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唯我独法 >

第223章

唯我独法-第223章

小说: 唯我独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找人,嗯,里面谁负责?”陈易穿着昨天的西装,挥手间颇有气魄。

    小警员按照标准程序回答:“我们是长岛派出所的,如果您对交通管制有疑问,可以电告……”

    陈易耐心的等他说完,才问:“孔谦在里面吗?”

    “孔谦?”站在道口说话的,往往是派出所的新人,但里面的老警察耳朵可是好使,只听到名字,就窜了出来,上下打量一番陈易,笑说:“是找孔队长吧,您最好打电话问一下。”

    火灾是消防的事,按说孔谦是治安总队的人,并无直接关系。可在这种时候,邓戈都成了泥菩萨,下面的小鬼谁敢溜号。

    “能否帮我打个电话,告诉他说陈易到了吗?”自从上两次的失误之后,陈易痛改前非,决定比谦逊的姿态再谦逊一点,以测万全,所以虽然能直接电话到严副局长甚至邓戈,他也不想找高位者。。

    就当自己是个憋屈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陈易总是如此安慰自己。

    他见过的政府工作人员,十有八九都是憋屈的——任谁遇见副市长的大侄子都会觉得憋屈吧。至于国家领导人的孙子之类的标签,那是用来让副市长一级的官员憋屈的。

    “您稍等。”老警察的动作回答简直能上新闻联播,这也是无数记者逼出来的。他没有攀附陈易的心思,也不愿得罪,委实称得上是不卑不亢。

    政府真是磨练信仰的好地方。

    陈易心里笑着,等着老警察一步步上报。

    对讲机内的交流到派出所长一级就停止了,对方大约说了一句“不得阻拦”,老警察唯唯诺诺的放开了障碍,适才的气质顿时丢了个一干二净。

    陈易点点头,回到了车上。

    起火地点在干船坞处,一艘大船几乎烧的通透,仍在接受海水的喷淋,浓重的黑烟就是由此而来。剩下四艘受创船舶也东倒西歪,耽误了不少功夫。

    猛禽的大尺寸车身就像是一个名片,引来了码头上的严副局长。比起邓戈的忧心忡忡,他的表情动作勤快的犹如猿猴。

    “小陈先生。”严副局长紧紧的握住陈易的手。虽然有架空局长的趋势,可严副局长还是相当名正言顺的局长。能帮得上忙的人中,他最期待的也就是陈易,陈仲国太远,陈从余太疏,却是与这个年轻人处的不错。

    “引起了多大的后果?”陈易没有耽搁时间,直接问了出来。

    “船厂要赔不少钱。其他的,三菱公司的岩崎真善出面催促政府,要我们向船厂方面施压,加快进度,消除隐患……”严副局长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想了一下才继续道:“听江南造船厂的人说,这么大的一场火灾,如果不是人为的,那保险公司就会增加他们的保险额。”

    “会受到什么影响?”

    “多花上千万美元。”

    “江南造船厂有倒闭的危险吗?”

    “没有。”

    陈易总算放心了。他还想要借重这种大型重工企业呢。不管是在哪个地方,建立重工业都是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并需要忍受极低的报偿的。要是江南造船厂被日本人买走了,除非买回来,否则很难有重建的可能。

    “不过……”

    “什么?”陈易刚落下的心悬了起来。

    严副局长不能确定的说:“大火影响到了附近船舶的停靠,孙书记指示,一定要优先满足来江宁港的货轮的需求,那个……港口方面,似乎希望给江北港口增设集装箱起吊的设备,暂时租借半年到一年时间。”

    “江北港口,似乎是要做成散装码头的,他们是照此申请的吧。”

    “没错。”

    “江南码头……满负荷运行了吗?”

    严副局长压低声音,道:“最多70,最近会有点紧张,但据我所知,港口有船等待很正常。”

    多年刑侦经验,让严副局长自然而然变的敏锐。

    看来三菱是有完整计划的。

    江南码头原本是散装和集装箱都有的大型综合性码头,但随着江宁及其腹地的扩展,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总量陡然上升,港口的吞吐量也不断增加。正是在此背景下,政府希望将散装码头和集装箱码头分开,所以才招标建设了江北码头。

    陈易心想,原先负责建设的明德集团并不准备完成码头建设,现在看来,受到祝光梁系统性欺骗的三菱果然改变了策略,却并不是孤独的等待,他们恐怕不仅想从江宁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市场分一杯羹,而且似乎想要和江南码头竞争。

    如果江北港口增设了集装箱装卸的设备,最重要的是通过了市委的审核,那它就具有了与江南码头相同的资质。

    作为一个新码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方案了。

    而在陈易看来,如此喜欢江南造船厂的三菱集团,显然不会满足于港口生意上的利润。

    陈易盯着干船坞看了半天,忽的问严副局长道:“有办法阻止吗?”

    严副局长一愣,明白过来,说:“孙书记亲自下的命令,呵呵。”

    “他们怎么说服孙书记的?”在陈易的印象里,孙茂鑫不是个很有能力的官员。他的官僚习气较强,骨子里是个好好先生,却被身份激发出了权力的欲望。如果不是在江宁如此复杂的环境中,他在别处兴许会是个强硬的市委书记。

    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孙茂鑫的性格特色,他并不是始终如一的有原则的党的干部,对于这种人,堕落也很正常。

    严副局长毕竟是官场中人,有再大的胆子,也不能在宽敞无人的码头上议论市委书记,尤其是“说服”这么有说服力的说法。

    他住口不语,那些等待在几十米外的官员们纷纷涌了上来。

    在场的都是级别较低的官员,难得有机会与陈家直系成员接触。尤其是陈易,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这位已然是陈仲国内定的继承人。

    光看陈氏集团的分配权即可从中看出端倪,像是孔谦之流,对陈易的手段还有着相当的了解。

    邓戈也在码头上,堂堂的政法委书记,忐忑不安的像是准备表白的年轻人。事实上,他昨天晚上的表白就失败了。

    “小陈先生远道而来,远道而来,中午一起吃个便饭吧,顺便给我们……”邓戈把“指导工作”四个字咽了进去,他已经语无伦次了。

    孙茂鑫在常委会上的力量并不强,因此要单独驱逐一名政法委书记,是比较难做到的。可他异乎寻常的表现却不得不让邓戈犹豫,这是否意味着他与某一方彻底合流。

    何家?还是陈家?

    邓戈在为自己寻找一个保护神。

    “吃饭就不必了,我也是过来看看。严局长,我还有几个问题。”陈易露出虚伪的笑容,谦逊的犹如一头小白猫,小心的藏好了后爪玩死的老鼠。

    严副局长毫不犹豫的跟着陈易走了,在场任何一个人都会做出此选择。

    两人一同上了皮卡,邓戈目送他们离开,霎时间老了好几岁的样子。

    “小陈先生,有任何事情,您吩咐就可以了。”严副局长坐在副驾驶座上表着忠心。此等行为放在1000年前,那是要归在无耻类的,但现在想升官的官员都是这么无耻,也就不能说明表忠心者的真实道德水准了。

    “我认为,允许江北码头进行集装箱业务,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严副局长毫不犹豫的道:“那散装业务呢?”

    “对日本人,还是要维持相当的戒心的。”陈易尽量不给出直接的指示,这是为了避免出现誓言信仰的问题。

    “明白。具体操作方面……”

    “主要由你考虑。”

    “那么……”严副局长沉默了一会儿,答道:“以夷制夷吧。”

    在陈易提问前,他直接道:“我知道一些在码头上讨生活的帮派头目,赚钱的方法多的很。要是把他们都弄到江北码头去,日本人什么赚头都没有了。”

    “哦?”

    “如果没人管的话,他们连集装箱卸货都抽水,价格比正规收入还要高……就怕明德集团从中阻挠。”

    外国公司对国内官场有一定的影响,对黑社会就只能通过官场来间接影响了。

    “知道了。”陈易早就习惯了不回准话,倒是让严副局长觉得熟悉。

    十几分钟后,陈易将车开到了老宅附近。

    严副局长看他的架势,即满足的回家去了,对他来说,有这样一座间接的靠山已然足够。

    ……

正文 第三百五十章舞弊码头

    第三百五十章舞弊码头(求月票)

    陈仲国的生活再次规律了起来。

    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洗漱过后吃早饭,同时由两名中医和两名西医分成2组进行检查,并写入健康日志中。

    饭后是读报时间,由秘书科的两名年轻人交替完成,读筛选摘要出的内容。此时会继续进行一些仪器检查,若是有必要的话,理发和修剪指甲也利用这段时间来进行。

    若是没有特别有兴趣的内容的话,7点钟左右,会有一流学者进行一对一授课,讲解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等一系列的内容。等到9点或者10点钟的时候,陈仲国会阅读文件和报告,然后在午饭后面见一些陈系的门人,接着才是锻炼身体的时间,然后午后小睡,洗澡,继而面见更多的人。

    由于江宁是陈系的大本营,且与国家的政治中心相距甚远,因此陈仲国的规律生活极少被打破,凡是来拜访的人都会迁就他的时间而非相反。这也让保健医生李准松了一口气。

    不过,陈易向来是不守规矩的。应该说,他是全世界唯一知道爷爷不用规律生活的人——两次“恩赐”过后,陈仲国的身体条件相当于50岁的中年人,虽然不能背着米袋上楼,日常压力却能很好的负担。

    大不了再“恩赐”一次好了。

    李准他们向来是挡不住陈易的,他借着自己年少的优势,不管是轻狂也好,洒脱也罢,总是能混在见面的官员们前面,有些官员见的多了,还可以打个招呼。

    等前面的人说完话了,陈易“嗖”的一声就钻了进去,犹如一头滑行中的蝙蝠。

    当然,表情和语气一定是要谦逊的,毫无疑问。

    陈仲国看到了也不奇怪,起身给自己倒了杯水,笑说:“外面的情况怎么样?”

    这种问题相对比较笼统,于是陈易回答:“老爸工商联主席了,集团托管给了我,码头大火我去看了,烧的一般严重,但孙茂鑫不知怎么回事,想要让江北码头也做集装箱的生意……”

    “让江北码头做集装箱生意有什么问题吗?”陈仲国现在不怎么关心江宁的问题,他的眼神早就看向了远处。

    在江宁面见官员,是保持他的影响力的好办法,切实可行的完成一些事务,则是一种宣誓和宣传,表示自己犹在政坛,但要真的说到权力上,毕竟是间接而非直接的,所以只能参与大事,一些细小的事情,不特别说明,他无须去了解细节。

    陈易想了一下,挑着重点解释了一下三菱集团对江南和江北造船厂的企图后,道:“如果江北码头专做散货,江南专做集装箱,对他们都有好处,新建码头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利润应该是双双增加,现在江北也做集装箱……我觉得恶意竞争的味道浓厚。”

    “江北码头的设施还不完善吧?”

    “啊?是有部分。”

    “江南港口的散装码头,还没有拆除吧。”陈仲国提点着陈易:“所以江北码头如果单做散装,利润肯定不及江南码头。而江南港口的散装码头有相关的各种设施,也很难要求他们立刻拆除,所以,除非江南码头和江北码头开始竞争,否则处于优势的江南港口集团,会主动让出散装码头的利润吗?”

    “您的意思是,孙茂盛的要求合情合理?”

    “不管他是有你所言的问题,但他就算是替日本的公司说话也很正常。吸引来的外资,要给人家一个赚钱的环境嘛。”陈仲国看的很清楚。

    国内的商业环境决定了合同从来是上层建筑。就像是江北码头介入集装箱生意会损害双方的利益一样,江南码头为了近期的利润,也会尽可能迟的结束自己的散装生意——这种迟在某些时候,可以迟到十年甚至二十年。因此,哪怕就正常的商业行为来考虑,江北码头用加入集装箱生意来威胁江南码头去掉散装生意也是很有意义的行为……

    陈易皱起了眉头,他是不相信这是三菱的正常商业竞争的一部分。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是将所有目的,都完美的掩藏在了正当的商业竞争活动中。让谁都无法猜透。

    “去把顶上的茶叶给我拿下来。”陈仲国呵呵的笑了两声,指指前面的木头柜子,说:“那你现在想让爷爷做什么?”

    他也不强求改变陈易的想法,从过往的历史来看,自己的嫡孙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就像是那些四五十岁的官员一样,轻易难以更改,在没有大的问题的前提下,也是尽量不要去扭转为妙。

    另一方面,身体健康和陈系力量的逐步恢复增强,给了陈仲国以强大的信心,他年轻的时候居于人下,尚不畏惧日本的财团,现在势力大了何止10倍,想来怎么都能护住陈易。

    对于东洋人、日本和鬼子的区别,还是陈仲国教给陈易的,既然孙子判断三菱集团是鬼子——他们也向来做着鬼子做的事——那针对他们发动一些攻击似乎也是应该的。

    “两个步骤。第一,我想让明德集团离江宁远远的;第二,我想把公安局严副局长推到局长的位置上,邓戈,也就是政法委书记让他再占一段时间。”

    明德集团是国内500强的民营企业,做到这一步的大型集团,上层的关系并不比国企差,只是自己处于法理上的弱势而已。邓戈则是正厅级的常委,以计划单列市的独立性,东南省的影响力都要少五成。

    此二者都属于地位并不很高,却因为独特的位置而很难狐假虎威到的力量组合,因此陈易需要老虎亲自出面。

    这两个要求让陈仲国有些奇怪,但还是答应道:“明德集团,我帮你去说说,邓戈啊……知道了。”

    他说着按下了桌子上的红色按钮,问:“今天是不是有一位省委的同志来了?”

    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省委的同志前来看望,就是防备领导有什么问题。如果说江宁是陈系的自留地的话,那东南省应该算是佃种的熟地,只能泼水,不能施肥。

    秘书认真的看了记录,说:“是东南省委副秘书长荀炎同志。”

    “一会安排一下。另外,打个电话给信息产业部的常部长。”陈仲国结束了通话后,转向给陈易解释道:“明德集团准备未来几年,做电信业了。”

    陈易呵呵的笑了,道:“这个就叫下眼药吧?”

    陈仲国虎了他一眼,道:“舍得才有得,明德集团的当家人,是个舍得的人……但你也别想着他彻底退出,再过几个月,形势还会发生变化。”

    明德不一定知道三菱的计划,或者刻意的不想知道。但他们在江宁港口的改造中赚到的利润肯定超过亿元。这虽然无法与电信的生意相提并论,但也的确不是能轻易舍去的。毕竟签下来的合同要完成,收尾工作要做好,也就有了再次介入的借口。

    不过这样的结果已经让陈易足够满意了,几个月后,还不知道谁的牙齿锋利呢。

    几天后,江北码头开始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