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6-30正文完结,种田文) >

第89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6-30正文完结,种田文)-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朝南边赶的。不过除了热,也有别的好处,那就是越到南边,这瓜果的品种越多,西瓜那就是常见,别的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名字的水果都出现了。

    而等到杜榆感觉空气里有种潮潮的味道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彭泽县所属的州府了。

    彭泽县属于陈州,杜有忠只需要在陈州知府衙门那边报个道就成,也不需要专门还跑到省城那边去,除非他所任职的县是属于省府直接管辖的县。但是可惜彭泽不是。

    从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来,彭泽确实不是什么富裕的县了。

    杜有忠在陈州也没有受到什么优待,人家一听他是去彭泽当县太爷的,就直接给盖了章,想来是知道彭泽县没有什么油水可以拿,就是敲砸勒索了,也没有意思的。

    所以说,任何事,看着是坏事,从另一方面来说,又是好事儿了。

    彭泽这地方穷,估计没有几个想在这里当官的,那么就不是肥缺,也没有人绞尽脑汁的想把你给弄下来,然后让自己人上去的。

    当然,像这孝敬也就少了。

    说不定人家心里还觉得这个县太爷还真是倒霉,怎么就到了个地方呢?

    不过事在人为,杜有忠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是第一次当官,真的选了一个好地方,那么情况就很复杂,一个弄不好,就有可能犯大错,这个彭泽县虽然偏僻,但是并不是没有作为。

    王师爷也是早就了解了这彭泽县的情况,所以陪着自己东翁去知府,所享受的‘待遇’,已经是从心里都有准备了。

    等到终于到了彭泽县衙,看着这县衙的房子,好吧,老和旧代表了县衙,虽然它也是青砖瓦房,不过就杜榆自己猜测,这起码得是好几十年前才建的,中间估计都没有修过。

    县丞秦承义领着县衙里的一干人等,在县衙门口迎接新的父母官到来。

    杜有忠带着王师爷去应酬和了解情况,胡氏带着杜榆和王太太等人去了县衙后院。

    一般的县衙,前面都是办公的地方,后面才是家眷们住的地方。县太爷的家眷当然是要住正中间的后院,旁边县丞和主薄的家眷分别住在东边和西边的院子里,就跟个大四合院一样,只不过扩大了比例。

    这种官府的地方,更是四四方方的,不像什么私家园林,只讲究意境,所以杜榆他们的生活的地方,就是和大门是在一个中轴线上的知县后宅。

    知县后宅有两进,从官署那边朝后面走,就是知县后宅,因为有两进,所以每一进都各有一个东西厢房,且东西厢房各有三间房。这里面倒是不用特意劈出来当书房,因为前面官署堂那边就有,别看一个县衙,包括的东西可真多,就说中轴线上,从大门开始,接着是仪门,戒石亭,大堂,后堂堂,后堂这边有县太爷的更衣室,也是县太爷接待上官,商议政事,处理政务的地方。

    大堂嘛,是县太爷处理民事案件的地方,左右各有一排房子,是所谓的三班六房。

    又有县狱,狱神庙,土地庙,吏舍,收粮所等等,依附在中轴线左右。

    因为是二进的院子,杜榆他们人少,第一进正房,自然是杜有忠和胡氏住的,王师爷因为也要上差,所以就和家人住了第一进的西厢,杜榆因为因为长大了,以后也要单独招待朋友,所以分到了第二进的东厢房,因为人少,所以小丫是跟着杜榆住在一块的,反正就她一个人住,小丫在旁边的屋子住就成。

    而李大壮两口子,是住在后罩房那边。

    他们到来第一天,县丞太太和主薄太太都和典史太太都过来恭迎了。而且看胡氏带来的人少,就把自己家的下人匀出来,帮着这边收拾东西。

    原来县太爷和县令太太的东西早就已经弄走了,剩下的都是可以用的。

    而县丞太太秦太太还招待了他们一顿饭,想着这边忙着收拾,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做饭的。

    对于上官和上官的家眷,要好好的对待,这也是当下属的为人处世的方法。

    至于本地的士绅过来请杜有忠去酒楼里吃饭,杜有忠拒绝了,以要尽快的把县衙的事情理清为由。

    虽说这彭泽县穷吧,但是每个地方都是有穷人,也有富人。彭泽县也不例外。

    杜榆认识了秦太太家的孙女秦婉娘,和杜榆年岁应该差不多,县丞秦承义年岁也都四五十岁了,有这大的孙女,也并不为奇。

    还有主薄邹家的女儿邹三娘和邹四娘,两个人都是同一年的,邹三娘是庶出,而邹四娘是嫡出。

    典史陈大人家的姑娘早早的都嫁出去了,现在还没有嫁的,都是才几岁的年纪,因为在外面当差,好几个都留在乡下了,这边有个小妾生的才三岁的女儿陈陈巧儿。

    不过看这后宅的大小,杜榆算是知道了,这当官的真的不能带太多的家眷,像县丞他们这样的,后宅也才一进,真要是带多了人,就住不下了,只能在外面租房子住,那样既不方便办公,也还开销大。

    再说,你是当官的,带着这么多的家眷,你是想干什么啊。到时候考评印象就不好了。

    而这样算起来,倒是杜榆家的人口最简单,而且他们住的地方还是最大的。

    整理了两天,终于把东西和事情都给整理好了,作为彭泽县的第一把手,首先得要和这县衙的同僚搞好关系,所以杜有忠就约定了一天,请大家都到自家吃饭,当然,不可能每人都请到,比如让捕快们过来,和县丞他们一起吃,他们也不自在。

    所以请了捕头,县丞主薄和典史就不用说了,这是必须的,三班六房的人是做了饭让人送过去的。

    杜榆也开始了在彭泽县的生活。

    要说这彭泽县,虽然很穷,可是不管水果和水产都很丰富,只是因为偏僻,很多东西都运不出去,靠近海很近,杜榆到这里来,就吃了好几次的海鲜了。

    她吃起来也不过敏,想着等过一段时间,弄些干海鲜,给家里那边打包送过去,也让他们都尝一尝。

    到了这边,人手还是明显的少了,杜榆和胡氏商量,就要继续买人了,而且,最好是买个当地人,这样这边的风土人情什么的,都是可以通过当地人了解的。

    虽然可以通过秦太太,陈太太他们知道,可是这些人也不是本地人,没有本地人了解的更清楚。

    秦太太倒是介绍了一个熟悉的牙婆,牙婆这个职业,真是哪里都有,而且这牙婆官话说的还不错。

    彭泽这地方有地方方言,说起来语速又快,不知道的根本就听不明白。

    目前杜榆正在学习这彭泽的方言,走到哪学到哪,不然真的是只有被人糊弄的份儿了。

    “娘,既然要买人,给王太太那边也买个丫鬟吧。”总不能他们这边有人伺候,王太太那边没有吧。

    胡氏说道:“行,那就多买几个,我的意思是,买个活契怎么样?毕竟我们也不在这里住一辈子,到时候我们走了,这些人背井离乡的,想着也难受。”

    作者有话要说:为了写县衙的布局,俺是看了好多古代的县衙,这一章用了好长时间才弄出来啊。

    结果一看,也没有写多少。

 第157章 县衙人物

    杜榆可觉得这是上不能心软;他们不熟悉这里的情况,真的弄成了活契;对这些下人的掌控力度就不高,到时候人家要是想糊弄他们;或者是被人收买了,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必须是死契;生死都掌握在他们手里,这样才能忠诚度更高一些。

    杜榆跟胡氏这样一解释,胡氏就不坚持了;和别人相比,当然是自己家人更重要。

    所以最后买来的下人都是死契。其中一个婆子夫家姓王;夫婿也死了,她没有生儿子,被族人赶了出去,占了她丈夫的田产,然后她就自卖自身,这王婆子做饭手艺很好,尤其擅长地方菜,也就是彭泽这一代的菜,试做了第一顿,胡氏和杜榆都觉得很不错,杜有忠在吃食上是不挑的,妻女觉得好,那他也就觉得好。

    另外买了四个丫头。都是十来岁的年纪,按照杜榆大嫂丫鬟的叫法,刚好和小丫的名字也差不多,分别叫小绿,小紫,小连,小墨。

    把小连给了王太太使唤,杜榆这边加了一个小墨。小绿和小紫就是给胡氏使唤了。

    李大壮家的就是管着这几个丫头的。王婆子呢,只管着灶上的事儿就好,其他的不用她操心。

    而李大壮就成为杜有忠身边的长随。

    只不过现在杜有忠出门都有官轿,除非是不想以县太爷的身份出去,就让李大壮去赶马车。

    到了这边,也要给下人分发月钱的,现在胡氏就让杜榆管着。朝廷里也会给县太爷一定数额的奴婢使用费,但是也挺少的,据说前几任的县太爷,都有县衙专门雇来的人来做饭。那些钱就是给这雇来的人的。

    这边杜榆他们自己有,所以就没有要,反而把这县衙雇的嗯送到前面,给值班的差役们做饭去了。

    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倒是让差役们对新来的县太爷印象很好。

    毕竟嘛,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是要吃饭的,现在县太爷能够把公家给他补贴的钱,用在他们身上,这一般人都会觉得对方很好的。

    也不是刻意的收买他们,毕竟这不过是一点儿事,但是也得县太爷能想到啊,想不到,就是宁可自己用着,也不会给他们这些差役用的。

    转眼就进入了秋收,彭泽县这边水多,主要是种水稻的,因为天气暖和,所以一年能种两季水稻,春末的时候收一茬,秋天的时候再收一茬。

    杜有忠就忙起来了,毕竟这秋收是很重要的。胡氏这边接到了很多帖子,都是彭泽县的大户家里的给胡氏送来的,想要来拜访。

    杜榆也跟着看呢,晚上回来问问自家爹的意见,什么人可以见,什么人不可以见。

    杜有忠一向的做法是,自己是个男人,把外面的事情都给弄好了,就不要妻女多操心了。

    所以杜榆想的那些,帮着自己的爹一把的想法,基本上就用不着,要知道杜有忠人家阅历和见识比杜榆这个姑娘多多了,她想得到的,杜有忠肯定更想的到,比她做的也更好。

    虽然杜榆有着现代的思想,可是在这古代,大部分都不管用的。

    比如说,要想富,先修路,这谁不知道啊,问题是,修路也不是一说就成的,一来需要人,二来需要钱,又不像现代一样,直接承包给某集团,某个工程队,这边都是需要普通老百姓去出工的,这就是所谓的服劳役。

    是免费工,所以你总不能长期的就为了修路,就把平民百姓给压下来吧,那这样,地里的庄稼可就没有人去种了。

    所以呢,古代人口严重不足,连现代的百分之一都达不到,偏远的地方,更是地广人稀,真要全部用来修路了,那么就只能饿肚子了。

    所以杜榆根本就抖不了机灵。在后宅这一亩三分地上发光发热吧。

    秦太太和走太太他们当然是有儿子或者孙子的,不过杜榆主要见得是小姑娘,旁人也会旁敲侧击的打听他们的情况,知道杜榆这小姑娘已经定亲了,有些有心思的,就不会再想了。

    和鲁金凤一样,她是县令千金,杜榆现在也是县令千金,而且体型什么的,也比鲁金凤要强,盯着县令千金的本地人也不少,都想着家里有适龄的少年,可以和县太爷来个结亲呢。

    不管县太爷以后去哪里任职,这不都是当官的?

    娶了他家的闺女,那以后肯定是对自己家有帮助的。但是这个愿望,在知道杜榆已经定亲了,定的还是县令太太的娘家侄儿的时候,就已经打破了。

    就是他们条件再好,人家县令太太也不会同意的,那可是她娘家侄儿。

    不给谁面子,也不会给娘家丢面子的。

    秦太太这边,也是很可惜,杜县令一家子来了这边有一个多月了,她冷眼观察,觉得杜家的那位小姑娘真是不错,现在还帮着管家呢,秦太太有个孙子,和杜榆的年纪差不多大,她还想着,等大家都熟悉了,给自己的孙子提亲呢,毕竟,和上官结亲,这只要好处没有坏处的。

    可是谁知道,这小姑娘年纪小小的,竟然都定亲了。

    秦婉娘说道:“十三岁也不算小了吧,大姐姐十二岁就定亲了呢。”

    秦婉娘说的是她爷爷兄弟辈的一个姐姐,在他们这些姑娘排行中,是老大。

    秦婉娘父母双亡,从小就被秦太太带在身边,就是出去跟着丈夫任职,也都是一直带着的。

    她如今才十一岁,秦太太也在操心她的婚事,毕竟他们年纪大了,秦婉娘又没有父母,如果他们当祖父母的不给她操心这事儿,以后可怎么办好?

    最好是在他们有生之年,能看到秦婉娘出嫁生子,那才算是放心了。

    听说杜太太还有个儿子,没有定亲呢。

    只是一打听,杜太太的儿子都十五岁了,自己的孙女才十一岁呢,这年龄有些不合适。

    秦太太只是在自己心里打算,当然不可能把这想法告诉自己的孙女,不过,让孙女和杜家那边多接触接触也是好的。

    邹三娘和邹四娘和杜榆同岁,今年都是十三岁,只不过一个是在年初过生,一个是在年尾过生。

    邹三娘的姨娘姨娘白姨娘也是跟着住在主薄后宅的,听说还挺受宠。

    主薄主要是掌管县衙文书帐薄的官员。品级也很低,只是九品。

    而典史呢,就没有品级,属于不入流的,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正因为是不入流没有品级的属官,所以可以有县太爷自己任命,也可以是在地方上选。

    陈典史就是彭泽县人。他在新县令到来之前,也担心自己这个典史的职位要被县太爷换上自己带来的人,所以还想了好几个办法呢,结果杜有忠来了。

    并没有把他给换下来,还很信任他,陈典史就对新县令满意了。

    邹三娘和邹四娘几乎是每天都会找杜榆过来聊天的。

    杜榆发现,虽然邹三娘是庶出,可是倒是能管教邹四娘,邹四娘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嫡出,就对邹三娘各种瞧不起。

    这倒是让杜榆大开眼界了,真的是妻妾一家欢吗?

    邹太太家里后院很和谐?不是说邹三娘的姨娘也跟着一起过来了吗?

    这边几个住在县衙后院的人家里,也就是县太爷家和县丞家没有小妾了,主薄家和典史家,都有小老婆。陈典史因为是本地人,在自己家里也还有几房小妾呢。

    当然,也有人想着给杜有忠送女人的,但是被杜有忠给言辞拒绝了,大家都知道县令大人不好这一口。

    也有人说,县令太太是个母老虎,容不得县太爷有别的女人。

    胡氏自然也听到了这样的话,不过胡氏一点儿也没有生气,相比较为了贤惠的名声,给自己男人弄那么多小老婆,自己日子过的不舒坦,她宁可自己被人说成是母老虎,母老虎又怎么了?

    有本事你们也当回母老虎,她可不会因为被别人说两句,就装贤惠的,那样的人是傻子!

    而且,彭泽县这边,也渐渐的听出来了,说是县太爷家的祖训,他们杜家不允许男人纳妾的,谁要纳妾就被逐出族里去。

    这也不知道是谁传出去的,反正这个话传出去后,更多的人家盯着杜榆的二哥了,要知道,杜榆二哥就是杜家的男人,谁家姑娘嫁过去,没有小妾的烦恼,那都能长寿呢。

    就连白姨娘都心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