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存-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0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建成。到2002年,中国高速公路总 里程 达19万公里,超过加拿大跃居世界第二。发源于1992年的中国电信程控交换机的革命,到 2000年基本完成了国内数字电信网络;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的电信市场。1991 年,中国深圳证券交易市场开业,到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市值已经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的建成,不仅是中国公路史上的重要标 志,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此后,中国用十年时间走完了欧美国家40~50年的历程 :搭建了以“高速公路、电信通路(程控交换、因特网)和企业融资通路(融资市场)”为主 要内容的市场基础网络。 正是这个网络,使中国企业成长有了物质基础,为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条件。
我们再看蒙牛乳业和牛根生:正是中国公路交通的改善,才使一般定位为地区市场的鲜奶, 可以迅速跨越千里之外的市场;正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观念的改变,才使他们能够在这 样短时间内聚集起资金;正是中国电信大发展,才使他们能控制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发展的 市场。
从世界企业发展历史看,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是现代企业与古典企业的分水岭。我们关 注 以泰勒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管理鼻祖们创建的管理理论对现代大型企业理论支撑的时候,很 容易忽 视一个问题:技术与应用对现代企业的支撑与支持。也可以这样说,人类这一百多年中所创 造的财富远远大于数千年生产力发展中所创造财富的总和的根本原因,是和蒸汽机、电报、 电话、金融、铁路和公路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分不开的。最直接的例子是,如果没有 现 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我们不可能想像麦当劳能做成世界性的快餐店。在世界各地有五千余家 分店、120万员工,已经连续三年(2000~2003年)荣登世界企业500强榜首的沃尔玛产业 帝国,如果没有现代“SAP”财务系统等在内的IT技术支持,怎么可以支撑?
蒙牛乳业不是我们确定的案例企业,他的时间太短,但他成功的速度又太快了,成为我们案 例企业的一个缩影。
1990年以前的中国企业,缺少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支持,企业规模很难做大;从1990年开始 的中国市场基础建设之路,其意义远远大于“路”本身,在到2000年的十年中,中国许多企 业完成了 市场积累和市场竞争准备。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企业走上锻造世界级企业之路。2000年后 的中国企业,进入了生存和成长的时代。
我们不要忽视:1990年,中国企业元年。从此,中国企业用十年时间走完欧美企业几十年上 百年的路,积累了经验、教训、市场和财富。
1990年以后的十年,是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做产品销售的时代;2000年后,则是中国企业把自 己的产品 销售到全世界的时代。
我们之所以要在这里划定企业的元年,是想表明中国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的成熟的 起始点。而这个条件对于每个企业与企业家都是一样的。
从世界范围看,企业产品的成功固然重要,但不如公司如何组织和管理更重要。丰田的成功 可 归于他们制造汽车的方式。戴尔的成功不在计算机,而是如何生产与交付。沃尔玛的成功不 在于卖什么,而在于他们是怎样卖的。同样,联想集团的成功也不在于他们是做计算机,而 在于他们独特的“搭班子、带队伍”的文化。万向的成功更不在他们生产什么,而在于他们 与社会、环境的融合。而后一点,就是管理的贡献。
万通董事长冯仑先生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得出的结果是:1997年之前创 办的企业,70%都失败了;1997年之后创办的企业,70%都成功了。这从另一个方面注解了我 们这个时代。
从纯经济学意义上分析,中国企业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还得益于两个“效率”。 第一,是配置效率;第二,是生产的效率。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对中国整个经济配置效率的提 高做出了历史贡献——通过经济利益这个看不见的手实现。企业家们充分利用了计划经济下 配置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饥渴的短缺市场,利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 也 利用了国际市场的空缺,通过利用、发掘、占领,使资源从效率低向高水平流动,在流动中 , 实现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
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有限度的。在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 要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实现。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50年前在评价美国企业经济时曾说:管 理使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倍(与20世纪初比)。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样需要全社会生产 效率的提高来支撑。
第一章 繁荣时代:我们的机会中国制造(2)
中国制造,也在制造中国。
(一)规律1941年。日本京都。日本天皇裕仁以他那惯有的阴沉的脸色召开御前会议。此次会议专为 商讨 进攻美国珍珠港事宜。让裕仁以及内阁成员们没有想到的是,提出反对意见的竟是日后指挥 了这次偷袭的山本五十六大将。他说:“像美国这样有强大制造工厂和制造能力的国家是不 可战胜的。”在场的内阁成员听了都哈哈大笑,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山本的说法太荒 唐。如果 提美国有多少飞机、多少大炮打不过还可以,而提美国有多少工厂简直太荒唐。但后来发生 的历史证明了山本五十六的话。山本五十六曾留学美国,对美国企业力量的了解及对美国企 业家精神的了解,成为他发动偷袭珍珠港战争的巨大心理障碍。他说,在留学的时候曾到美 国通用汽车公司参观,美国企业的制造能力使他震惊。也是在1943年。在伊朗的德黑兰召开 了一次具有创时代意义的会议:德黑兰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也 是二战的转折。在这次会议上,斯大林元帅举起酒杯,对罗斯福和丘吉尔说:“为美国的生 产能力干杯。没有美国的生产,这场战争我们就会失败。”据战后统计,仅亨利?凯泽所领 导的企业,在1945年的头212天内,就生产制造了247艘战舰。
实际上,在现代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二百年间,制造业是时代强国的伴随;而且强国地位 的转移,必然伴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
发于欧洲转道英国,20世纪初被美国接手的世界强国,无一不是世界的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经济贸易争端,表现形式上是两国间贸易的不平衡,但归根结底 ,还是两国制造业的争端:美国还是日本,究竟谁是制造强国?
1990年,美国出版了《美国制造——从渐次衰落到重振雄风》,标志着日美经济争夺的转 折。日美的经济争夺,实际上集中在制造业上,他们在制造业上,谁也不肯放弃,拼命争夺 霸主地位。在他们的骨子里,根本就没有把传统制造业当成夕阳产业。那么,为什么美国迅 速地扭转了被动局面,原因就在于美国的高科技实力远远高于日本,美国有不断的国家高 科技 战略计划。正因为有这个支撑,日本实际上压根儿就没有真正赢过。
综观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史,世界经济强国毫无例外都是制造强国,如美国、英国、日本、德 国、法国。
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开战。支撑美国这个战争的依然是美国科技制造工业、军事 制造工业。事实也证明,这是一场一开始就知道了胜负的战争。
美国制造业的巨大实力决定了它对国内外政治经济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当今的世界,一个 国家的企业实力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一个国家企业实力雄厚,规模 大, 数量多,在全球竞争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个国家肯定会在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中占据同 样 的重要位置。
大国的兴衰印证的是制造业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有经济大国和强国。因此 ,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选择上,应当毫不犹豫地把振兴制造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战 略,采取多种措施,坚决把制造业做大做强,这是实现经济强国梦想的必由之路。
今天,美国、日本、欧洲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是制造强盛的国家和地区。从世界 分工角度看,全球高端产品的制造在美国人手里,其次是日本和欧洲。中国、印度这些国家 的制造,是在中低端产品之上。由于产品的价值,使美国企业赚取高于我们企业五至八倍的 利润。 从这一点看,中国制造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辉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无论是国家与国家,还是地区与地区,甚至个体与个体间,最直接的 比较是贫富。贫富间的差距,是我们这个世界上引发战争、犯罪和革命的根源。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富裕就能避免上述问题吗?
自由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从五百年前就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所以,三百年前中国的世界“首富”,中国的世界“第一”,只能是一种“落日的辉煌”。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一些石油国家不可谓不富,但它们是个“泥足巨人”。除了埋 在地下的那么点儿“黑色的金子”外,除了那个地下可以一钻出钱的“银行”外,它们几乎 所 有的一切都得靠别国,靠向别人乞求。
20世纪90年代初,科威特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富足国家,一夜间被人家占领。
中国人认识到落后要挨打,同样也应当意识到,仅仅富裕不一定就不会挨打。中华民族非常 不幸地 成为20世纪世界上被掠夺、被屠杀的苦难承受代表之一。我的一位作家朋友金辉20世纪90 年代中期出版了一本《恸问苍冥》的书,曾引起极大反响。他在书中用大量篇幅三问苍冥: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被杀?
八年抗战,中国3000万人被杀;上溯100年,中国有5000万人被杀。我们为什么被杀?对此 ,有许多解释。比较一致的答案是落后。为什么落后?进一步的答案是由于贫弱!1840~1945年中国遭到七次大规模入侵战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战争、中法战 争 、日清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战争,平均不到15年中国就要遭遇一次大 战,共死亡上亿人,国家几乎被瓜分。
但历史毕竟是历史。
三百年前,中国GDP占世界的近40%,位居世界第一;到1840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依然占世 界四分之一。按这个比例,我们和今天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可以说,在财 富上中国当时不仅不是穷国,而且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
在工业化前的两千年时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上的强势文化 ,中国的文明不愧为当时全世界的最高成就。中国长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成就,不仅让西方非 常羡慕、崇拜,而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著名的孝德维新,就是全面学习中国的唐文化。
工业革命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恢复古典希腊传统,重读古希腊哲学, 摆脱中世纪神学对思想的钳制;另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以人为本的中国儒家思想。
这样看,我们的落后只是在世界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才开始的。从这个世界历史时期开始, 当时世界第一(GDP值)的世界头号富国,一步步沦落到只有承受挨打,只有承受割地赔款的 境地。
被誉为清末中兴之臣的曾国藩对此有过深刻探讨。他认为:“大抵在西洋的制造。”在他的 首倡下,中国近代出现了一个“洋务运动”。
1843年香港“榄文”船舶修造厂设立,中国从此有了现代工厂。自此,工业化先驱 者“实业 救国”的呐喊曾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囿于时代局限,这些声音或者被当时的社会制度所扼 杀,或者为战争炮火所淹没。
实业未必能够救国,但却是强国的必由之路。从19世纪70年代初起李鸿章就争辩说:“ 仅有枪炮和炮舰不能使一个国家强大,要使用它们和运行,还得靠制造业、现代运输业的支 持。”他说,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见《剑桥晚清史》P481)。
但中国清末的工业发端,一开始就不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而是在“官办 ”和“官督商办”间来回打转转,并最后成为现代经济史上的一种畸形:官僚资本主义。
历经半世纪的梦想,“中国制造”再次站在巨大机会的门槛上。中国人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努 力,才有了今天这种局面和世界地位。而这个局面的取得,在经济层面上,是由于世界市 场上的“中国制造”。
(三)富强截止到2000年底,中国内地已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持有人,位居英国之前,日本之后。而 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主要是“中国制造”赚的钱。
2003年世界5大外汇储备排名排 名地 区外汇储备(亿美元) 1日本6735 2中国内地4033 3中国台湾1706 4韩国1500 5香港1184 注:中国内地外汇储备余额是扣除政府向四大国有银行注入资本金450亿美元后的 余额。 我们说美国的强国地位从时间概念上讲,是历史幸运地给了他一百年时间;今天,历 史已经给了我们25年时间,还有几十年需要我们努力争取。
中国制造虽然不可治国,治国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但中国制造可以强国。
30年前冷战时期,中国如果制造不出“两弹一星”,是不可能有当时的国际地位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制造也是中国的国策,是政治。
第一章 繁荣时代:我们的机会文化的制造需要物质基础 (1)
文化的进步实际上比经济的进步需要的时间更长。但文化的进步与经济进步比较,文化是 根本的,是真正的基础。在世界史上,欧洲曾是个愚昧之地,欧洲人甚至不懂得洗澡, 中世纪的瘟疫曾使欧洲“十户五空”。但四百年前的一场文艺复兴席卷欧洲,改变了一切。 欧洲文化从此有了包容性,这又导致了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四百年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强 盛的国家,但四百年后,中国被欧洲大大超越,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现 在文化的解放与文化的创建还远远不够。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建立新的工业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 生命攸关的问题。”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同样如此。
文明是需要物质基础的,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政治文明,都需要物质文明这个基础。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从当期(而不是考古角度)来看,是希腊罗马人穿上中国制造 的绫罗绸缎,使用上中国制造的瓷器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