最深的印象是大成殿雕龙石柱,其次是孔府的宅第。今日游程先看孔府,因有县委和文管会的人陪同,连孔德成的寝室和后花园都进去了。这里像一座小型的故宫,第一进大厅,陈列着仪仗车轿之类衍圣公官衙用物;第二进是视事大堂;过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进,最后是孔家末代子孙孔德成的寝室。这位孔德成已随蒋政权去台湾,现在不知是第几代子孙了。孔德成的寝室,地板沙发,已经现代化,床铺还是老式。后花园有现代书画展览厅,都是北京画家的字画,看来是文管会给布置的。
从孔府侧门进到孔庙,主要看东庑的历史碑刻。这里陈列着著名汉碑“乙瑛”和“礼器”,除了唐宋诸碑,还留下一通赵孟的大字碑。转到大成殿,察看雕龙石柱久之,导游者说,此殿系清代雍正年间火灾之后重修的。殿前为“杏坛”,应为孔老夫子讲学的地方,当然也是后人为纪念孔圣人而建的一座独立建筑物。师院老师云,师院历史系教授有时带学生到杏坛来讲课,我的头脑里立刻升起一幅“现代孔子授徒”的画题。闻中央决定重修奎星阁,东院已经堆积了从东北运来的特粗特大木材,只待动工。又闻拟树立一孔子新塑像,任务交给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据说省内诸大人物对此特感兴趣,提出不同方案,大致分两派,一派主张复旧,一派主张创新;重旧者认为按雍正年间原型重塑,创新者主张把孔子塑得像个大学者。两派相持不下,使接受任务者不敢轻易动工。
4月13日游著名的趵突泉。这地方我1935年也来过,池中泉眼多处,趵得很高。这次一看,大失所望,泉眼已涸,池底朝天,散发臭气,只得掩鼻远避。园中李清照纪念堂,小巧紧凑,淡雅有致,是一处民族风格的现代好设计。出趵突泉,在大明湖兜了一圈。这里只要有汽车,买了车票可以直接开进公园内畅游,因而进公园如逛马路,喇叭声不断冲进双耳,有碍游兴。回宾馆午睡醒来,写了一首打油诗:
垂柳衰老泉眼涸,趵突池畔掩鼻过。
柳泉名城何处是?喇叭声震大明湖。
某晚离休老干部、名士高某在蓬莱春小宴,青岛啤酒、扇贝、对虾、黄河鲤等山东名菜得以一一品尝,口福不浅。席间谈起重塑孔子像问题,高主张恢复明代王冕原型,并说中央某委员也同意。我说明代重建孔庙以前,一定也有个塑像,也应是原型,可惜已无从依据。不过,我所见清代原塑,是个庸俗的帝王像,不符合人们心目中的大学者,我以为应该让雕塑家发挥想像,不能只循旧规而无所创造。听我一说,主人表示沉默,不便反驳。我进一步说,如果得不出结论,不如暂时不塑,留个空白,以保安全。主人乃说,日本人早就希望看到孔子有个塑像,我们不能再拖了。看来,这类有关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事,一要外国人来逼,二要头头们拍板,真是积习难改啊。
应烟台画院陈兰英之约,于4月14日搭京烟列车赴烟台。次日参观烟台市博物馆,馆址系原福建会馆天后宫,清代旧建筑,所有石雕部分皆由福建海舶运来。一对龙柱镂空深雕,游龙作潜水状,其手法和我1930年在浙江宁波天后宫所见近似,乃福建石工作品。其灵活游动之状,和曲阜大成殿龙柱雕工颇异其趣。孔庙记载云,明代重修大成殿,由徽州聘来石工雕凿龙柱,徽闽均属楚地,雕龙应是楚文化的一部分,为什么风格差别又如此?这是个艺术源流的疑问。仔细一想,明清以来,宫廷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很大,明式家具单纯朴素,而清式家具繁琐累赘,徽州的雕工已受北方中原文化影响,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楚文化遗留影响较深,因而闽雕灵活,徽雕凝重。我在山东博物馆看到大汶口楚文化陈列,对楚文化的灵活生动个性发生很大兴趣,因而认为烟台博物馆的龙柱是楚文化的正传,曲阜则是其变种也。
陈兰英反映,国内画家来烟台开画展的近年多了起来,多数是山东籍人,其中有韩美林、张立辰、杨先让、王明明,外籍人张步、姚有多、周韶华也想来。张立辰来过三次,最近一次带了刘汉来,这里对刘汉的怪异风格不能接受。又说本地区画家多数是业余的,对中国人物画感兴趣,有的画得很不错,希望我谈谈创作上的问题。
4月18日上午8时对烟台地区美术工作者一百余人作了有关创作问题讲话。提纲如下:
(一)生活与艺术
(二)内容与形式
(三)共性与个性
(四)艺术实践诸问题:
1。民族性、地方性、时代性
2。深入生活与表现生活
3。画种与工具,特长与局限
4。形与神、情与景
5。中外与古今
6。美与丑
7。人品与画品
综合上面所举问题,提出了我的几个基本观点:
(一)艺术反映生活,不是生活原型,而是浓缩并提高了的生活。
(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过来决定内容。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内容决定形式”的片面认识。
(三)戏曲演技的规范化,和笔墨技法的规范化是艺术基本功的共性。演员流派,画家风格是艺术家根据生活所独创的个性。
师道与世道山东讲学(3)
苏东坡云:“智者创物,能者述焉。”学老师必须离开老师;光有手上工夫,而无形象思维能力的人,只能做别人的尾巴。
4月16日游长山岛,晨7时由烟台出发,面包车坐六人,一路阡陌纵横,深绿麦田夹赭色耕地,点缀红瓦白墙农舍,不时嵌镶几群红黄白绿头巾,好一片早春景色。比之江南,季节晚十来天。8点半到达蓬莱县城,车直开港湾码头,赶上9点长岛班船。大统舱可坐一二百人,早到者除自己占一座位,还给行李占一座位,如此这般,后来者只得陪笑脸说好话,向早到者匀个座位。有的人硬是不肯让,不得不由船员出面强制执行,“五讲四美”真不易做到啊。船行45分钟,到达主岛长岛县所在地,有车来接,直奔月牙湾。此为长岛后岛,两岛原系孤立,现两岛间筑一长堤,可以通车。这一带渔民聚居,从事养殖业。见一院子堆满海带浮标,如一座小山,海岸停满小船,使我联想起1978年大连棒锤岛海带养殖场所见。十来分钟后,车到月牙湾,因事先知道此处盛产圆石子,约半小时,个个满载。搭12时15分回程船返蓬莱,在县招待所食堂午餐,鱼腥满桌。饭余,我出一对以记游程:
车、船、车、船、车,
龚之方对曰:
鱼、虾、鱼、虾、鱼。
饭罢略事休息,上蓬莱阁,照片上看蓬莱阁不过几座小庙,高居濒海小山上,一进山门,却有道家三观、佛家一寺、天后一宫。山下是戚继光御倭寇的小城,时正退潮,小学生在此赶海拾贝。蓬莱久负盛名,有仙山楼阁之称。登阁望海,颇有欲仙之思。可惜阁内陈设五颜六色,相当庸俗,尤其是阁内所画八仙图像,粗俗之至。另有一座拉洋片盒子,为游客拉蓬莱十景洋片,如看天桥杂耍。东西两壁悬挂当代名人题字,可谓雅俗俱陈,琳琅满目。烟台文化局长说:“我们这里名胜古迹管理上有个大矛盾,就是保护文物和发展旅游的斗争。文物要保持原样,旅游要锦上添花。”我说全国都有如此,不足为奇。
师道与世道沈阳、哈尔滨之行(1)
山东回来之后,沈阳美协姜振国来北京约我利用暑假到沈阳去休夏,顺便讲点课,并让我带点画给大家看看,我同意了。
6月24日,乘下午3点50分153次车赴沈阳,陪行者是美院国画系新毕业的胡伟。车行颇速,颠簸幅度很大,且无餐车,乘务员给软卧旅客每人发牛奶一杯,面包一个,花生米一袋,共费八角。只吃得一半,余者留作明晨早餐。次晨6时30分到达沈阳站,姜振国来接,把我们安置在三经路招待所住宿。这是当年的苏联领事馆旧址,俄罗斯式老建筑。房后有个大花园,早晨可以在园内散步。火车进沈阳时,铁西区一片烟雾,烟囱林立,车站是张作霖时代德国人设计的。上午在招待所和沈阳美术界朋友见面,有鲁迅美术学院的任梦璋和张望,美协的王冠、周皎,《辽宁画报》的高颖,美术出版社的赵敏。商定了沈阳的活动日程。
食堂进早餐时,见到两三桌远道客人,男子西装,女子亮片背心连衣裙,服务员说是新疆来的锡伯族客人,特地来探访满洲故乡的。如真是康熙时代的满洲移民,倒可以给早已洋化的满族土著重温一下老祖宗生活情调。
晚上,美协设宴招待我,席上冷盆颇有特点:
黄瓜片堆成青蛙
松花蛋砌成金鱼
凤尾鱼拼成热带鱼
西红柿、叉烧搭成螃蟹
鸡杂、小磨菇砌成花篮
中间一大盆冷拼鸡丝粉皮
厨师在模拟生物的手工上下工夫,给人以视觉错误,是浪费人力的一种表现,也是当今饮食文化中的邪门歪道。据说是从外国传来的新食谱,始作俑者是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国宴,最初不过是几盆萝卜花,发展到后来便成为大盆大盆的百鸟朝凤或龙凤呈祥,只可看,不可吃。今晚的六冷盆,捣碎了都能吃,可惜不但不能增进食欲,反而倒胃口。
6月27日,上午按照既定日程,在中华剧场楼上小会堂对二百多省市美术界人士讲话两小时。上半段讲笔墨问题,中间插入达木兰神话,引出商品画问题。下半段讲创作有关问题,强调艺术的民族性与地方性,希望出现辽宁画派;又谈到深入生活的广度与深度,反映生活的厚度;最后谈到画家修养和职业道德。今日在会场见到徐霖,他说黄镇当文化部长时,有成立“美术局”之议,他曾到北京参加筹备,黄下台后,此事作罢,他回到沈阳当辽宁画院院长。
为什么讲艺术要提到“达木兰”?因为这几天净听到“达木兰”神话。这是到沈阳以来的新鲜事,不得不专写一段以记其神。
(一)说鞍钢有个李百万,经营达木兰起家,养了条大狗看守花棚,免遭盗窃。据说他还结交附近的民警,在远距离外遥为看守。
(二)某工人养了一盆名种,小日本旅客见了要买,主人说不卖,不过,为了中日友谊可以送,日本人得之大喜。回国后酬谢他这机那机,还送他一辆汽车。主人一概不收。
(三)今年4月,我在山东牟平县某大队花房里看到有一盆标价二千元的君子兰(即沈阳的达木兰),我已感到神奇,沈阳有高到二万元的。我想,无论哪位富翁总不至于如此挥霍,花两万元买盆花。
(四)据说此花满洲帝国垮台时从宫廷中流散出来,东北人视若财宝。此花我在广东石湾陶厂看到一盆,北京中山公园唐花坞里也有的是,沈阳长春竟如此名贵,岂不是人为的奇迹?我以为此花有价无市,只是投机商之间互相倒腾的把戏。
(五)一天我到招待所花房里看达木兰,仅见幼种四五盆,叶七八片,值一百元;又二叶幼芽数十盆,值十元,均系新从长春买来。原有成熟开花的两盆已被盗。鲁美电教室人云,不久前中山公园花展中有一盆名种,标价三万元。
(六)耳闻为虚,眼见为实。有天早晨去南湖公园和青年公园看花市活动,见三五起卖达木兰的,把值钱的品种藏在皮包或草筐里,有索价六百、八百者。有一大盆已花谢而结籽者,索价一千六百元。
(七)几个北京美院老学生反映,达木兰在沈阳是走后门,拉关系的好媒介,花千把元送这么一件高雅礼品,回敬的必然是具有重大价值的果实。目前许多高干要退下来,但仍有权有势,白得一盆达木兰,何乐而不为?由此证实这类消费品市场大有可为。
29日上午在招待所为美协学习班示范作四尺对开画二幅,费一小时。然后由听讲者提问题,作了解答。
问题一:国画危机——只画小品,不画重大题材。
问题二:张大千的画是否有时代精神?
问题三:老一辈画桂林、黄山、少数民族,大家也画桂林、黄山、少数民族,为什么?
问题四:生活轰轰烈烈,极受鼓舞,传统方法用不上。
问题五:对“情节性”怎么看?
有些问题反映“唯题材论”影响,有些问题似带挑刺性质,因我前天强调学习传统笔墨。不管怎样,在沈阳放炮针对民族虚无主义有现实意义。
师道与世道沈阳、哈尔滨之行(2)
7月4日晨6时15分鲁美派车来接。9时起,先示范作四尺纸一张,画了两个献哈达的藏民,费一小时。继之,讲中国画的传统方法,由临摹入手的科学性。因无扩音器,听众多,不得不用大嗓门讲,讲了一个多小时,精疲力竭。饭后稍稍休息,任梦璋带我去看国画、油画两系的毕业创作,眼睛几乎睁不开,只得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