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高太尉新传 >

第267章

高太尉新传-第267章

小说: 高太尉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南仙冰雪聪明,怎会不知道李乾顺心中所思所想,因此,她只能把目光转向了李察哥。
“横山是我国最重要的兵源之地,如今横山三分之二落入了宋人之手,继而威胁到兴庆府和灵州,若是这么下去……”李察哥深深吸了一口气,不得不说出自己最大的担忧,“恐怕我们只能退回当年之地了!”
耶律南仙本能地低呼了一声,脸上布满了惊容。对于辽东战事,她并没有多少担心,毕竟,当年在国内耳濡目染之下,她早已经断定女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然而,大宋就不一样了。当初澶渊之盟的大体情况,她曾经听父兄提过,也知道南朝地域广阔富饶,除了兵力稍逊于辽国,其他的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李乾顺即位以来,夏国和辽国越走越近,倘若一旦夏国有什么闪失,那么,辽国在西边的最大屏障岂不是……
“皇上,如果情势真的到了那般危急的时刻,臣妾愿意回国!”
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让李乾顺和李察哥两人同时一震,但是,他们的心中除了撼动,还有深深的屈辱。曾经给辽国和宋国带来巨大麻烦的党项人,什么时候沦落到了只能屈膝求援的地步?
第二部 经略 第十三卷 战云密布 第八章 巧手羹汤暖人心
由于战事突然,因此大宋不得已之下,动用了在辽东训练的一批信鸽,源源不断地将消息送回了开封府。即便如此,信息快则滞后两三日,慢则四五日,但较之其他渠道,已经是快了许多。而宰臣轮值枢府的结果就是,高俅忙得焦头烂额,几乎把府中的事撒手全丢给了家人,而为了忙着张罗婚事,伊容和白玲几乎是手忙脚乱,那边还要时时照应已经怀孕近九个月,眼看快要生产的英娘。
白玲还是第一次帮忙张罗这些事,这几天几乎连自己的儿子都顾不上了,更不用说别的。气急之下,她忍不住抱怨道:“恨不得老天多给我生一双手,都快忙不过来了!”
伊容正欲答话,冷不丁看到高俅进房,立刻没好气地道:“可不是么,他一天到晚忙着大事,哪里还顾得上这里,眼看婚期就要近了,一多半的事情还没有做完,再这么拖延下去,指不定还要延期呢!”
高俅只能苦笑着跨进门,无可奈何地道:“谁知道这些天所有事情都搅和在一起,前院那边又分去了不少人手应付那些士子,实在不行,你们就从各处庄子上再调几个能干的人过来帮忙吧!虽说蘅儿成婚我无论如何都应该尽心尽力,不过这一次实在顾不上了!不管怎么样,只能你们两个多操心了!”
“男主外,女主内,这些道理我们不是不知道!”伊容转过身子,见高俅的脸色明显有些发白,不由心疼地叹了一口气,“我只是看着你这些天没日没夜,心里着急而已!高郎,朝廷上那么多人,难道你就不能多找一些帮手?我们好歹还能靠家里人帮衬做事,可你呢,早出晚归。以往只要顾着都堂一头,现在还要去枢密院,这权柄固然是风光,可你这人撑得住么?”
“我这个年轻的若还撑不住,像蔡元长他们又该怎么办?”高俅想起蔡京这几日也瘦了一圈,不由暗自心惊,面上当然不会带出来,“蔡元长都五十好几的人了。成天也是忙得团团转,不单是他,枢密院政事堂的官员都是如此。如今圣上是看着三省六部那些无事可干的官员就心头火起,这些天不知发了多少脾气!”
“那都是应该的,凭什么吃着朝廷俸禄,他们却闲在那里不干事?”白玲心直口快地插了一句,随后三两步从旁边的暖盒中拿出了一个瓷盅,笑吟吟地说,“你这些天太忙了,得空了也应该好好补补。这盅补汤是慰劳你的!”
高俅心有余悸地看着那个小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几次惨痛地经历,竟是不敢伸手去接:“你……你这里头都是什么?”
伊容不由笑得前仰后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来高郎你真的被阿玲吓怕了!放心,这一次里头没有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是蛇羹,不过我估摸着你还是不敢吃的!”
蛇羹!高俅对于蛇倒是没有多大忌讳,后世吃蛇都已经吃出了无数花样,他还有什么好怕的?他讪讪地接过了那个瓷盅,打开盖子便闻到了一股扑鼻的香气,再看那汤呈现出一种香浓的奶白色,看上去着实诱人得紧。他这些天胃口一向不佳,此时却不由食指大动。拿过一个调羹便坐在一旁大快朵颐了起来。
“看他那样子,似乎是好久没有好好吃一顿饭了!”伊容把白玲拉到一旁,低声说道,“不是都堂每日都有饭食么,难不成他都没吃?”
白玲轻轻蹙起了眉头,又瞟了丈夫一眼,若有所思地道:“那边的厨子应该是好地,大约他没多大心思吃。再说了,那些大灶做出来的东西。也许不合他的口味?”
伊容思索片刻便立刻提议道:“既然如此,这些天就我们亲自做吧,到时候让家里人送过去!”
“好主意!”白玲附和一声,突然笑道,“我们刚才还在抱怨忙,这下子又给自己揽事上身了!”
高俅自然不知道两个妻子在旁边动了这么多心思,只是埋头喝着那蛇羹,很快那小盅酒见了底,他却仍嫌不足。这年头虽然膳食花样同样不少,但是,大多以食物调味,那些添加剂自然是没有。初吃时还觉得清淡爽口,但十几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来,他的食欲早已比不得当年,应酬那么多,竟难得有一顿是真正吃饱的。
品着嘴里余味,他忍不住问道:“这似乎不完全是蛇羹?”
伊容促狭地一笑,又眨了眨眼睛:“那当然,里面还有刚刚买回来的各种鲜鱼,花了老大功夫才炖了这么一盅,你若是喜欢,明天再让阿玲给你做!”
“不用不用!”高俅连忙摆摆手,心中却松了一口气。鲜美是鲜美,但他老担心里头会有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要是赶明儿白玲换了花样,他岂不是又要当试验品?
家中的小小插曲一转眼便被高俅忘在了脑后,次日,正好轮到他在政事堂当值,好在大宋的宰相不比后世,总地来说还算是轻松,也并非是本本奏折都要过目,因此花了一上午功夫,他总算把一堆事情处理完,这才起身长长伸了一个懒腰。
“偷得浮生半日闲,如今是连这半日闲地功夫都没了!”阮大猷合上最后一本奏折,站起身笑道,“下午圣上还有召见,真真是一刻不得停。不是我在背地里议论君王私事,听说,这些天圣上几乎都是独宿福宁殿,每晚也往往到子时才睡!”
“难得会有这样的机会,圣上操心也是很自然的!”高俅冷不丁瞧见阮大猷同样是倦容满面,只得摇了摇头,“你还说圣上,你且瞧瞧你自己,这脸色都发青了!”
两人正说话间,便有杂役匆匆送来了膳食,在外间摆了满满一桌。
见上头地各色饮食都是往日那一套,高俅立刻就没了胃口,而阮大猷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两人正觉得无处下筷的时候,外头突然有书吏走进来报道:“高相公,外头有贵府家人求见!”
“嗯?”高俅闻言着实一愣,连忙起身出门。到了外面见是高升,他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连忙问道:“你来做什么?”
“相爷,玲夫人让我给您送饭来!”高升大约也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差事,脸色也古怪得很,“这是两位夫人刚刚从厨房里做出来的,说是请相爷慢用!”
高俅接过那个食盒,这才觉得沉甸甸的,连忙叫过一旁的杂役帮忙提着,想说什么,一时却找不到合适的说词,最后只得吩咐道:“你回去告诉她们,别这么费心,横竖我晚上就回来了。让她们先忙着该忙的事,别什么都自己亲自去做,累坏了不值得!”
他一面说,高升一面点头,最后应了一声便转身匆匆退出了禁中。
阮大猷一听高俅说明原委,不由哈哈大笑:“伯章,你还真是有福气,居然能让她们亲自为你洗手作羹汤,福分实在不浅!”他一面说一面令人撤去桌上的饭菜,又让人把食盒中的菜肴摆了出来,见六色菜肴都和往日大相径庭,不由也觉得食欲大振,“看着我地胃口也来了,怎么样,不介意我分上一杯羹吧?”
高俅心中颇为感念两女的细心,闻言不由瞪了阮大猷一眼,但自然不好撇开人家。只不过一刻钟功夫,连菜带点心就全都被两人风卷残云似的扫了个干净,最后才命人沏了一壶茶。
“怪不得家下那些膳食过不了多久便会吃厌,即便是换厨子也没有多大效果,原来是都去讲究精致!”阮大猷刚刚甚至吃到一条连刀的牛肉丝,但心中却想到了往日贫贱时情景。”怪不得人道红袖添香,便是红袖下厨,这菜肴也确实和往日不同!”
“好了,你别得了便宜还在那里左右品评!”高俅愈发觉得阮大猷的笑容不怀好意,索性懒得去理他。幸好这时房间中只有他们两人,他也不虞有人发现两个宰辅完全没了往日的正经。”你要是真的那么羡慕,明日让你那口子也给你做一顿就是了!”
虽则是小事,但是,下午面圣的时候,赵佶却也问起了午间之事,听高俅解释了之后立刻哈哈大笑。
“伯章确实是好运气,朕这宫里这么多妃嫔,琴棋书画都有人精通,也曾经有人给朕做过衣袍,但是,要论起这厨艺便无人擅长了。君子远庖厨,如今就连有身份的女人也愈发不愿意下厨,伯章你有这样两个红袖在旁,这日子竟是比朕还要惬意!”
高俅自然知道赵佶只是调笑,此时顺势回敬道:“若是圣上这句话被诸位娘娘知道了,她们少不得是要露一手地。到时圣上尝遍天下美食的时候,可不要怪今日这一遭!”
“伯章,你不明白!”赵佶摇了摇头,锐利的目光在一旁的内侍宫人身上一一扫过,“今后若是她们这么办了,只不过是东施效颦,怎及你那两位红袖的真心实意?世上唯真情最是可贵,伯章你实在是福气不浅啊!”
第二部 经略 第十三卷 战云密布 第九章 噩耗频传辽国乱
当女真人在黄龙府附近一连打了三场胜仗,大败辽国援军五万人之后,无论辽国还是宋国抑或西夏,都受到了相当的震动。不同的是,辽主耶律延禧是深深震怒于己方军队的不堪一击,夏主李乾顺想到的却是由此而带来的一连串变化,而当消息传到大宋开封府时,高俅首先想到的就只有四个字——围点打援,而枢密院的战局推演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以一万人困数万人,还能够在外围扫清援军,这几场胜利在大宋君臣的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创举,但是谁都知道,辽国的黄龙府怕是保不住了。
“契丹人就真的这么不堪一击么?”赵佶冷不丁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见底下的几个臣子没有立刻回答,他又加重了语气道,“枢密院曾经整理出奏报说,河北禁军甚至还比不上辽军,倘若对战的是我国,岂不也是同样的结局?”
“乌合之众,庸将怯兵,这是如今辽国东京道兵马的最大特点,这也是之所以会战败的最大原因。”高俅轻咳一声,接过了话头,“人说破釜沉舟,对于如今的女真人来说,他们没有任何后路,一旦战败便是族灭,所以自然人人奋勇当先,而辽国则不然。辽国享国日久,无论是契丹贵族还是普通契丹骑兵,都沉迷在安逸中太久了,即便契丹铁骑的战力依旧不逊从前,但是,真正到了战场上,他们又能发挥出几成?战场上并非只看军力,若是输了气势,那就必败无疑!古人曾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名言,如今辽军一败再败,气势上已经一败涂地了!”
赵佶脸色数变,不由看向了蔡京:“元长。你怎么看?”
“圣上,伯章的话臣也同意。不过,臣觉得辽国还有再战之力,要说一败再败恐不尽然。”蔡京毕竟不像高俅有所成见,虽然觉得女真战力惊人,对胜败结果却仍旧有所保留,“辽国若是以倾国之力全力出击,女真绝对难以挡其锋芒。这就要看辽国上下的决心了。这一场胜负大约在几年之间,短期内不见得能够有所结果。”
一场廷议以没有结果而告终,而赵佶显然有话要对高俅说,最后便把他单独留了下来。这些天,赵佶自恃年轻,暗地里几乎日日都在看地图,研读兵书,力图弥补自己在军事上的不足,只是不想让外头大臣知道。而蔡京高俅尽管在内廷都有通风报信的,但也装作一无所知。任凭这位天子官家折腾。如今皇宫里就是这位皇帝最大。还有谁能管得了天子的奋发图强?
赵佶把所有内侍宫人全都屏退了,此时便直截了当地道:“伯章,你上次对朕说过的那件事。真的能成么?”
高俅被赵佶突如其来地语气唬得一愣:“什么事?”
“就是你在杭州干的好事!”
高俅这才恍然大悟,也难怪赵佶心急,眼看女真节节胜利,身为天子确实得为以后考虑。”臣在奏疏中已经明明白白把事情交待清楚了,怎么,圣上难道信不过微臣?”
“伯章!”赵佶陡地加重了语调,没好气地道,“朕是在和你说正事!”
见赵佶如此紧张,高俅自然不好再开玩笑,立刻换了一副严肃的神情:“正如臣对圣上所言。当日臣之所以让完颜阿骨打一行作为诱饵,其实是有私心的。女真之中,信奉的是强者为王,而阿骨打自幼力大无穷勇猛无比,所以享有很高的威望。而这两年接二连三地对辽国取得大胜,也大多数要归功于他,所以说,此人的一身无疑维系着整个女真的存亡!”
说到这里,他微微顿了一顿。心里又好生斟酌了一下语句:“上次他既然送上门来,臣原本是不想放虎归山,但是,女真派出使节是为了和大宋结盟,我若是失信,无疑是扫了整个朝廷地脸面,不得已之下,我只能放弃了这个念头。而那一晚诱敌行动中,臣用了圣上旨意,好容易才从军中找到了一个擅长夜箭的弓箭手,早早埋伏在了树林中,趁阿骨打不备将其射伤。尽管为了避免别人疑心,箭头上没有用任何药物,但是,那箭头却是特制的。”
赵佶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喜色:“你的意思是说……”
“圣上,臣可什么都没说。”高俅狡黠地一笑,“伏击他们的乃是辽国谍探,而我朝却是尽心竭力保护了他们的安全,而且还为此牺牲重大。”
“你当真是杀人不见血!”赵佶哑然失笑,情不自禁地摇摇头,然后又紧逼着问道,“如今女真诸部联盟长依旧是乌雅束,他约摸活不了多久了,若是阿骨打在战场上又有什么万一,女真诸部是否会分裂?”
“这一点臣却不好打保票。”高俅却不敢事事保证,此时老老实实地一摊手道,“臣只能担保,阿骨打若早死,女真必定会乱,至于乱成什么样子这就不知道了。盈哥传位乌雅束,乌雅束传位阿骨打,到了阿骨打之后呢,是那些小一辈的子侄,还是同一辈的兄弟,这就得看他们自己的主意了。不过,现在这状况下,阿骨打却死不得,这也是我给那些汉医下地死命令!”
“他如今确实死不得!”赵佶露出了一丝惋惜,但这情绪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朕倒是很想知道,辽主下一步还会怎么做!”
然而,接下来几天之中传来地消息却让大宋君臣很是不解,原因很简单,女真还在扫荡黄龙府外围,而辽国朝廷居然没有动静。直到十天后,辽国上京那边方才传来消息——耶律延禧在射猎时从马背上不慎摔落,重伤不醒!
辽国和西夏使臣自然是不知道这个消息的,眼见得日子一拖再拖,这两拨人已经决心在这里过天宁节了,而高端礼虽然觉得国内局势似乎有些动荡,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又碰到了女真发兵——他上次已经遇到过一次,打死他也不信这么巧碰到第二次。
而得到消息的高俅也不得不哀叹耶律延禧地衰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