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八十年代-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影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银幕回顾(4)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日本东光德间株式会社,1982年
导演:佐藤纯弥、段吉顺
主演:孙道临、三国连太郎、黄宗英、小川真由美、松坂庆子等
市音颓靡的无锡城,失去了往日的大好风光——日军大佐尾崎在这片疆土,肆意施展着他的淫威。这个刽子手想通过比斗棋艺一展风姿,所以极力逼迫“江南棋王”与他赛棋。况易山深感屈辱和痛苦,但无奈已落入尾崎的魔掌,他决定作最后的抗争。这天,尾崎又来逼迫他对弈。怎么办?朦胧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晃过,竟是老朋友松波!可如今他已是日军中的一名二等兵尾崎叫人摆好了棋盘。况易山誓死不从,他眼前尽是妻女被杀的惨景,他心中只有烈焰般的仇恨。尾崎颜面尽失,咆哮起来,竟叫手下人剁去江南棋王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松波目睹老友的惨状,心里愁苦万分,却又难以言表……
1924年的一天,北洋军阀庞某为庆祝六十大寿在北京举行棋会,名流荟萃,盛况空前。日本棋手松波麟作也应邀前来。被誉为“江南棋王”的围棋名手况易山应挚友、古琴家关小舟之邀,携八岁之子况阿明,千里迢迢北上赴会。
性情耿直的况易山在与庞某对弈时不愿下“奉承棋”,庞某恼羞成怒,竟不准况易山与日本棋手松波对弈。但松波对况易山钦佩已久,因求棋友心切,当晚找到关家与况易山对弈,并无意中发现八岁的况阿明棋艺精湛,便很想收他做学生。不料,松波刚在“天元”位摆下一子,况易山就被庞某派来的警察抓走。松波虽努力设法救出了况易山,但他的归期已到,便留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行前,松波恳请况易山将来把阿明送到日本,由他把阿明培养成为棋坛明星。1930年,况易山卖掉祖产,送子赴日。临行前,他将一把写着“奋飞”二字的折扇送给阿明,勉励他为振兴祖国棋坛而努力。阿明赴日后,时刻不忘父亲的嘱咐,与森川等师兄一起学棋。松波对他如同亲子,妹妹松波忍和女儿巴也都把他当作亲人。不久,阿明和巴相爱成婚。
卢沟桥事变后,阿明为祖国担忧,但在巴的劝告下勉强留在日本。经过艰苦奋斗,他终于取得“天圣位”。日本军部强迫阿明加入日本国籍,阿明宁肯放弃“天圣位”,退出日本棋院,也决不改变国籍。他和妻子巴决定逃回中国。松波在帮助他们逃跑时,由于轻信乔木的谎言,致使阿明被日本兵杀害。巴因此精神失常,同时,松波和妹夫恩田都被应征入伍。而在无锡的况易山也被日军大佐尾崎逼迫,要与他对弈,也遭受巨大的不幸和屈辱。无奈,况一家人在游击队掩护下出逃,途中妻女被杀,自己又落入尾崎的魔掌。尾崎逼他下棋,况易山誓死不从,被砍断二指。松波此时已到中国,目睹这一惨状,痛苦万分。
1945年,这场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况易山设法搭船东渡,寻找十五年杳无音信的阿明。战后的日本,黑市充斥,游民成群,松波回国后贫困潦倒,万念俱灰,终日借烟消愁。况易山得知阿明已死的消息,误信松波出卖阿明,决心找松波算账。因为没有找到,误以为他已战死,失望而归。
新中国成立,况易山为实现“奋飞”夙愿,精心培养下一代棋手。1956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松波带着忍和阿明之女华林专程寻访况易山。他怀着负疚之情把阿明夫妇的骨灰和染着阿明鲜血的“奋飞”扇还给况易山,并把他们的不幸遭遇告诉这位棋坛老友和异国亲人。况易山和松波在经历了恩恩仇仇的三十年人世沧桑之后,这对老棋友又摆开了昔日没有下完的棋局。
本片获文化部优秀影片特别奖1982、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83、加拿大第七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3。
导演佐藤纯弥曾拍摄了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追捕》《人证》。他敢于直面人生,作品多正面揭露日本社会的阴暗面和法西斯部队的罪恶勾当。
少林寺
出品:中原电影制片公司,1983年
导演:张鑫炎
主演:李连杰、丁岚、于海等
觉远复仇心切,私自去找王仁则,巧遇受难的无瑕。不料,酒醉的王仁则竟使出醉剑,觉远见势以醉棍应敌。王仁则的功夫实在凶残,觉远险些招架不住,后幸亏有无瑕相助。两人合力,奋力拼杀方得以逃生。此事后,受到挫折的觉远终于意识到,要胜狠辣的王仁则,必得在武艺上克制他。觉远决心修习最好的武功,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在山涧之中练就十八般武艺。
隋朝末年,朝廷叛将王仁则拥兵东都,自命政王。他实行暴政,民不聊生。
侠士神腿张及其子小虎被俘,充当苦力。王仁则的爪牙对苦力施暴,神腿张忍无可忍,挺身相救,被王仁则杀害。小虎在厮杀中夺路而逃,昏厥在少林寺门外。武僧墨宗向方丈求情,将小虎收留。小虎开始在寺中随武僧们一同生活,见师兄们个个武艺高强,身怀杀父之仇的他遂下决心,落发为僧,学习少林武功,法号觉远。
觉远报仇心切,急于求成,后经过墨宗师傅的教诲,方才醒悟,静心练功。心怀杀父之仇的他因犯戒受罚,一气之下离开少林寺找王仁则报仇。途中同行的无瑕被王仁则抓走,觉远后来还遇到了逃亡的李世民。冲进王府的觉远解救出无瑕,两人被贼兵追杀。此时恰好李世民夺路而来,被贼兵认出,觉远与无瑕得以逃过一劫。
在无瑕劝说下,觉远回少林寺继续修炼,历经磨难并在师傅的教诲下,练成少林绝世武功。贼兵追逐李世民,觉远与武僧们赶来相救。王仁则威胁少林寺众僧交出李世民与觉远,寺僧不从,王仁则恼羞成怒,纠集军队进攻少林寺。墨宗为保全觉远的性命让他离开少林寺,还俗后投奔李世民,并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他。
王仁则的大军挺进少林,愤怒的少林武僧奋力还击,墨宗被王仁则的爪牙杀害。正当紧要关头,觉远带回李世民已经渡过黄河直取东都的消息,王仁则的统治土崩瓦解。觉远报了杀父之仇后,最终决定皈依佛门。
李世民当皇帝之后,为十三棍僧义勇封官加禄,但少林寺僧人只愿受领紫罗袈裟各一袭,水碾一具,封地四十顷。唐太宗感念少林相救之恩,准许其自立营盘豢养僧兵。从此少林寺和尚大兴练武之风,少林武功广及四海,名扬天下。
《少林寺》对当时中国的武侠电影有很大的影响,就其在香港和内地的发行来看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片。影片起用当年中国五届武术全能冠军李连杰就是很明显的商业操作,迎合了观众的心理。
电影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银幕回顾(5)
高山下的花环
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1984年
导演:谢晋
主演:吕晓禾、唐国强、斯琴高娃
自卫反击战打响了,战士们擎着枪杆子,义无反顾地杀上了战场。炎热的天气使战士们一个个严重脱水,干渴难耐,嘴唇爆裂开来,有些抵抗力差的士兵渴得晕了过去。靳开来为了保证兵源,思前想后,终于下定决心到老乡的田里去偷甘蔗。结果不小心踩上了地雷,轰隆一声巨响,他从此一去不还。
七十年代末,在中国西南边疆,某部九连官兵们正在度周末。通信员给连长梁三喜送来了回家探亲的报告。可是,由于新指导员赵蒙生即将到任,梁三喜只好推迟探亲日期。赵蒙生是军宣传处的摄影干事。梁三喜热情地接待了他。炮兵排长靳开来直率地向指导员介绍了自己的脾气。全连整队欢迎新指导员的到来。赵蒙生神色不安地致了答词,梁三喜对此有些莫明其妙。
原来赵蒙生是宣传处干事、高干子弟,他凭借母亲吴爽的关系,怀着曲线调动的目的,临时下放到这里任副指导员。梁三喜也经常惦念他的老母梁大娘和他的爱妻韩玉秀。他已获准回家探亲,其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赵蒙生不安于位,整日为调动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连里的工作,一再推迟归期。排长靳开来对此忿忿不平,替连长买好车票,催他起程。可是,九连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亲的机会,赵蒙生却接到回城的调令。全连战士哗然,梁三喜严厉斥责了赵蒙生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舆论的压力迫使赵蒙生上了前线。越军残害我边民的罪行激起指战员们的义愤,大家都作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赵蒙生却有些胆怯,他母亲甚至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打电话给雷军长,要把她的儿子调回去。这一行为激怒了雷军长和广大指战员。赵蒙生羞辱难忍,他赌气地向连队战士们表示:是狗熊还是英雄,战场上见。九连担任穿插任务,炮兵排长靳开来提升为副连长,率领尖刀排在前开路。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终于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并在拂晓发起攻击。
战斗中,司号员金小柱的腿被炸断了,将门之子“小北京”、副连长靳开来以及梁三喜等也相继为国捐躯。他们留下了什么?并不是豪言壮语,而是靳开来的一张全家福照片,“小北京”的一篇《战争论》和梁三喜因父亲去世借战友们钱的一张欠账单。战斗结束后,烈士们受到了嘉奖和人们的怀念。梁三喜的母亲和玉秀用抚恤金及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因家里困难向战友借的债。这一高尚的行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赵蒙生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列队向烈士的家属,举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黄土地
出品: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
导演:陈凯歌
主演:薛白、王学圻等
老汉一家和顾青在峁顶上坐下来吃饭时,老汉颤悠悠地站了起来,头顶是一片青天。他是自然地衰老的,筋骨和脸孔都上了年纪,而黄土地就在他的脚下慢慢地消失了。老汉朝着太阳眯起了眼睛,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时的他可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啊。黄土地再次占满了整个画面,只留下窄窄的一线天……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为收集陕北民歌“信天游”来到黄土高原一个贫穷的村落,正好有人举行传统婚礼。新郎是一个三四十岁的汉子,而新娘只有十二三岁。庄稼人都沉浸在婚礼的喜悦之中。顾青在贴着“三从四德”门联的门边发现一个穿红棉袄、与新娘大小差不多的姑娘,眼中溢着哀伤的泪水。当晚,顾青被安排住在这个女孩家。
这个女孩叫翠巧,家住独门独户的窑洞。她母亲死得早,姐姐早已嫁人,家中只剩下年迈的爹爹和年幼的弟弟愈愈。他们对这位延安来的“公家人”感到很陌生。但是,顾青操持活计可是一把好手,让翠巧一家把他当成了自己人。顾青给他们讲延安妇女婚姻自主,还教给他们“镰刀、斧头、老镢头,砍开大路工农走,芦花公鸡飞上墙,救万民靠共产党”的进步歌曲。这些话在翠巧心中烙下印记,深深地打动和震撼了她。可是,善良而麻木的翠巧爹,硬要按着世世代代流传的庄稼人规矩,让女儿在4月里嫁给一个三四十岁的农民。
终于又到顾青要回去的日子了,翠巧心中有话却又说不出。顾青没有完成任务,翠巧爹为了不让其回去被撤职,终于放声唱了一首如泣如诉的“酸曲”。顾青走了,憨憨送了老远才回来。翻过山梁,顾青看见远处坐在峁顶的翠巧。她想跟随着他,走出这片原始闭塞的土地。顾青答应她回去请示上级,同意了就来接她。她在峁顶看着顾青,把清亮的民歌唱了一遍又一遍。
4月里,翠巧还是按照老规矩出嫁了。当天,憨憨在去黄河边担水时遇到逃婚的翠巧。她给爹留下一撮头发,给爹担了最后一挑水,把给顾青纳的鞋底交给憨憨,连夜摆着小船渡过了黄河。然而,波涛汹涌的河水吞没了她的身影和歌声。河水依然向东奔流……
6月里,顾青再次来到这里。这时赤膊的庄稼汉正举行庞大的传统求雨仪式。村里的一切仍然一成不变,而谁会记得,一个年轻的姑娘曾默默地抗争过,最后却湮没在这片荒凉的土地里……
本片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英国第二十九届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美国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和柯达最佳摄影奖。
电影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银幕回顾(6)
青春祭
出品: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1985年
导演:张暖忻
主演:李凤绪、玉妲、冯远征、松涛等
平如镜的池塘,含苞待放的荷花随风轻舞,红蜻蜓停在花蕾尖上振动着透明的翅膀。这时,一个放牛人跳下池塘折下一枝荷花花蕾,递到李纯面前。这个干瘦古怪、冲她微笑的老头,让她有些害怕。而放牛人只是把花放在李纯面前,然后头也没回地走了。李纯仔细地把花别到耳旁,欣喜地用两手把宽松的工作服捏成贴身的衣服。她跑回房间翻箱倒柜。失望中,她发现门帘是一块漂亮的蓝色花布。一个美妙的计划诞生了。当她走出房门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穿着傣族上衣、蓝色花筒裙、头发高高盘起的漂亮姑娘。娅奶奶送了她一条傣家的银腰带。
一场意外,使任佳和李纯永远地失去了彼此。任佳被永久地留在了云南山寨,即将高飞的李纯对着奔流的河水掩面痛哭。夕阳下,一抹如血的残阳,是青春祭。
“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女学生李纯来到祖国的大西南傣乡插队落户。初到傣寨,这里的风俗习惯使她感到新奇、陌生而又可怖。她不善于安排生活,客居异乡,备尝生活的艰辛。
然而,忠厚善良的傣家人对李纯并不见外,房东大爹对她关怀备至。岁月流逝,李纯逐渐适应了傣家人的生活习惯。她戴起了耳环,穿上用床单改做的筒裙,成了一个漂亮的傣族姑娘。
在一次赶集时,李纯与邻寨知识青年任佳相识。任佳的爽直、博学使李纯为之倾心,他俩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全寨欢庆丰收的夜晚,村民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李纯和任佳也穿梭在人群之中。房东家的大哥喝醉了酒和任佳打了起来,李纯这才明白,大哥深深地爱着自己。
她无法接受憨厚的大哥这种直露、粗暴的求爱。思考再三,李纯离开寨子,到另一个山区小学去当教师。大哥家的老奶奶因思念她而突然去世,李纯闻讯赶去参加葬礼,身着黑色傣族衣裙默默守在老奶奶灵前。
几年过去了,李纯考上了大学。依依惜别之际,大哥真诚地请她和任佳去他家做客,以示歉意,然而任佳再也不能来了,他被一次突发的泥石流吞没,永远留在了边疆。李纯告别傣寨,告别傣家乡亲,她永远不会忘记她为之献出了青春的土地,不会忘记那些用一生去缅怀和追悼的青春时光。
本片获1986年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1987年第六届中国香港电影节金像奖。
少年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