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高太尉新传 >

第132章

高太尉新传-第132章

小说: 高太尉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出来,正好溅在了自己和英娘的衣襟上,顿时污了一大片。
“我……”
“不碍事的!”英娘连忙劝慰道,顺势拉起金氏道,“来,大嫂和我一起去换一身衣服!”
见英娘和金氏匆匆离去,高傑不由撇了撇嘴,低声嘟囔道:“还是那幅窝囊样子,根本上不了台面。”
“三弟!”
高傑抬头便领受到了高俅充斥着警告之意的目光,只得怏怏地闭上了嘴。倒是高太公略带不满地摇了摇头:“三郎也没说错,英娘三番两次地安慰劝解她,她却老是那个畏缩的样子。若是三郎娶了蔡家小姐之后,这边妯娌见面地时候,她怎么应付得过来?”
“慢慢来吧。”高俅轻叹一声,见高芹在底下用不安的目光扫视着几个大人,再看看呆在乳娘怀中不安分的高嘉,不由起身把高芹抱了起来,这罕有的举动顿时让在场众人全都愣了,更不用说从记事起就从未被人抱过的高芹了。
“芹儿,知道我是谁么?”
高芹眼珠子乱转了好半晌,这才用比蚊子叫还低的声音说:“你……你是二叔。”
“没错,我看你从刚才开始就什么都没有吃,是不饿吗?”
“娘说,我要乖乖的,不然以后就会饿肚子。”高芹见高俅笑得温和,畏惧之心渐渐淡了。“娘还说,要是我不懂事,就会像以前那样被关在黑屋子里没饭吃。她还说……”
“别说了!”高太公勃然大怒,“这好好的孩子都被她教成了什么样子!”
他这句发怒不打紧,高芹却被吓住了,眼泪只在眼眶里打转,却怎么也不敢哭出来。
“爹,你别太苛求了,她们娘俩跟着大哥过了这么久,也不知吃过多少苦头挨过多少打,当然会以为别的地方也是一样。”高俅深深吸了一口气,最后打定了主意,“大嫂的性子怕是改不过来了,不过芹儿再这么下去就会毁了。我的意思是,让她暂时和她的母亲分开,另外辟一处院子给她住,然后找一些孩子给她做伴,至少得把这畏缩的脾气改掉。以高家如今的地位,虽然能让她将来嫁个好人家,但总不能保她一生,眼下还来得及。”
高傑伸手捏了捏高芹渐渐有些丰满的双颊,微微点了点头。“二哥说得没错,光让孩子吃饱穿好没用,芹儿如今这样子没两三年改不过来,还是得花力气调教。”他说着便突然朝高芹做了个鬼脸,“将来又是一个大家闰秀呢!”
“就依二郎吧,金氏那边,我让英娘调一些年长的仆妇去照料,好好开导开导她。”高太公看了看高芹,又端详了一眼另一个孙女高嘉,心中不觉暗叹。同是高家一脉,际遇却天差地别,自己好在当初没有一条道走到黑,否则又哪里享受得到如今的清福?
第二部 经略 第七卷 都堂新贵 第五章 蔡元长笑看佳婿
正月初七刚过,高傑便接到了进朝散郎的正式旨意。这虽然没法和高俅的一步登天相比,却也已经是格外的加恩。须知和他同年取中的进士大多都在正九品上转悠,多数人更是尚未分配实缺,似他这样的境遇不知羡煞了多少苦候升转的人。
志得意满的高傑自然无心考虑别人在想些什么,自从见到那一幅蔡蕊的自画像之后,他便天天关在书房里苦思冥想,一心想要送出一样合适的回礼。他能够科举出身,中间多有真才实学,一手字更是刻意仿效乃兄练出来的,画艺上更是颇有心得。因此,他最终精心绘制了一幅西湖山水图,这才兴冲冲地乘车上了蔡府。
由于蔡京正在都堂理事,蔡攸也尚未回来,因此吕氏只得亲自在正厅接待这位未来的佳婿。甫一看去,她见高傑相貌堂堂举止得体,心中先是一喜,对答几句后更是觉得对方谈吐不凡,不免就把当初那点忧虑扔到了九霄云外。她知道此时女儿正躲在后面偷听,自然更加多问了几句,从对方读书的境况到后来当官的往事,竟是事无巨细一一问了过来,倒是让高傑出了一身燥汗。
好容易告一段落,高傑刚想松一口气时,外间又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紧接着门帘便被人掀开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刚刚回来的蔡攸。
“我道是哪里来的贵客,原来是我未来的妹夫到了!”他笑吟吟地打量着高傑,末了点点头道,“果然不愧是圣上也看重的年轻才俊!”
回京之后,高傑也没有闲着,不仅下了大力气了解朝局。更是把朝中亲贵子弟的情况梳理了一遍。其中,他未来的大舅子,兄嫂一直警告他要注意地蔡攸自然是重中之重。
“居安兄过奖了。我不过驽钝之才,哪里当得起才俊二字。”
他还要再谦逊时,座上的吕氏却突然插话道:“攸儿,你快来品鉴品鉴,德清倒是拿来了一幅他自己的画作呢。”
“哦?”蔡攸快步上前,见桌上放着一只长长地锦盒,不由苦笑了起来。“娘,这是人家送给蕊儿妹妹的东西。你我怎么好越俎代庖,总应该让妹妹亲自拆开才是!”
吕氏这才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可不是,哎呀,我都糊涂了!”
见这母子二人一唱一和。高傑顿时感到异常尴尬,又闲聊了几句便欲告辞,谁料此时一个仆人匆匆奔了进来。
“回禀夫人,大少爷,相爷回来了!”那仆人一边禀报一边抬头看了看座上三人。最后又加了一句,“相爷听说姑……德清公子来访,说是请公子到书房叙话。”一不留神,他几乎直接叫出了姑爷两个字。
听说蔡京要见自己,高傑不由愣了神,好半晌才连忙欠身答应,向吕氏和蔡攸告罪一声后便起身随那仆役离开。
见人走了,蔡蕊方才从侧门走入。见母亲和大哥全都用一种奇特的目光打量着自己,她不由露出了一丝羞恼,疾步走到桌前夺过那锦盒便飞一般地逃开,竟是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看来蕊儿差不多满意了。”吕氏欣慰地笑道,长长舒了一口气,“不管怎样,只要她欢喜就好。”
蔡攸却没有说话,他只是望着妹子远去的背影,用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轻叹了一声。这是否能琴瑟和谐,却不是如今一两句话就能断言的。
第一次见到蔡京,高傑不免有些紧张,但在那温和地笑意下,他最终还是轻松了下来,颇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应答也渐渐少了那种公文似地腔调。他虽然在外官任上相当出色,但还未体验过波澜起伏的朝局,当然不会体会到对方深藏在那温文外表中的锋芒。
对于这个未来的女婿,蔡京颇为满意。早先晋见地时候,赵佶居然说已经为这桩婚事定好了日子,这更坚定了他心中的设想。无疑,皇帝是刻意想要令政事堂保持和睦,既然如此,他也应该在此事上更下一点功夫。
“德清的任命我已经看过了,年纪轻轻就能够独当一面,将来前途必定无可限量。不过我倒是很佩服令兄的器量,比起外官来,京城和河北多的是好缺,以令兄当初地地位,大可为你安排一个更好的位置。当初市舶司重开不久,他居然把你放到杭州市舶司那个风口浪尖上,存心虽好,风险却大。”
高傑没料到蔡京居然会提到这个,冷不丁地想起了元符三年自己得中进士是兄弟俩的那一次谈话,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己才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还能够为高家做点什么,为兄长分担一些责任。想到这里,他不由自失地一笑。
“蔡相言重了,兄长曾经问过我,是想自始至终地托庇于他的羽翼之下,还是愿意在外自己打拼,我选择了后者。若是留在京城附近,人人都会因为兄长的缘故高看我几分,这仕途纵使一帆风顺,却会让人体验不到波折和难处。我想蔡相半生沉浮,对于那些靠家族荫庇的人应该不会有多少好感才是。”
蔡京闻言脸色数变,这才第一次正视起了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不知怎的,他竟然看到了几分高俅地影子,心中不由一阵悸动。自己确实不应该因为高傑的年轻资浅而小觑了他,毕竟是嫡亲的兄弟,既然能够从那么多应考的考生中脱颖而出得中进士,又能够在官场上左右逢源,绝非仅靠高俅一人之力。
“好,果然犀利!我现在终于放心了!”他突然抚掌笑道,“你说得没错,我平生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靠祖辈积累下来的资本进身的人,这些高门子弟虽然起点比旁人高,却未必比得上那些经历过磨折的人。好,很好!德清,好生努力,说不定将来我和元度当初没能做到的事,令兄和你却能够做到。”
高傑听得眼睛大亮,蔡京的这层深意他立刻就体会到了。绍圣年间,蔡京和蔡卞兄弟同时深受信任,若不是后来哲宗早逝,恐怕就会开了兄弟俩同在政事堂的先例。他本就是不甘寂寞的人,此时连忙长身一揖道:“多谢蔡相教导!”
高蔡两家联姻的事早已传遍街头巷尾,不少人乐见其成的同时,更多的人却不免耿耿于怀。对于他们来说,政事堂两强相争分庭抗礼才会为别人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若是两个势力最强的人突然携起手来,那么总体势力便会大涨,左右朝局也就不再是难事。这其中,犹以阮大猷为最,自从曾布去职,赵挺之外放之后,他便总感到位置不稳,平常理事的时候也尽量保持低调。
他和高俅之间原本深有默契,这份关系更是可以追溯到绍圣年间,而当初高俅离京启程去西南的时候,他还因为高俅的顺手之力而跻身于政事堂,以尚书左承的官职压过赵挺之一头。然而,这一切都因为茶马司的事败而开始有了变数。
他从来没有想到,商云浩那个酒囊饭袋竟会这样蠢笨,居然敢和堂堂一方安抚使作对,最后事败不说,还牵连到了自己。忆起高俅那个时候写给自己的书信,他就觉得额头冷汗淋漓,在那看似不经意的语句中,一个事实被清楚无误地点明了——自己做了什么,别人已经完完全全有了数。
“老爷!”李氏听说阮大猷回来之后无心用饭,只得亲自令人到厨房里做了几样清淡的小食,亲自用托盘装了送进了书房。“你成日繁忙,不吃东西怎么行,总得多少用一点吧?”
阮大猷出身贫寒,几十年辛辛苦苦方才得到了如今的地位,机缘两个字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糟糠之妻李氏,他虽然是敬多于爱,但却一直念在当初的情分上未曾纳妾,眼下见妻子亲自来劝,只得喝了一点粥,又用了一个卷子,却再也不肯多吃了。
李氏见状只能无奈地收拾了碗盆,临出门的时候却突然转头说:“老爷,朝中的事情我这个妇道人家不懂,只是我和高夫人相处得不错,也可以去探探她的口风。老爷若是真有什么为难之处,也请让我替你稍稍分担。”她明知此话无用,因此见阮大猷别无反应,轻叹一声便欲转身出门。
“等等!”阮大猷终于被夫人的这句话激起了心绪,连忙出口唤道,“夫人你刚刚是说,你和高夫人……”他突然略带踌躇地止住了话头,这种事情,单靠女人家会不会有所不妥?
“老爷,高夫人为人温和宽厚,但却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前时她约了我和赵夫人同去探吴府便是最好的例子。不管怎么说,不试过又怎么知道?”
阮大猷清楚如今自己在政事堂势单力薄,而蔡京一旦正位尚书左仆射之后,很难讲是不是会把另一批亲信弄进来,到时自己恐怕是更加举步维艰。既然如此,维持旧日和高俅的那条线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沉吟良久,他终于点了点头:“那就有劳夫人了!”
第二部 经略 第七卷 都堂新贵 第六章 受召见惊怒交加
和高俅当初惊动朝堂的奏折相比,王厚的任职显得相当低调。仅发遣河州兼洮西沿边安抚司公事,这个长长的而又有些拗口的官职,其实赋予了他相当大的权限。如今他既兼了河州知州的头衔,又一把抓了安抚司的诸多公事,几乎就是熙河兰会路的第一把手后备。他自崇宁元年十一月起行,等到了河州之后便立刻整顿军务,开始做大战前的准备。连篇的奏疏也不断发往京城,当然,其中大多由幕僚代笔,但事无巨细无所不包却是不假。
既然用兵,军粮输送等就是大事,由于秦陕前线连年用兵,军粮全都是从后方送上,所以由商人雇人负责运粮,朝廷则偿之以茶和绢帛之类充当交换便早已成了惯例。只是这一次,送了几回粮草的商人愕然发现,除了一成不变的茶叶和绢帛钱钞之外,这一次的等值物中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其他的东西,其中既有高丽人参,也有其他珍贵药材,甚至还有来自南洋的乳香等内地难得一见的禁榷物,而且换算的价钱相当公道。消息一经传出,顿时轰动一时。
商人们固然议论纷纷,高俅却躲在福宁殿中和赵佶算账。他一边翻动着一本厚厚的总账,一边口若悬河地向赵佶解释着其中明细,时不时还使劲地吞一口唾沫。也难怪他如此失态,那巨额的利润实在是惊人,除了曾经在海上遭遇风浪而不幸沉没的一艘船之外,这几次出海的过程都极其顺利,甚至已经引起了沿海商人的注意。
“圣上,不管怎么说,此事都应该继续下去。对于我们的船队来说,唯一可虑的便是海上地风浪。至于那些海盗则根本不在话下。”高俅合上账本,郑重其事地道,“按照事先的安排。那些增调的军士已经组成了五艘武装民船,装备地都是大宋的制式军器,担任护卫的任务绰绰有余。其实,依照臣的想法,只要借用商队的利润发展下去,我朝便可以逐渐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到时,北可慑高丽女直。南可对付交趾等南洋诸国,比之陆路更有优势。”
“海军?”赵佶对这突如其来的题外话大感意外。但随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唔,辽国邻近海边地是女直人,高丽也不过一个孤岛。此事确实可议。这样吧,你和严均好好商议一下,拟出一个详细的条陈来,到时朕再召集人议一议。若是政事堂那里都通不过,其他臣子就更加要鼓噪不休了。”
见高俅点头应承。赵佶又来来回回走了几步,突然转身正色道:“其实朕也考虑过,这种做法确实是获利丰厚,但是一家独大终归会引起别人地注意,所以……”
“圣上的意思是要拉人入伙,对不对?”高俅眨眼一笑,显然早就料到了赵佶的这番心意,“圣上就是不说。我也想提出来。如今连家太引人注目了,已经接连有好几拨人打探连家背后的靠山,若不是华亭已经渐渐筹备妥当,市舶司也已经筹备完毕,恐怕杭州那里会顶不住压力。所以,臣也认为应该鼓动一下那些有钱地大佬们。”
“伯章你还真是打的好算盘!”赵佶忍不住笑骂了一句,这才问道,“既然如此,名单你应该都拟定好了?”
高俅笑吟吟地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册,随手递给了赵佶。“上头连名字带金额我都计算好了,对于他们来说就和拔根汗毛似的,想必没人在乎这点钱,但汇集起来却是一个惊人的数目。这样一来,连家就变成了中间的代理人,既然童贯不会再回去管这件事,圣上也应该另外挑一个信得过地人前去监管。”
“朕明白,此事朕会留意一下,至于那些大臣……中朕可没功夫一个个游说,就全都交给你了。”
“臣领旨!”高俅装模作样地弯了弯腰,君臣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大笑了起来。
出了福宁殿,高俅便一路往外走去,心里还在盘算着该用什么样的话语去说动那些老狐狸。突然,他听到背后似乎有人在叫自己,回头一看却是曲风,不由大奇。
“高相,元符皇后召见!”曲风满脸的不得劲,见高俅发愣,他连忙低声提醒道,“我正好奉旨去崇恩宫,结果便被派了这个差事。高相若是没什么事最好去敷衍一下,毕竟再过一个月,圣上便要正式为她册封太后了。”
高俅闻言皱起了眉头,此时此刻,他不禁又想到了弟弟高傑的婚事上,要知道,那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