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家事 作者:卫风无月.卫风.五月.水遥.云芊(起点vip2013-06-05完结,种田) >

第103章

家事 作者:卫风无月.卫风.五月.水遥.云芊(起点vip2013-06-05完结,种田)-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德林,也不是通儿。
  又林轻声问:“玉林怎么样?”
  魏妈妈抿了下嘴唇,轻声说:“二姑娘她……她病殁了。”
  又林一惊,手里的半盏茶一晃,泼在了裙子上。小英也十分震惊,一回过神来,立刻帮着又林收拾擦拭。
  又林全顾不上这些,定定的看着魏妈妈:“妈妈……你刚才说的什么?”
  魏妈妈十分为难。李家上下,对玉林这位姑娘都不怎么在意。可是又林做为长姐,对弟弟妹妹都是不偏不倚的,虽然玉林不是同母所生,她也一直对她关爱照拂,姐妹俩感情算是李家里头独一份儿的。
  魏妈妈连忙起身走近,握着又林的手,低声安慰:“大姑娘千万要放宽心,多保重自己。”
  又林只觉得两耳里嗡嗡直响,只觉得这消息太不〖真〗实。不是她听错了,就是魏妈妈说错了。
  她离开于江时玉林好端端的,家里几回来的信上也都没有提起过玉林生病的事儿,怎么可能突然间就得病死了?
  魏妈妈尽量和缓的把事情说了一遍,又林恍惚了半晌,回过神来时魏妈妈正说:“……吃过午饭还好好的,天快黑的时候突然嚷着肚子痛得厉害,赶着去请郎中,可是雨太大,先去请的一位郎中并不在家中,另一位路上车翻了,等郎中赶到,又施针,又灌药的,到底还是……四更天的时候二姑娘就……”
  她一边小心的措词,一边观察着又林的脸色,又林的脸色苍白,什么表情都没有。
  魏妈妈握着她的手,只觉得又林的手心又湿又冷。她心里有些发慌,用力搓着又林的手掌:“姑娘,姑娘?您要是难过,您就哭出来吧,千万别憋着,倒把自己憋出病来了。”
  又林慢慢地摇头:“这是……哪天的事?”
  “就是上月的二十二日生的病……二十三天不亮就……”
  又林并不是象魏妈妈说的那样太过悲伤,她只是不能相信。
  怎么会呢?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突然间说没就没了?事先一点征兆一点风声都没有……
  她还清清楚楚记得她将要出嫁时,玉林不安的拉着她的手,神情惶恐不安象是失巢的雏鸟。
  魏妈妈从怀中摸出四奶奶给又林的信来。
  又林慢慢把信接了过去,拆开来看。
  四奶奶信上说的,和魏妈妈刚才说的一样的。白纸黑字,一笔一笔清清楚楚,那是再也不会错的。又林可以怀疑魏妈妈的话,可是她无法怀疑亲生母亲的家信。
  又林捧着信纸,仿佛那薄薄的两张纸有千钧重,两手一直颤抖,信纸轻飘飘的从她手中滑落,落在地上。
  玉林自幼就爱黏着她,会走之后就总是摇摇晃晃的想跟在她后头,象个小尾巴。她生得可爱,性子又乖巧,又林心中怜惜她,对她也格外耐心。
  她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心疼。
  又林出嫁这些日子,也十分挂念她,不知道她过得好不好。
  可是她怎么也想不到,当初离开于江这前匆匆见的一面,竟然成了她们姐妹间的最后一面。那时候朱家已经定下了上京,玉林满心舍不得她,又不能说,只能拉着她的手,挨着她坐着,一直到她要走,才依依不舍的松开手。可她的眼睛是会说话的,她嘴里不能说的,眼睛却都说了。
  那时候又林也是满心的舍不得。
  玉林的孤单,恐惧,不舍,她都明白。
  可是她总觉得将来还是有机会的,她们姐妹还会再见的……
  可是,那一别就是永诀,再也见不着了……

  第一百九十章

  朱慕贤一进屋就觉得气氛有点不对。李家打发了人来,又带了那么些东西,这么大动静他想不知道难。本来他想着妻子见了娘家人,肯定十分欢喜。可是等他进了门,脚步顿了一下,屋里气氛明显不对头。没一点儿欢欣,反倒人人沉默,小英眼眶红红的,见了他进来也没有往常那么殷勤周到。
  “这是怎么了?”朱慕贤想,难道是远离家乡,见了熟人悲喜交集所以心情反而不好?不,不象。毕竟是要过节了,见到娘家人就算心情激荡,那也是喜大于悲。现在这样,显然是出事了。
  小英犹豫了一下,翠玉站一边儿看着都替她着急,上前一步轻声说:“回少爷的话,今天魏妈妈来,奶奶本来是挺高兴的。可是魏妈妈捎的信说,我们家二姑娘殁了,姑娘看了信就一直发呆,中午都什么都没吃……”
  朱慕贤怔了一下。妻子的妹妹,他是有印象的——因为生得那样出众,让人不容易忘记。虽然没说过几句话,印象中很文静懂事,又林一直很疼爱她。
  怪不得会这样——朱慕贤恍然,他挥了挥手,小英还站着没动,翠玉使劲儿拉了她一把,小英才转头跟她出来了。
  “你拉我干嘛?”
  “你傻呀。”翠玉恨铁不成钢,小声抱怨:“姑爷和咱们姑娘那是夫妻,比咱俩跟姑娘还亲近呢。这会儿姑娘正难过,姑爷去劝一劝,哄一哄。保不齐姑娘心里能好受得多,咱们俩站那儿碍什么事。”
  小英也明白过来,嘴角咧了一下,可是还没等真正笑出来。眼眶又红了。
  “你说得对,是我糊涂了……”
  翠玉知道她是想起了二姑娘。自家姑娘和二姑娘要好,小英也和二姑娘挺好的。突然间人说没就没了,也难怪她伤心。翠玉这心里头也怪不得劲儿的。
  毕竟她们离乡太远了,真有什么事儿,等她们知道,也都来不及了。翠玉想起家中的爹娘兄嫂,也是十分挂念。刚才她还找魏妈妈打听家里的情形,得知一切安好。嫂子又有了身孕,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咱去厨房看看,姑娘中午就没吃什么东西,要不跟他们借个灶头,咱给姑娘另做两个可口的。”
  小英连声说:“对对。做俩菜。再烧个汤,魏妈妈刚才拿来的单子上正好有鲜藕、瑶柱,还有嘉鱼干,都是姑娘平素爱吃的。”
  朱慕贤掀开帘子进了里屋,又林正坐在梳妆台前出神,都没听见他进来。
  朱慕贤放轻了步子走过去,手缓缓放在她肩膀上。
  又林微微一顿,她扭转头,看着朱慕贤搭在她肩膀上的手。
  天气已经入秋。她坐了这么半天,半边身子都麻木了,手脚凉冰冰的。而朱慕贤的手是温热的,仿佛一下子把她从另一个世界给拉了回来。
  “你回来了?”
  “我都知道了。”朱慕贤俯下身来,把她整个人揽在怀里——她身体冰凉僵硬,不知道已经在这儿坐了多久了。她没象他想象的那样满脸泪痕痛不欲生。可是真要那样说不定倒是好事。哭一场,郁气能发散出来。可是现在这样憋着,悲痛郁结于内,怕是会憋出病来。
  朱慕贤和她并肩坐下,把她揽得更紧了些。
  “你要是心里难过,就哭一场。你现在这样,岳父岳母和老太太知道,也会担心你的。京城离于江这样远,他们见不着你,日夜牵挂,你得好生保重自个儿,才能让他们放心。”
  又林慢慢低下头,看着手里的一枚荷包。
  朱慕贤先前没注意,现在看了一眼,也就明白了。
  这荷包想必是二姑娘的针线,又林才会这样紧紧的攥着它,睹物思人。
  “没有……”又林声音干哑,顿了一下又说:“我只是不相信,肯定有哪儿弄错了。我走的时候她还好好的,还说让我若有机会回去,一定要去看她。我也答应了,她还那么小,她怎么会……她平素身子很好,不大生病,怎么会呢……”
  朱慕贤的手在她背上轻轻顺抚着。又林没有亲眼见着妹子过世,只听到传信儿,自然会有这样的反应。其实她自己也肯定明白,家里人不会骗她,最起码不会用这样的事情骗她。
  可是道理是一回事,明白道理并不代表着感情上也能一下子接受得了。
  又林的声音越来越低,看着手上的那个荷包——这还是她定了亲事绣嫁妆时,玉林给她帮忙绣的,以备送人装点门面用。当时一共做了不少,又林也用了几个,剩下的这几个玉林特别花了心思,花色又雅致,绣得也精心,又林舍不得送人,就放在梳妆台的抽屉里。
  天色近晚,屋里渐渐暗了下来。窗子透进来的光,照在她手上的那个荷包上头。又林只要拿着这荷包,就能想起玉林拿针拈线,认真缝绣的模样。玉林生得特别美,一动一静,都显得如诗如画。
  现在东西还在……可是绣东西的人却已经不在了。
  翠玉和小英拎着食盒进了屋,隔着帘子说了一声:“少爷,奶奶,晚饭预备好了。”
  听着屋里头朱慕贤的声音说:“那摆饭吧。”
  小英赶忙应了一声,两人将小桌抬了进去。一看小夫妻两个依偎在一起坐着,小英心说,果然翠玉说得有道理。姑娘伤心,她们不敢劝,也不知道怎么劝。姑爷是读书人,又知礼,又会做文章,肯定也会劝人,比她们强得多了。
  饭菜是她们特意吩咐了厨房做的,那道汤是两人亲自动的手。这后院儿里消息传得最快,再加上李家今天打发人来送礼,本来上上下下都在留意着这事儿。听说四少奶奶娘家妹子病殁了,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朱老太太也有些黯然伤神,生得那样可人疼,又懂事乖顺的孩子,说没就没了,朱老太太也十分惋惜。大太太倒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她就见过玉林一面,说了两句话给了份儿见面礼,玉林一直低垂着头,大太太连她什么样儿都没看清楚,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伤心。
  至于厨房的人,也听说这消息了,自然加意的小心。主子高兴的时候不一定能想着赏他们,可是要是主子不顺心了,要迁怒他们倒是很容易的事。几样小菜整治得清淡美味,厨娘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求能讨好,但求别触四少奶奶霉头。
  今天看李家送来的那些节礼,还有李家下人们那穿戴,就知道四少奶奶家中豪富不是假的。那管事妈妈的谈吐行事也很是大方。这样有钱的一位主儿,下人自然也乐意趋奉,那只要伺候好了,肯定少不得好处的。
  朱慕贤动手给又林盛了碗汤,又把筷子递到她手里。
  “吃吧。”
  又林低下头喝了口汤。那汤又热又鲜美,她却没尝出滋味来。
  朱慕贤看她的样子就知道她根本食不知味。
  这也不要紧,只要她能吃下去就行了。总不吃东西,身子会垮的。
  朱慕贤舀了豆腐羹在她碗里,又林果然也都吃下去了。
  “我没事……”又林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也替他舀了个丸子放进碗里。
  圆溜溜的丸子上头带着芡汁儿,酱色明亮,是他平素喜欢的菜色,可是朱慕贤也没尝出味来。
  两人早早熄灯宽衣安置下,朱慕贤知道妻子没有睡着。她安安静静的平卧着,呼吸均匀,半天都没动一下。
  朱慕贤手握住她的手,感觉到她的手还是刚才一样凉。
  “二妹是怎么去的?”
  又林的手微微抖了一下:“魏妈妈说,是突然腹痛如绞,请了郎中,可是也没来得及……没等天亮就去了。”
  朱慕贤丝毫不觉得自己问这些事情是在为难她。
  “后事已经料理了吧?”
  “妹妹还未及笄,按族规是不能埋进祖坟的。在家里只停了一天……”又林声音哽咽,她咳嗽了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
  朱慕贤嗯了一声:“等将来回去,咱们去拜祭一下二妹。你要是心里不踏实,改天去庙里进香的时候,多上些香油钱,让人多念几遍经也就是了,魏妈妈什么时候回去?”
  又林的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就这两日。”
  “嗯,打点一下给岳父岳母还有老太太的礼物,再写封信,好好儿安慰安慰几位长辈。”
  他的声音不急不躁,很平稳从容。又林忍不住握紧了他的手,黑暗瓦解了她的防备,也让她能更平静的理智的接受这个现实。
  “哭吧,没关系……”朱慕贤象哄一个婴儿一样抱住她,又林的脸埋在他的胸口,肩膀颤抖得厉害。
  小英一直没敢躺下,听着屋里传来的低低的哭声,心里又是酸楚,又有些欣慰。
  姑娘能明白过来当然好,就象翠玉说的,姑娘现在不是在家做姑娘,是在婆家做人家的媳妇儿,可没法儿任性。就算心里难过,也一样得打起精神伺候公婆,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
  外头起了风,窗扇被吹得格格的轻响。
  小英裹紧了被子,望着窗子上清朗的月色,半夜都没有睡着……

  第一百九十一章

  第二天请安的时候,朱老太太特意拉着又林的手,留她说了半天的话,安慰开解她。连大太太都难得的对她安慰了几句。当然,大太太这安慰有几分是对媳妇的痛惜,又有几分是看在亲家那丰厚节礼的面子上,那就说不清了。
  钟氏也对弟媳妇着意关切。人总是同情弱者的,弟媳妇年轻貌美,嫁妆丰厚,又很得祖母欢心,这的确会让钟氏很有危机感。但是弟妹现在离家千里迢迢,又死了亲人,钟氏在别人的不幸中可以为自己找到许多优越感——起码她娘家就在京城,想见一面通个消息不至于如此艰难。遇到烦难的事儿,还能向娘家求援。
  又林打起精神来写了封家书,又备了礼物,让魏妈妈捎回去。她不能在信中表现自己的悲伤,还要极力安慰李老太太和父母,她总不能让长辈再替她担忧。
  朱老太太交待了她一份儿差事,说喜欢原来又林家曾经给她送过的腌的小菜,让又林再照样儿腌一些出来。
  其实就算没了黄嫂子,厨房里也有能干的厨娘。朱老太太之所以这么吩咐,只是想让又林有些事情做,分分她的心。
  钟氏也没把这事儿看做是弟妹想分她管事权利的前奏,不过是一件小事。她表现得很是大方,要人手给人手,要用的器物菜蔬也是样样齐备。
  又林对老太太的用意也理解。
  有件事情做,也的确比一个人闷在屋子里强多了。朱慕贤白天不在的时候,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难免会想起玉林来。多少年的相处,她看着玉林从一点点长到亭亭玉立,不是她想忘就能忘记的。
  又林在家里的时候,也是经常帮四奶奶料理家务的。现在嫁进来是小儿媳妇,用不着她当家理事,她也把自己的小院子整治得井井有条。朱老太太让她腌点儿小菜。这件事情说简单也简单,可是又林做的很是认真。庄子上送来的菜是细细挑过的,去掉那些看着不饱满的叶子,洗净沥水。摊开来晾晒,然后配好了料,入缸腌制。这些事当然不用她亲手做,可是每个环节她都是亲自看着的。
  做这些事的时候,又林觉得心情很平静。
  秋试将近,朱慕贤倒没象别的要下场的人那样不分日夜的苦读。他温书的时间甚至比往常还缩短了。出门访友,还陪又林去她开的那家茶庄那儿看了看。茶庄生意一般。不算很挣钱,但是也算收支平衡,维持得下去。茶庄的格局和京城惯见的不太一样,靠店面一角还有两张小桌,有个打扮得十分齐整俐落的伙计在那儿烹水泡茶。他显然是经过专人教导的,一举一动都很有章法。进店的客人都可以品尝刚泡出来的茶。当然,茶杯都是极干净的,用热水烫过。这么做花费并不大。但是效果还不错。很多人一开始没有要买的意思,可是有了的是尝了之后改变了主意。还有的则是觉得尝都尝了,不买不太好意思。仿佛是白占了店家的便宜一样。
  朱慕贤小声问:“这是你想出来的?”
  又林低下头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不是,以前见别人用过这法子。”
  虽然她是穿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