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723-智空和尚讲禅心眼所见 永难磨灭 >

第10章

5723-智空和尚讲禅心眼所见 永难磨灭-第10章

小说: 5723-智空和尚讲禅心眼所见 永难磨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幸福不知珍惜,失去幸福空自叹息。”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现实生活中也有与这块石头相类似的人物,他们不知珍惜已经得到的幸福,而是贪慕虚荣,只想寻求新的刺激,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比如有的人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生活虽然清苦一些,但夫妻恩爱,互相关心体贴,日子过得蛮不错了。可是当他有点钱之后,就喜新厌旧,到处寻花问柳,甚至抛弃当年与之同甘共苦、一起创业的结发妻子,另寻新欢。结果财产被他的“新欢”骗走了,自己最终也被“新欢”抛弃了,弄得人财两空,悲惨凄凉。


《智空和尚讲禅》 卷一 心灵·人性狮子与公鸡

    狮子与公鸡    
    大清早,狮王醒来了。它轻轻地摇了摇头,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然后慢慢地向河边走去。    
    走着走着,狮王猛吼了一声。它用自己威严的声音通知森林里的居民们要安分些,不许把清澈的河水弄混浊。    
    忽然,它听见一种不寻常的声音,狮王扭头看去,只见一匹马朝它奔来,后边还拖着一辆轻便的双轮马车,车子里头是空的。马车在石子路上颠簸着,发出“轧、轧、轧”的声响。     
    狮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个狂吼乱叫的动物,它害怕极了,立即纵身跳进了灌木林中,吓得眯紧了眼睛,心惊肉跳地听着马车从自己的身边驰过。    
    终于,马车走远了。狮王惊魂未定,小心翼翼地走出树丛,继续赶往小河边饮水。     
    没走多远,又一声奇怪的尖叫钻进了它的耳朵,这是一只嗓门洪亮的雄鸡在附近鸣叫。    
    狮子禁不住浑身颤抖起来,赶紧又钻进路边的茅草丛中。仿佛是故意在嘲笑它的胆小,雄鸡扬起它那大红的冠子,叫得越发起劲了,一边叫还一边在原地转着圈子。     
    狮子透过茅草丛的空隙,看见了微微抖动的火红色的鸡冠,又听见了那听过的令人惊心动魄的叫声。此时,狮王尊严也不要了,口渴也不管了,它没命地朝森林深处逃去。    
    故事中的狮王在它的臣民面前,恣意耀武扬威,显得不可一世,而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既无知又胆小的笨蛋。    
    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有些人并不一定有什么真本事,同时,也告诉人们对陌生的事物不要畏惧,要有信心去克服各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现实中也的确有这样的人,他们凭借各种关系,爬上了高位,得到了厚禄。平时在属下面前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但一遇到大事或陌生的事就不知所措,六神无主了。    
    狮妈妈的抱怨    
    狮妈妈的孩子被一个猎人给捉走了,不幸的它愤怒咆哮,整个丛林中的动物都吓得战战兢兢。    
    夜又黑又静,在这里,妖魔仿佛都在施展各种法术。狮妈妈的一声声哭嚎,使得每一只动物都不能安然入睡。最后母熊实在忍不住了,开口对它说:“我的好大妈,我只想问问您,那些所有到了您口里的孩子,它们难道就没有爹妈,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    
    “它们有啊!”    
    “假如如此的话,它们中的任何一位死去后,也没见谁的爹娘为孩子的死闹得大家头昏脑涨。既然这么多的母亲都能忍气吞声,狮妈您就不能少哭闹一点吗?”    
    “哦?我惨遭如此不幸,要我完全不作声?我失去我的儿子后,我的晚年将是多么的痛苦和孤独啊!”    
    “请您告诉我,谁让您遭受如此之不幸啊?”    
    “这是仇视我的命运女神和我故意作对,是它们成心想与我过不去……”,狮妈妈仍不停地抱怨着。    
    有些人经常把不幸的事挂在嘴边。他们在逆境中总是固执地认为是命运在这里与自己过不去。他们的抱怨总是过分强调外在因素,而未能从自身主观因素上查找失误的原因,而对于不幸的命运,越是抱怨,就越觉得痛苦。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种东西都会依赖其他一些东西存在。    
    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这个这理,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于一切,因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勇敢、坚强、大度的,不是优裕和顺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于困境的打击、挫折的逆境。    
    狮子的反思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遇到了某事的困扰!”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有很大能耐,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吗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无时无刻都在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它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作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鸡鸣声对我还真是有益处呢!”    
    在人生的路上,无论人们走得多么顺利,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他们,进而祈求老天赐予更多的力量,以渡过难关。    
    实际上,人类世界有的时候比自然界还要残酷,因为除能力的强弱比较之外,其他的竞争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本该淘汰出局的不合格者往往会颠覆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从而制造出不公平、不合理的选拔结果。    
    世人必须承认这种现实,必须打破事事公平合理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困扰,才能不发牢骚。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人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就要在这个世界里逐渐改变自我。事实上,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你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智空和尚讲禅》 卷一 心灵·人性狮子受辱

    狮子受辱    
    一头年老体衰的狮子病得有气无力,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    
    一头野猪冲到他身旁,狠狠地咬他,报复狮子以前对他的伤害。一会儿,一头野牛也用角来顶他,把狮子视为可恨的仇敌。当驴子看到可以对这庞大的野兽为所欲为时,也用他的蹄子用力去踢狮子的头部。    
    这头快要断气的狮子对驴子说:“我已勉强忍受了勇者的施暴,但还得含羞忍受你这个小丑的侮辱,真是死不瞑目。”    
    一个人,无论过去多么辉煌,都难以避免辉煌失去后,别人对他的不敬与报复。因为,没有不变的环境,更没有不变的人性,环境在变,人也在变,别人对他的敬与不敬,和你对待别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有些人平时仗势欺凌他人,当他失去力量时,成为过街老鼠,甚至是落水狗,连平时他最不屑的人也会一报宿怨。所以人由盛转衰的时候,自然会面临一些尴尬的人情变化,这些变化与其说是社会的现实,不如说是人性的真实。因此,你要别人善待你,你就要任何时候都善待别人。    
    屎壳郎的报复    
    鹰正在奋力追逐一只兔子。兔子一时无处求助,只好拼命地奔跑。这时,它正巧看见一只屎壳郎,兔子便向它求救。屎壳郎一边安慰兔子,一边向鹰恳求不要抓走向它求救的兔子。    
    而鹰却没有把小小的屎壳郎放在眼里,还是在屎壳郎的眼前把兔子吃掉了。屎壳郎极为遗憾,深感受到侮辱。    
    从此以后,它便不断地盯着鹰巢,只要鹰生了蛋,它就高高地飞上去,把鹰蛋推滚下来,将它摔得粉碎。鹰四处躲避,后来竟飞到天神宙斯那里去,请求给她一个安全的地方生儿育女。天神容许她在自己的膝上来生蛋。屎壳郎知道后,就滚了一个大粪团,高高地飞到宙斯的上面,把它扔到她膝上。宙斯立即起身抖落粪团,无意间把鹰的蛋都砸了下来。    
    据说从那以后,屎壳郎出现的时节,鹰就不孵化小鹰了。    
    这故事告诉人们: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也不必奢望别人不念旧恶。    
    有时,小小的得罪,也有可能毁灭一个人。不能怪别人心胸狭小,只能怪自己不小心。“大人”不一定就有“大量”,“小人”也不一定就“小量”。有些不愉快的事,你没放在眼里,别人却一辈子记得,所以一言一行务必三思。也许有些伤害了别人利益和尊严的事,不是人们能预料得到的,因此与人相处有必要格外注意。当然,也没有必要因此绑住自己的手脚,不敢说也不敢动,但无论如何,要人“不念旧恶”往往是不可能的。    
    说葡萄酸的狐狸    
    狐狸发现了一棵葡萄树,树上长满了一串串香甜的葡萄。狐狸看着葡萄,忍不住用舌头舔着嘴唇,心想:“哇!是好食物哩!”    
    狐狸向上跳了几次,总是够不到,又试了好几次还是吃不到。松鼠、兔子及小熊在旁边嗤嗤地窃笑着。    
    “哼!这些葡萄还很酸,不能吃啊!”    
    狐狸不认输地说着,然后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小动物们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这是典型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心理,这种自我安慰是多么的无奈,甚至多么的可笑啊!这些都是由人的虚荣之心造成的。    
    不过这种自我安慰还算是健康的,至少可把那些失落感排遣掉,但若说话也跟着“酸”起来,那么就会引起吃得到葡萄的人的不快了!    
    一个人,对他做不到的事情要敢于面对。要学会接受和承认,你的坦诚没有人会耻笑,而你的虚荣将永远不会为他人所接受,切记,永远不要做那只“吃不着葡萄说葡萄”的狐狸。


《智空和尚讲禅》 卷一 心灵·人性桃树

    跳蚤和绵羊皮    
    一只跳蚤蹦到好心肠的看家狗身上,在它毛茸茸的狗皮上定居下来,日子过得挺舒适,饿了就从狗身上吸一点狗血,困了就躺在柔软的狗毛里睡大觉,什么也不用愁。    
    这一天,跳蚤突然闻到了一股诱人的羊毛气味。    
    “这是什么呀?”跳蚤对这气味很感兴趣,它跳了几跳,从狗毛里爬了出来。睁眼一看,原来是一张挂在墙上的熟羊皮,这张羊皮毛色洁白,质地松软,看上去舒服极了。    
    “啊,这是一张多么华贵的毛皮呀!”跳蚤大声赞美起来,把睡得正香的看家狗都吵醒了。跳蚤眼睛盯住那张令人羡慕的熟羊皮,心里琢磨起来:“它的毛是那么浓密、柔软、雅致,更主要的是它安全可靠。居住在这张羊皮上,就再也不用时时提防狗的尖牙和利爪了。我现在找的这条狗简直叫人难以忍受,它粗野,不懂礼貌,经常抓痒,到处找我。这种没完没了的捉迷藏游戏我讨厌透啦!再说,羊皮也一定比狗皮细嫩香甜得多。”    
    跳蚤拿定了主意,它不想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决心搬到羊皮上去定居。于是,它憋足了力气,使劲一跳,一下子就蹦到了那张熟羊皮上。    
    可是事情却完全出乎跳蚤的意料,熟羊皮的毛又浓密又厚实,跳蚤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拼命地往里面钻啊钻,好不容易才穿透了羊毛,找到了羊皮。这时它已经是又饿又累了,只想吸一口美味的羊血,可是它张开嘴一试,羊皮却像石板般坚硬,不管它怎样使劲,这块好吃的东西始终都啃不动。    
    跳蚤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一身臭汗,它十分懊丧,决定放弃自己原先的想法,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看家狗身上去,再过以前的日子。可是当它好不容易才从羊毛里钻出来的时候,却发现那条狗已经不见了踪影。    
    可怜的跳蚤后悔极了,觉得自己冒失的选择是不能宽恕的,一连几天都在责备自己。最后,它在熟羊皮浓密的毛丛中完全迷失了路径,被苦恼和饥饿折磨死了。    
    贪心不足,见异思迁,后患无穷。这则以跳蚤选择新居的故事,生动而形象地向人们讲述了这样的道理。    
    社会上也不乏像跳蚤一样的人物,他们原本在一个单位做得好好的,工作得心应手,薪资不低,环境良好,上司待他不薄,同事对他不错。可是他却不安分守己,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往往凭着一时的冲动,盲目地跳槽,轻易地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单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后悔莫及。    
    桃树    
    在果园的核桃树旁边,长着一棵桃树,它的嫉妒心很重,一看到核桃树上挂满的果实,心里就觉得很不是滋味。    
    “为什么核桃树结的果子要比我多呢?”桃树愤愤不平地抱怨着,“我有哪一点不如它呢?老天爷真是太不公平了!不行,明年我一定要和它比个高低,结出比它还要多的桃子!让它看看我的本事!”    
    “你不要无端嫉妒别人啦!”长在桃树附近的老李子树劝诫道,“难道你没有发现,核桃树有着多么粗壮的树干、多么坚韧的枝条吗?你也不动脑想一想,如果你也结出那么多的果实,你那瘦弱的枝干能承受得了吗?我劝你还是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吧!”    
    自傲的桃树可听不进李子树的忠告,嫉妒心蒙住了它的耳朵和眼睛,不管多么有理的规劝,对它都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桃树命令它的树根尽力钻得深些、再深些,要紧紧地咬住大地,把土壤中能够汲取的营养和水分统统都吸收上来。它还命令树枝要使出全部的力气,拼命地开花,开得越多越好,而且要保证让所有的花朵都结出果实。    
    它的命令生效了,第二年花期一过,这棵桃树浑身上下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桃子。桃树高兴极了,它认为今年可以和核桃树好好比个高低了。    
    充盈的果汁使得桃子一天天加重了分量,渐渐地,桃树的树枝、树杈都被压弯了腰,连气都喘不过来了。它们纷纷向桃树发出请求,赶快抖掉一部分桃子,否则就要承受不住了。可是桃树不肯放弃即将到来的荣耀,它下令树枝与树杈们要坚持住,不能半途而废。    
    这一天,不堪重负的桃树发出一阵哀鸣,紧接着就听到“咔嚓”一声,树干齐腰折断了。尚未完全成熟的桃子滚满了一地,在核桃树脚下渐渐地腐烂了。    
    桃树的教训在于不自量力,缺乏自知之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