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0-成长ⅲ-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是真的,不过凡是成功者都有约束自己的本领,能耐得住寂寞,不让闲暇虚度。年轻人有个特点,觉是睡不够的。其实很多人不是学累了,而是玩累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睡觉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多,玩的时间也比学习时间多,我不希望你走这样的一条路,这是一种对自己的未来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现在是一个关键时期,一切事物一切知识都逐渐从陌生到熟悉,因此这个时期也是一个人注意力最容易转移的时期,但这个时期恰恰又是奠定一个良好基础的时期,这就像在坡道上推车一样,是最吃紧的时候,最困难的时期,最需要休息却最不能休息的时期,一旦停止前进,车子随时都有滑坡的危险,前功尽弃不说,连车子也不一定能保住。所以,坚持一下,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将大学教育从容地完成了、丰满了,未来的学习能力就强化了,有保证了,今后工作中的难度也就降低了。”
“我知道了,我会做到自我约束的。”父亲的话让我汗颜,没有想到一时的松懈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我决定要重新振作精神,向着我的目标前进了。
“对,就是要做到自律,没有自律的人,一点点诱惑就足以让他们改变方向,处处以轻松为盼,终将获得的是沉重。我想,在大学里,肯定会有一些因为枯燥的学习而缺乏耐心,无法坚持从而选择休学、退学的同学,或者有一些人跟不上教学进度,又选择放纵自己的同学,其实这些学生就算到了社会,仍旧会是十之八九依然跟不上工作进度。可见,学习态度若能一如既往是何等的可贵。人生际遇其实是一个种瓜得瓜的结果,能否收获全然在自己。今日刀锋磨得快,明日收获果实多。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我希望你能对一个以玩乐为目标的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不染指恶习,不放纵自己!”
“谢谢爸爸,我会记住您说的这番话的。我想我现在已经知道应该做什么了。您还有什么要告诉我的吗?”听了父亲的话,我已经完完全全地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了。
“我该说的都说了,只要你努力过了,爸爸就会为你喝彩,以你为骄傲。”
父亲挂断了电话,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感到由衷的幸福,现在的父亲,在我的眼里已经是一位良师益友,总能在我最迷茫最困惑的时候,为我答疑解惑,父亲是了解我的,在千里以外的他,已经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他的恰到时机的指导帮我扭正了人生之舵,让我朝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
《成长》 第一部分迈出职业选择第一步(1)
第五场景——时间:1994年夏地点:校园——企业对话主题:把握机会——首先要识别机会,站对立场,定义成功。
四年的大学生活一眨眼就快过完了,在大学里,我的知识储备增加了不少,眼界也开拓了不少,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是对于踏进真实社会我既有期盼又颇为踌躇不安,毕竟这将是我人生的一个关键选择。到底该怎么做呢?
六月的北方炎热而干燥,似火的骄阳泛出几分焦躁,恰是这个时期,我就要迈向真正的人生舞台。看着即将离开的校园,心里又伤感又期待,这个时候手机响了,寝室同学告诉我,说我的一个熟人让我中午12点去学校旁边的咖啡馆吃饭。
会是谁呢?在这个异乡的城市除了同学老师,我没有其他认识的人啊。谁会在这个时候找我呢?还好中午很快就到了,我马上就能见到这位神秘人物,满足我的好奇心了。
12点整,我来到了咖啡厅,一个熟悉的面孔朝着我微笑。
“爸爸?怎么是你?”我惊讶极了,真没想到父亲会千里迢迢跑来看我。
“儿子,没想到吧?”爸爸递给我几本图书,还有一套西装,“给你的礼物,庆祝你毕业!”
“爸爸,我……我马上就可以毕业回家了!”看着爸爸递给我的礼物让我特别激动,但我也不明白父亲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送我礼物。
“坐,我们来一次特殊的谈话,今天的谈话是两个社会男人的谈话,是朋友式的谈话。”爸爸认真地看着我。
两杯浓咖啡,两个男人,两种心情,背后是轻音乐。
“儿子,毕业在即,爸爸觉得有必要和你有一次倾心畅谈,算作征途前的加油吧。”
“谢谢爸爸。真的太谢谢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父亲的到来,让我觉得既温暖又安心,看着父亲慈爱的面容,信任的目光,我的心都是暖暖的。
“爸爸这次来看你,是想了解一下你对进入社会是怎样准备的?说实在的我那个时候是有些惴惴不安的。”
“我也是,诱惑太多了,都不知该如何选择了。”我知道,父亲又一次在这个绝好的时机要给予我指导了,我向他坦诚了自己的困惑,期待着父亲指导我选择一个最好的答案。
“看来有很多企业希望你加盟喽?”父亲微笑着问道。
“嗯,所以在选择上反倒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我的不少同学都是靠抓阄来选择企业的,还有的同学签约了几家单位,最后一家也没有去,重返校园读研究生了。也有人劝我读研究生,可我却希望能够在企业里锻炼几年,然后再做打算。还有一种选择是出国留学。现在我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几个,但我还没有真正拿定主意呢,这个决定比较难下。”此时的我真希望父亲能给我做个决定,我总觉得他的决定应该是正确的。
不过父亲没有帮我做出选择,反而跟我说了下面一番话。
“的确如此,对于年轻人来讲,人生的机会出现得越多则越意味着一种危机,多年之后,一旦你们遇到逆境,就会不自觉地以为当初若是选择另外一条路,情况便会大有不同。于是很容易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事实上,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倘若应对失当结果都会是一样的。其实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从企业管理层面上讲,这就是一次方案决策了。民间的俗语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虽然是一种狡黠的智慧,却也客观地反应了行业发展对一个人的影响。因此,你的审慎选择是有必要的。”
“但是你还应该看到,现在科技发展之快,已经逐渐突破了行业的垄断局面,很多行业都处于交融状态。事实上行业对一个人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了,加之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都将是世界市场的焦点,不管任何行业都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的。就如基础建设这一项庞大的市场,中国的路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才展开,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这一建设任务已经到了尾声。你可以看到,西部开发政策的出台,港商已经将自己的视野投向了中国西部,未来的大市场今天才开始动土,20年后就会绽放。世界级的大企业都是借这样的春风造就的,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就世界级的大企业。我举这些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未来最庞大的市场在中国,在我国商业上的机会是无处不在的。不过任何行业未来可期,未来可为,都不是纸上的事情。”
“是啊,我也因此踌躇的。微软、IBM、松下……好多国际型大企业都到我们学校网罗人才,而且待遇特别优厚。而我们国内的企业反倒招的人少,待遇也不够高,我也认为中国企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国内企业好像不缺乏人才的状况呢?”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是啊,一流的人才进外企,二流的人才进民企,三流的人才进国企,大学生择业的这种局面已经维持了很长的时间。这与中国市场的进程倒也匹配。不过,从这两年看来,我觉得这种情况已经大有改观,过去留学国外的人多数选择定居国外,而这几年来,留学人才返巢率很高,当然,国内的留学保护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文化的认同感。现在国内企业也有了不少的优秀人才。”
“其实我也有出国留学的念头,您看,现在海外归来的学子这么多,那竞争一定很激烈了,他们可是有‘国际思维’的啊。”我对父亲说出了自己想留学国外的打算,因为我的不少同学都选择了出国,我也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路。
“国际思维?不是有句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全用了国外思维那就麻烦大了,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特色,到中国就要按中国文化的特点办事。因此出国留学也并不一定会适应中国的企业,现在很多外国企业采取的策略都是与中国公司合作来拓展中国市场,这背后的缘由就是借助中国公司的文化和市场背景。你说的这个人才竞争激烈肯定是存在的,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市场不够规范,要理顺这个市场秩序靠的还是国内人才。所以,即便你没有出国留学,自信还是要有的,但更要谦虚向他们学习,不断地融合,很多年后,彼此间的合作一定会出现,而且,这个合作的基础也会比较稳固,因为彼此文化背景相似,认同感比较强,节奏上也能够保持平衡。”
“你们这些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靠着一股激情,以萌动未明的心步入社会,十之七八的人是要走上那么一段弯路,才知道人生原本需要一个合理的定位,但是这代价对于一些人来说往往沉重不堪。所以,你首先担忧的重心应该放在自我能力的锤炼上,而不是抱怨是否拥有机会,以中国30年可期的庞大市场,机会满布于角角落落。关键是能否识别机会,站对立场,定义成功,锻炼能力和把握机会。”
“那什么才算得上机会呢?站在何种立场上才是合适的立场呢?应该如何定义成功、锻炼能力呢?”我觉得父亲的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成长》 第一部分迈出职业选择第一步(2)
“机会多多,却未必是你的机会。机会只与你的资源相匹配,才成其为机会。你拥有的知识储备和眼界往往能使你识别机会,但有时候这个机会并非是你的能力和资源所能企及的,这就需要你去学会整合资源,而整合资源光有知识和眼界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相当的资源整合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战经验。这个方面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除非有三五年的实战经历,一旦真正具备这个能力,一些事情对别人来说不是机会,对你却可能成为机会。就像你喜欢的足球,在足球场上第一流的前锋往往能够做到出其不意,有一些进球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但此类能力并非是天赐的,只是他们具备的能力让无限的机会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所以我说,机会是在能力基础上的机会,不具备一定的能力是断然把握不住机会的。”
“我明白了,我想我应该参加商业的实战,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机会来临的时候应该如何把握呢?”我问父亲。
“这个问题就是我马上想告诉你的。”父亲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立场是提高你把握机会概率的利器。在商业竞争中,这个立场虽然是你自己的立场,但你的思考重点却应该放在对方身上,在权衡了自己的利益后决然不可以忘记对方的存在,无论对方是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这是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市场从来不能由一家公司所独占,所以,总要将部分利润让渡于别人,换得合作的机会或资源的共享。立场可以说是危机产生的源头,若不能保证合作伙伴的利益便会生出隔阂来,信任的基础就会动摇,而世界上十之八九的事业是靠合作来完成的,所以倘若你不能明确自己应有的立场,把握利益的均衡,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此,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这种内部合作和外部合作都会同时存在竞争关系。这种合作的立场能够保证内外秩序的井然有序,而竞争的立场则能确保彼此发展的动能。”
“有了立场的成功才可能有后续的成功,许多合伙型公司最终失败的原因不是利润的获得能力不足,而是合作关系的不畅,彼此计较的得失多于彼此贡献的价值。失败的合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貌似平等的面目最终走向不平等的境地,而成功的合作恰恰是以实际的不平等最终走向了平等的合作。说这些商业上的事情,你可能还不太能够明白,但是总之,站对立场是十分关键的,能否站对立场,能否坚定立场,这又要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能力,那就是分析能力、分工能力和分配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将自己所坚持的立场贯穿始终,令这些能力稳中有升。当然,最终完成一个成功的合作还必须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
“是不是只要做到站对立场,把握机会就能获得成功了呢?”我问道,我很希望自己能够走出校门就一鸣惊人。
“定义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天底下鲜有不想成功的人,但终究成功者是鲜见的。以我的经验看,成功之前最好是先定义一下成功,否则,就算是有朝一日成功了,也只会成为昙花一现,徒然生出被命运作弄的怪念头,更是容易使意志薄弱者灰了心,冷了意。我的意见是,年轻人若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升,那种稳定的能力谁也抢不去,就算偶然马失前蹄,也能稳扎稳打地再将之重新夺回来。有闲暇的时间,能读一本有启发的书便算作是成功,其实成功定义的越简单越好,越复杂越无从下手。简单地说就是:一级一级跨越,一点一滴进步,最终在你进步的过程中能力一步步上升了,资源一点点拓展了,人生资以成功的条件也就顺理成章的被你获得了。若能这样坚持下去,总有一日,资源会成为你发展的平台,能力会成为自身的能量,帮助你走向最终的成功。”
“年轻人的进步其实可以一日千里,但自己却往往未必可知。我对此深有感触,大学里的那个懵懂青年已然成长为一个满腹经纶的智慧青年,只要稍加磨练便能绽放出光辉来。毕业后的三五年,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能不能抛弃无谓的幻想,扎扎实实锻炼实战能力,弥补自身的不足,是未来若干年能否成功的关键。”
“还有一个问题以前我也和你谈过的,就是要如何面对失败的问题,我想再告诉你一次没有失败便不能成功,那些否定‘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任何人的一生都是失败的叠加,只是因为人的解读能力不同,生出不同的结果而已。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人之一生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企业经营也一样,新产品投产前要进行一个试产的过程,投入市场又要有个试销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一个婴童不知要摔多少次跤,才能真正学会走路,他若因为摔跤而怕疼不学走路,大概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像常人那样去走路了。”
“微软也并非一天就成功的,微软成为世界级的豪华舰船也用了25年左右,不是有谚语说罗马城非一日建成吗?毕业之初正是一个人走路的阶段,一步到位的事情是不存在的,不经历一个漫长的试错阶段是不可能实现的。英特尔公司的一个华裔设计师,曾经自己创业失败,但是返身回到英特尔后一样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只要你具备成功的能力,就没有必要畏惧失败,当然有了能力,还要资源的配合才能成功。所以,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怕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