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小桥流水人家+番外 作者:李好(晋江vip2013-05-01完结,种田、乡村爱情) >

第74章

小桥流水人家+番外 作者:李好(晋江vip2013-05-01完结,种田、乡村爱情)-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立夏就开始在康县找房子,这以后说不定大半辈子都要在康县过日子了,所以必须找个好一点的,他又是找牙行,又是拖关系,并且自己亲自去看了好几个地方,还是没有定下来。

    齐琰齐公子也知道了这个事儿,就找了立夏,对他说道:“我手里倒是有个宅子,不知道你觉得如何,是个四进的房子,院子也大,东西厢房也有。若是立夏兄有意,不妨去看看。”

    齐公子介绍的地方当然是没得差的,立夏自己跟着齐公子去看了一遍,果然是个好地方,一进正门就有一块儿大影壁,青砖瓦房,绕过影壁不是像那些大户人家一样是二门,而是有一片儿大院子,这个院子立夏想着到时候就给爹用吧,免得他无聊。

    而正房是不大不小的六间,东西厢房后面是两个跨院,从跨院旁边走过去,后面又是不大不小的一个院子,绿树葱葱,真的是很不错。

    立夏看了满意,不过这四进的院子,还是县城里的,不知道得花多少钱,虽然自己手头上的钱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太贵,他还是买不起啊,况且这地段真的不错,出了胡同就到了县城最热闹的大街了,但是房子这边却丝毫感觉不到那种喧闹,真是闹中取静的好地方,相信如果是立夏自己,肯定是找不到这样的房子的。

    齐公子道:“这个宅子原来是一个朋友在康县买的,不过现下他已经搬回自己的老家了,走的也匆忙,房子也没有卖出去,就拖了我帮着卖掉。我看着这地方还可以,就让你来看看。”

    立夏真诚的说道:“不瞒齐兄说,这宅子我是看重了,只是不知道这价格方面咋样?要是太贵,我有些负担不起。”在齐公子面前说自己没有钱,他没有觉得尴尬。

    齐公子道:“我那朋友走的时候,跟我说,能卖出去八百两就可以,如果是立夏兄买,我看看能不能找我那朋友说说,若是能便宜一些更好了。”

    “那我在这里多谢齐兄了!”这样一个四进的宅子,八百两真的是很便宜了,而且还能讲价,立夏觉得真的是占便宜了。如果不是齐公子,哪里有自己啥事儿啊。

    最后立夏以七百五十两的价格把这宅子给买了下来,在康县衙门过了户,拿了盖了章的房契,叶家算是在康县也是有了自己的房子。


☆、127 各房的反应
    小桥和家里人都看着新拿到的房契;都和激动;这要是搁几年前,谁能想到自家能在县里买房子啊,还是四进的;现在可真是美梦成真那。

    吴氏问道:“这样好的房子真的是咱家的了?立夏啊;娘这一辈子真的是越到后面越享福了。”

    说的大家都笑了,当初不管情愿不情愿的;现在真真实实的房契在手了;这多好的事儿啊。而且听立夏说;那县城里的房子比现在叶家村的房子还要好呢。

    不过小桥觉得村里的空气更好一些,但是一想;这古代的空气就是再最不好的地方也比现代要强不知道多少倍,除了烧柴能弄出点烟来;其他的真是纯天然,看天都是那么的兰,所以在县城里空气肯定也是很好的。既然家里要发展,还是朝城里搬才是。

    既然在康县已经买了房子,那接下来就是装修和归置了,吴氏都跟着去了几趟,越看越满意,那地方真的是很好,知道是齐公子帮着找的地方,更是感慨,这齐公子真的是太好了,每次都帮他们的忙,虽然说这大恩不言谢的,但是吴氏想着,这以后到了城里,多请齐公子吃饭,还有多送东西,怎么着也表达表达自己家里人的感激之情。

    金氏还是在家里养胎,不过知道过不久就要搬到县里去了,也是很高兴,毕竟是离自己的娘家近了,不管咋说心情都是好的。

    而村里也有不少人都知道叶家老二一家子在康县买了宅子了,说不定过了不久就要搬走了,看看人家,就是有那个运道,越来越有钱,越来越过的好。

    郭氏听了对老爷子道:“在县城里都买了房子了,那这乡下的房子就看不上了,我们两个老不死的,就不知道能不能住进去了。”现在郭氏也不敢再尖酸刻薄的直说了,而是拐弯抹角的说,她的话的意思就是想住进叶柱家现在的房子里去,只要她住进去了,那到时候老四肯定也住进去了,到时候时间久了,那房子还不是就是自己儿子的呢?

    想法是美好的,当然是对她们这边,不过打量谁都是傻子呢,就连老爷子也说道:“想啥呢,我这好好的房子你不住,你嫌弃是咋的?要是嫌弃,你自己搬出去住,我没有啥意见。”老爷子也知道因为过继的事儿,二儿子和自己生疏了,正想办法弥补呢,这老婆子还想着占便宜,这占便宜不说,还想占大便宜。

    “老二的房子是人家自己赚下来的,你说住就住?你说你凭的啥?都已经分家那么久了,你还意思去住,我还不好意思去说呢。以后别想的有的没的,你不记得了,老二媳妇都已经说了,不让你再进他家的门了?”

    郭氏听了这话就气的慌,“那是她不孝顺,哪里有儿媳妇敢这样对婆婆说话的?要换个人,肯定是得到衙门里告他个不孝!还不让我上门,我就上门了,看她能把我咋的?我辛辛苦苦的,维持着这个家,到现在我落得个啥好?我自己的儿子都成了这样,我闺女也是一个娃子都没有!我咋这么命苦啊,我拼命是为了啥?我是为了我自己吗?我自己吃过好的吗?现在老了老了,都嫌弃我了,你也是,只会装好人,坏人都让我做,你敢说,你没有想着要住老二家的房子,你可是他亲爹,他对你又咋样了?人家现在是只认钱不认人的,你说话也不管用了!”

    老爷子被郭氏的话气得够呛,不过想到老二确实没有以前那么听自己的话了,心里面堵得慌。自己出去唉声叹气去了。

    相比较上房这边算计着叶柱家的房子,刘氏和叶勇那边是风平浪静,本来老二家过的越来越好,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以后就是去了康县,也能有个落脚的地方,至于要从老二家占便宜这事儿,他们还真没有想过。

    他们家已经从老二家得了不少实惠了,不说别的,就是自己的儿子立春,因为和吴氏说了,就跟着吴氏的弟弟学起了砌匠,给人家盖房子,这几年下来,也已经从小工变为大工了,只要是有人盖房子请他,也能赚不少钱呢。

    做人要知足,不能因为老二家出息了,就觉得人家应该补贴你家,要真是这样做了,那不仅仅是厚脸皮了,是无赖了。所以刘氏和叶勇对叶柱家里能搬到县城是高兴的,并且对叶立春说道:“你二叔他们搬家肯定是缺人手,你要常过去看看,去帮帮忙。”立春自然是答应,这根本就是应该的。

    三房这边,郝氏本来有打算是让叶田把二哥家的鱼塘给包了的意思,不过叶田说道:“咱们有养鱼的法子没有?你说让立夏告诉我们?我可没有那个脸,就是把鱼养了,这买鱼的都是什么人家,他们还不是看在立夏的面子上,真的等我们养了,人家前面会看在立夏的面子上还给我们面子,这以后呢?立夏自己还有别的事,我们能老是找人家?

    不说别的,立夏到底是侄儿,咱们现在干啥要这样,立冬和冬至两个小子都还小呢,咱们不能给他个坏榜样,我自己个有本事,给你们好日子过,没有本事,你们就跟着我挨,二哥是我亲哥,他肯定不会忘了我的,你咋就想着那么多呢?

    你忘了?前山上的那几亩旱地,不都是二哥给了我们吗?现在立夏都没有说把鱼塘给包出去,咱干啥要那样?好了好了,别想这些有的没有的了,还是那句话,做人要知足,别想啥好事都弄到你身上,就是你真的给弄过来了,也没有那个命。你想,我二哥过的越来越好了,对咱们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咱别跟老四一样,眼皮子浅,就想捞好处,这不句成了现在这样了吗?”

    叶田这一段时间也有些顿悟的感觉,以前他心里可是怨恨这爹和继母对老四好,凭啥啥好东西都给了他?还能读书,还能吃好的,地里的活儿也不干,弄得跟个少爷一样,但是现在看老四这连儿子都生不出来,这难道不是老天爷的报应吗?

    所以,这做人要厚道啊,别以为就你自己聪明,人家都看着呢,指不定啥时候都给你来一下,让你悔不当初。

    方家安的娘也知道叶柱家里要搬家去县城了,对于这个亲家家里,她是喜欢的,本来以为小凤家里好,嫁过来了,就会嫌弃这个,嫌弃那个,说不定还要她伺候她,结果小凤嫁过来之后,第二天就做早饭了,抢着和她干活儿,啥事儿都是干得很顺溜,一点儿也没有因为自己娘家有钱就瞧不起自己的婆家,和家安感情也好,干活儿也利落,对自己这个婆婆也孝顺,陪嫁给她的料子,都给自己做了几身衣服了。

    她是有儿子,但是这儿子总是没有闺女心细,好多地方都想不到,自从小凤来了以后,真的是比以前过的好多了,还给自己洗头发,洗衣服,就是去菜园子里干活,也跟着自己一起去干,绝对不是娶了个少奶奶,

    这时间一长,家安娘能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吗?她本身也不是那种刻薄的性子,只盼着儿子和媳妇能过的好,这样就是她走了也安心那。

    所以知道亲家一家要搬走了,她是让家安都去帮忙,一个女婿半个儿,人家把你家那么好的闺女都给了自己家了,就是去帮个忙,这都是小事了,至于说从这边占啥便宜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她觉的自己的儿子有手有脚的,干啥要占别人的便宜?

    立夏他们忙了将近一个月,才把康县里的房子给弄好了,又在花木市场买了花草,摆了盆,效果真的很不错,康县的亲戚多,叶大姑和叶二姑都带着人去帮忙,就是金家也是送摆件挂件的,于是一个多月后房子是弄好了,这边叶家村里的东西也陆陆续续的朝县城里搬去了。

    不过至少县城里的宅子没有弄好,金氏就不能挪动,免得动了胎气就不好了,这七七八八的弄下来,包括买宅子的钱,一共花了有一千多两了,这可是个大数目,但是立夏觉得赚来的钱花在正道上就是好的,这宅子以后可是个永久的产业,是不会跑的,所以很是值得。

    而小桥呢,即便再舍不得叶家村,舍不得叶家村的那座石桥,也是要提前去县城里住去了,跟着吴氏要把房子都给弄好了。那六间正房当然是给叶柱和吴氏住的,跨院和正房后面的院子是大哥立夏他们夫妻住的,而小桥就有了一个跨院,真的是人少房子多啊,不过以后肯定要慢慢的归置人,小桥选的是西跨院,东跨院是想着留给二哥立秋的,以后二哥娶了媳妇,住在那边也算是合适,秋天要是二哥考上了举人,这院子也正符合他的身份了。

    叶柱看了房子,总觉得他们两口子住六间正房有些太奢侈了,不过小桥说道:“爷和奶奶不也是住五间正房吗?也没有关系,咱二哥是秀才,您和娘就是秀才的爹和娘,住六间一点儿也不奢侈,再说,等大哥和二哥的孩子越来越多,到时候这正房就住不下了。”

    这话叶柱他们爱听,当长辈的都喜欢多子多福,小桥记得好多人家都喜欢把孙子样子身边,这六间正房肯定是不会空着的。

    东厢和西厢以后有客人了,就可以招待客人了。叶柱对于自己房子前面有一大片空地觉得很是满意,现在是不能养鸡了,小桥在叶家村养的鸡也留了下来,有人养着,一年四季的不愁没有鸡吃。当然鸡蛋更不缺了。

    小桥家里搬到了这县城里,吃的菜啊啥的根本就不缺,长工们一来一去就送过来了,但是叶柱却有些想在这空地里种菜,不过被吴氏给拦住了,说道:“这要是种了菜,人家客人来了咋办?不说别的,也得为立夏和立秋考虑,这还真不能种。”正房前面种菜真的是很不妥啊。

    小桥知道了就说道:“爹,要不把这一片开成花园吧,爹你就种些花草,到时候咱家的花草就不用去外面买去了,我觉得爹种庄稼很在行,这种花草肯定也不例外。”其实爹就是想这个事儿来办,不在乎种的是菜还是花,所以听了叶小桥的花,也说好。然后就天天去花木市场上逛去了,研究研究这咋种花草。

    吴氏也笑了,这样真的是两方面都好啊,她还真怕自己的男人倔脾气上来了,非要种啥菜,到时候弄些肥料还不臭死了?虽然她也是和这庄稼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了,但是到哪个庙念哪个经,这点道理她还是知道的,不能说是还和以前一样。如果自己的男人真的是想种田,那就可以赶个车,到叶家村去种一种,这样她一点儿也不反对。


☆、128 燎锅底
    忙忙碌碌进入四月的时候;小桥家里在县城的宅子才算是给弄好了,金氏也已经是被安安稳稳的送过来了;再过个两三个月,她就要生了;这可是重中之重。

    而叶家村的那些东西也搬得干净了;留下老梁和墩子在那边看守。现在立夏重点是发展县城里的铺子;乡下的那些东西是当成副业了。

    叶柱家没有敲锣打鼓的从叶家村搬到县城,不过因为上门送贺礼的实在是太多了;这不请客就有些过不去了;所以吴氏他们就商量着定一个日子把该请的都请了,也算是暖房。

    莲蓬和菱角是跟了过来,家下人口还是很少,要是在这府里请人家吃酒席很有不便,最后就决定了还是去酒楼请大家伙儿,因为汇宾楼和立夏他们的关系好,所以就把酒席弄在了汇宾楼。

    到了请客的那一天,叶家村和叶柱家关系好的都来了,很多人是第一次到这汇宾楼,进了酒楼都有些挪不开脚,看得是眼花缭乱。

    不过大概因为是到了这么个好地方,那些喜欢扯皮的婆娘也都闭了嘴,不敢说些啥话了,因为据说是人家县衙里都有人过来呢,可不能在这些人面前出丑。

    私底下不免是对叶柱一家子有了更高的认识,反正现在绝对是不和他们这些人是一个层次了,眼瞅着就赶不上了。

    人家现在是城里人了,不像他们,还是泥腿子呢。不过村里出了这样的一家子,那到时候他们说出去都是能扬眉吐气呢。

    今天确实是有县衙里的人过来,就是张地主家的姑娘县尉大人的媳妇,她也是叶家村出来的,知道这叶家搬到康县来了,和县里的金家也是亲戚关系,还和那啥齐公子也有关系,齐公子和县太爷也有些关系,所以这次是带了厚礼来的。

    见了吴氏的面就说了恭喜,然后问吴氏家的娃子的情况,当然他是知道吴氏的大儿子娶的是金家的姑娘,二儿子去年中了秀才,大闺女倒是不知道咋想的,竟然许给了一个乡下人,这点儿她是想不明白的,不过看了吴氏的小闺女小桥,就立刻把自己手上逮着的镯子脱了给小桥带上,他们这些人都喜欢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给见面礼,所以这也不算是啥稀奇事。

    这县尉太太没有带闺女过来,儿子呢,是跟在男客那边的,县尉太太拉着小桥的手道:“嫂子这闺女,我是越看越爱看,长得跟朵花一样,以后嫂子有福了!”

    吴氏笑道:“你过奖了,她小娃子家家的,啥福不福的。”

    吴氏是知道这县尉太太的闺女许给了张地主的孙子张孟的,张地主以前还有着娶自己家小桥当孙媳妇的意思,也不知道这县尉太太知道不知道,会不会对自己的小桥心里有膈应,但是如果真的想要找麻烦,那她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