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太平广记 500卷 >

第375章

太平广记 500卷-第375章

小说: 太平广记 500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贺卜算一卦。黄贺当即给他卜算。卦成,神色惨然地说:〃你早晨睡觉时作了一个梦吧。若是作梦一定梦见鸟飞了。雷震山上,鸟坠云间,声迹两消,不可能再见到了。希望你自己多加保重,乐天听命吧。〃张师竟然没再起来,享年七十一岁。还有一个叫段诲的人,官任藁城镇将。一次,段诲夜里睡在邮亭里,他的坐骑挣断缰绳走了,好几天了也不知道它究竟跑到哪里去了。派人到市场黄贺的卦摊去卜算,黄贺说:〃这是睽卦,主小事吉利。起始九动,应有丢失的事情发生,不就是丢马了吗?不用去找它自己会回来的。一定有人会牵着马给你送回来的。〃去问卜的人还没有回到府上,就有一个边境上的顽劣少年牵着这匹走失的马送上家门。黄占卜的大都是这一类的卦,都非常灵验。当时人称他为〃易圣公〃。有个叫刘岩的人,到黄贺那儿去问卜,黄贺告诉他:〃你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大人物,然而不要以春日为遗憾。〃起初,刘岩并不晓得上面这句话包含的是什么意思。到老了的时候才醒悟过来;原来是自己迟迟没有功成名就,直到老了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邓州卜者
有书生住邓州。尝游郡南,数月不返。其家诣卜者占之。卜者观卦曰:甚异。吾未能了,可重祝。〃祝毕。拂龟改灼。复曰:〃君所卜行人,兆中如病非病,如死非死。逾年自至矣。〃果半稔,书生归云:〃游某山深洞,入值物蛰。如中疾,四支不能动,昏昏若半醉。见一物自明入穴中,却返。良久又至,直附身,引颈临口鼻。细视之,乃巨龟也。十息顷方去。〃书生酌其时日。其家卜时吉焉。(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一位读书人家住在邓州。一次,他到郡南去野游,好几个月没回家。他的家里人到一个占卜人那去算一卦,占卜人看着卦象说:〃奇怪呀!我决断不了,重祈祷一下。〃祷告完了,改用龟卜,砍一块龟板烧灼,说:〃你们问卜的这个人,在龟卜的显象中象似病了却没有病,好象死了却没有死。过了年,他自己会回来的。〃果然过了半年,这位读书人回到家来。说:〃我进入山中的一个深洞里,让一种东西蛰了一下,象患了病,四肢不能动弹。脑袋昏昏沉沉的,象喝醉了酒。后来,看见一个怪物从明处爬进洞里,又返回去。过了好一会儿,又来了,一直爬到我身边,伸出脖颈贴近我的嘴和鼻子。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巨龟。停了约喘十口气的工夫才离去。〃家里人将当时问卜的情形告诉给这位书生,书生算了一下时间,正是在他见到巨龟的时候,家里为他占的卜。



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
华佗 张仲景 吴太医 句骊客 范光禄 徐文伯 徐嗣伯 腹瘕病 李子豫  徐之才 甄权 孙思邈 许裔宗 秦鸣鹤 卢元钦 周允元 杨玄亮 赵玄景  张文仲 郝公景 崔务


华佗
魏华佗善医。尝有郡守病甚,佗过之。郡守令佗诊候,佗退,谓其子曰:〃使君病有异于常,积淤血在腹中。当极怒呕血,即能去疾。不尔无生矣。子能尽言家君平昔之俧,吾疏而责之。〃其子曰:〃若获愈,何谓不言?〃于是具以父从来所为乖误者,尽示佗。佗留书责骂之。父大怒,发吏捕佗。佗不至,遂呕黑血升余,其疾乃平。又有女子极美丽,过时不嫁。以右膝常患一疮,脓水不绝。华佗过。其父问之,佗曰:〃使人乘马,牵一栗色狗走三十里,归而热截右足,柱疮上。〃俄有一赤蛇从疮出,而入犬足中,其疾遂平。(出《独异志》)
又后汉末,有人得心腹瘕病,昼夜切痛。临终,敕其子曰:〃吾气绝后,可剖视之。〃其子不忍违言,剖之,得一铜枪,容数合许。后华佗闻其病而解之。因出巾箱中药,以投枪,枪即成酒焉。(出《志恠》)
【译文】
    三国人华佗,医术高明。有一郡守得了重病,华佗去看他。郡守让华佗为他诊治,华佗退了出来,对郡守的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应激怒他让他把淤血吐出来,这样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没命了。你能把你父亲平时所做过的错事都告诉我吗?我传信斥责他。〃郡守的儿子说:〃如果能治好父亲的病,有什么不能说的?〃于是,他把父亲长期以来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华佗。华佗写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华佗,没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又,有一位极漂亮的姑娘,已经过了结婚的年龄,可是仍没有嫁人,因为常期以来她的右膝,长了个疮,不断往外流浓水。华佗看过后,她父亲问女儿的病情,华佗说:〃派人骑马,牵着一条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来后,乘狗身子正热时截下狗的右脚,拄在疮口上。〃不一会儿,有一条红色的小蛇从疮口中出来,进到狗的脚中,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又,后汉末年时,有人腹中长一结块,白天黑夜疼痛无比。临死时,他对儿子说:〃我死以后,可以剖腹把那东西拿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他儿子不忍心违抗父命,于是剖腹,取出一个铜枪头,约有三分之一升左右。华佗听说后,就前去了解。华佗看完,从小箱子里取出药放在枪头上,枪头立刻化成了酒。


张仲景
何颙妙有知人之鉴。初郡张仲景总角造颙。颙谓曰:〃君用思精密,而韵不能高,将为良医矣。〃仲景后果有奇术。王仲宣年十七时过仲景,仲景谓之曰:〃君体有病,宜服五石汤。若不治,年及三十,当眉落。仲宣以其赊远不治。后至三十,果觉眉落。其精如比,世咸叹颙之知人。(出《小说》)
【译文】
何颙有极高的识别人才的能力。当初,郡中少年张仲景来拜访他,他对仲景说:〃你考虑问题细微周到,但你的气派、风度不太高,以后必成为一名良医呀!〃后来张仲景果然医术超凡。王仲宣十七岁时来拜访张仲景,仲景对王仲宣说:〃你身体有病,应当服用五石汤,若不治疗,到三十岁时,眉毛该脱落了。〃王仲宣认为到三十岁还远着呢,没及时治疗。到三十岁时,果然发现眉毛脱落。张仲景的医术精深到这种程度,世人无不赞叹何颙识别人才能力的神妙!


吴太医
吴孙和宠邓夫人。尝醉舞如意,误伤邓颊,血流,娇惋弥苦。命太医合药。言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和以百金购得白獭,乃合膏。琥珀太多,及差,痕不灭,左颊有赤点如痣。(出《酉阳杂俎》)
【译文】
吴国的孙和宠爱邓夫人,一次酒醉后挥舞如意,不意刺伤了邓夫人的面颊,流出了血,邓夫人娇声叹惜疼痛不已。孙和令太医配药。太医讲,须用白獭骨髓、杂玉和琥珀粉末调配,可以除掉疤痕。孙和用一百两黄金买来白獭,于是太医配制药膏。因琥珀用得过多,到伤愈时,邓夫人左颊疤疮没有完全去掉,脸上留下一颗象痣一样的红点。


句骊客
魏时有句骊客善用针。取寸发,斩为十余段,以针贯取之,言发中虚也。其妙如此。(出《酉阳杂俎》)
【译文】
魏时有个句骊客人擅长用针治病。他拿来一寸长头发,截为十多段,用针把它穿起来,说是头发中间是空的,真是绝妙。


范光禄
有范光禄者得病,两脚并肿,不能饮食。忽有一人。不自通名,径入斋中。坐于光禄之侧。光禄谓曰:〃先不识君,那得见诣?〃答云:〃佛使我来理君病也。〃光禄遂废衣示之。因出针(〃出针〃原作〃以刀〃,据明抄本改。)针肿上。倏忽之间,顿针两脚及膀胱百余下,出黄脓水三升许而去。至明日,并无针伤而患渐愈。(出《齐谐录》)
【译文】
有位叫范光禄的人得了病,两只脚全都肿了,不能吃也不能喝。忽然有一人,不通报自己的姓名,径直进入光禄的书房中,坐在他的旁边。范光禄对来人说:〃先前我并不认识你,怎么到我这里来了?〃来人回答说:〃是佛派我来治病的。〃于是范光禄脱去衣服给他看。来人拿出针,在肿脚上行针。不一会儿,就在两脚和膀胱的穴上进针一百多次,流出黄脓水三升多,他就走了。到第二天,范光禄没有留下伤,他的病渐渐好了。



徐文伯
宋徐文伯尝与宋少帝出乐游苑门,逢妇人有娠。帝亦善诊候,诊之曰:〃是女也。〃问文伯,伯曰:〃一男一女,男在左边,青黑色,形小于女。〃帝性急,令剖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必落。〃便针足太阴,补手阳明。胎应针而落,果效如言。文伯有学行,不屈公卿,不以医自业,为张融所善,历位泰山太守。文伯祖熙之好黄老,隐于秦望山。有道士过乞饮,留一胡芦子曰:〃君子孙宜以此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熙开视之,乃扁鹊医经一卷。因精学之,遂名振海内。仕至濮阳太守。子秋夫为射阳令,尝有鬼呻吟,声甚凑苦。秋夫问曰:〃汝是鬼也,何所须?〃鬼曰:〃我姓斛斯,家在东阳。患腰痛而死。虽为鬼,疼痛犹不可忍。闻君善术,愿见救济。〃秋夫曰:〃汝是鬼,无形,云何措治?〃鬼曰:〃君但缚刍作人。按孔穴(穴原作定,据明抄本改)针之。〃秋夫如其言,为针四处,又针肩井三处,设祭而埋之。明日,见一人来谢曰:〃蒙君疗疾,复为设祭,除饥解疾,感惠实多。〃忽然不见。当代服其通灵。(出《谈薮》)
又宋明帝宫人患腰疼牵心,发即气绝。众医以为肉症。徐文伯曰:〃此发瘕也。〃以油灌之,则吐物如发。稍稍引之,长三尺,头已成蛇。能动,悬柱上,水滴尽,一发而已。病即愈。(出《谈薮》)
【译文】
    宋国徐文伯曾与宋国的少帝一起走出乐游苑门,遇见一孕妇。少帝也擅长诊病,他给妇人诊视后说:〃是个女孩。〃又问文伯,徐文伯说:〃一男一女。男孩在左边,青黑色,比女孩小一些。〃少帝性子急,令剖妇人腹。徐文伯不忍心,说:〃请让我给她用针,胎儿一定能下来。〃于是针那孕妇脚的太阴穴,并用手按摩她的阳明穴。用针后,胎儿随之落下来,果然和他说的一样。徐文伯有学问,品德好,不畏权贵,不以医术为自己的职业,深得张融的赏识,多次任泰山的太守。徐文伯的祖父徐熙之崇尚黄帝和老子,在秦望山过着隐居的生活。有位道士路过他那时向他讨水喝,之后留下一只胡芦,说:〃你的子孙就用这个道术来拯救人世吧,必定能得至二千石的报酬。〃徐熙之打开一看,原来里面装的是扁鹊的医书一卷。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学习医术,终于名振四方。他做官做到濮阳太守。徐熙之的儿子徐秋夫任射阳县令时,曾经有一次,他听见鬼在呻吟,声音非常凄苦。徐秋夫问道:〃你这鬼,要干什么?〃鬼说:〃我姓斛斯,家住在阳县,因患腰痛病死,现在虽然做了鬼但还是疼得不能忍受,听说你医术很好,希望你救救我。〃徐秋夫说:〃你是鬼,没有形状,我怎么给你治疗啊?〃鬼说:〃你只要割草,扎个草人,按着穴位用针就可以了。〃徐秋夫按着鬼说的,扎好草人,在四个穴位用了针,又在肩部的三个穴位用了针,又摆酒供食,祭祷之后才把草人埋掉。第二天有人来谢徐秋夫,说:〃承蒙你为我治病,又为我设祭,除病解饥,你对我的恩惠太多了,真该好好谢谢你!〃说完,忽然不见踪影。与徐秋夫同时代的人都佩服他能通鬼神。
又,宋明帝的一位宫女患腰痛病,连着心也痛,发病时就不省人事。许多医生都诊断是肉症,徐文伯诊视过后,说:〃此病是发症。〃给这宫女灌了油之后,她就吐出了象头发样的东西,轻轻拨弄它,有三尺长,头已经长成蛇的形状。能动,把它悬挂在柱上,水滴尽后,一根头发罢了,病就全好了。


徐嗣伯
徐嗣伯字德绍,善清言,精于医术。曾有一妪,患滞淤,积年不差。嗣伯为之诊疾曰:〃此尸注也,当须死人枕煮服之可愈。〃于是就古塚中得一枕,枕以半边腐缺,服之即差。后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腹胀面黄,众医不疗。以问嗣伯,嗣伯曰:〃此石蛔耳,当以死人枕煮服之。〃依语,煮枕以服之,得大利,出(出字原缺,据明抄本补)蛔虫,头坚如石者五六升许,病即差。后沈僧翼眼痛,又多见鬼物。以问之,嗣伯曰:〃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于故处。〃如其言又愈。王晏知而问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疗之,俱差何也?〃答曰:〃尸注者,鬼气也。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得死人枕促之,魂气飞越,不复附体,故尸注可差。石蛔者,医疗即僻。蛔虫转坚,世间药不能除,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也。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邪物以钓其气,因而去之,所以令埋于故处也。晏深叹其神妙。(出《南史》)
【译文】
徐嗣伯字德绍,善谈老庄之道,精通医术。曾有一老妇人,患有滞淤病,多年不愈。徐嗣伯给她诊视,说:〃这是鬼附身,应该用死人的枕头煮后服用,可以治好你的病,〃于是老夫人从古墓中找到一只已经半边腐烂,残缺不全的死人枕头,煮后服用,病就好了。后来,有秣陵人张景,十五岁,腹胀,面目焦黄,许多医生都不给他治了,因此就去找徐嗣伯。徐嗣伯说:〃这是石蛔!应该用死人枕煮后服用。〃张景按嗣伯的话去做,煮死人枕服用后,去大解,便出了蛔虫。这些蛔虫坚硬如石头,约有六、七寸长。打下蛔虫后,张景的病就好了。后来还有一位叫沈翼的和尚眼睛疼痛,并常常看见鬼。这个和尚来找徐嗣伯诊治。徐嗣伯说:〃这是邪气进入肝脏,可以找死人枕头煮后服用,完了,再把枕头埋在原处。〃和尚按徐嗣伯的话做了,他的病也好了。王晏知道了徐嗣伯用尸枕治病的事后,来问徐嗣伯,说:〃三个人的病不一样,却都是用死人枕头治疗,而且全都治好了,是什么原因?〃徐嗣回答说:〃鬼附身的人,是中了鬼气,它附在人身上不离开,所以使人沉滞,必须用死人枕让它离去,鬼气飞走,不再附在人的身上,所以鬼附身的人的病就好了。得石蛔病的人,已是不常见的,蛔虫变成石头,人世间的药打不下来,所以须用鬼物来驱逐它,然后就可以打下它了。因为邪气进入肝脏,所以就眼睛痛,并且看见鬼魅,必须用邪物把邪气引出来,因此就除掉它了,所以让他把死人枕埋在原处呵!〃王晏深深赞叹徐嗣伯的神妙!


腹瘕病
昔有一人,与奴同时得腹瘕病。奴既死,令剖腹视之,得一白鳖。乃试以诸药浇灌之,并内药于腹中,悉无损动,乃系鳖于床脚。忽有一客来看之。乘一白马,既而马溺溅鳖。鳖乃惶骇。疾走避之。既系之,不得去,乃缩藏头颈足焉。病者察之,谓其子曰:〃吾病或可以救矣。〃乃试以白马溺灌鳖。须臾消成水焉。病者遂顿服升余白马溺,病却豁然除愈。(出《续搜神记》)
过去有一个人,与仆人同时得了腹内结块的病,不久仆人就死了。这个人让剖腹查看,从里面取出一只白鳖,于是试着用各种药浇灌它,并同时给它内服这些药,但这些药全都不能损伤这只白鳖,就把它拴在床脚上。忽然有一天,一位客人来看望这个病人,客人是骑着一匹白马来的。过不多久。白马撒尿。溅在白鳖上,白鳖非常慌恐,急忙躲避着马尿。因为拴着,没能逃掉,就把头和脚都缩回去了。那个病人看到了这情景,对他儿子说:〃我的病也许可以好啦。〃于是试着用白马尿灌白鳖,不一会,鳖化成了水。那位病人立刻就服了一升多白马尿,病当即就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