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家事 作者:卫风无月.卫风.五月.水遥.云芊(起点vip2013-06-05完结,种田) >

第107章

家事 作者:卫风无月.卫风.五月.水遥.云芊(起点vip2013-06-05完结,种田)-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氏有些意外:“你哪儿打听来的?”
  “嗨,奶奶忘了,我们家和四奶奶带来的两房人住得可近着哪。整天进进出出,抬头不见还低头见呢。”
  “她在那儿买房要干什么?又开什么铺子?”
  “好象不是,说是打算赁出去。那个院子虽然不大,也有四五间房,正好赁给那些在京城想求功名的秀才、举子。虽然说这个不如开铺子挣钱,可是既不用进货卖货也不用人太费心照看,细水长流的——所以我说四奶奶会过日子会算计。就算将来不赁了,翻整一下再开铺子也方便。”
  钟氏点了点头。这个弟媳妇——还真是能干得很哪。

  第一百九十七章

  豆青的话,正触在钟氏的心坎上。
  钟氏的陪嫁一是不如弟媳妇多,二是她也不那么会打理。别说她,整个朱家的老少三代媳妇加一起,只怕在这上头都不是又林一只手的材料。看着人家不声不响的,把手里的钱都变成了能下蛋的母鸡。钟氏当时陪嫁了田地,没有铺子。种田呢,是不会有什么大进益的,而且还看天吃饭,一年有个几百两银子,就算不错,有一千,就是上好年景了。上好年景当然不是总能遇上的,钟氏手里的钱当然是得算着花。钱搁在手里是死钱,只会越花越少,得想办法把死钱变活钱。她也想过要弄个铺子,可是一怀孕,加上手上又没这方面的人手,就一直搁下了。
  做了管家主妇,天天和柴米油盐打交道,钟氏可没有以前那副小姐脾气了。她也彻底明白过来了,门第、家世、女红那些什么都是虚的,真金白银才是最实在的东西。尤其摊上大老爷那样的公公,正事儿一件不干,还天天有外账找到账房来支银子,那些挂账的都是些什么地方啊!字画玩器酒楼也都算了,可竟然还有花街柳巷里的外账。账房是给支也不是,支了也不是,只能都往她这里推。
  钟氏叹了口气——管家可不是个轻松活计。接手这些日子,她觉得比往年一年过得都累。上上下下都要安排好,稍有疏漏就会出大麻烦。
  她只能这么安慰自己,现在这情形是暂时的,二老爷那房总有一日会分家出去。自己总有一天不用看别人眼色,真正的当家作主。
  朱慕贤说给妹子留心,果然不是白说的,没两天就寻着两个人选。一个姓单,今年二十二了,也是他今年的同年。这已经是他第二回乡试,第一回落榜后家里原想给他说亲,他说要一心功名,没有答应,就这么耽误了三年。家乡在鲁阳,家境宽裕,人品端方。另一个姓石。二十五了,家是保定府的,前头说过一门亲,不过未婚妻未过门就病死了。
  这两个朱慕贤觉得都不错——人长得端正,会读书但不是死读书的。十分有潜力可挖。如无意外,来年春闱必定都能得中。到时候不管是入翰林还是外放,朱心瑜嫁过去都合适。
  他把这话和家里人说了,大太太是无可不无可,老太太则表示,最好能把这两位同年请家里来坐坐。他们家都不在京城,现在孤身在这里,朱家理当照应一二。
  能在千万人拼杀出来脱颖而出,单、石二位智商情商都是很够看的。朱慕贤并没露出这种意思。可是近来京城榜下捉婿的事不是一桩两桩,两人心里都亮堂堂的。等拜会的那天,都是好生拾掇过的,带着四色礼物登了门。
  没明说是相看女婿,两人也就依着后辈礼数,说是来给朱老太爷请安。顺便请老太爷指点文章的。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朱老爷子当年也是进士一甲出身,还曾任过一任顺天府的主考官,现在还是礼部尚书呢!就算不为了相亲,单、石二人能得他一言半句指点,那也是受用不尽的。
  朱老爷子很是配合,在小书房见了两人,各看了他们带来的文字,一人只指点了两句,都说得十分中肯。
  见过老爷子了,两人当然顺理成章也要去给老太太请安。
  朱心瑜当然不能露面,连钟氏和又林也不成,她们都是年轻媳妇,不好见外男。大太太二太太有了年纪当然不在乎,在一边陪着。
  二太太是主动要求来的——她的宝贝女儿明娟可也该说亲了。虽说她不大看得上穷举子——可是说不准,要是个真有本事,将来有大出息的呢?就象老爷子当年,也不过是穷举子一个。
  大太太本来不大爱来,给庶女相女婿,大太太才没那么好闲情。可是一听二太太也有这意思,大太太立马象打了鸡血一样精神万分!
  就算自己看不中,也不能让二房捡了便宜去!
  朱慕贤领着两位同年进屋,眼睛往屏风那一溜。
  这些女人真是——要躲也专业点儿啊,至于要贴在上头看么?还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难道个个都需要相看女婿?热闹什么时候不能看?
  他看得出来,单、石两位也不会看不出。但是两个人都很从容,眼珠一点儿都没往屏风那边转,规规矩矩给老太太请安,给大太太二太太请安。这安不能白请,自然得有表礼相赠。老太太笑呵呵的让他们坐下用茶,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无非是问些家里如何,父母如何,学业如何,在京城生活如何之类的场面话。
  又林是被钟氏拉来的——钟氏做事很是周密,未谋胜先谋败。如果成了,当然主要功劳在朱慕贤。可是如果不成,那责任也轮不到她扛。朱心瑜当然也来了——
  可是她们没想到的是,朱慧萍,二房的朱明娟,韩氏,竟然全都来了。虽然老太太这扇屏风是四扇的,可是这么多人躲在后头,光环佩声响和头油脂粉气味儿就无法掩饰了。这可真是光明正大的人多势众的在偷窥了。
  等朱慕贤送两位同窗出去了,回来以后,大中小三代女人齐聚一堂商量这事。当然,朱心瑜做为当事人,是需要回避的,所以她已经不在屋里了。
  老太太见朱慕贤回来了,先问他:“你倒周到,请了两位回来任挑。不过他们两人,你觉得哪个更合适?”
  朱慕贤笑了,把问题又抛了回去:“老太太和太太觉得呢?”
  大太太想了想:“我觉得,姓单的那位公子要好一些。生得也端正,家里也宽裕,比石公子还要年轻。石公子当然也不老——就是和心瑜一比,这大了十多岁去呢。”
  还有一个原因虽然没说出来,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那就是姓石的前头定过亲,虽然没进门就不算娶过,可是总叫人心里有点疙瘩。
  大太太虽然说不想替庶女打算,可是既然两个人选摆在面前了,她也没理由选那个更差的。毕竟这要是结了亲,将来就是亲家了,自然会跟自家、跟儿子亲近。
  老太太笑笑,又问二太太:“你看呢?”
  二太太没看中这两人——她理想中的女婿应该门第更高人品更俊秀。不过这会儿只是替大房挑,她也点头说:“我觉得大嫂说的是。”
  连钟氏也是这么想的,难得二太太这次不唱反调。
  不过这种事,还得问问姑娘自己的意思。毕竟刚才也让她自己过来看过了,就算走过场也要问一下她本人的意见。
  这个任务当然交给钟氏了,不过钟氏又把又林拉上了一块儿去问。
  又林笑着说:“我还去?人多了,怕二妹不好意思。”
  “没事儿,这可不是小事他,你一向稳重,主意也准,就当是陪我。”
  结果朱心瑜和大太太的意思并不一样。
  她十分害羞,但是意思表达的很清楚。
  她看中的不是单公子,是石公子。
  钟氏十分诧异,这和她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朱心瑜的眼光,倒是和又林不谋而合了。
  如果让又林来选,她也会选石公子。
  钟氏问:“妹妹……这可不是小事啊。石公子他毕竟大了你十岁还多。”
  朱心瑜细声细气地说:“我觉得石公子挺稳重的——单公子之所以现在还没定亲,是因为想中了举,做了官,娶的媳妇比之前没功名时娶的要好。”
  钟氏说:“可人往高处走,谁不这样想?有上进心也不是坏事啊。”难道都象自家公公似的一门心思玩女人才好?再说,单公子家境还更富裕一些。
  “他们刚才喝茶的时候,石公子拿起来就喝了,单公子要闻一闻,看一看才小品了一口。”
  这个细节,又林也注意到了。
  单公子那种品评的态度说明了一切。他喝一口茶之前都要估量这茶的好赖品级,更不要说亲事这种大事。他想的更多的是能从朱家得到什么——
  而朱家实际上给他的只不过是一个庶女,一份不算厚也不算太薄的嫁妆,以及将来可能会有的助力,但这助力也不会太大。
  虽然说这些事情都要列入结亲的考量,可是如果只想着要,我要,我想要,这种人做丈夫,有些功利的过头。有一还想二,有二了还琢磨为什么不给我三,永远不会满足。
  相比之下,石公子更稳重。虽然生得不如单公子俊秀,也没他那么能言善道,可是老实可靠才是做丈夫的首选。
  又林对这个小姑子心瑜不免刮目相看。这姑娘的头脑不是一般的清醒啊。这个年纪的姑娘,更多的注重相貌和外在的表现,对她们来说稳重等于木讷等于没有情趣,是不会太青睐这种人的。
  射雕里头黄蓉喜欢郭靖那老实人,很多人说傻人有傻福。可是郭靖这种人做情人是乏味,做丈夫那是一等一的可靠。再好的男人,身心都不在你这儿,那有个屁用。
  钟氏如实把朱心瑜的话回禀给老太太和大太太。大太太诧异,老太太却笑了:“不错,我也看着石公子挺好的。”
  既然老太太都这样说了,大太太也就不多言了。反正不是她亲女儿,既然她自己和老太太都这样决定,大太太更不会额外多说什么。

  第一百九十八章

  后来朱心瑜和又林说了心里话。她说她是庶女,姨娘又不是非常得大老爷的宠,又有了年纪。她早就知道她没有什么能依靠的人,还想嫁人之后反过来照顾姨娘,那就不能抱什么不实际的幻想。嫁个一般人就成,而且对方得为人忠厚,不然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还想回头照顾姨娘,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事实证明朱心瑜的眼光很不错,石沛清的确是个很忠厚的人,不会斤斤计较得失。
  家中三个姑娘其实年纪相差都不大,可是另外两个就不象朱心瑜这样聪明省心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朱慕贤委婉的向石沛清转达了家中的意思,石沛清当然是意外之喜。他本来觉得自己希望不大,纯粹是个陪客——因为条件是明摆着,另一个人无论是本人还是家境都比他强,他还比对方又要年长几岁,可是没想到最后朱家看中的是他。
  石沛清当即让人捎信回家,石家当即来了人,还请了官媒婆,向朱家提亲。石母是个十分普通且和气的妇人,从儿子前一门亲事黄了之后就一直为这事儿悬着心,想不到儿子能娶到这样门第的小姐——就算不是当家太太生的,那也一样姓朱。再见了朱心瑜本人之后,这满意就到了十分。朱心瑜长得非常拿得出手,且温婉柔顺,落落大方。这样的好媳妇,他们家那整个镇上也寻不出第二个来。
  亲事顺顺利利的定了下来,石家只有石沛清一个独子,从聘礼上就可以看出石家对这门亲事的诚意——估计石母是把石家家底全掏出来了。
  不过这下聘礼从来都不是一件吃亏的事。除非遇到那种极不讲究的亲家,扣了聘礼或是直接把聘礼给姑娘当了嫁妆。朱家显然不可能这么干。公中给朱心瑜的份例和石家下的聘礼比起来,稍嫌薄了一些,老太太掏私房又给添了一千两去置办嫁妆,此外还给了不少添箱的东西。有老太太在前头比着,大太太也不好太小气了,连现银带东西差不多也给添了一千两。
  朱心瑜很会做人。人前人后对大太太感激涕零,直说大太太待她太好,她无以为报之类的,让大太太心里十分熨帖。
  朱心瑜了解嫡母。她最好的就是面子,这次让她掏了钱出来,几句好话惠而不废,不过是嘴头勤一点甜一点而已,为什么不说?
  亲事定下之后,天气也渐冷了。石沛清他们原先都是在客栈租的房间住,可是一来不够清静。二来天冷了之后客栈的取暖也不尽如人意。可是两家定了亲,又不好让石沛清干脆住家里来。正好又林买的那个小院已经写好了契书在官府也过了户,正预备朝外租,正好先让石沛清住了进去。既清静,又方便照应。
  一到大比之年,京城的的客栈和赁房子的价格就象风吹一样往上涨。这会儿能住到这么个安静的独门独户的院子,着实得有点门路才行。
  朱慕贤昔日在于江的同窗,也有两个这次中了举。提前进京来了。一个又林也认识,是谢岳。另一个更不是旁人,就是又林的表兄刘书昭……刘书昭不但自己来了。还捎带了一大堆东西——都是李家捎给又林和亲家的。
  朱家对这位亲家表少爷自然表示了热情欢迎。平时总觉得又林家毕竟是商户,可是人家家里也出了举人哪!这将来说出去,也是增面子的事儿。再说亲家亲家,自然是要多多帮衬往来的。
  自打上京之后,又林还是第一次见着亲人。
  “家里好吗?老太太好吗?爹娘都好吗?弟弟……他们呢?”
  刘书昭知道这个表妹打小就沉得住气,这样情急于色还是头一回见。他笑着说:“都好都好,家里都挺好的。老太太今冬还没犯咳症,姑姑姑父和表弟们也都好着呢,就是惦记你,不知道你在京城是不是过得惯。知道慕贤他这次也中了。家里都高兴得很,姑姑去庙里捎了一大笔香油钱呢,还替你和慕贤各求了一张签,都是上上签。”
  又林不用问也知道四奶奶求签各问的是什么。给朱慕贤问的当然是前程,给又林问的肯定是求子。
  又林有些不好意思,刚才一迭声的问自己家里。都没有问候舅舅一家。
  “瞧我,都没恭喜表哥这次高中了,家里一切都好吗?”
  说起自家,刘书昭笑容满面:“爹娘都好,你嫂子和侄儿也很好,你侄儿已经长牙了,也会爬了,现在摸着什么都想往嘴里填,上次把我的笔都塞嘴里了,幸好上头没蘸墨,你嫂子还说,八成长大了也是个读书种子……”
  说起宝贝儿子,刘书昭满脸放光,滔滔不绝,幸运傻爸爸模式全开,半天功夫就听他一个在说个不停,有的话甚至翻来覆去说了两三遍他也懵然不觉。这会儿是没有照片,要不然刘书昭肯定会把儿子照片随身带着,逢人就拿出来献宝。他说得起劲,又林也一点儿都不觉得烦,好不容易见了亲人,家乡的事情无论大小,不管是不是琐碎,她都百听不厌,且津津有味。
  刚才她差点习惯性的问出弟弟妹妹这句话来,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刘书昭当然也听出来了——对那个小小年纪就没了的表妹玉林,刘书昭也觉得很可惜。但是玉林和他毕竟没打过什么交道,谈不上什么深厚感情,何况她也不是姑姑亲生的,刘书昭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只是怕又林想起这事儿再伤心,特意把话题绕远了,多说些让她听着高兴的事儿。
  看表妹气色不错,想必日子过得应该还顺心,刘书昭也放下心事。
  刘书昭和谢岳这次结伴上京是为了备考春闱,早些来,早安顿好,也能早点习惯京城的生活气侯,不到于到时候赶得紧。要是万一路上出个什么状况耽误了行程,又或是到了京城水土不服病倒了,那一下子就要耽误三年呢。好在京城有朱家在,他们虽然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